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梅州非遗客家童谣:千百年口口相传的文学瑰宝
客家圈 公众号:kejiaquan——关注您所关注
梅州非遗客家童谣:千百年口口相传的文学瑰宝
原标题:一曲客家童谣 多少乡土情怀--客家人千百年来借此对儿童启蒙教育,口口相传吟哦唱诵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这首《月光光》是客家地区传唱最广泛的童谣。童谣嬉声戏语于坊间乡野的众儿童之口,看似简单平易,但一个“秀才郎”却寄托着无数客家学子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客家童谣如客家山歌一样,是客家文学的又一奇葩。它是客家人千百年来对儿童启蒙教育的儿歌,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以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
童谣是孩子们的诗。孩子们在娱乐游戏、追逐寻乐时,口中吟哦唱诵。客家人也充分挖掘了客家童谣的教育功能,不仅让孩子在诵读童谣时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也成为漂泊在外的客家人思念家乡故土的“月光曲”。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马吉池
口头相传 教诲子女读书做人
“遗珠璀璨”客家非遗展演,小演员穿着舞狮舞龙的服饰,表演传神。 何森垚 摄
“龙眼生来圆叮当,柑诶生来叶下黄,杨桃生来辘轴样,柚诶生来头那连肚囊……”13日晚,在梅县文体中心举行的“璀璨遗珠——梅州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上,用少儿客家话童谣数非遗、串节目成了当天演出的亮点之一。
“我们每次少儿的表演配以不同的客家元素的背景,像围屋前、大榕树下、有家训的祠堂里、未来的高铁站前等,并加入不同的灯来作为辅助手段,赋予添灯的寓意,蕴意客家代代相传。”梅州市文化馆《客家非遗》主编廖君说。
客家童谣原是客家人为孩子们作的短诗,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以客家方言讲述,成为客家人的童年乐曲。童谣一方面对孩子进行语言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如童谣《舐螺哥》,“舐螺哥,出来食饭罗。脉个坐,竹椅凳上坐。脉个绑,猪肉鱼子绑。快快食饱饭,牵条细牛出去掌。”舐螺哥,即田螺;脉个绑,即用什么菜下饭;掌,即放牛。这首童谣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教育孩子要自强不息,热爱劳动,食饱饭后就要抓紧时间,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客家童谣还唱出了客家人开拓创新、耕读传家的精神。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家境如何清苦,客家人都会倾其全力扶助儿孙读书上进,以期能学成本领,光宗耀祖。因而,有关劝勉儿童读书的童谣也很多,通过小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如《小郎读书》: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正月去,二月归……这首童谣反映出客家人善于抓住机会,在小孩吃饭时都能受到教育,一粒粒的白米饭,打扮小孩去读书,使读书的观念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客家人认为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所以启蒙教育的童谣也就充满着读书的气味。
“童谣的口耳相传对于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是一种接受新知识、传承优良传统的方式。大量与客家生活有关的知识,经验都被吸收到童谣里,童谣成为了客家儿童认识客家世界的一本‘无字天书’。”梅县区博物馆馆长朱迪光说。
文学瑰宝 完整记录客家方言
客家童谣如同客家山歌、民间故事等其他民间文学艺术一样,产生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客家民风民俗思想观念映射的一面镜子,内蕴着丰富的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童谣是用方言进行传唱的。“许多客家童谣,如果用普通话翻译出来,里面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将失去一半。儿童们从咿呀学语时,就在母亲或其他监护人的吟唱歌谣中学会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在童谣里记录得最完整、最原始、最质朴。”朱迪光说。
这是由它的传播形式所决定的。传唱童谣、一般在妇女儿童之间进行,有一部分还是母婴间进行,文化程度不高的客家妇女对客家童谣不会也不能进行语言上的改革及文学上的修饰,这就使得客家方言在客家童谣里得到了原生态的保存。
因此,客家童谣又成为客家方言贮藏工具。客家人虽然在不断地迁徙,但是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依然是故土难离。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后,客家人对故土的留恋,念祖思亲的情怀比其他同为迁徙民系的人们更加强烈。
著名侨领熊德龙曾讲述过小时候在母亲的怀抱里,夜夜听她唱山歌、念家童谣的情形。后来,在母亲弥留时,他为母亲唱了《月光光》童谣,他唱一句,母亲答一句,最后唱到“鹧鸪喳喳,挑水淋蔗”时,母亲含笑离开了人世。
对于众多海外华侨来说,客家童谣是家乡留给自己的一份浓厚记忆,里面有儿时阿嚒阿公的怀抱,有兄弟姐妹间的嬉笑打闹……然而,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一样,客家童谣也面临着时代变革带来的冲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专门的客家谚语选编、客家民歌集等资料,但却很少看到有关客家童谣的专辑。口头传播还是客家童谣的主要传承方式。”五华县文联原专职副主席缪德良说。
缪德良曾在上世纪70年代当过小学教师。当时的农村,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孩子们课堂之外没有书籍、电视,也没有玩具或其他可以娱乐的物什,学习生活非常单调。
缪德良很想在课堂之外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有一天课间,我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在念唱古老的童谣,灵机一动,想到可以为孩子写童谣。”于是,自幼喜欢文学的缪德良,开始尝试创作,在工作之余给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童谣。
他告诉记者,小孩对于童谣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往往超过了大人的想象。缪德良到五华文联工作后,常常会到学校给学生们讲客家童谣,而且还会送一些书籍给他们。
“有一次,一个小孩把我送的客家童谣书籍弄丢了,第二天在校长和老师的前面哇哇大哭,非常难过,我只好又送了一本给他。”缪德良认为,当代的启蒙教学同样离不开客家童谣,如何创新发展客家童谣,使其顺应时代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传承发展 新童谣走进现代幼儿教育
为了让客属华侨华人能学习客家话,讲好客家话,2015年,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简称嘉联会)邀请了魏宇文撰写《梅水乡音——梅县客家话读本》一书。
想到能帮助马来西亚客家人的第三代、第四代学习梅县客家乡音,当时魏宇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嘉联会的邀请。今年6月,该书在马来西亚顺利出版,书中还专门收录了部分梅县客家童谣。
“现在很多客家小孩都不会讲客家话了,客家童谣更是记不清了。”魏宇文对目前的现状感到忧虑。她认为,客家童谣是客家人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向孩童普及客家方言和文化,客家童谣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应该让客家童谣走进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们在朗读与游戏时,感受并喜欢上这些优美、有趣的客家童谣。
据记者从梅州市文化馆、幼儿园等多个部门单位了解,发现了一些变化。近年来,为解决客家童谣的传承问题,梅州市文化馆开办了客家山歌幼苗班,每年培训100到200名儿童学习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
【继续阅读】
【客家寻宝】牛哈卵
丰顺市,五华市,大埔市.......梅州下一个撤县设市会是谁?
罕见的叶剑英元帅原声讲话录音,非常珍贵,叶帅讲话伴随着浓浓的客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