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昊昊下午茶】对话地平线余凯:让胜负决定于交手之前 |汽车产经

陈昊、于杰 汽车产经 2022-04-23


撰文 | 陈昊、于杰
编辑|Clink
出品|汽车产经


2019年上半年,车和家刚刚改名为理想汽车,账上的钱只够维持三个月。据说当时因为压力过大,李想的身体变得相当差。


几个月后,由于融资停滞、资金链出现问题,蔚来CFO谢东萤宣布离职。第二天,一篇题为“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的文章刷屏网络。


2019年,是押宝智能电动车的新造车们共同的“至暗时刻”。


同样在鬼门关徘徊的,还包括像地平线这样的,智能电动赛道的支持者和赋能者。


和蔚来、理想一样,2019年底地平线融不到钱,裁员几百人(近三分之一),余凯回忆,“网上铺天盖地的说地平线快不行了。”


尽管当时地平线已经发布了第一代车规级AI芯片, 也是国内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



其实2012年余凯回国加入百度的时候,已经是全球机器学习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一年后,他领导创建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不仅成为全球唯二的深度学习研究机构(另一家是google),而且IDL的成立标志着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重视前沿技术研发的开始。


百度著名的自动驾驶项目,也诞生于IDL。


后来,随着自动驾驶逐渐升温,许多从百度出来的人相继进入车企或者创建自动驾驶公司,百度被戏称为国内自动驾驶界的“黄埔军校”。


但一手打造了百度自动驾驶项目的余凯,却选择了去做更底层的智能芯片硬件。


2012年余凯创建IDL的时候,大家都还不知道深度学习为何物;2015年,余凯成为离开百度自动驾驶团队的第一人,转做芯片的时候,别人都还“看不懂”。


“中国人过去20年没有人因为芯片挣到钱的。”因为前期需要巨大的、看不到回报的投入。


2015年到2019年,就是地平线看不到回报的寂寞5年。余凯说,那段时间是从黑暗,走向黑暗,走向黑暗……



后来,随着征程2、征程3的相继量产,地平线的客户规模从0增加到几十个,公司规模从几十人增长到现在的1200多人。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加直接粗暴:

地平线因同时涉足芯片和自动驾驶两大风口,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内的“独角兽”。据报道,地平线投后估值高达50亿美元。


有产业投资人透露,很多投资机构想要参与地平线的C轮融资,但根本切不进去。因为受车规级芯片研发量产壁垒的限制,当前中国这样的投资标的非常稀缺。


这个“壁垒”和稀缺性,是余凯和地平线从6年前就开始筑造的。


8月10日下午,在坐落于丰豪东路中关村永丰产业园内的地平线大厦三层,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对汽车产经网说,“要让胜负决定于交手之前。”



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 


 

地平线公司内部有一种文化,叫海盗文化。


海盗文化的核心是不走寻常路,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我们要让胜负决定于交手之前。”


地平线的起步和发展都是在这种“反共识”战略思考指导下的。


“不要去追热门。你现在看见某个东西很热,肯定有某家公司在4、5年前就做了一些关键的决策,以及长期的组织准备。”


如果说2012年余凯回国创建IDL的时候,是国内“独一份儿”,2015年创立地平线做人工智能芯片的时候,他成了全世界“独一份儿”。


 “我们做芯片的时候,没有人去想要做芯片。我们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做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现在看很可能也是第一家。”余凯说,后来找了找,确实没有比地平线更早的。


而为什么选择智能芯片,是因为一个预判:


“未来汽车行业,一定会复制手机行业和PC行业的规律:一类企业(像苹果)选择垂直整合,所有东西都自己做;绝大多数企业,则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品牌、渠道和用户上,而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底层技术能力。”


地平线要做的,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底层核心技术供应商。


余凯反共识的思考以及对行业准确的前瞻判断,为地平线争取了时间上的优势。


当自动驾驶越来越热,加之芯片短缺成为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的人开始关注并投入到汽车智能芯片领域。


但此时的地平线已经走过了那看不到回报的几年“寂寞期”,进入了收获阶段——现在地平线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量产、形成商业闭环的AI芯片企业。


而除了“早”,地平线还很“快”。

地平线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发布了三款车规级AI芯片。

其中征程2从发布到量产的时间用了10个月,征程3用了7个月;征程5从发布到量产(计划明年Q3量产)预计12个月。

而行业普遍情况是,一款芯片从发布到量产平均需要2年时间。


为什么这么快?


余凯说,“我们拼啊。”


新一代理想ONE发布会台上,李想提到:地平线的同学们跟我们理想汽车的团队经常在一起晚上加班到12点。


台下,余凯身边的一位理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悄声说:不对,是经常通宵。




“我甚至连‘菜谱’都提供,

但不会去炒菜”



7月29日地平线征程5发布会请来了8家车企以及几十家tier1供应商为自己站台。而且余凯在台上用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介绍这些来给地平线捧场的客户。


这在以往的发布会史上几乎没有过。


“这么多车企愿意来给我们站台,其它供应商都做不到,原因是什么?”


