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学: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生存境况如何?


第3978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就整体表现而言,我国经济运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整体回升向好。但考虑去年同期受疫情冲击、经济表现基数较低的实际情况,本季度的增长与理想中的完全回暖仍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消费支出是2023上半年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但需求整体弱复苏揭示出疫情三年对经济的深远冲击。对小微经营者而言的最大压力来源是需求乏力,其背后是收入下滑以及不乐观的预期,而后者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就业不足。小微经营者群体堪称是我国就业的蓄水池,但2023年第二季度的调查显示,该群体对下一季度的雇员规模并不乐观。

关键词回复【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获取报告全文。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近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与网商银行小微观察站共同发布了《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最新一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介绍,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二季度,小微群体营收和利润率环比继续回升,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
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自2020年起已连续发布12个季度,是目前针对小微经营者的权威调研报告之一,完整记录了过去3年小微经营者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持续观察这一中国经济毛细血管的窗口。最新一期的调查经过为期两周的投放,共回收有效答卷7460份,所收集的信息包括小微经营者的经营、融资需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情况。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营业额为12.0万元,环比上升17.6%,平均净利润率增长1.5个百分点,达到2.7%,延续了第一季度的回暖态势。


现金流可维持时长的增长也进一步反映了小微经营状况的改善,二季度这一指标上升至2.8个月。值得注意的是,现金流可维持6个月以上的小微占比从20.3%上升至26.0%,创下过去4个季度的最大增幅。


报告还指出,小微的成本和税负压力有所下降,而融资需求略升,反映出更多小微开始积极企稳和布局经营业务。二季度感受到成本压力的小微占比环比下降4.8个百分点,降至4成以下,其实际缴纳的税费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也环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同时,小微经营者的融资需求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8.9%,其中一半用于满足日常运营流动资金需求。


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是小微经营者数字化的重要措施。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小微经营者电子信息系统使用率不断上升,有57.1%的小微经营者采用了电子信息系统,环比小幅增长,增长幅度为5.1个百分点。


从对2023年三季度的预期(即信心指数表现)来看,小微经营者对于市场需求、营业收入和雇员规模的预期均下降,营业收入方面的信心指数仍在荣枯线以上,处于乐观区间,市场需求和雇员规模方面的信心指数则在荣枯线以下。市场的整体需求不足仍是经济复苏的关键,也是目前小微经营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三季度经营成本的信心指数环比上升至47.9%,仍在荣枯线之下,反映了小微经营者对下一季度经营成本压力顾虑的进一步缓和。


调研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张晓波教授认为,小微经营者群体是我国就业的蓄水池,消费的主力军,民生的晴雨表,小微好,消费才能好。尽管二季度小微经营状况持续回暖,但面临的长期市场需求压力依然较大,激活消费、提振信心需要政策兼具力度和准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赋能和扶持小微。


报告原文摘要


基于本次调研的分析,我国小微经营者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经营状况、所面临的经营压力、扶持政策的覆盖、融资情况、对2023年第三季度的信心等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1、2023年第二季度,小微经营表现改善,经营收入和利润率上升,现金流可维持时长增加。本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营业额为12.0万元,环比上升17.6%。自2023年一季度扭转亏损态势后,二季度小微经营者净利润率再次明显上升。2023年二季度,小微净利润率均值为2.7%,环比增长1.5个百分点。现金流状况继续好转,平均可维持时间从上季度的2.6个月改善至2.8个月,现金流无法维持的小微比例大幅减少。


2、小微经营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疲软或竞争激烈的压力进一步上升,经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小微经营者中感受到市场需求疲软所带来压力的小微经营者的比例有所增加,从上季度的46.9%上升至49.5%;感受到成本压力的占比为39.1%,较上季度下降4.8个百分点;而随着经济秩序逐步恢复,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压力的小微经营者占比继续大幅下降,从一季度的14.4%进一步下降至7.8%,为调查开展以来十二个季度的最低值。偿贷压力和税费压力也有所下降。


3、税费负担下降,各项政策覆盖比例均有所下降。随着疫情限制取消,各级政府为促进复产复工、助力小微经营纾困解难相关政策逐步退出,其覆盖率相应下降。2023年二季度,小微经营者反映的各类扶持政策总体覆盖率为39.2%,与上一季度(43.8%)相比有明显下降。


