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湖HIT论坛】汪建华谈麦迪科技的初心:做好一张麻醉记录单(附视频)

谭啸 HIT专家网官微 2022-11-03
导读

信息化工具要慢慢进入临床医生的日常业务中,这样的系统才能让更多医生喜欢用。


苏州麦迪科技联合创始人汪建华
“麦迪科技的所有努力,都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怎么把一间手术室、一张ICU病床进行数字化、精细化,辅助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更好地完成医疗使命。”苏州麦迪科技联合创始人汪建华在2019年南湖HIT论坛上发表演讲。他曾经是甲方,现在是乙方,科技企业的所有岗位他都干过:研发工程师、实施工程师、项目经理、销售、企业管理者,“麦迪科技的初心就是做好一张麻醉记录单”。

解放麻醉师的一双手

医院里面有一句俗语:“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是保命的,手术是救命的。
谈到麻醉师的工作,汪建华列出了一组数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麻醉师每隔5分钟就应从监护仪上抄写记录一组数据,一组数据至少包括5个参数: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那么,如果一个手术病人的麻醉时长长达11个小时,麻醉师就要一共记录近千组数据。而且,可以简单试想一下,在手工记录的时代,哪个麻醉医生能够一分钟不差地记录数据?麦迪科技就是要解放麻醉师的一双手,让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服务患者本身。
2007年,在创业初期,麦迪科技在广州南方医院曾做过一个调研:麻醉医生书写医疗文书,尤其是麻醉记录单,到底占用了多少工作时间?麻醉系统到底有什么帮助?如果按照5分钟记录一组数据的话,在麻醉时长为11个小时的情况下,麻醉医生大约有44%的时间是在书写医疗文书;如果每3分钟记录一组的话,麻醉医生53.5%的时间用于书写医疗文书。
上线麻醉系统后,通过床边监护设备实现计算机的自动采集,在每3分钟记录一组数据的情况下,麻醉师书写医疗文书的时间占比下降到26%。更进一步说,麻醉系统还可以实现每隔1分钟、甚至30秒记录一组数据,能很好地满足麻醉医生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求。

乙方的苦恼:挖掘临床“真实”需求

汪建华继而谈到了乙方的辛酸、甲方的无奈,希望得到甲方的理解、谅解和共鸣。他说:“只有甲乙双方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医疗IT的事业才会越来越红火。”
“真实二字为什么加上双引号?”汪建华说,IT企业的人都知道,项目制造成产品化程度不高,客户总是有不少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客户化工程师修改代码。仔细分析起来,其实有些需求都是伪需求,也许就是麻醉医生的一闪念想法或是院长的一个电话造成了这个需求。
麦迪科技强调持续和深入的理念。麻醉医学在发展,信息系统归根结底是工具,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IT企业提供让医生得心应手的工具。如果一个系统太复杂,就很难被医生应用。信息化工具要慢慢进入临床医生的日常业务中,这样的系统才能让更多医生喜欢用。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2005年10月,汪建华曾在福州请教过刘海一主任(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管理部主任):“我现在很苦恼,每次去投标时,友商列出的功能清单有三四页纸,而我的功能清单只有一页纸,场面总是很尴尬。”刘海一主任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在程序里设置自动跟踪麻醉医生的系统使用情况,可以跟踪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看麻醉系统里到底哪个功能被用得最多,把每天都在使用的功能做精。”
这么多年来,麦迪科技一直在按照这一目标在努力。可以说,麻醉医生95%以上的时间就在这张麻醉记录单上。“有的功能,麻醉医生一年也不会用一次,但是招标采购、验收的时候,医院又必须要。”汪建华说这是他作为乙方的苦恼。

营造临床应用的落地氛围

临床的医护人员真正爱用这个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才有生命,才能延续。为了营造临床应用的落地氛围,麦迪科技做了很多工作。汪建华介绍了几个具体事例。
一是伪差生命体征数据修正。“乙方努力做的工作是,让麻醉医生用好麻醉系统,在过程中不断进行麻醉质控,帮助麻醉科主任更好地提升科室的麻醉水平。”
二是不良事件。很多医院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觉得是被人抓到了把柄。上海一家医院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鼓励上报不良事件,他们在全院制定了一个规则:谁上报麻醉的不良事件,就给谁加分。上报后,针对不良事件的真实情况,科室组织多学科讨论,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很多医院在合适的区域,如家属等待区、手术准备区等,建立了显示屏公告,记录手术间的工作状态。“这是门面,让大家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院长也能实时了解到:多少人在手术间、多少人准备推进手术间、多少人手术马上结束了。”
四是手术衣回收。以往,手术衣随便放置,让护士们很苦恼。麦迪科技的系统帮助护士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有一天,一位知名老专家来找我们工程师,因为他的手术衣没有放入污衣回收池,被记录下来,想让工程师在数据库里帮他删掉记录,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五是准点开台率分析。这是让医院很头疼的,每家医院都想做到手术间准点开台,有的医院以8:45为限,有的医院以9点为限。“我接触的这么多家医院中,武汉同济医院的做法是最有成效的,该院医务处每天早上通过系统查看哪些人没有准点开台,打印后贴在手术室门口。一段时间后,各科的准点开台率都在慢慢提升。”

