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ld 新刊 | 艺术商鉴
《艺术世界》318 期
艺术商鉴
ArtWorld Catalogue
购买方式见文末
自二十世纪下半期起,观念和市场可以说是构成当代艺术的两大要素;资本的流通控制着整个系统的组织方式、劳动分工、包装宣传、生产消费,及至我们对文化价值及审美观念的判断。进入二十世纪下半期之后,关于“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模式、大众文化的社会生产、消费主义的全球蔓延等等此类的讨论就长期占据着文化及艺术的话语。继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则又进入了被称作改变了人类思维模式的互联网世纪。但就实际操作的层面而言,不管是二十世纪后半期的“后福特主义”,还是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 在改变人类思维的同时,更多的则是生产―分配―消费在技术和工具层面所发生的改变与革新。基于这样的考虑,围绕艺术与商业展开,本期长读 “艺术商鉴” 将视角投射到技术和工具的实际操作层面,考察艺术家是如何转化自己的身体和身份,利用并介入到各种现代的商业模式当中去的。
这本 “ 艺术商鉴 ”以 商品图录 和 店铺介绍 的形式收录了从个体户、流动店铺、专门的商店到跨国 / 连锁经营、 电子商务等多种商业模式下的艺术家作品 / 商品和商店,在观看这些商品及商店物质形态的同时,考察其生产、 分配和销售的运转方式,及其在技术及工具的层面是如何实现的。
艺术世界 | 策划,栾志超 | 责编
长读:艺术商鉴
ArtWorld Catalogue
*********************
吴山专,卖虾
Wu Shanzhuan, Shrimps On Sale
文/李奇 Li Qi
1987、1988年,时常混迹街头的吴山专敏锐地发觉市场上开始流行一种“皮包生意”,简言之就是 A 为供货商,B 为货品需求人,在两者互相讯息不对称的情况下,C 作为中间人分头联系两边赚中间的差价。吴山专将这个买卖带到了奠定历史的 89 现代艺术大展。吴山专在当年的报纸上就这宗“大买卖”发表了如此宣言:“在美术馆卖对虾,即对审判美术品的法院——美术馆的反抗……美术馆的这种权力,将导致美术品……受到法律般程序的审判。”这样的语式非常接近他在大三就开始挪用并后来成为其标志的《红色幽默》中的文革语言。
朱发东,此人出售
Zhu Fadong, This Person Is For Sale
文/胡考 Hu Kao
朱发东是中国最早从事行为艺术的艺术家之一,寻找与出售是他作品中一直延续探讨的母题。1990 年代,他因《寻人启事》、《此人出售、价格面议》和《身份证》三项行为艺术而闻名。如今他那件颇具符号色彩,印着“此人出售”字样的蓝色工装已经卖出了天价,这是当年走投无路离开家乡昆明而北漂的朱发东所意想不到的。
***************
克拉斯·欧登伯格,商店Claes Oldenburg, The
Store
文/克拉斯 · 欧登伯格 Claes Oldenburg
译 /王乐 Wang Le
1961 年春,《商店》(The Store)这件作品最早在位于东 69 街 32 号的玛莎·杰克逊画廊(Martha Jackson Gallery)初次亮相,采用壁挂式的创作形式来描绘各式日常用品,如衬衫、连衣裙、香烟、香肠和馅饼。1961 年 12 月,欧登伯格在东 2 街 107 号租了个仓库陈列他的作品《商店》,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雷枪制造公司(Ray Gun Manufacturing Company)。这件作品他在几个月之前就经过了审慎的考虑和斟酌,这件作品将两种不同的商业类型结合了起来:出售廉价商品和严肃的艺术作品。
徐震商店
Xu Zhen Store
文、采访/ 子七 Zi Qi
2016 年 11 月,全球首家徐震专卖店登陆上海。徐震专卖店是由没顶公司直接经营的艺术品零售商店。店内销售由“徐震”品牌创造的种类丰富的艺术品,包括大型雕塑《永生》《进化》,绘画系列《数据运动》,服装、地毯、桌椅家具等,试图满足人们各层面的精神需求。徐震专卖店的长期规划是开连锁店,把“徐震”品牌推向国际。他大概是把专卖店当成一种艺术介入来做,借着专卖店的形式,直接把当代艺术丢到商业和社会运作体系里面,然后勘察各方反应,而他所勘察的对象当然不止艺术接受者那么单一。
展销场
Display Distribute
采访/杨圆圆 Yang Yuanyuan