余凯说,“任何一个企业你要想清楚自己的战略。千万不要说,你想的事儿和你做的事儿不是一回事儿。我觉得每个客户都能看出来。”


6月30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发出的车企“灵魂论”,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传统车企与核心技术供应商的博弈关系摆到了台前。


毫无疑问的是,在汽车智能芯片已经或将成为汽车“大脑”的时代,地平线也将不断面临同样的质疑。


采访中,余凯对地平线的定位做了一个比喻:


我们是一家自动驾驶的底层技术提供商。如果做自动驾驶的公司(tier1)是炒菜的,我们(tier2)就提供炒菜的所有原材料,调料、砧板、菜刀……我甚至把“菜谱”都提供了,但我就是不炒这盘菜。


“这是我们的边界。”更专业的表达就是,“我们要有全栈的能力,但不能赚全栈的钱。”



余凯认为,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话语权博弈是一直存在的。比如很多车厂也一度对某业界知名供应商提供捆绑打包方案颇有怨言。


但很明显,余凯不想让地平线面临这样的境况,而是选择尽力去搭建一个开放的、让客户各取所需的平台,地平线则“只取一瓢饮”。


余凯和地平线的选择很容易令人想追问:有能力做,为什么不做?或者说,能赚的钱,为什么不赚?


“你说博世有没有能力造车?”余凯反问。


“太多人喜欢当兔子了,

我还是觉得当乌龟比较好”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刚刚成立的时候,想要招聘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但发现招不到。


我想不对啊,我出国之前中国的主流大学科学院所都设立了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这些人都去哪了?”


后来余凯一打听,发现有的去了银行、电信,有的做了公务员……


这样的现实,对于从本科时期痴迷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开始,其后20年间,无论慕尼黑大学读博,美国工作,回国进入百度,随后辞职创业,从未改变过方向的余凯来说,或许有点理解不了。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论文,我的第1份工作、第2份工作、第3份工作、第4份工作到今天,从来没变过方向。”


余凯还用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比喻。


“太多人喜欢当兔子了,这个热门就跳到这,那个热门又跳到那去……我觉得还是当乌龟比较好,就是长期找到一个方向,不要想那么多,不要太功利。”



余凯关于长期主义理念的坚持,对地平线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塑造自然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耐得寂寞,成就客户。”是地平线的八字文化价值观。


采访期间余凯多次提到这几个字,他认为,一个企业“最虚”的东西——使命、愿景、价值观——长久来讲才是“最实”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的不谦卑,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同学,他在日常的行为中也会体现出来一种傲慢,我们的客户也能看出来,这样我们就走不远。”


余凯的长期主义论,令人想到了2002年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的竺延风说的:造车要“耐得寂寞20年。”


20年后再看,竺延风的话原本应该赢得一片掌声。


下一个挑战



不过,有专家指出,尽管地平线已经成为业内的“独角兽”企业,但其实还没有真正经历量的考验。


与英伟达、Mobileye这些出货以千万辆计算的公司相比,地平线确实只能算刚刚起步(目前地平线累计出货量达40万+,预计今年达到100万)。


这一点,余凯也承认。


“假设你交付10万出错的概率是1的话,如果你不继续提升你的质量,交付1000万辆车的时候,你就会有100次出错的可能。”


现在地平线三代产品中已经有两代产品(征程2、征程3)都被证明了成功,地平线也拥有了一堆客户,这证明余凯当初预判、选择的商业模式是存在的、立得住的。


在经过了“四渡赤水”阶段之后,余凯说,下一步规模化的同时,要使经营效率得到同步提升。


“如果没有效率增长,其实是亏损。”


而要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提升效率,余凯认为,下一步地平线的组织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管理机制,都需要做很大的升级。


后记



和采访前预想的不一样的是,余凯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男。


他有理工科人的专业和专注,但更多问题他会形而上到更高的层面(哲学观、价值观)去思考、解答。


这些杂糅成了一个难得的特质——专注于事物的本质(或者不断接近本质),进而做出比其他人更准确、前瞻、长远的判断。


比如,他认为,中国的创业环境已经不再是20年前那种蛮荒生长、野蛮创业的状态。“今天任何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真正的去创造价值,并且企业的规范、承诺都要去按照世界级的水平打造。不然的话,都会出问题。”


再比如,他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真正的“因”更重要。


当被问到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余凯未假思索答道,“短期主义,在长期跟短期之内去选择即时满足。” 


左: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

右:易车助理总裁、汽车产经网主编 陈昊



【昊昊下午茶】


看点,而不是观点

温度,而不是深度

讲述一类人的状态和故事

故事与下午茶,点到为止。像镜子一样展现一些真实。


往期推荐

【相关阅读】

01、北京开放高速测试,自动驾驶的重大突破?

02、AutoReport沙龙 |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落地的“加速剂”?


【猜想2021】


01、自主篇:哪里“进”?谁会“退”?

02、合资篇 :开放、反杀、入局

03、新能源篇:多少承诺会兑现?多少期待成错爱?


【昊昊下午茶】

01、对话吉利林杰,读懂“力量”

02、陈旭:红旗崛起背后的营销之道

03、沈晖:随波不逐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