我们为什么要支持紫色纪念日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她是幸运的,因为有个护着他的小太阳,顾森西。
她在遭到同学百般羞辱时,颓丧地让他别管自己了。他却鼓励她,“反击吧 少女”
他温柔道,英雄救美,那是生物的本能。
她带刺地回他:生物的本能,叫趋利避害。人们看见糟糕的东西都想要躲远;
只有看见美好的东西,才想要靠近。
他凑近你,靠着你的肩膀,说,够近吗?
Love,Simon里的西蒙,也是幸运的。
在他与同性网友的亲密邮件被同学意外发现并截屏后,他被“束住手脚”,迫于威胁帮同学做了许多伤害自己朋友的事情;
然而,在他决定勇敢面对自己的性取向与那份秘密的爱情时,他是幸运的。
他有一群深爱着他,并且能够完全理解他的家人,给了他最温暖的“避难所”。
有一群在他正处于“以一敌百”的窘境下,毅然放下芥蒂,拥抱他的挚友。
“我们就在这里”!
是啊,朋友们一直都在,爱也在。
挪威校园剧Skam的Isak小天使更是幸运。
他起初对于自己的性取向有所“抵触”,总以“直男”示人,甚至会在网络上做相关测试。在“身份”被曝光后,也会惶惶不安。
但他同样拥有一群挺他的直男朋友,甚至还会为他的爱情“出谋划策”。
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宠他爱他的男朋友Even
但戏剧,毕竟是戏剧。回归到现实中,性少数年轻人在生活中不仅要面对性取向的自我探索与认同,更要在周遭人群中学会自我隐藏。性少数年轻人在校园生活中,因为性别气质等原因,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言语攻击,甚至是霸凌。
我们常说的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北京同志中心联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针对于性少数的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在家庭中的歧视发生率最高,其次就是校园。
另外,报告还指出社会生活中对性少数的不公平对待或歧视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共性。最常见的三种形式为:语言攻击、被提醒注意言行或形象,被要求改变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当然,除这几种发生率较高的歧视形式之外,身体暴力等更为严重的歧视情况也时有发生。
紫色纪念日是什么?
紫色纪念日(Spirit Day),是一个由美国同性恋者反歧视联盟(GLAAD)发起的反欺凌运动,设在每年十月的第三个周四,它的目的在于加快社会对LGBTQIA+年轻人的接纳,让人们意识到性/别的多样性。它最初在2010年由加拿大少年Brittany McMillan发起,针对那年发生的多起著名的同志学生因遭欺凌而自杀的事件。
美国十八岁的音乐少年Tyler Clementi,在与其男友发生亲密关系时被室友偷录视频,并上传至网络,直接导致他走上了自杀这条路。
紫色纪念日鼓励全世界的人们穿戴紫色或是在社交网站上“紫色化(go purple)”(例如给头像加上紫色滤镜),站在统一立场上反对欺凌,以示对性少数年轻人的支持,同时也以此纪念那些受欺凌的性少数自杀者。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紫色纪念日?
比起其他学生,性少数年轻人因为自身的性别认同、性取向、性别表达,会遭受更高比例的被欺凌。而作为一种为性少数遭受校园霸凌发声的方式,紫色纪念日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即使援手不能及,但可以让那些正在遭受欺凌的人们知道他们并不孤独。因为,比起身体上的伤害,或许被孤立与无助感是深渊里最痛的一部分。
GLAAD的CEO兼会长Sarah Kate表示:“紫色纪念日对强调欺凌的严重性以及反映其对性少数青年造成的与之不相称的伤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性少数或边缘化的青少年表达着强烈的支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并不是一个人。这在愈渐极化的社会中及其被需要。”
(图片来源:《财富》杂志)
“许多人会质疑我们,穿特定颜色的衣服并不会起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请你相信我:会的。今天,一个隐藏自己身份的伙伴能够环视四周并发现周围的人在支持Ta大胆说出自己的性取向。通过穿着紫色或者展示紫色,是在告诉我们的朋友、亲人、甚至是刚刚有过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不管他们怎样,我们都爱着他们,并且我们绝不允许欺凌发生在他们身上。”
“告诉老师后,我得到了更多的巴掌”
橘子
高一下学期,我和一个男生朋友出柜了。当下他并没有说些什么,我也以为我被他“坦然”地接受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班都知道了。
我去上厕所时,时常会被一群人团团围住,拳打脚踢。
“你这个死变态…娘娘腔…搞玻璃的…真恶心”
更多恶毒的言辞甚至绰号,直到现在我都释怀不了。
我有试过告诉老师。
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轻言“告诫”后,我换来了更多的巴掌。
每天早上去上学,我都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变好的。可走进教室时,本来吵吵闹闹的大家总会顿然安静下来,而后就是交头接耳地议论、讪笑;即使当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后,这一切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课间或许是大家最期待的吧,但我却特别讨厌它。
