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猪佩奇的中国奇观 | 鸣岳音频

拨惹尘 鸣岳几时有 2019-04-04


一头英国猪如何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蹿红?


《小猪佩奇》的走红经历了哪三波爆发?


为什么说抖音创造的不是内容而是符号?


“简单”为什么是小猪佩奇的IP秘诀?


为什么说贴小猪佩奇贴纸的和说“吓死宝宝了”的是同一波人?


为什么尼尔・波兹曼说童年已经消逝?


本期话题《小猪佩奇的中国奇观》


⇧点击即可食用

本期作者 / 陈鸣 岳路平 剪辑 / 南瓜

特别鸣谢  食益家菜市场 & 马一木 & 天使读者团



0000001


今年《小猪佩奇》火了两次,上半年在抖音霸屏,年末又靠大电影的广告片《啥是佩奇》刷了一波屏。


小猪佩奇已经不仅仅是一头来自英国的猪。


《啥是佩奇》最后一幕的时候,村口一面白墙上刷着广告:“春节到城里去看佩奇”。“猪”已经被重新定义,住乡下的人也都不在乡下看猪了。



很多从年头聊到年尾的哥们,其实一集完整的《小猪佩奇》都没看过。大家不用知道剧情,知道这头粉色的猪长得像电吹风,掌握了这个造型基本上就可以聊了。佩奇是一个谈资,是一个可用的纹身贴。


很多人看《小猪佩奇》,也不是出于亲子教育的目的,他们的心情就像之前集体在网上玩《青蛙旅行》,不用有血缘关系,也不需要你是真的存在。


我负责照看你一下,你负责给我一些惊喜。



0000010


《小猪佩奇》火了三波。


它首先在英国由三个大男孩创造出来,经过几年的沉寂逐渐赢得了一批观众。


第二波火是来到了中国。最初的引爆点是四川话配音的《小猪佩奇》,就是每集开场那句话:“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弟弟”,短短的10秒特别适合于在抖音和B站轻轻地刷一刷。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压根就没看过一集,但是不妨碍《小猪佩奇》迅速蹿红。


这一家子猪,现在在中国的名气比约翰列侬、甲壳虫乐队、哈利波特都大,它已经成为英国文化在中国最接地气的一个符号。


第三波是最近的温情时期的“小猪佩奇”,凭借一部《啥是佩奇》刷遍了朋友圈。


这三波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头英国猪大家压根已经不管它是来自于哪了,它成了一个由头,每个人聊自己关心的,跟猪可能都没关系,叫做“一家子猪,各自表述”。


《啥是佩奇》这个片子跟《小猪佩奇》原本的故事也没有任何关系。《小猪佩奇》讲的是猪的一家子,《啥是佩奇》是通过猪来讲一家子,是一个中国的城乡差距和空巢老人的故事。


现在的传播环境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简单化、符号化。


比如在抖音火的那些网红,她们的动作都特别简单,配合Ku Qi Ku Qi Pa Pa的音乐,扮一下小猫的动作就结束了。你还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小姐姐就火了。小猪佩奇也是那几声猪叫,四川话那么一配音,它就火了。


这个传播时代,我们可以管它叫“喜刷刷派”。“喜刷刷派”无内容、无故事,完全就是一个符号,但是成了网民们的社交表情。



000011

 

《小猪佩奇》能火是因为它超级简单。在英国,它是教三四岁小孩讲话的,单词量永远不超过600。


配色也是如此,选用的基本都是红、黄、蓝三原色,加上一些非常鲜艳的副色。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艺术家因为颜色鲜艳火起来。


梵高就是他那个时代颜色最鲜艳的。他的画一大秘诀是三对补色,分别是红配绿,蓝配橙,紫配黄。


红色的补色为什么是绿色?这是因为三原色里的另两者黄和蓝,混在一起形成绿。红跟绿就形成了补色。补色就是把三原色二元化。


梵高的画大多数是补色关系,所以它的作品是美术史当中最绚烂的。


梵高的前辈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也很绝,不调色,只是把三原色点上去。黄色点一点,蓝色点一点,观众退远了看就会感觉它是绿色。这叫点彩派,视觉效果特别强烈。


这个是艺术史上最会玩色彩的两个人。



后来出现了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的野兽派,从颜色和造型上看都非常小猪佩奇了。


再后来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他经常在报纸里面剪那些灰灰的肖像,比如玛丽莲梦露、毛主席的肖像,然后他把它们都三原色化,形成了波普艺术。


一旦波谱了,就特别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因为老百姓特别喜欢色素。喝瓶饮料,如果你颜色不鲜艳,小朋友就不喜欢喝了。


纽约有一位涂鸦艺术家凯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1990),也都用非常鲜艳的颜色,基本都是三原色。《小猪佩奇》由英国的三个大男孩创造出来,非常类似于涂鸦艺术。