4、2023年第二季度,融资需求略有上升,以满足日常运营需求为目的融资大幅提升,平均融资规模及成本均有所上浮。小微经营者中有对外(即不包括使用自有资金或留存收入)的融资需求(48.9%)与2023年第一季度(45.5%)略有上升。融资目的仍以满足日常运营流动资金需求为主,融资途径保持对线上渠道的依赖,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上升。


5、小微数字化程度方面,小微经营者电子信息系统使用率不断上升,线上销售比例有所下降。2023年二季度,57.1%的小微经营者采用了电子信息系统,环比小幅增长,增长了5.1个百分点。但有线上销售的小微经营者占比有所下降,由上季度的52.6%下降到48.4%,下降4.2个百分点。线上线下都有销售业务的小微经营者占比也有所下降,多平台经营的小微经营者占比仍在缓慢下降。


6、小微经营者对2023年第三季度的信心指数为48.6%,回落至荣枯线之下。小微经营者对于市场需求、营业收入和雇员规模的预期均下降,营业收入方面的信心指数仍在荣枯线以上,处于乐观区间,市场需求和雇员规模方面的信心指数则在荣枯线以下。市场的整体需求不足仍是经济复苏的关键,也是目前小微经

营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三季度经营成本的信心指数环比上升至47.9%,仍在荣枯线之下,反映了小微经营者对下一季度经营成本压力顾虑的进一步缓和。


报告原文总结与讨论
一、发现小结

2023年第二季度,小微经营表现改善,经营收入和利润率上升,现金流可维持时长增加。尽管经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小微经营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疲软及竞争激烈的压力进一步上升。随着经济秩序逐步恢复,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压力大幅下降,偿贷压力和税费压力有所缓解。随着疫情限制取消,各级政府在疫情期间颁布的各项纾困解难政策逐步退出,对小微覆盖率相应下降。


本季度融资需求小幅增加,以满足日常运营需求为融资目的的占比提升,融资途径保持对线上渠道的依赖,融资平均规模及成本均有所上浮。数字化程度方面,2023年二季度,小微经营者电子信息系统使用率不断上升,环比小幅增长,但有线上销售的小微经营者占比有所下降,线上线下都有销售业务的小微经营者占比也有所下降,多平台经营的小微经营者占比仍在缓慢下降。


小微经营者对2023年第三季度的信心指数为48.6%,重落回荣枯线之下。小微经营者对于小微经营者对于市场需求、营业收入和雇员规模的预期均下滑,徘徊在荣枯线之下,仅营业收入方面的信心指数仍在处于乐观区间。


半年前,2022年四季度,受疫情影响,家庭消费的同比变化整体下滑,且降幅较大;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家庭消费尽管有所好转,但是增速依然为负。疫情之后,无论是小微经营者还是普通居民的消费仍处于紧缩状态,揭示出需求不足仍是小微经营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政策讨论


就整体表现而言,我国经济运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整体回升向好。但考虑去年同期受疫情冲击、经济表现基数较低的实际情况,本季度的增长与理想中的完全回暖仍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消费支出是2023上半年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但需求整体弱复苏揭示出疫情三年对经济的深远冲击。


对小微经营者而言的最大压力来源是需求乏力,其背后是收入下滑以及不乐观的预期,而后者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就业不足。小微经营者群体堪称是我国就业的蓄水池,但2023年第二季度的调查显示,该群体对下一季度的雇员规模并不乐观。在小微经营者无意扩大雇员规模的同时,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在读或求职)的劳动者更倾向于稳定的就业选择,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单位。在大学本科以下的在读或正在找工作的人群中,倾向于通过“创业”或加入中小微民企的途径就业者占比仅为约二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经营者群体,既是我国经济民生的晴雨表,也是指明政策亟需解决问题的风向标。从本季度报告的发现可以看出,激活消费、带动就业和提振信心需要政策兼具力度和准度,改善营商环境,赋能和扶持小微是政策的应有之意。


《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2023年二季度报告》全文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
40张图解锁全国十大网红菜市场,年轻人都喜欢来这里玩!
为流量让步,淄博八大局还是那个便民菜市场吗?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维近4000期(持续10年有余,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