因为噩梦,是会周而复始的。
那10分钟里,我害怕一切,甚至害怕呼吸。我不敢趴在桌子上,甚至伸个懒腰,哪怕让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超过由桌椅组成的立方体空间,我都害怕。我不想被关注,不想被议论。
“我没有能耐,只能任我孩子吃闷亏”
豪仔妈
其实他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儿子和其他孩子不同:他总喜欢看百变小樱这类卡通,也不喜欢玩模型,就喜欢玩娃娃。
高一有段时间,我感觉他特别沉默,回家也不爱说话,一回来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问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也不说。有次放学很久了也没见他回来,我就出去找啊。后来在家附近的一家网吧找到他,回家后才发现他身上都是伤。
我问他是不是和同学打架了。他就一直哭,也不说话。第二天,我带着他去找班主任,老师和我说,班上同学说他喜欢男生,就欺负他。
当时我一下懵了。
但我也没多说这个事。我就问老师为什么有这个情况她都不管,任由我儿子被打。老师解释说他们就是孩子间闹着玩的。我当时就质问老师,这就是学校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感吗?老师理直气壮道,那你还想怎么想?我可以喊几个孩子过来道歉,但是,他们也没说错什么啊,你儿子就是不正常啊。
我急地在办公室不知道改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向她解释我儿子真的很善良,他没有不正常。
但我什么都说不了,我保护不了我的儿子。
“没啥害怕的,可不能让朋友受欺负”
鸭鸭
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个关系挺好的男生朋友,他长得很可爱,个儿也没我高。
我就对他说,那我做你姐姐吧,保护你。
他其实经常被同学们欺负,笑他总和女生玩,不跟男孩儿玩。
每次我听到,我都会去和他们理论,和他们说,男生和女生一起玩又没什么。
有次他在教室里哭得很伤心,一问才知道班上其他一些男生在走廊把我截住,让他从他们的胯下钻过去。后来我就带着他去找那群男生理论,还让他告诉家长。
后来家长找到学校来了,那些欺负他的男生受到了惩罚。但他们也盯上我了,一直想要报复我。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几个人拉帮结伙在我后面走,突然推我一下之类的,不过我一转头他们又不敢承认。
但我一点也不怕他们。他们只有一大帮人聚在一起时,才敢搞点事情,我单独遇到其中的哪个,都啥事没有,一个比一个怂。
所以,我也想告诉那些被欺负的孩子们,一定不要害怕,你越怕他们就月觉得你软弱,越会欺负你。
(以上故事为保护隐私,已进行化名处理)
没有经历过这些痛苦的人来说,谈“共情”其实是“曲高和寡”的,因为那种身陷深渊想要伸手去抓点什么却又往往一场空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对于这些受害者来说,过去的那些记忆都是无法对外言说的创伤,一触即痛,甚至看到相关新闻报道也会情绪崩溃。
前段时间关于“性别气质”的争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知名演艺人士甚至主流媒体纷纷笔伐口诛,称现今是“娘炮”之风盛行。社会固守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别气质进行规训,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基于性别表达与性取向的校园霸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上文的几个故事中,“老师”这一青少年成长的关键一环,似乎在性/别平等教育中屡次“缺席”,除了各打二十大板的“求稳”心态外,自身对“性/别”的不敏感是导致创造性别友善的校园空间困难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校园暴力并不仅限于肢体上的碰撞,语言侮辱、恃强凌弱等隐性“冷”暴力也在无声无息中滋生。而这一类暴力,有时施暴者都不曾察觉,更让受害者难以反抗,也缺少社会真正的关注。
就像《悲伤逆流成河》里易遥说的那样,“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那么,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无论你的性别、性取向是什么,你是否愿意,为性少数群体发声,为正在遭受校园暴力的Ta们发声,拒绝一切形式的霸凌。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几件事情,你可以与我们“同行”。
1、Speak Out:无论你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还是Ta们的亲友甚至施暴者、无论你是曾经遭受还是正在遭受校园霸凌,都欢迎在这篇文章下留言,说出你的经历。
2、Sign Ur Name:你还可以和我一样,前往同性恋者反歧视联盟(网站:https://www.glaad.org/spiritday#intro)或点击“阅读原文”
填上你的信息,为反对校园霸凌发声。
请你一定要记住,Love Conquers Hate
编辑:阿鸡
【文章精选】
【活动推荐】
【跨性别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