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 | 张志民博士谈我国新药研发创投(1)

一年一度的JPM健康投资大会刚刚在旧金山落下帷幕,可以说这是全球投资人、大医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初创公司会面、接洽、商谈的一次盛宴,也是未来医药投资走向的风向标。学院“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专业能力培养项目”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张志民博士,是商务拓展、对外合作和医药投资方面的资深专家。他不仅主导了模块十“商务拓展和对外合作”的课程设计,并亲自讲授了大部分内容,在亦弘课堂传授宝贵的知识和经验,研发管理班的同学都获益匪浅。此次JPM大会,张博士也亲临了现场,想必大家也一定看到他在研发客“Jimmy轻谈跨境投资”栏目的系列文章。那么我国新药研发创投在近期及未来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将通过两期来分享张志民博士的观点和思考。

张志民 博士

乐土投资集团跨境投资董事总经理


师从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医药创新商务合作、投资及策略方面造诣颇深,集科研、专利、商务拓展和投资于一身。曾担任初创公司CEO、麦肯锡咨询顾问、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又先后进入默沙东和强生,专注在风险投资和BD工作,担任过强生创新商务合作(全球)副总裁、默沙东大中华区早期投资董事总经理、美国协能基因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等职;百华协会(BayHelix)的创始会员和前任董事会主席。



新药研发创投非常火爆,

是融资的好时机。


可以说目前我国新药研发创投的环境非常好。在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发展生命科技,制定生物技术作为新兴战略和全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各个地方政府角度,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如创建了许多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科技园,或者高科技园中的生物园。再加上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也在推进改革,通过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对新药研发有非常好的优势。


从人才角度,十多年来陆续有丰富海外经验的“海归”回到国内。国外大公司、中小技术公司、高等院校的大批人才回国,带来了国外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药研发丰富的经验。而且国内近年来也涌现出大批的人才,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内资企业或外资在国内的研发中心,这些人才都是新药研发的骨干人才,对新创公司来讲补充了新鲜血液,也给投资机构(以下简称VC)带来了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从创新角度来说,虽然目前国内做原创药不是特别多,但从科研院所来讲,很多教授都在从事非常创新和前沿的研究,国际期刊上也有很多新的文章发表,包括新的靶点和新的机理,对国内创新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如何把这些学术研究非常快地转化成药物的工业界研发、生产还是很漫长的过程。科研机构的研发和在业界做药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思路,要满足不一样的要求,教授更合适注重科研,发挥擅长的开放性创新优势,而新药转化和研发还需要业界有经验的人来接棒。


从CRO角度来讲,如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已建立了非常好的技术平台。初创公司不需要立即去招兵买马,很快就可以借助CRO来进行研发,速度会大大增加。


同时各种“跨境”也不断涌现,如国内外科研机构高质量文章的合作、临床中美同步,这对VC来讲都是非常好的环境。在国内,真正好的原研项目不是特别多,Me-Too, Me-Better多一些。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能真正转化的也不是特别多,而从国外直接引进、已经做到IND或临床阶段的更多一些。


所以说,新药研发创投非常火爆,是融资非常好的时机,不但有很多资本,而且估值相对来讲都比较高。但从投资者角度来说,目前的估值有点过高;比较好的项目就会哄抢,引发的估值是国外同等项目的2-3倍,投资回报率也将会有所下降。



预计今年年中无收入非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可以在港交所创新板挂牌上市。这将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投资人能够及时退出,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生物科技的投资热潮;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退出机制,大家还不知道公开市场估值应该多少,总是期望有下一轮的投资人来接盘就好了。但是一旦准许上市,公开市场上的企业估值就限定了类似私有公司的估值,VC就会更多地考虑现在以什么估值接盘、今后能以什么估值来退出,投资回报究竟能有多少。


从国内投资角度来讲,不少投资人没有真正新药研发的经验,判断新药投资的专业水平还有所欠缺。主要靠寻找在临床阶段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对临床前初期的投资非常少,但是真正的创新很多都是在临床前。另外,把高校的研究成果成功转化的经验不是特别多,资本的支持也尚不足。


