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来了 | 文旅部部长雒树刚连发十四问:文旅融合最新讲话

前沿的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334期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自2018年4月文旅部正式挂牌后,诗和远方走在一起已有一年。这一年文旅融合有哪些进展?还有哪些不足?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暨第二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部长出席会议并连发14问谈文旅融合。文化产业评论全文分享讲话内容。



来源 | 中国旅游大数据

 

近日,“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暨第二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雒树刚部长在讲话中强调,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要重点把握好五个关键词。一是综合产业、新兴产业。二是文明旅游。三是厕所革命。四是全域旅游。五是红色旅游。


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要把握好四点。一是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二是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三是旅游对文化的促进作用。四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共同目标。


与此同时,雒树刚指出当前旅游业发展在资源梳理开发、服务便利度、景区管理水平、旅游产业结构、出入境游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讲话全文。


在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的讲话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 雒树刚

2019年4月21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旅游业发展实际,在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咨政建言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学术成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的举办,为学者们交流研究成果、推进理论创新搭建了平台。本次年会主题非常契合当前实际,相信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握旅游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指南。开展旅游理论研究,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研究工作中。


 

(一)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是综合产业、新兴产业。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发展经济、增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总书记强调,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些论述,深刻分析了旅游业的特性。

 

二是文明旅游。总书记非常重视文明旅游,多次倡导中国游客要文明旅游,不要乱丢矿泉水瓶。针对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他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推动文明旅游。

 

三是厕所革命。一段时间内,国内旅游景点的突出问题是厕所少、脏。为此,总书记专门强调要推进厕所革命,指出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总书记还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工作方法,是抓好“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行动指南。

 

四是全域旅游。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精心包装,加大宣传,打造精品,扩大开放,创新机制,推动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质旅游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

 

五是红色旅游。我们党在奋斗的历程中,留下了很多的遗迹、遗址。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指导思想要正确。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遵循。

 

(二)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总书记指出,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总书记强调,旅游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要与文化事业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要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



二是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总书记指出,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旅游讲特色、创精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十分注意对文化内涵的发掘。总书记强调,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三是旅游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总书记指出,发展旅游经济,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的市场繁荣。总书记要求,要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方针,把旅游行业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四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共同目标。总书记指出,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既是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又是低消耗的绿色产业。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总书记还指出,文化是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要加强文化、旅游等人文合作,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从总书记的论述可以看出,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共同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心相通,增强文化软实力。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展旅游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上来。

 

二、全面了解旅游工作发展态势 找准旅游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施以来,中央作出关于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征程。文化和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提供优质旅游产品为中心环节,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借此机会做下介绍。



一是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努力发挥旅游工作独特优势服务大局。积极推动旅游发展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以及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文件,编制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和旅游扶贫规划,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建设。许多贫困地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摘帽。


二是持续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旅游厕所革命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2018年以来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近2.4万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旅游公共服务信息供给更加高效,交通标识指引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许多省市发展智慧旅游,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利。


三是努力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品质。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确定了全国500多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各省份。积极推动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300个,全国旅游人次中有25%以上参与红色旅游。新推出9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广冬季冰雪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努力培育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中医药旅游、研学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从环境、标准两方面入手发展旅游民宿。经过多方努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据初步测算,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四是加强旅游市场培育监管,营造良好环境。有序推进旅行社改革、导游执业改革。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等政策文件,编制或修订旅游饭店等行业标准。加强旅游景区动态管理,50多家受到取消等级和警告等处理,11家摘牌。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完善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聚焦“不合理低价游”“非法一日游”“黑导游”等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监管,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去年共发布安全提示提醒30余次,及时有效处置境内外旅游安全事故。推进文明旅游,推进百城联动活动。

 

五是深化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书记多次出席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见证合作文件签署,旅游服务外交大局作用不断彰显。政府交流机制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同160多个国家签定了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协议或协定,已面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国公民团队出境旅游业务。中加旅游年、中欧旅游年等活动成功举办。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更加密切。“美丽中国”等旅游推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2017年中国旅游竞争力升至全球第15位。对港澳台旅游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各类旅游推广活动、旅游研习活动、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2018年,内地与港澳双向旅游交流1.8亿人次;大陆游客赴台222万人次,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61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另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中央、省级层面已完成机构组建任务,市县一级的文化和旅游部门也在陆续组建。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思路,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在资源、项目、平台、活动的有机融合上积极探索。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演艺,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促进文创产品开发。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全域旅游,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游客到文化机构参观的热情不断高涨。

