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远的故事

苏杭日记 2021-02-16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繁华的旧上海

造就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洋房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这些旧洋房有着神秘的出身,

直到今天还留有上海三十年代的味道,

在这样的洋房里开餐馆,

调子是摩登、优雅的,

食客在用心享用美食的过程中,

似乎也吞出着历史的沉沉香气。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从今天起苏杭爷为大家讲述100幢属于哪个年代的上海老洋房名人旧居的故事,并配有沪语视频。由于视频的限制,每次只能上传十段,因此每次展示十幢老房子。视频以抖音里的“上海宝爷”为主,一并感谢。


                                                                 


让我们先从东平路上的老洋房开始吧!





东平路


在上海,有一条小马路,见证了老上海的辉煌,承载着旧时光里的独家记忆,独立于喧嚣的闹中取静,爱与浪漫藏于每一幢历史建筑,与数家初代网红店的角角落落里。曾经的上海第一情侣街东平路,在岁月中悄悄改变,在遗憾与不舍中慢慢淡出舞台。这条短短不足一里的小马路,僻静幽深。路边各种特色建筑,以及旧上海的花园别墅,掩隐在庭院中,彰显出贵族的气质。





蒋介石爱庐

- 东平路9号 -





爱庐坐落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内。为三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是蒋介石与其夫人宋美龄的故居即“爱庐”。是1927年蒋宋联姻后宋氏兄弟赠送给宋美龄的陪嫁之物,以作蒋宋短栖上海的行宫别墅。



这是一栋有灵气的楼,像孩提时代以积木搭造的童话。它的外表是典型的法国式花园洋房风格,墙面绕着随季节变幻色彩的蔓藤,外墙嵌着或黑或白或黄的各色鹅卵石,屋面为孟沙坡面式的,铺着红色的平板瓦,干净洗练而不落俗套。门窗采用弧拱及圆拱圈,立面腰线纵横鲜明。清水勾缝砖墙,缝道整齐,1920年代的上海就流行这样的外粉刷工艺,在和谐从容的色彩之间,优雅的弧拱廊柱灵活地标示出曲线感。


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


“爱庐”周围,衡山路东平路口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角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间“Sasha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但主要的房子都还在学校围墙里。






宋子文别墅

- 东平路11号 -





宋子文当年在上海住宅,建造于1928年。这两幢建筑都是孟莎式的坡屋顶,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口的窗户,即“老虎窗”。法国式的建筑注重装饰,具有对称庄重的特点。宋宅的特点是有大露天阳台,宅前有大花园,花园里有各色植物。



宋美龄哥哥宋子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时出任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宋子文积极筹措经费,保证战争进行。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宋子文与宋庆龄等一行离粤北上。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宋子文任国民党常务委员兼财政部长,成为决策人物之一。


宋子文与妹妹宋美龄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东平路,由于其雅致、安逸、静谧的环境,并且不通公交车,被称为“申城第一情侣街”。有人说,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黎明、王菲主演的电影《大城小事》,就是在东平路11号取景拍摄。这所具有浓郁贵族化气质的豪宅,经过精心装饰后已改造成一家餐厅,普通百姓也可去那里消费。






孔祥熙旧居

- 东平路7号 -


  



民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中,有三户都在东平路置业。孔祥熙与宋霭龄的旧居这栋洋房就被称为7号楼。这座小楼建于1935年,假三层砖木结构,同样是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跌檐式山墙,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突角隅石状。



孔祥熙早年由清政府公派美国留学,获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跟宋家长女宋霭龄结婚为其人生一大转折点,后竭力促成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国民党定都南京后,孔祥熙出任工商部长,一九三三年继宋子文后任中央银行总裁,再任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抗战初一度兼任行政院长,抗战末期辞去本兼各项职务。


孔祥熙与夫人及女儿


现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使用,目前,这栋小楼的一部分改成了钲艺廊与ZEN Café。






白崇禧公馆

- 汾阳路150号 -





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东平路头上的汾阳路。所谓"白公馆",是指这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它建造于1919年,是法籍冒险家司比尔门的私家花园。1941年日本军队进入租界后,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长梁鸿志鸠占鹊巢。抗战胜利后,花园洋房则成了国防部长白崇禧的府邸。因为白崇禧住过,上海人就称这幢洋房为“白公馆”。



综观白崇禧一生,聪明太过,缺乏政治智慧,本质上是一个军阀政客。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晚景凄凉。薛岳的侄子回忆说:我大伯薛岳最看不起的人就是白崇禧,他觉得白崇禧是败国民党之功臣。不知道大陆这边的杂志,为什么还称他为“小诸葛”。