新药创投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政府类,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园区的科技、财政支持。其实在中国,政府是最大的VC;第二类是传统意义上的VC,又分四小类:一是外资VC在中国的办公室,有自己的基金,如奥博、斯道;二是由海归创办的VC,如千骥、通和毓承;三是由当地投资人组成的风险投资基金;四是由政府和国企组成的基金,如国投创新、中金,也就是“国家队”的VC和PE;第三大类投资人是药企和企业创投,比如复星集团和国药集团;第四大类投资人是来自其他行业的,比如从房地产、矿产、IT、保险或银行。


四大类生物创投的人背景都不一样,投资的理念、方向和时期也不尽相同。国内外的VC投资理念和经验也有不同,激励机制也不完全相同,国外VC对今后的carry很看重,而许多国内专业投资人的carry很少,反而更关注管理费,把手上的资金投出去的压力更大,这也是导致国内估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国内投资人也会跟国外投资人逐渐接近,以被投公司的成长、退出为目的,获取更多的carry。


感触最深的医药研发投资并购实例

——百济神州



张博士曾代表默沙东在百济神州的董事会上,负责与百济神州的沟通和联盟管理,目睹了百济神州的成长,以及如何通过BD走向成功。去年底与哈佛商学院Willy Shih教授共同撰写了哈佛商学院的《百济神州》案例,并在亦弘课堂进行了分析讨论。今年初,还撰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教案分析,剖析了百济从融资到BD,商业模式的转变,到目前巨大成功的过程。


百济神州曾在创立后不到两年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困境,一方面默沙东没有对其产品管线有足够兴趣而达成交易,另一方面资金面临严重短缺,共同创始人王晓东院士对人民网记者说当时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有1万多块钱。百济神州要跳出这个困境,一是需要融资,二是要尽快与其他大药企达成交易。当时生物医药融资还是处于比较寒冬的季节,VC给它的估值不是很理想,融资比较难。另外,其在研产品还是在临床前阶段,早期资产出让许可也非常困难。百济神州曾面临着双重的困境。


当被投公司陷入困境时,如何和被投公司共同摆脱困境、共同前进,是优秀投资人的价值所在。把资金投出去是第一步,投后管理更是非常重要,能帮助公司共同成长、共赢才是投资的核心。百济神州陷入如此困境,如果“见死不救”,不仅百济神州很难跨过“死亡之谷”,默沙东的前期2千万美元投资也将打了水漂。经过张博士与总部多次沟通、增强了总部信心,默沙东决定给予百济神州过桥贷款。同时,百济神州的共同创始人、CEO欧雷强也加速了BD进程。非常幸运,2013年5月,百济神州与德国的默克雪兰诺公司签订了合作许可协议。这时张博士又说服了默沙东总部不要求百济立即返还贷款。半年后,百济神州与默克雪兰诺签订了第二个合作许可协议。两个BD交易把百济神州盘活了,也有了资金去开发内部产品线,比如BTK抑制剂,和目前非常成功的PD-1。同时,两个BD交易相当于被大药企盖了验证印章,提高了百济的可信度,不久就轻而易举地从风险投资人处融到了大笔资金。百济神州的经历充分说明了投资人和BD的非常重要性。


关于新药研发估值与BD中的谈判沟通技巧,敬请期待下期精彩!

火热招生中

硕士研究生课程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专业能力培养项目(第二期)(约400学时)

授课时间:2018/05 - 2019/06

地点:北京/上海/苏州


本项目有个人和企业报名等多种选择

招生电话:010-65541577-836/832

邮箱:apply@yeehongedu.cn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加入精英团队!


相关阅读

师说 | 谢雨礼博士:中国或许迎来 “产品为王”的时代

师说 | 史军博士:没有早期临床开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

师说 | 王俭博士:生物类似药是进军国际市场的良好机会

师说 | 李竞:目前是中国快速跟进生物药的最佳时机

师说 | 黎健:目前是中国做小分子创新药的最佳时机

师说 | 梁贵柏:为患者制药,寻找新药研发的突破口

师说 | 邵颖:变革之际,要尊重科学规律

师说 | 沈灵佳:当前是创新药研发的最佳时机

师说 | 杨青博士:药物研发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相关链接

再出发 |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专业能力培养项目第二期

攻略 | Follow me!与研发管理专业“掌舵者”们同行

巡礼2018 | 华美乐章——当药物研发遇上科学管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