每个流行符号后面都有一系列大师的加持,看似简单,那是因为抓住了要领。



000100


小猪佩奇在中国到底有多火,有一个很直观的数字。2018年的4月单月,有3000万次人在淘宝搜“小猪佩奇”四个字,来自英国一头猪已经变成了中国的带货王。


我有天去上海出差,见个朋友,是个特别man的人,一脸络腮胡,一身腱子肉,说话粗声粗气,定睛一看,发现他西装外套上面缝着一只小猪佩奇。


生活里越来越多这样的“萌化壮士”。他们跟说“吓死宝宝了”的大概率是同一拨人。这种画风越来越讨喜。


以前学者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叫《童年的消逝》,讲的就是大众媒介的传播和泛滥会使得成年人越来越幼稚化,儿童越来越成年化。



过去有一句流行的哲学语言叫“世界即文本”。就是说世界是由书本堆起来的,我们都得读书。那个时候的真理,那个时候的故事,那个时候的意义都是文字构造的。


但是自从有电视机之后,特别现在还有互联网,我们传播的信息主要是图像。


于是小猪佩奇这种萌萌的图像尤其具备了穿透力,它男女老少跨国界通杀通吃。因为你说一个英文单词,英文世界的人才理解,但是一只长得像电吹风一样的小猪,三岁小孩都可以理解。


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儿童片了,它是一组超级具有穿透力的信息包。


色彩鲜艳的小猪佩奇如此的风靡中国,很符合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观察,他曾经发表过一个《幼稚力宣言》,提出“幼稚”作为一种力量正在成为潮流。


村上隆最有名最引起争议的一件作品,是一个超级天真萌的少女,长着一对很大的乳房,乳汁围绕着她的全身,但是你一点都不觉得淫秽。


这个作品实际上道出了日本这几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无论他们长到三十岁、四十岁,他们在大众媒体的喂养下,心理特征就凝固在最天真的五六岁。


当时大前研一还写过两本书叫《低智商社会》、《低欲望社会》,三浦展写过一本《下流社会》,当你把这些词全部放在一起看,会发现它是一类词,它表达的是一个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低成本地持续地获得快感。 



村上隆当年发表《幼稚力宣言》,要用作品来支撑,但今天《小猪佩奇》是全民狂欢,是所有人来创作,不是一个村上隆来创作,也不是谁策展出来的。


我们无力判断它是好是坏,但是幼稚力席卷中国互联网已经是事实。



000101


去年上半年抖音上面最火的是《小猪佩奇》,下半年是《沙漠骆驼》。两个画风完全不同,佩奇是欢乐、开心、搞怪、黑色幽默,骆驼是悲观、坚持、希望

释放自我。


《沙漠骆驼》画风一会儿西域,一会儿摇滚,活脱脱是火锅店里弄出来的。但它和《小猪佩奇》一样,都是全民协作、全民参与的产物。“释放自我”四个字是一个出口,一个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接头暗号。


过去大概三四年里面,互联网的流行词高频度地出现在bilibili,这几年更多是从抖音出来了。


早几年还对B站嗤之以鼻、嫌他幼稚的人,这几年会很崩溃地发现,原来跟抖音比,B站还算老成持重、非常学术的。


抖音时代承载社会心理的容器,不再是长篇巨制,而是一个轻飘飘的符号,是那头电吹风形象的粉猪。而且你不用去问它里面有什么内容,因为网民会给他注射内容。


与此同时,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一个符号要活下来太难了。一不小心还死了,比如 D&G 的筷子。张一鸣的团队身上就能看到很强的“求生欲”,因为抖音最容易出事。


《小猪佩奇》被下架半年之后,又以《啥是佩奇》的形式归来,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给“社会人”的符号消毒了。它被注入了新的意义,符合主旋律了,“空巢老人”这个话题完全可以上春晚。


小猪佩奇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文化基因,上一次如此深度的中英协作还是“香港”。小猪佩奇未来的成长就看它有没有香港那样的生命力和运气了。



鸣岳几时有?

每周四

陈鸣 岳路平

和你说说

流行文化

背后的



往期节目


第一季

 01 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02 “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03 《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05 双唇上的故宫

 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08 《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09 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不仅烧脑

还要你吃好喝好

本节目由“逛菜市场就像逛宜家”的食益家

赞助播出


横向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京城觅食处

食益家璞提公馆店

北京市丰台区紫芳园四区3号楼1-11号1层

食益家卢沟桥店

丰台区晓月中路卢沟桥幼儿园对面

食益家惠新西街店

朝阳区惠新西街31-4号

食益家马家堡店

角门北路马家堡西里15号

食益家百环家园店

朝阳区广渠路66号院11号


扫码即见活色生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