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行将过去,对于医疗信息化行业而言,一年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食药监局等部门政策频出,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医疗IT产业,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
为此,HIT专家网特别甄选业内热点话题,推出“回顾2019,展望2020”系列文章,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欢迎大家来稿共同参与讨论。
2019年,互联网医院政策持续深化、完善。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政府层面均出台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具体实施文件,但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医保配套政策的出台。
在此形势下,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进入实操阶段。医疗资源有限、线上诊疗效率低、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实效。
对于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医保政策配套的重要性、急迫性不言而喻,意味着互联网诊疗项目将与线下诊疗服务一样,不仅有规范的定价,而且明确医保支付的范围和比例。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教授曾如此形容三份文件的价值:《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相当于为互联网医院颁发了“出生证”,国家卫健委的3个管理办法(规范)可以拿到“执业证”,国家医保局的《指导意见》有了“市场准入证”。各地医保部门纷纷行动。2019年9月,就在国家医保局《指导意见》发布半个月后,宁夏自治区医保局率先发布《关于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同时,银川市政府也发布了《银川市医疗保险门诊大病互联网医院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将门诊大病就诊方式扩展到互联网医院,2019年10月起全市率先试点推广高血压、糖尿病两个病种患者签约诊疗服务,明确报销比例与线下相同。但各地医保配套政策的最终落地,还需假以时日。“医保局首先要罗列并确定哪些互联网医疗服务是能够报销的,再审核价格,然后制定报销比例、试行和对外公布。到最后落地,估计至少需要一到两年左右的时间。”华南地区某三甲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对HIT专家网表示。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引导下,新一轮互联网医院建设,公立医疗机构占据了主导力量。2019年以来,广东、福建、江苏、安徽等省卫生健康委先后宣布启动辖区内首批互联网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高在2019北京国际远程医学高峰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到10月份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
实际上,无论是医院自建,还是医院与企业共建,现阶段医疗机构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主要承载了两大服务:一是为慢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二是提供“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而在前两者基础上,还有望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线上就诊全流程几乎成为了“标配”。但在医疗核心业务环节,为慢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的量并不多,运营效果也不乐观。医疗资源有限、线上诊疗效率低、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实效。此外,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医院信息部门在为互联网医院运营提供技术服务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2019年南湖HIT论坛”上,广医二院信息科科长陆慧菁就表示,虽然互联网医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给患者提供全方位延伸服务,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解决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如何界定完成一次咨询、如何解决小程序不支持网页跳转、如何解决医生参与度不高等具体问题。此外,在线复诊与咨询建设及使用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涉及下诊断、开处方,医生与患者之前必须要充分沟通,才能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在政策和需求驱动下,2020年,互联网医院产业化窗口将进一步放大。尤其在医院智慧服务评级的带动下,除三级医院外,更多以二级医院为主的互联网医院建设需求更迫切。各类厂商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也要承担更重的赋能角色。此时,如何让互联网医院具备持续生命力将是行业重点任务。1.进一步借力微信生态“放大”医院能力,全面与院内业务系统深度融合。值得借鉴的榜样是华西二院基于微信生态和企业微信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华西二院把企业微信和HIS、LIS、PACS等核心业务系统连接,放大了院内系统服务患者的能力和范围,并通过企业微信和微信在线问诊平台实现了患者线上复诊、开单、买药一站式服务。该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吴邦华曾表示,华西二院通过打通微信服务号与企业微信,为患者提供医疗或非医疗服务;再通过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连接院内信息系统,实现医生的移动办公;最后通过企业微信之间的互联,推进紧密型医联体的协作。2.注重提升实际运营效果,构建完善线上线下业务场景联动机制、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机制就是“必选项”。比如,卓健科技推出的智慧互联网医院平台3.0版本,在实现线上就诊全流程和一体化预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智能引擎和自动执行,可帮医院构建智能、自动、专业的线上线下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再比如,联空网络推出的“无人值守”解决方案已在上海市五官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落地,帮助医院构建线上线下就医闭环,搭建起智慧就医综合运营。
3.与医院智慧服务评级密切协同,践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也是下一步重点,按照医院智慧服务评级标准建设完善互联网医院患者服务功能将会事半功倍。比如,在左手医生的帮助下,同煤总医院上线了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用药管家等应用。该院对照标准,结合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患者服务模式,补短板,陆续完善了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功能。4.基于互联网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下沉。传统HIS厂商凭借长期积累的医院用户及产业链资源优势,可更多承担生态平台连接者角色。比如,创业慧康将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和诺医疗开展“整合100余家医院、医疗机构等优势资源与上海新虹桥和诺医疗的双向互联互通共融共享”等项目合作,布局“长三角一体化”互联网医疗。再比如,东华医为基于与腾讯合作的“一链三云”战略基础上开始构建iMedical Cloud生态系统,在其取得“健康乐”互联网医院牌照后,开放的iMedical Cloud能支撑高度产业化和高度互联网化的医疗大健康生态。5.互联网医院城市级入口、区域平台化建设是趋势,重在便民惠民。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中心建设运营的“上海市级医院互联网总平台”微信服务号和App,目前已实现了预约挂号、报告在线查询、实时候诊队列信息查询、院内导航、影像云胶片等服务。比如,影像云胶片服务自2019年5月上线至今,已有88万人次使用。互联网医院需要“面子”,但更需要“里子”,归根到底,新一轮互联网医院建设拼得还是信息化基本功。国家和各省的相关文件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系统、保障网络安全、推动互联网医院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正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所言,卫生信息化的下一步重点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政策形成闭环、医院积极响应、各类企业不断提供赋能的背景下,2020年互联网医院热潮还将继续延续,市场需求也会进一步放大,但归根结底要注重实效,避免陷入“运营遇冷”的尴尬。2020年,将是全面检验互联网医院运营成效的关键年。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等实名信息)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tan_xiao@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