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艺系的传家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8只悬臂椅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剧烈变迁的时代,

物是人非已属一种奢侈,

更多的情况是玉石俱焚,

若能从灰烬中刨出些许残存的物证,

当属稀奇,实在弥足珍贵。






1999年中央工艺美院与清华大学合并,2005年后举家迁往清华园。空间挪移是物质资料遗洒的过程,许多当时认为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就被随手丢弃了。且不说对历史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更危险的是人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期许。吴冠中先生当时豪情万丈地展望了这次联姻即将结出的硕果,他眼中将会有无数极健壮的婴儿呱呱坠地。于是从朝阳区的光华路到海淀区的清华园,可以看作是一场不远不近的“小长征”,长征嘛,必定要扔掉一些辎重,日夜兼程地向远方奔袭。


90年代中央工艺美院校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环艺系的库房在位于光华路教学楼地下一层的一个黑房间里,里面堆满了各个时期的学生作业和教师的设计图纸。挂毯、屏风、家具、灯具和效果图纸,这些堆放一室的物件和文献令时任系主任的郑曙旸老师和副主任的本人颇为挠头,因为我们已知建成的豪华阔绰的新教学楼里,并无专门用于收纳旧物的库房。历史此时看起来像个累赘,绊手绊脚的。于是系里决定让各位老师在其中挑选,然后把它们迁移到自己新分配的工作室里。如今当年分解开来的这些物件,有一些尚存,它们灰头土脸地摆在几个工作室中,只有我这样的“老人”尚能说出它们的来历。


处于顾全大局的考虑,我当时并未争抢那些看起来有些古董或艺术气质的东西,比如大漆屏风或后现代风的家具。有一组当时没有人认领的现代家居不舍得丢弃,被我转移到了新的办公室里。这一组家具来自欧洲,属于当时过气的时尚家居,且已部分出现破损。如今它们仍然占据着本人工作室最佳的空间位置,前几年,我的几位学生精心为它们设计制作了套垫,遮蔽保护了那些破损之处,同时让这些家具在形象上和我的工作室文化特质建立起些许的联系。


座椅不同方位的展示,骆佳拍摄
套垫全家福,骆佳拍摄


“设计乌托邦”百年设计展开展以来,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马特斯塔姆和布劳耶所设计的两把悬臂椅的文章(两只悬臂椅和它们的野种),引起了很多现代主义家具在中国传播早期的话题和趣闻。后来忽然发现当年从光华路搬来使用至今的这几把椅子,也是这种结构类型的一个变种。同时关于它们当时特殊背景下的来历勾起了我对现代设计,在二十世纪末重新影响中国的这段历史的一些回忆。


这款椅子是类悬臂椅的结构形式,只是主体结构由斯塔姆当年的一根连续转弯的钢管,转化成了一段弯曲的硬质塑料管和一段弯曲多层板组合的形成。此外还增加了扶手,扶手是一段L形的硬质塑料塑形而成,它依附着靠背和座底的多层板上,其断面变化丰富,体贴人性。多层板的靠背和座板部位,也附加了海绵和织物,使得身体和家具界面的接触更加柔软。这是经典的原理性现代家具在商业和现实生活中改良的结果,是理性逐渐被欲望和情感包裹的必然。和它的祖先相比,有了几分烟火气,但依然保持着矜持和克制。如今,这八把悬臂椅性能整体良好,硬度适中,弹性依旧,只是最外层的织物出现略微的破损。给它们套上座套铺上座垫后,它们一个个又重新焕发青春,神采奕奕地司职着礼仪和人体舒适的功能。


座椅扶手细节,骆佳拍摄

座椅底面细节,骆佳拍摄

座板部位附加了海绵和织物,骆佳拍摄


关于这几只悬臂椅购买的背景和过程也是必须要费一点笔墨的,它必将还原一个现代主义美学对中国社会生活回马枪的精彩瞬间,对我们记录历史,整理思绪有着微妙的作用。


它们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掐指一算也已接近三十年的时间了。那时一个中国社会已初步建成。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开始进入生活形态多样化发展时期的起点。当时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胶着难缠的阶段,但室内设计却是长风破浪,大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中央工艺美院的环艺系如日中天,成为四面八方涌向室内设计领域各界人士的翘楚。昔日从事美术创作的和其他门类设计的转行,都还算血缘相近,律师、医生、财务人员纷纷投靠这个山头绝对堪称社会人文景观的奇迹。这是社会生活即将发生巨变的前兆,灯蛾扑火之势蔚为壮观,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我们热爱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民。但是室内设计必须要靠诸多元素支撑才能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让人民爱的死去活来的生活环境,而家具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门类。


