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研究:戴口罩对防新冠的社区传播可能没用

洪广玉 往事陈列馆 2023-05-17

|最新汇总文章认为,社区环境中戴口罩对防流感/新冠可能没用;中国是否有不同呢?

眼下中小学马上要开学了,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还需要戴口罩吗?

对于这个问题,卫健委和教育部门目前都还没有明确意见。这几天,北京地区的学校还在收集孩子的信息,主要是了解孩子是否感染过新冠,我不清楚这个调查结果是否会作为决策的依据。

就在我想这个问题时,看到了一项最新研究,结论是没有证据支持社区环境中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能减缓新冠等呼吸道病毒的传播。

这项系统回顾研究于2023年1月30日发表在cochrane library 上,其结论是在社区环境中,戴口罩对于感染流感/新冠病毒类疾病的人数几乎没有影响。相反,保持手部卫生有可能减少传播。

这项研究纳入了11项新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集群随机对照试验(总共达到78个),其中6项新试验是在新冠流行期间进行的(但对总体结论影响不大),2个来自墨西哥,丹麦、孟加拉国、英格兰和挪威各1

严谨点讲,这个文章并不是说“戴口罩无用”,而是说“在社区环境中戴口罩可能没用”。因为理论上只要一直严格、规范佩戴口罩,那还是有用的。比如在医院里、偶尔乘坐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可能会有用,但是社区生活场景中,是没法做到每次、长时间规范佩戴的。

研究提到,导致佩戴口罩效果不佳的各种因素中,就包括儿童很难遵循要求好好戴口罩,其它因素包括研究设计欠佳、口罩质量问题、手对口罩的污染以及眼部暴露等。

我此前也是这样的看法。即使是在2020-2022年期间,我也不赞成中小学生戴口罩,原因很简单:中小学生不可能全天8小时都保持规模的佩戴方式,甚至不可能一直佩戴,因为中午要在学校吃饭。让这些学生佩戴口罩纯粹是形式主义,它是做样子给上级看的,或者是学校和某些不讲科学的家长之间的自我欺骗以及互动欺骗。

2022年,北京发生了多次中小学生在校内集体感染的事,这些学校都是要求佩戴口罩的,但并没有阻止集体感染的发生。

就这次返校来说,考虑到全国至少80%以上的人都感染过了,学生被感染过的概率可能更高,考虑到被感染过的人3个月内被重复感染的可能性极低,让这些学生再佩戴口罩上学毫无意义。

即使是3个月以后,我认为佩戴的意义也不大,根本原因还是学生在校内无法保持规范佩戴和一直佩戴。如果有人重复感染了,在家休养即可。

另外,如果是为了防范重复感染的问题,光是让学生在校内不戴口罩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会从家长那里被传播,而家长则从各种社会面被传播。

去年12月疫情放开后,大家已经见识过,口罩对于防止社会面的传播用处到底有多大——整个北京城差不多在一个月的时候里被病毒过了一遍。

在那一个月里,大家佩戴口罩远远比平时积极认真,但是最多也只是延后一点被感染,最后大部分人还是被感染了,其原因在于,“规范佩戴”这种事很难一直保持下去,你总有疏忽的时候,在工作场所、就餐场所,你基本上是防不胜防。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研究中并没有中国在动态清零时期的研究(也许没有这种研究),戴口罩对于动态清零是否有帮助呢?这个是可以去思考的,因为影响因素众多,或许中国人戴口罩的规范性就是比国外强呢?

理论上说,在病毒传播越广泛的情况下,看起来戴口罩可以“随时防病毒”,但同时也存在“稍有疏忽就被感染”,换句话说,佩戴口罩的好处随时会消失,这可能就是去年疫情放开后,各大城市很快就到达疫情高峰的原因。

无论如何,中小学生戴口罩用处不大。如果是为了防止感染或重复感染,那只能是继续上网课。

戴口罩不仅防不了学生的感染,而且长期佩戴在理论可能有负面影响,包括如果严格佩戴可能因供氧不足影响身体发育;佩戴口罩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发育造成影响;影响教学效果等。

最起码,每日产生的这么多口罩是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物。

最后,我在某平台做了一个投票,结果是80%的人都赞成“不戴口罩,没有”。

我们的声音未必有用,因为戴口罩的事在某些地方已经政治化。当然,不管是否有用都要说出来,让更多人知晓。


往期文章:

   ·胡鑫宇事件,青少年心理问题必须重视

   ·探访胡鑫宇家人后,我的一些想法

   ·复盘张文宏:一个有担当的好专家

   ·辉瑞P药医保出局,真的是因为太贵了吗?

   ·如果推迟几个月放开,我们能做得更好吗?

   ·我们为什么会缺退烧药?

   ·放开是因为防不住,不是因为谁的鼓吹

   ·连花清瘟没有软肋

   ·如何正面回答“新冠病毒的危害”问题?

   ·如何回答 “放开会死100万”这种问题?

  · 新冠源头的那些流言都有结果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