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切勿模仿这三类短视频!这份「指南」你要有!

黄艳如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567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2少女模仿‘易拉罐自制爆米花’,酒精爆炸一人特重度烧伤”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据悉,特重度烧伤的少女哲哲不幸离世。复盘整起事件,让人为之痛惜。殊不知,目前各视频平台上还流传着各种奇葩短视频,引起网友频频模仿。视觉狂欢背后的“跟风”隐忧,这个“锅”该由谁来背?


作者 | 黄艳如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最近14岁枣庄女孩哲哲模仿短视频去世的消息,在网络舆论场上炸开了锅。事情起因是,小姑娘模仿短视频里用酒精灯易拉罐自制爆米花,导致高浓度酒精遇火引发爆炸,结果被重度烧伤,经数日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一条朝气蓬勃的生命离去,让人扼腕叹息。“哲哲之死”不仅让外界聚焦短视频引发的危险模仿问题,也把短视频监管问题再度推上风口浪尖。在此,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为您奉上一份《短视频切勿模仿指南》,拿走,不谢。
 
这三类短视频,模仿有风险

1、手工制作类短视频
 
用电脑主机做烧烤锅,用易拉罐做棉花糖,用电熨斗煎牛排,用台灯罩煮螃蟹……听上去是不是很酷炫?在短视频平台中,有一类手工制作短视频相当火爆,那就是用身边的器材来随手制作美食,这些“道具亲民、制作简易、成品诱人”的美食短视频掀起了一股美食界的“泥石流”,引得不少观众跃跃欲试。


△饮水机煮火锅


△挂烫机蒸包子


△瓷砖煎牛排
 
但是!猎奇有风险,模仿需谨慎。因为,看似简易的短视频美食制作攻略,由于使用了酒精灯、小型燃气瓶、蜡烛等工具,具有相当高的安全风险,若是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爆炸、火灾等情况,不宜自行在家模仿操作,搞不好还可能把命给搭上。 


 
2、吃播类短视频
 
“下饭神器”吃播,是2014年在韩国兴起的网络真人秀的一种类型。这种“我在镜头前吃东西给你看”的形式,很快由国外向国内蔓延。短视频平台是吃播在国内得以生存和传播的土壤,吃播类美食博主也逐渐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中占据头部位置,并从中获得流量红利。


 
在短时间内摄取大量食物,是吃播博人眼球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吃播的世界里,少不了像密子君、大胃王mini、浪胃仙等以大胃的名号闻名吃播圈的吃播主,面对海量的食物,他们或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地将之逐一收入胃中,引得观众纷纷打赏、点赞,直呼过瘾。


 
不过,这份靠短视频吃喝就日进斗金的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普通观众更不宜轻易模仿和尝试。据了解,暴饮暴食轻则加重胃肠道负担,重则会诱发胰腺炎,危及生命。而且,有些吃播主播为了“出效果”,专吃滚烫或刺激性食物,长久以往,极易损伤口腔粘膜,引发癌变风险,诱发口腔癌和食管癌。


 
3、动作类短视频
 
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一类“UP主”(注:指在视频网站、论坛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非常擅长“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在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栏里,擅长徒手劈榴莲、案板耍大刀、啤酒瓶砸头等特技的“UP主”不在少数,这些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桥段,成为了他们吸引“流量红利”的重要方式。


 
但是,细查这些短视频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短视频的标签打上了“跆拳道馆”“杂技馆”等品牌标识,这也就意味着,这些“UP主”们大多受过跆拳道、杂技等专业训练,而且视频中的部分内容不乏后期合成的可能,真假难辨。



如果不明真相的观众盲目模仿跟风,那就“太傻太天真”了。

视觉狂欢背后的“跟风”隐忧
 
近年来,短视频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网络视频的生力军。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一大应用类型。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短视频忠实用户主要为90后、00后及学生群体。其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接近七成,在校学生群体占将近四成。


△图片来源于: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这也就意味着,短视频的忠实受众更多集中在年轻人乃至未成年人群体。短视频缘何能对这些“网络原住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注意力“黏”在上面?
 