白崇禧与夫人


白公馆曾先后为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越剧院使用,上世纪60年代转交上海越剧院,80年代市场经济启动后,它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它如今是一家台湾人经营日料店:凯伦桂仙炙轩。





复兴路


上海复兴路分复兴东路、复兴中路、复兴西路,全长7300米。复兴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全长3494米。该路在1943年以前名为辣斐德路。沿路为住宅区,西段多花园洋房和公寓,东段多石库门里弄。沿路有复兴公园(法国公园)、文化广场(逸园跑狗场)等。





姚玉兰旧居

- 复兴中路553弄辣斐坊16号 -





杜月笙曾住西藏南路122弄,后迁宁海西路216号,常住复兴中路553弄16号,抗战初与抗战胜利后居锦江饭店中楼。杜月笙一生有五个太太。四姨太姚玉兰特别不喜欢和前面的三个太太住在一起,要求杜月笙单独安排她的住处,于是,这里成了姚玉兰的天地。



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父亲为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强占,后一个星期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


姚玉兰旧照


姚玉兰与孟小冬是闺蜜,1936年11月,孟小冬等人赴上海作短期演出,当时就住在姚玉兰在辣斐坊的住处。原定40天演出,演到20天时,突然因病辍演,在姚玉兰家中养病,由此引羊入室。1937年下半年,日寇侵占上海后杜月笙偕姚玉兰逃往香港,孟小冬则返回北平。1938年,孟小冬来沪演出转去香港探望过杜月笙、姚玉兰,在港住了一个月左右。


姚玉兰(←)孟小冬(→)





玫瑰别墅

- 复兴西路44弄 -





在大上海幽静的复兴西路(旧称白赛仲路)一条宽阔的弄堂里,坐落着7幢造型典雅、风格迥异的三层楼洋房,名为玫瑰别墅。它们建造于1940年。因复兴西路旧时隶属法租界,所以其在法国梧桐和鲜花的簇拥下,显示出独特的法兰西浪漫情调。而玫瑰别墅的主人,乃是曾风云上海滩的绝色佳人、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先生的二夫人蓝妮女士。



在遇到孙科之前,蓝妮曾有过一段维系了五年的婚姻。离婚后,为了生存,她开始涉足上流社会。1935年,她认识了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当时孙科的夫人因病在外地治疗,孙科一人独居南京。此后,蓝妮便以孙科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两人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其后,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不过,他们没有办理正式手续,也没有举行正式婚礼。在宴请立法院同事的便宴间,孙科还自我调侃道:“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


孙科先生与二夫人蓝妮女士


蓝妮原名蓝业珍,学名蓝巽宜。都说蓝妮从小就显得美丽俊俏,这在她晚年的照片依旧可见。蓝妮出生在云南的苗族大家。她高鼻深目,眼睛瞳孔的颜色还有些湛蓝,人称“苗王公主”。


苗王公主蓝妮





黑石公寓

- 复兴中路1331号 -





黑石公寓(英语:Blackstone Apartments),因其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而得名,它又名花旗公寓,现名复兴公寓,于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宋合理投资兴建。折衷主义风格,主立面左右对称,底层建有超大门廊,算得上是当时上海滩的大手笔。不仅电梯、中央供暖一应俱全,还设有恒温泳池、网球场、停车库,在当年的报纸广告上被称为“中国最好的公寓”。



在“黑石公寓历史沿革”介绍板上,记录了这栋神秘公寓在历史上掀起过的波澜:1925年,美国画家波特利在25号房间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览;1935年,北洋时期的国务总理熊希龄迎娶才女毛彦文,二人的新房就设在黑石公寓;上世纪40年代,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与徐汇区房管局相邻,黑石公寓又成为中国最早的民间房产中介市场之一……


在此公寓北洋总理熊希龄迎娶才女毛彦文


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刻,文艺以各种形式与我们相伴,读书、观影、音乐、绘画、摄影...它们搭起一座座“精神庇护所”。如今,这里将以黑石M+社区正式亮相,文艺书店、创意餐厅、精品酒店,这片音乐街区还藏着许多“宝藏”。让我们重塑生活,重拾信心,音乐伴书香,给予你安心的力量!