*********************
西蒙·丹尼,真 ·万众创业(九个柜台)
Simon Denny, Real Mass Entrepreneurship (Nine Counters
文/西蒙·丹尼 Simon Denny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九个柜台。这些柜台是艺术家在华强北电子城所看到的玻璃展示柜,使用玻璃钢制作,并委托大芬油画村的工人使用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在柜体上进行手绘,逼真地还原了华强北电子城的拓扑学图像——从最基本的、没有灯光的混合元件展台,到照明条件稍好的冒牌手机和新产品展台,再到非常精巧的“创客”展示案例。
何颖雅,iwishicoulddescribeittoyoubetter 目录(但愿为您描述的更好)春秋夏冬 1991-2006 年
这里所有的物件都来自艺术家的衣橱,它们通过邮购杂志再次流通到市场。艺术家通过产品放置、造型设计与时装语言的方式,重新讲述与着装有关的历史与记忆,并将这些叙事奉还给隐藏在制造过程与设计细节背后的匿名者。所有衣物均被恢复至完好如初后方才售予或赠予参与者,后者应要求会拍摄其身着新装的模样。
铃木贵彦,全球商店计划
Takahiko Suzuki, Global Store Project
文、采访/子七 Zi Qi
迄今为止,铃木贵彦的全球商店计划(Global Store Project)已经囊括了来自日本、台湾,美国,乃至欧洲各地的咖啡馆、小食铺、高档餐厅、书店、宠物医院、百货商厦等经营种类和业态看上去都天差地别的商店,除此以外,他还有一组独具台湾特色的“收藏”——槟榔摊系列。在整个计划中,搜集商店仅为万里长城的第一步,此后,铃木贵彦还要为每间商店制作摄影模型、海报、看板,并邀请不同地区的人举着看板为商店进行宣传,与此同时,他还费心将商店的经纬度联通谷歌地图,方便人们跨地区踏访。
**************
点击艺术作品放入购物车
Click the artwork to put it into basket
文/罗可一 Luo Keyi
商业与大众媒介的自然联姻被自然地过度到了网络时代,改变了产品和物质的分散方式,甚至诞生了影响人们生活行为的网上购物。这不仅仅是实体商业实践者在虚拟空间上的延伸和复制,基于网络相联系的供给和需求在最大可能性下达到配对,也引发了全球化范围内的新的物质流动和循环。就像历史上其他时期艺术家对于商业化媒介的积极迎接和参与利用,网络化的消费空间给予了当代艺术家新的可获得性和进行批判性的游戏场。网络延展化的平台给予了艺术家新的视野和视角去发掘和收集流动于网络的原材料,甚至跨国界跨文化地去实现艺术生产。
艾米·西格尔,王朝
Amie Siegel, Dynasty
杰瑞米·赫奇森,数字理念时代下的一件作品
Jeremy Hutchison, The Work of Art in an Age of Digital Reason
UBERMORGEN,选票拍卖
UBERMORGEN, [V]ote-
auction
UBERMORGEN 以媒介入侵(media hacking)的方式在 2000 年美国大选时期建立了 [V]ote-auction 平台网站,在“将资本主义与民主拉得更近”的宣言下,允许美国选民载网站公开拍卖自己的选票。网站的出现和人们的参与不仅引起了对于可能地网络投票机制的强烈怀疑。
艾米丽·布朗特 & 马克西米 · 马里昂,新淘金者
Emilie Brout & Maxime Marion, Les Nouveaux chercheurs d'or
这件作品展示了一系列的人造黄金的材料产品样本,由艺术家以公司名义在网上向制造商索取,随后以考古学者或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方式借助网络来揭示这些材料所凝结的来自全世界不同地理位置的劳动、物流上的移动行程、相关生产和销售公司的经济背景灯。以网络考古的方式发掘出了一幅关于当代宝藏如何在国际化的分销和运动网络当中流动的拓扑图景。
!Mediengruppe Bitnik,暗网随机采购者
!Mediengruppe Bitnik, Random Darknet Shopper
艺术家小组编码自动化的机器人程序(bot),以每周 100 比特币的金额限制在暗网上随机地去购买产品。所购产品被直接邮寄到展览地点,并打开包装进行公共展示。不断增加的各种不可预期的产品,累积成了由商品组成的关于暗网的具象景观。
林赛 ·劳森,微笑石
Lindsay Lawson, The Smiling Rock
文/林赛·劳森 Lindsay Lawson
译/蔺佳 Lin Jia