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猎奇。
 
“猎奇”背后,是利益诉求。这两年,短视频市场发展迅猛,在“流量就是收益、关注就是经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下,为了能在同质化严重的短视频“红海”中脱颖而出,一些主播、博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刻意拍摄危险挑战的视频内容,迎合人性中猎奇窥私的需求,将它作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的手段。
 
然而,这场视觉狂欢的背后,暗藏隐忧。且不论短视频行业中存在的内容底线混乱、UP主良莠不齐、恶意商业竞争等重重问题,单是“高风险内容未尽安全提示义务,盲目模仿热门动作致幼童受伤”一项,就不禁让人忧心。
 
开篇中所提的“哲哲之死”,正是孩子模仿“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的短视频时酿成的惨剧。在该事件中,小女孩哲哲是未成年人,且监护人不在场,在缺少风险预估和判断能力的情况下,直接点燃了高浓度的酒精灯,引发酒精灯爆炸,导致身体大面积烧伤,最终未能抢救成功,不幸离世。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此次“短视频”模仿事件的“锅”究竟该由谁来背?问责之后能否开出真正有效的“良方”?

“锅”该由谁来背?
 
“哲哲之死”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如沸。“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发现,舆论主要站三边。
 
第一种,认为小女孩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
 
让认知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轻易接触并使用酒精,是监护责任缺位的体现。
 
第二种,认为这个锅该由短视频的“UP主”们来背。
 
受到短视频时长、创作者剪辑创意等限制,易拉罐制作爆米花的过程是经过剪辑的,缺少了很多制作的具体细节,手工网红们也并未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很详细的讲解,提醒模仿者哪些步骤和误操作具有安全风险。
 
第三种,认为短视频平台同样难辞其咎。
 
让类似安全风险较高的视频上热门,平台负有提示风险、警示模仿的责任,并对成人化的危险信息进行过滤。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1、“UP主”要“自律”,要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大尺度高风险的内容必须尽到提示义务。凡是在短视频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有安全隐患的容器、火具等,都要在视频讲解中融入安全用电用火等知识,让想体验自己动手的观众加强安全意识防患,最大限度将危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2、监护人要“监护”,要时刻绷紧安全教育之弦。
 
监护人承担起监护责任,对未成年人的危险行为及时干预。如今,接触信息的门槛大幅降低,孩子接收资讯的过程中容易逃离家长视线,家长必须进行及时教育,让孩子们明确意识到模仿视频情节的危险。
 
3、短视频平台不“短视”,关键是不能“短”监管。
 
一方面,要完善短视频审核机制,从源头开始进行内容监管。另一方面,宜针对不同群体,实现梯度的信息过滤和分发。
 
2019年1月出台的《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强调应当合理设计智能推送程序,优先推荐正能量内容以及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建立。基于此,短视频平台应该严格实行实名制认证制度,根据年龄对受众群体进行划分,分别确定不同年龄段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进而要求短视频运营平台根据用户所处层级推送内容。建立起一套视频领域的信息分级传播机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为能力的群体,实现梯度的信息过滤和分发。目前,已有不少短视频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


△抖音已经推出了短视频青少年模式
 
往更深一步来说,有病医病、对症下药固然很好,但守住底线、强化监管仅是第一步。短视频行业要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激浊之后更需扬清。这一现实命题,直接考验着UP主的创作底线、平台方的运营规则。毕竟,短视频要火得久,既要去除低俗糟粕,更要生产优质精品,把用户的嘘声变成掌声,才能让亿级的短视频市场稳定下来并蓬勃发展。
 
-END-
话题互动
你看过的最奇葩的短视频是什么?

本文为「文化产业评论」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欢迎加入读者群,请加微信号whcy006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报名北大官方文旅培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