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老人很少捐款?
作者:张以勋(公益慈善论坛主编)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愿意捐款做慈善,是因为他手有余钱,捐出后也不影响基本生活。虽然我们会时不时地看到新闻说有老人捐了多少多少钱,但和年轻人相比,中国的老人群体捐赠量确实偏少,到底受了哪些因素影响?由于缺少相关的研究数据支持,我在此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老人群体捐款偏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1、老人手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中国是农业大国,大部分老人群体生活在农村,手中缺少富余的可支配财产,捐款积极性自然会偏弱。有城市户口的老人一般都有工作单位发放退休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但农村呢?一个农民劳作一生,年老体衰时是没有退休金可拿的,家里的土地、房子或宅基地通常要留给儿女继承,不能变卖为自己养老,所以日常生活所需、治病等开支,要么靠以前攒下的积蓄,要么靠儿女的赡养,要么自己打工获取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虽然现在有农村合作医疗可以在老人生病时报销一些,但日常生活开支主要还得靠老人及其家庭自己解决。所以,大部分农村老人的手里其实没有多少钱可用于捐款。
2、花在儿女身上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的很多父母不仅要供18岁以上的儿女上完大学,还要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拿出来,用在帮儿女结婚、买房、育儿上面,甚至还要义务帮忙带大孙辈,贴在孙辈身上的钱自然也不少。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已经成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啃老”传统了。所以即便老人想捐点钱做做慈善,很多时候也会遭到配偶和儿女的反对。
3、用来购买保健品和投资理财了。尤其是很多生活在城市的老人,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加上缺少儿女的陪伴与关怀,既怕生病,又怕孤独,所以很多时候架不住保健品推销人员的温情营销(忽悠),会花费很多钱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以及养生设备。还有一部分老人为了赚一点养老钱,会将手里的积蓄购买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其中因参与非法集资、传销而上当受骗、血本无归的老人也不少。所以,这类老人即便手里有闲钱,也很少会拿出来捐款。
4、社会也不太支持老人捐款。像这次疫情期间,就有一些老人出来捐款,甚至要捐出毕生积蓄。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讨论,很多网友以及媒体都持这样一个观点:老人是弱势群体,如果捐款后自己没钱养老怎么办?所以老人不应该捐款,慈善机构也不应该接受老人的捐款,甚至一些网友怕其他老人效仿,认为媒体都不应该报道老人捐款一事。你看,连作为外人的公众都不赞成老人捐款,老人的家人更不用说了。
5、慈善文化不成熟。虽然有一部分老人手里确实有钱,比如有些老人会有较高的退休金,还有些老人会拿到征地或拆迁赔偿金、还有些老人手里的钱是儿女孝敬的,以前做生意赚的……但由于缺少慈善意识和捐赠习惯,或者不信任慈善机构、或者认为捐赠是大企业家、富豪的专利,所以往往不愿意捐款。事实上,个人捐赠在全国捐赠总额中的占比持续偏低,很少超过40%,仅有2008年是个例外。当年,惨烈的汶川地震令国人爱心大爆发,个人捐赠总额高达458亿元,占到2008年度全国捐赠总额的54%,首次超过企业捐赠(也是有记录以来,至今唯一的一次。下次会是什么时候呢?)。
6、捐赠渠道不通畅。有些想捐款的老人并不了解有什么慈善机构可以接受捐款,以至将捐款送到派出所等政府部门并说明捐款用途;即便是捐给慈善机构,一般也是捐现金或通过银行转账;网络捐款还是以年轻人为主,老人的比例极低(恐怕要等现在的70后老了之后这个比例才会提升)。
关注我,一起学习公益慈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