 

2018年国庆和2019年元旦假期,游客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的比例都超过40%。有效整合对外和对港澳台工作力量和项目,形成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的合力。总体上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稳中有进,“1+1>2”的发展新优势正逐步形成。

 

以上是旅游工作的进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旅游资源的梳理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便利度仍需进一步改进。旅游景区、企业、导游管理水平尚待提升。融合发展的理念有待深化、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旅游产业结构有待于优化,景区收入过度依靠门票,旅游产业链不够长,旅游衍生品开发不够。旅游时间不平衡,过度依赖假日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不平衡,入境旅游有待提振,等等。这些问题,有待采取措施解决。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步入新方位、站上新起点,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需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旅游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也需要旅游业发挥独特优势。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优质旅游产品为目标,积极推动旅游业繁荣有序发展。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着力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旅游。


在旅游产业方面,着力促进国家文化公园、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发展,引导和推动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大力提振入境旅游。


在旅游市场方面,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服务引导,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加强在线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等领域执法监管,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实施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计划。

 

在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方面,着力创新理念和机制,提升质量和效益,服务外交大局,做强品牌项目和活动,发挥好旅游办事处等海外机构作用,拓宽与港澳台旅游业合作空间。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努力推动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及交流推广融合,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三、立足新时代,推动旅游研究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包括旅游理论研究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提出了新时代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为开展旅游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旅游产业实践为旅游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土壤、开拓了广阔空间,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希望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旅游事业发展实践,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旅游研究新局面。



一是要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近年来,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总体上看对基础理论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与规划研究、项目研究的热闹景象相比还显得相对冷清。


希望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耐得住寂寞,下大力气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形成旅游理论的中国学派要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要总结好中国旅游的实践经验,努力提出具有独创性、前瞻性的理论,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理念、主张、方案。

 

二是要加强应用性研究,有效服务科学决策。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希望广大旅游研究者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走出小圈子,立足旅游业的生动实践,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

 

比如,1.文化和旅游的最大最佳连接点在哪里?

2.融合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3.如何更好发挥旅游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4.如何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便利度?

5.如何开发更好更多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

6.如何推动全域旅游?

7.如何推动民宿发展?

8.如何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9.如何更好发展冰雪经济、邮轮旅游、低空旅游等新兴业态?

10.如何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监管?

11.如何防范化解、妥善应对各类旅游安全事件?

12.如何做强国内旅游?

13.如何提振入境旅游?

14.如何引导出境游客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自觉传播者?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期待专家学者发挥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希望推出更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三是要加强学术交流,着力提升中国旅游研究的影响力。理论建设既需立足本国实际,又需开门搞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推进旅游研究的国际交流提供了遵循、明确了目标。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学者的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更多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学者也开始研究中国问题,国内外高校间的旅游人才培养合作需求不断增强,常态化国际旅游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开展,这些都为旅游理论工作者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机会。


 

希望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视野,努力跟进乃至引领旅游研究国际潮流。要创新话语体系,在总结提炼我国旅游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努力讲好中国旅游发展故事。要努力增强中国学界的影响力,不能只做材料和场所的简单提供者,也不能满足于在国外期刊发表几篇论文,而是要将重心放在提出创造性的观点上,为世界旅游发展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以上是我的几点希望。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将通过项目资助、平台搭建等方式对大家的研究给予支持,也希望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与我们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负光荣使命,与时代共奋进、与人民同呼吸,激扬时代活力、引领思想先声,为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也希望中国旅游研究院等有关机构进一步发挥好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的作用,将其建设成为旅游领域交流研究经验、碰撞学术思想、展示科研成果的高端平台,成为团结旅游学界、凝聚研究力量、培养旅游人才的有效机制,成为增进旅游领域产学研结合、促进旅游学科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真正办出品牌、办出影响。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