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又是一年。HIT专家网延续惯例,推出年度“回顾展望”系列文章,对已经过去的2021年HIT行业热点事件进行回顾,同时展望2022年,向未来追梦前行。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同时欢迎来稿共同参与讨论。
回顾展望 | 过好紧日子,公立医院智慧管理需求井喷
对于大部分公立医院而言,刚刚过去的2021年依然是深刻巨变的一年,不仅经受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日常运营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将“三医联动”的医改政策落实到行动中来。这一年同时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要求公立医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确保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
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对于精细化管理缺乏动力。如今,公立医院终于萌发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内生动力,医院智慧管理需求呈现井喷状态。
“紧日子”已成新常态,考验医院运营管理能力
不管公立医院有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紧日子”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了。
首先,公立医院多项收入来源遭遇“天花板”。近年来,从“药品零加成”到“医用耗材零加成”等政策的相继实施,使得药品、耗材从收入项变为公立医院的成本项。2021年,作为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检查检验业务也迎来了全新变革。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已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体系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11月,《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将检查检验互认工作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可以预见,在新医改政策驱动下,医院一些主要收入来源已然触碰到了“天花板”。
其次,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空前。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并于当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在健全监管体制、强化监管措施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医保智能监控系统等,实现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管,解决公立医院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的问题。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医疗行为一旦存在合规瑕疵将面临医保拒付或罚款。
第三,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倒逼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大跨步向前,传统“按项目付费”的就医付费方式正逐步被“总额付费”方式替代。2021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确保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支付方式改革目标任务,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将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精益运营,积极调整收入结构,特别是病种结构,以应对支付体系改革带来的重大变化。
显然,公立医院粗放型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向内挖潜、练好内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时代正在到来。
政策已经吹响了号角。2021年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完善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设计的最后一环,使之成为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不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全国范围内的医院智慧管理评估工作暂不开展,这为公立医院推进智慧管理建设预留了一定的缓冲空间。
2021年10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正式发布,明确8项具体行动,包括“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与“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要求公立医院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到2022年,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
因此,专项考核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行业大考”虽未确定考试时间,但也已不会太过遥远。
“智慧管理”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提升医院的管理能力。”据医疗信息化专家刘海一介绍:在业务层面,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院运行细节信息,进行人财物的信息衔接与精细化管理,以及规范业务流程;在医院整体层面,可以对综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投入产出信息进行闭环管理,以及实现资源的智能调度。
“以《标准》为指引,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全环节智慧管理,是提升医院管理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构建智慧医院的核心之举。”刘海一同时强调:提升医院效益,才是建设智慧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
智慧管理的水平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支撑。众多专注于医院经济运营管理领域的HIT企业,也瞄准了智慧医院和智慧管理的机会,新一代HRP、ODR(Operational Data Repository,运营数据中心)的推出适逢其时。
2021年,望海康信推出全新产品ODR,帮助医疗机构建设高效运营的核心能力,进行运营数据与临床数据的全流程打通和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望海康信希望借助新一代运营管理系统帮助医院实现“五化四每”,也即运营管理的“临床化、数据化、合规化、服务化、模型化”,以及实现每个患者、每条医嘱背后消耗的每项医疗资源在每一刻的及时有效配置、使用与管理。
此前,熙软科技推出“新一代医院智慧运营管理系统”,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医院实现数字化的精细管控、一体化的业务集成、智能化的业务处理,以及移动化的在线服务。
不待扬鞭自奋蹄,拥抱变化
从业界实践来看,已有不少公立医院在智慧管理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探索步伐。
上海新华医院自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后,临床科室主任开始有了“运营管理效益”理念,主动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科室运营效益,考虑哪些病种需大力开展、哪些病种需调整结构。医院由此着手探索构建病种成本管理体系,按季度对所有病种收入、成本、结构与效益进行分析,打破了病种成本“难以预测”的医保支付改革瓶颈问题。以化疗病种测算结果为例,上海新华医院基于化疗病种收益率分布与科室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识别科室关键成本的动因,进而制定相应管理策略;根据分析结果,成立了临床肿瘤中心,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了病种效益。
在医疗物资管理方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于HRP、院内物流管理系统等,探索搭建优选、优采、优配、优管、优评的“五优价值供应链”,有效解决医院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多、质量保证难、业务财务融合难、内部控制难、决策支持难等痛点问题,在提质、增效、降本方面成效显著:仅揿针一项就为医院节约超过1200万元的采购成本,且招采全流程耗时降幅达59.2%,临床平均收货时间降幅达74.19%。对于医院采购人员而言,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医用物资的质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更能体现医工人员的价值。
在推动医院内部绩效改革方面,长治市人民医院希望改变某些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非常辛苦,但由于科室整体效益不高,导致护理人员的待遇偏低,因此影响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管理难题。医院一方面推动全院床位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实现护理人员的全院共享,根据不同科室的业务特点,在信息系统中设计不同的权重系数,合理分析、统计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推动护理人员的绩效改革切实落地。
2021年,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管理层已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只有切实提升医院智慧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实现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在过好“紧日子”的同时,为未来的“好日子”打下基础。
联空网络况华:互联网医院的未来在于重构就医空间 | 2021年南湖HIT论坛
突围与突破:一场特别的医疗CIO头脑风暴 | 2022年HIT热点趋势研讨会
鄞州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北医三院:怎样为医院信息系统构筑“保护盾”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