钱钟书旧居

- 复兴中路573号 -





抗战期间,钱锺书一家蛰居上海 " 孤岛 ",住的辣斐德路 609 号(现复兴中路 573 号)是一所临街的三层楼弄堂房子。这是当年钱锺书的叔叔花了大价钱 " 顶 " 来的。钱锺书叔叔一家住三层大房间及三层与二层之间的亭子间。二层及二层与底层之间的亭子间则由钱锺书父母兄弟居住。底层客堂两家共用。



1941年,钱锺书从湖南国立师院辞职回沪,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夜里只得和妻女挤于底楼客堂的帷幔之后。后来,家人渐渐离沪,钱锺书携妻女便住进了三层与二层之间的亭子间,一住就是8年。杨绛在《听杨绛谈往事》(吴学昭著)中回忆:屋子很小,除去一张大床,只容得下一个柜子和一张小书桌。不过无论如何,夫妻二人终于有了读书写作、同友人交流的空间。钱锺书“销愁舒愤,述往思来”的“忧患之书”《谈艺录》后半部,杨绛的几个剧本都是在这间小屋完成的。也正是在辣斐德路亭子间里的困顿之中,钱锺书“锱铢积累”孕育了那本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围城》。


钱钟书、杨绛和女儿


正是在这个门牌号的一楼,诞生了《围城》。曾经有文章说,钱钟书的旧居现在是一家服装店,也有文章说是一家家居店。如今,钱家后人仍居住于复兴中路573号的二三两层,底楼已改为家居店铺,了无《围城》的印记。不过,这是沿街的房子,真要进去,是要从隔壁弄堂的后门进去的。






柯灵故居

- 复兴西路147号 -





这是建于1933年的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占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沿路的长方形平面略有凹凸,建筑左侧有室外楼梯到达二楼。红瓦多坡屋顶,烟囱突出于屋面,檐下有白色半圆形装饰带。门和窗户的形式多样,窗间有绞绳纹柱,黄色水泥拉毛外墙。



柯灵,1909年生于广州,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市斗门镇,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发表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坛。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万象》和《大众电影》杂志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2000年去世。


柯灵晚年


柯灵,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担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49年回到上海。






克莱门公寓

- 复兴中路1363弄 -


 



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地方,这就是位于复兴中路上超美的法式老公寓:克莱门公寓。说起这座公寓,不得不先说说复兴路和法租界。这里有很多有情怀、有历史的马路,而复兴中路就是其中一条。位于曾经充满异国情调的法租界,法租界跨了卢湾和徐汇两区,由于以前的主要居民大多是法国和英美侨民、白俄难民以及华籍居民,所以这里遍地小洋房、西式的花园别墅里弄和教堂。



一比利时人在老上海当起了包租公,留下这幢老公寓。“克莱门公寓”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法国式公寓里弄,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是上海西区旧西洋式公寓房的代表作,建于1929年,由比利时人克莱门与教会合作,并一起投资、设计和兴建。


二战后克莱门回国与家人团聚


克莱门公寓作为老上海洋房的代表之一,占地102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吸引了不少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与电影摄制组,如经典沪语电视剧《孽债》,还有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都曾在公寓取过镜头。现为民居,有居民220户。





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户映出温婉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出轻曼的钢琴声。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梦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的梦想。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大家都在看头条


孙中山身边“似妾非妻”的神秘革命伴侣
旅游萧条:从没看见过一个如此冷清的香港
苏州的秋,不食人间烟火。
文革到底有多疯狂?
徽州,独得秋天的恩宠。
秋色、秋韵,乾隆皇帝去过的这12个江南古镇,哪一个是你的最爱?
扬州的秋天就是一幅山水画,美极了!
钱塘江大潮:10段大片让你一次看过够
腔调韵味十足的越剧10大唱段
一到秋天,无锡就美成金匮。
老上海的蜗居年代
新中国最顶级的饭局
异国风情:印度的那些奇葩事儿
魔都土豪面16碗,你吃过几碗?
来自问朋友圈里的南京艳照
民国往事:名将张灵甫的四段婚姻
如果刚好遇见你,能不能陪我去看30个中国最美的秋?
全球毛骨悚然的十大旅游禁地。驴友:中国独占四席,个个风景宛如仙境。
江南水乡委婉动听的戏曲弄堂的消逝江南十条特色风情街民国好声音:上海滩七大歌姬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徽杭的故事:一条古道往东行,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美国人40年前拍摄的彩照里,藏着最真实的徽州原貌。
最江南的28碗面
20世纪,上海的100个瞬间。
上海宋家花园,百年老宅半世传奇。
风花雪夜的南京,这30道美景能让你立马拍成网红哦。
孙中山家庭的故事
江南馄饨
南京,安徽人的精神圣地,江南人的边缘省城。
江南民歌小曲28首
从上海到香港:十个人的同框,十个人的传奇。
江南最美大学30所:不止诗和远方,还有你的未来。
很漂亮很漂亮的100个地方
林青霞与河南亲姐:失散36年才见面,两人活成一天一地。
江南养生之音30曲在乾隆下江南去过的12个古镇里寻找24度的夏



  时光


活生  


壹玖叁伍

排版 / 喜喜

图片 / 网络

文 / 苏杭编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