位于光华路校区教育主楼7楼的中央工艺美院环艺系门厅
图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提供


199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40周年设计作品展
图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提供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院环艺系共设有两个专业方向,其一是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另一个是家具设计。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系里老师们的设计实践离不开家具设计和选配这项内容,每逢具体的工作,最令老师头疼的事情就是家具市场的贫乏。当时中国古典家具制造多为国营性的企业,现代主义的理想在这些地方被抽象得只剩下朴素、耐用、大方的无阶级美学,他们的产品,样式陈旧,材料单一,且形态笨重,和现代主义倡导的轻盈、简约、创新相去甚远。无疑选用这样的产品,只能给项目减分,拖自己和业主们的后腿。还有一些企业勉强可以协助老师们完成传统家具现代化的初级动作,材料处理只限于木材和软包处理。但此时先行一步的设计和时尚传媒已经给中国人民展现了现代主义美学的丰实图像。通过这些印制精美的纸媒,包豪斯顿的家具、孟菲斯的家具、北欧现代主义家具开始大规模闯入中国室内设计的眼帘。


木工房的张师傅,给环艺系学生讲解木工艺知识
图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提供


时任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的张绮曼老师曾在日本留学,她对现代家具并不陌生,因为日本的设计教育体系中早已拥有相对完整的现代设计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充足的商业供给,使得现代主义意识深入人心。因此在她率众在中国进行早期的社会实践的日子里,可谓绞尽脑汁让年轻的教师们尽可能的接触书本之外的现代主义设计。于是大张旗鼓地组织大家以出国考察的名义(实则是旅游)去北美、欧洲、日本甚至新加坡,在那里感受现代生活的氛围,寻找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线索。另一条道路就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这些改革开放前沿之地,敏感地察觉现代主义的风吹草动,并及时地作出反应。


中央工艺美院环艺系92级学生答辩现场
前排右一为张绮曼老师
图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提供


1992年张绮曼老师组织全系教师,去天津参观考察当时名声大噪的水晶宫饭店。那个饭店可谓现代主义美学的一个范本,它的出现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对于专业界而言此乃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事件,但对于大众则是完全陌生的,一头雾水。由于我那时尚在读研,无法享受这种福利,只能事后从众人的感慨和议论中进行一点猜测。后来当事人之一张月老师和我说到在水晶宫饭店参观的现场,号称中国最好的设计者的老师们外表淡定内心激动的反应。老师们都被那一整套玩意儿给深深震慑了,现代主义手法的室内设计,现代主义美学细节的全方位处理,给了大家一种相对整体的认识。其中老师们惊讶地发现,原本出现在教科书中的现代主义经典,布劳耶所设计的不锈钢悬臂椅竟然气定神闲地出现在酒店每一个客房里,密斯的巴塞罗那椅出现在大厅里。这是绝大多数老师第一次在现实空间中看到现代主义经典的实物,许多人因此惊掉了下巴,于是不顾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再劝阻、警告,纷纷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咔嚓拍照。现场牛逼哄哄的客房部经理告诉大家,客房里的每把钢管悬臂椅都自国外采购而来,单价在1000美金以上......



天津水晶宫饭店外部景观/大堂吊顶水晶灯及公共区域的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1993年的时候,北京终于出现了第一家经营进口现代家具的商店“天米利”。这个家具店位于北太平庄以北路东侧的一座临街建筑二层,主营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现代主义家具,它的出现一时成为京城室内设计界的话题,设计院校的老师、学生、社会上的职业设计师纷纷造访。狭小的门厅里一部自动扶梯突兀地扼守着一楼通往二楼的要道,二楼的空间豁然开朗,那个明亮宽敞的展厅里,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样式被陈列在位置显赫的地方,仿佛给一个盛典站台的长者。而该店营销的主要内容则是现代主义设计在当时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变种,估计多是欧洲、北美二三线的品牌。但当时这已是一件开天辟地地事情了。中国的消费者,包括设计师尚没有经验对此进行逐一甄别。