常居柏林的美国艺术家林赛·劳森从 2012 年起就长期关注一块在 eBay 网出售的石头,这块矿物晶石的截面好似小丑的笑脸而被卖家高价拍卖。在劳森的眼中,eBay 就像是一个展览,像一片信息汪洋,沉落着无数不为人知、无从分辨的意图。
**************
金·劳顿,淘宝媒体
Kim Laughton, Taobao Media
采访/蔺佳 Lin Jia
八年前我来到中国,很快就用起了淘宝。淘宝购物速度非常快,它成为我一切资源的来源。在筛选上架商品以期找到某些特别的东西的时候,你总能发现某些商家正在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或发现某些商品对物品自身而言非常有趣。于是在几年前,我开始保存格外吸引我的淘宝商家和商品的图片,迄今为止已经存下了 2500 张图片。
海蒂·芙欧特,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Heidi Voet, Alibaba and the 40 Thieves
文/海蒂·芙欧特 Heidi Voet
译/蔺佳 Lin Jia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既引用了马云所创办的电商集团的名称,也指向更为悠远的阿拉伯民间故事。
冯琳,年入百万计划
Feng Lin, How to Earn One Million in One Year
文/冯琳 Feng Lin
年入百万,应该是一个普通人创业励志的目标。我大学毕业以后没有任何工作和经商经历。赚钱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概念,但是我想以一个艺术家身份,可以给要创业的人做一个成功案例。2012 年底,我和一个画廊谈了一万元人民币来做作品的材料费,计划 2013 年一年把 1 万变成 100 万。
**************
刘鼎的商店
Liu Ding's Store
文/刘鼎 Liu Ding
“刘鼎的商店”开始于 2008 年的夏天,运用了一个实用主义的经济模式——商店——来建立一个有关价值形成的思想生产和讨论的平台。“刘鼎的商店”主要以网上经营为主(www.liudingstore.com),同时也不断寄居在各种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展览语境中进行展示和销售。到目前为止,“刘鼎的商店”发展了四个产品系列:“带回家实现心中的无价”、“艺术乌托邦的未来”、“对谈”和“友谊”。
刘张铂泷,科学恋物癖博物馆
Museum of Science Fetish
文/刘张铂泷 Liu Zhangbolong
科学恋物癖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 Fetish)建立于 2014 年,博物馆的内容都基于科学史上有名的思想实验,比如薛定谔的猫,双生子佯谬,无限猴子定理,牛顿的大炮等等。
尼克·科斯马斯 & 马丁·塔克 & 贝丝·诺克斯,Maru Matcha
Nik Kosmas & Martin Thacker & Bitsy Knox, Maru Matcha
文、采访/谭昉莹 Tan Fangying
开业于 2014 年的网店 Maru Matcha 走的是时下流行的推崇天然健康生活的路线:网站首页上清新自然的茶园采摘图,配以色彩明朗简洁的抹茶加制茶工具贩卖链接;商品不多,却能把背后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俨然是一家受众定位明确的 B2C 公司。在网站上卖抹茶的,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创始兼运营团队,外加一位来自日本的家庭式绿茶种植专家,分别担当设计/企业发展、物流/销售、商业推广三个部门主管的尼克·科斯马斯、马丁·塔克和贝丝·诺克斯除去商业人的身份外,都有着再当代艺术和写作领域从事创作的经验。
展评:扫描全球
13 个重要展览
▶︎ [ 纽约 | 格林·纳夫塔利画廊 ] 陈佩之:Rhi Anima(文 / 张文心 )
▶︎ [ 利物浦 | FACT ] 几多虚构( 文 / 罗可一 )
▶︎ [ 巴黎 | 新艺术和音乐中心 ] 机场 / 城市——世界(文 / 让·雅克·盖伊, 译 / 邹晨)
▶︎ [ 香港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文 / 小灰)
▶︎ [ 香港 | Para Site 艺术空间 ] 土与石,灵与歌 (文 / 刘南茜)