理性平衡用户体验和技术实现

在汪建华刚入行的时候,曾有前辈讲:“医疗IT企业只有撑死的,没有饿死的。”对此,他深有同感:“你去问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这个功能能不能实现?答案肯定是能实现,绝对没人说不能实现。但实际上,产品经理并没有认真思考用户应用后的真实体验。”
汪建华曾问过一位历任5届麻醉科行政主任的专家:“用了麦迪的麻醉系统后,您觉得有什么好处?”老专家说:“我们医院有22个手术间,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要巡视一圈,看谁的手术刚开始,我就把他换去吃饭。以往,我巡视一圈大概需要45分钟到1个小时;上了麻醉系统之后,我就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大概需要15分钟。”
“临床医护人员非常可爱,他就是希望有个得心应手的工具,帮他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而不是要把所有问题一次解决。”汪建华认为,医院的需求经常是贪大求全,所以平衡很重要。
如何考察麻醉系统的好坏呢?汪建华建议,要到病案室去,要看病案室的所有麻醉记录单是不是电子打印的。因为它验证了三个问题,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第一,说明系统是否好用,如果系统操作便捷、用户体验好,那么所有麻醉医生都会使用麻醉系统,来实现麻醉记录单的生成和打印;第二,说明系统是否稳定,只有系统很稳定,麻醉记录单才能连续,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时间得到了验证;第三,说明厂家的服务能力,因为政策经常会变,厂家要满足医院随时随地的服务要求,如果没满足要求,麻醉记录单也就回归到手写了。

从麻醉记录单,到智慧手术室

“对于智慧手术室,从医生、患者到患者家属,再到院领导,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满足所有这些需求。15年来,麦迪在每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根据市场推广的情况,逐步地把不同人群纳入到整体解决方案里面,最终实现智慧手术室的整体解决方案。”汪建华简要介绍了麦迪科技的发展历程。
2005年,最初创业时,麦迪科技的产品功能的确就是一张麻醉记录单——麻醉临床信息系统。“2005年-2007年,我介绍麻醉系统的PPT不会超过20页;现在介绍麻醉系统时,产品经理的PPT页数甚至会超过200页。”汪建华谈道,麦迪科技的发展也代表了临床医护人员对信息化的认知,他们也在不断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提出新的需求,我们作为供应商必须努力实现,跟上国家的医疗政策以及整个麻醉医学的发展步伐。
2010年,在麻醉医生的需求基本满足后,麦迪科技关注到手术室里的另一个重要人群——外科医生,提出了“数字化手术室解决方案”
2012年,麦迪科技把关注点放在了护士长身上。护士长们最不喜欢的现象是,进入手术洁净区域不守规则。麦迪科技推出了“医疗行为管理系统”,让整个手术区域所有人的行为都纳入到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之下。2013年,更进一步推出了“手术护理管理系统”
2015年,国家对麻醉学科提出了17项质控指标。以往的麻醉质控是手工上报,3-6个月上报一次。为响应国家的管理需求,麦迪科技于2015年推出“区域麻醉质控平台”。“比如在浙江省,若要问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的麻醉水平到底有多大差异?我们并不知道。但通过麻醉质控平台,通过不良事件等17项指标,就可以相对地量化评估。”汪建华表示,“我们采用开放的策略,让每家医院都能看到本医院在该地区的麻醉水平,是处于上游、中游还是下游。”
2017年,麦迪科技推出“麻醉信息工作站”,集抢救协同、洁净消毒、维护升级、质控管理于一体。“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麻醉医生的所有医疗操作行为,能不能软件硬件化、傻瓜化?我们希望实现一键协同,并定制了专业键盘,不同键代表不同的操作行为,比如:输入麻药、药品输液、记录进入手术室的时间等。我们一直在努力,这件事情还在路上。”汪建华表示,最终是希望建立围术期临床大数据中心
  • 进入“阅读原文”观看视频回放《汪建华:做好一张麻醉记录单》 

近期热门文章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等实名信息)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tan_xiao@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