我今天谈及到的这八把悬臂椅就是在这个店里选购的,在当时的众人看来,它们的样貌如此出众,又有高贵的悬臂技术传统。椅背和底座罩着剧场座椅常用的红色织物,结构支架使用的材料看起来新颖、别致,裹挟着工业化制造的浓郁气息。当时每把椅子的价格是4200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那年头本人月工资只有108元。记得当时这家商店的一个股东恰好在环艺系进修班学习,于是经过友好的协商,最终以每把椅子2600元成交。与这八把椅子同时配套购置的,还有一张造型轻巧的榉木饰面的八人会议桌。那张桌子的价格也不菲,好几万的价格。可惜的是会议桌是板式组装的,一个桌腿的配件没几年就坏了,从此再也无法找到配件,就那么凑合着用着。这张跛腿的会议桌逐渐被大家视为累赘,最终在那次大搬迁中被抛弃了。


从1993-2005年,这一套家具在环艺系光华路阶段服役十二年之久,劳苦功高。许多重要的讨论、接待、密谋都发生在其上、其间。最可贵的是这八把椅子处变不惊,它们至今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在气象万千的B367中拥有着至高至上的尊严。这不由得让我感慨现代主义美学裙摆的宽度,以及现代制造业扎实的功底和产品谱系优良的品质。对于这几件传家宝,如今我通过各种渠道,竟然查不到它们品牌到底为何。或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它早已消沉在浩若星汉的品牌中,或早已落败,逃之夭夭。但我想它们今天的状态既是其品质优良最好的证明。它们是现代主义前辈创造事业的花絮姹紫嫣红,又经世耐用。


苏丹和芬兰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在光华路校区办公室合影

图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提供

B367工作环境‍‍,骆佳拍摄


继“天米利”之后,1995年,打着法国现代家居旗号的伊力诺伊家具出现在北京,地点就在中央工艺美院同一条街上;1996年去美国考察,在洛杉矶太平洋中心,看到令人意乱情迷的家具市场,其中不同风格的家具玲琅满目;1997年三元桥附近主营欧洲家具的丰意德开业,那场面和内容是现代主义家具在中国传播真正意义上的跨越,许多一线品牌开始浮出水面;1998年宜家家居开始在北三环开业,也让中国人民看到现代主义亲民、朴素的初心。而一开始的时候宜家家具的类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的消费者误解,它们在几乎十年的时间里反串成为时尚生活和高尚生活的象征,直到又一轮风潮的袭来。克拉斯、达芬奇的粉墨登场,大有复辟之嫌,它们掀起了一股奢靡之风的逆流,一时间很受中国社会新贵的青睐和追捧。不过社会就是如此,理想是一清二白,但现实总会五颜六色。


伊力诺伊家具展示,图片来源于《家具女皇史晓燕》 2007年

丰意德家具展示
图片来源于《尊重生命,享受生活——品味丰意德》2000年

宜家家居、达芬奇家居、克拉斯家具品牌logo
图片连源于网络


自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回马枪近四十年以来,我们对现代主义的认知基本上是呈碎片化的,一些人满足于一鳞半爪的认识,还有一些人孜孜不倦在进行自己的拼图。对于我来说,这8把不知品牌的悬臂椅承载着昔日的金色记忆,它们在中国适时的出现,像一出华丽歌剧开始时徐徐拉开的帷幕,虚掩着,透露着……









感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提供的部分照片资料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更多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010-62798806

官方邮箱:cicasudan@126.com

微博:苏丹_TsinghuaUniversity

抖音:四面空间(1818422922)




   往期文章精选↓关注四面空间→阅读更多原创


寒冷是一把刀子——《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之十两只悬臂椅和它们的野种纪念达·洛查,浅见巴西现代主义四面空间展览回顾:肉之沼泽|SOLO NO.6—傅镭个展第六回设计院中的大生产中国古代建筑的规矩方圆之道    创业分享丨大学生创业浪潮中的不死鸟断裂丨中式“西方风情”的文艺复兴“为中国而设计”——平遥城里大变戏
都市照明丨景观形态研究课程汇报
课程中的一次作业
城市永在流逝而影像永生
汽车模型和小人国苗苒回归——从扣子到“扣子”如何超越时间沙从哪里来●上下废墟,艺术家在行动●何为盛宴●苏丹:我的学生拍电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