▶︎ [ 北京 | 寺上美术馆 ] 影像·观察(文 / Jerome Araki )
▶︎ [ 北京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例外状态:中国状况与艺术考察 2017(文 / 刘希言)
▶︎ [ 北京 | 空白空间 ] 王拓:从未走出的神话(文 / 耿涵)
▶︎ [ 上海 | 余德耀美术馆 ] 詹妮弗 · 韦斯特:“散场了吗,电影?” (文 / Cus)
▶︎ [ 上海 | 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 ] 边界:我们和他们(文 / 弗生)
▶︎ [ 上海 | Leo Xu Projects ] 请系好安全带,我们正经过气流颠簸(文 / 鲍文炜)
▶︎ [ 上海 | 艾可画廊 ] 小西纪行:同轴共迹(文 / 高江波)
▶︎ [ 广州 | 镜花园 ] 郑国谷:回路寻真 (文 / 栾志超)
拉页:第 14 届卡塞尔文献展
Documenta 14
人物:吕克 · 图伊曼斯
Luc Tuymans
用绘画挑战图像的真实
Challenge the Truth of Images with Painting
文/林芮襄
图伊曼斯通过提取互联网、报纸、杂志的时事新闻图片,电视节目片段的截屏,以及宝来丽拍立得照片等渠道收集文献资料,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来获取主题。其绘画构图的典型手法取用于焦距变换、镜头推移及影片剪 辑等来源于新媒体的取景方式,用绘画的方式展现了一种移动的图像,并揭示其结构,将之在画面上夸大出来。也就是说,他并不创造新的图式,而是研究那些已经留存在集体回忆中的图像,并对其背景与形式展开联想。当代艺术的特质即是探讨文献的本质并重新诠释,这大概就是他绘画中的当代性。
人物:朱利安 · 奥培
Julian Opei
我意外发现了一种所有人都适用的绘画语言
I Stumbled Across a Language that Everyone Can Use
采访、文 / 谭昉莹
我认为线条是人们用来观察和阐释世界的一种方法,你可以说这是把物体简单化了,但同时也是把它们转化成了一 种有用的语言。那么接下来,关于语言又有很多事情可以说, 我们通过语言来描述、来记忆,而不仅仅是写下来或说出 来的东西。语言也可以被用来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不过这终究是我期待的人类能够辨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比如说当我们踏入这个展厅的时候,正常的人都可以向别人描述 如何通往这栋楼内的某个地方,我们也能画出路线说明如 何找到洗手间,如何走到电梯间等等。所以,在你脑中形成的这幅图像,就是我的绘画。所以这样的绘画并不是坐 在田野间画着写生画什么的,反而是更具有功能性的,让人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表演
继续,在美术馆里打开剧场——2016 第二届 “聚裂” 展演回顾(上)
Ongoing, The Age of Thea-Museum — Review of ReActor 2016 (1)
策划、文、采访 / 张渊
两届“聚裂”犹如一个缩影,使得我们有机会在两年内一睹几代独立剧场工作者的代表作品和最新 之作。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国内几乎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难道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历史与自身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发问,积极地介入社会现实,不按传统剧场的路数,所以“不受欢迎”?这些国际 各大艺术节和戏剧节的常客,难道不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主场,不应该让更多的主场观众看到和讨论他们的作品?或许,这两年的现场已经作出了干脆的回答。
图文 / ArtWorld
编辑 / ArtWorld
©艺术世界杂志微信内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码 购买新刊 >>
关注我们 >>
☟ click「阅读原文」, 购买最新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