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由来及其 “超前科学”的内秘

岐伯有道 2020-09-18

论文:金日光教授


编者按

当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史无前例的重视,但是也不能不重视有些学者的某些言论。如有人说:在还没有弄清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和五行阴阳学说等传统医学理论是否科学的情况下,如此抬高传统中医药,是一种提倡复古主义、神秘主义色彩的表现。本文针对这样的说法,首次集中用量子化学、第四统计力学、太阳系天文力学、当代立体解析几何学等高端科学理论来验证《黄帝内经》及其五行阴阳学说的“超前科学”的内涵,为进一步论证中医药学理论事实上已是当代生命科学高端的系统理论,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理论依据。本刊相信本文将受到国内外中医药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欢迎!







  帝                                            内     

-引  言-

黄         五              行

道学告诉我们,越复杂的问题越要至简。本文有两大目的:一是论古代中医五行学说的由来;二是阐释为什么只有量子化学、第四统计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理论等当代高端理论才能定量地揭示《黄帝内经》五脏五行学说的超前科学内幕。


为了使大家真正理解和讨论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不能不先讲两个故事。

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我国著名的学者钱学森同志在世时,他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因当时社会上存在着反中医的潮流,又有特异功能等现象,我们两人就有很多机会共同讨论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及人体科学的问题。其中中医药学问题谈得最多,但是我当时没有有意识地作记录,也没有写过正式的回忆录,只是遇到什么问题时就说起过钱学森同志的看法。下面只谈他有关中医问题的若干观点。


钱学森同志看过《黄帝内经》一书,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根基,中医的超前科学内秘全在《黄帝内经》中。”我问他:“‘前科学’,是否指‘潜科学’?”他回答说:“两码事,‘潜科学’指特异功能,好比耳听字等。”


他接着解释说,中医是“前科学”,不是指西方科学之前的科学,更不是指古代科学之前的更早的科学,确切的说“前科学”是指“超前科学”,是指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现在科学如数字、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来能够加以解释的。他还特别强调说,这些一般科学理论是根本对不上号的。就目前而言,中医绝对是“超前科学”,除非是当代量子化学、第四统计力学、化学反应催化动力学、当代胚胎发生学、人类基因组学等高端科学理论,还有可能解释其真正的科学内秘。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医药学理论不再是超前科学了,而应是响当当的当代最高端的生命的系统科学了。但他多次劝告我说:“金教授,作为外行,说的再好,也不过是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解释中医药理论的根本原理而已,丝毫也没有什么创新可说,更不能去设想搞什么中医西医式的现代化,只能老老实实为中医说话。”


钱老的意思是中医早就是超前科学了,中医现代化实际上指把中医古代语境转化为当代科学的语境化、定量化,使当代人们能理解中医的科学内涵,连西医也能心服口服地崇敬中医药学理论的高深境界。那时才有可能兑现真正的中医语境现代化。他看了我写的书《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之后说:“整书用第四统计力学和量子化学理论语境来维护中医药学基本原理就很好,用当代科学语境来阐释中医八纲是最好的。”他还说:“作为外行千万不要提个什么六纲,十纲之类的。”

我同钱先生议论《黄帝内经》时,他郑重说道:“《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重要的根基,中医的超前科学内秘全在《黄帝内经》中,其中根据阴阳学说引出的五行学说,是最难理解的学说,也是最重要的学说。现在尽管取象比类的说法很多,但是因为《内经》中没有交待阴阳、精气神的内幕,使五行学说如今还是处于唯象理论的状态,其内在微观机制一直是个谜。”他接着说:“如果能用当代高端科学来说透五行学说,那么中医‘超前科学’的帽子就可以摘下来了。但我生前恐怕看不到这一景象。”


现在市场上大家可以看到钱老对中医问题的议论,有不少回忆录或谈话记录稿,比如中医以取象比类的唯象论。他曾跟我说,他很赞成唯象论,便于大家理解、直观。但他强调说唯象、比类有很大局限性,对这些严格地讲都需要用当代科学来加以验证。他解释说,这样说不是否定中医的超前科学性。他一再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想搞个脱离中医基本原理的所谓现代化中医药学。他说:“中医药学界对高深的科学理论开始时不大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接受,要循序渐进。”钱学森同志还谈了有关他的“系统科学论”,说这是他的设想,眼下还到不了“控制论”那种水平。他说很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来建立一门“系统科学”,包罗到现在还无法解释的各种学问,其中包括人体科学等。

第二个故事

原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同志,是最希望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解说《黄帝内经》及其中医药学里的古医的语境。她在任职期间,多次叫我到她的管理局办公室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和量子化学语境来说明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


她也同钱学森同志一样,认为《黄帝内经》乃至整个中医药学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理论来说得清的,是超前科学的系统理论,并且多次强调五行学说的重要性。她认为五行学说是总贯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核心。在她的鼓励下,我在《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基础上重写了一本《中医药学当代科学揭秘》书稿,她为该书写了很长的序言,并用毛笔写了:“学海无涯,唯真是务”。但她很希望加大《黄帝内经》里的有关五行学说、表里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内容的定量描述,这样西医也可以真正认识到中医药学理论远远比西医理论具有更高层次的生命科学的整体理论体系。由此,我重新研究《黄帝内经》的许多经文,但是发现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诠释这些定量结论非常难,比如《黄帝内经》里大气的经络循环必须由肺经起,以肝经为临时终点,其中经历许许多多经络,而其顺序之非常严格,是难以想像的;又如卫气在白天是在腑器经络之间循环,而黑天则脏器经络之间循环,为什么?本文作者从苦心研究中发现,只要用第四统计力学、量子化学、催化反应理论等当代科学语境,那么还是有可能用这些语境来定量论述的,从《黄帝内经》一书来看,类似这样的定量结论有几十处,都要给予论述,直到不久才算结束,从中深深感到《黄帝内经》的科学内涵极端丰富!


本文作者还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欧阳波主任处听说,现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国强同志,也对中医药学理论的当代科学语境的诠释很重视,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从而真正地揭示中医药学为高端的生命科学系统理论,希望更好地推进中医药学理论的语境现代化及中西医的并重。


鉴于这些领导们的看法,本文先针对五行学说,作当代语境的定量诠释。但是考虑到五行学说来自于“取象比类”的过程,由天象/地象/数象/藏象等一系列过渡来推得五行学说,不得不用相当长的篇幅来回顾这一情况,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家认识到“取象比类”也要验证,否则只停留在象对象的境界,就无法深入了解五行/五脏的内在联系及其深秘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的高端科学身价显露出来,让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的人民真正意识到中医药学理论远远超出一般西医的科学理论高度。

  帝                                            内     

-第一大部分-

《黄帝内经》中五行

学说的提出及其宏观的内秘

黄         五               行

从大量文献看2000多年前,也就是《黄帝内经》出世之前早有河图、洛书(见图1.1,图1.2)。为讨论方便用下列数来模拟(见图1.3~图1.4):

由上两图可得下列九宫图:

这两张图都是用来表现东西南北中的九宫图,但细看两者之间有区别:南西数值正好相反。哪一种表达更正确呢?因而本文作者认为,《黄帝内经》作者们不能不走更加创新之路。终于春秋战国时代或初汉时代,《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以下列方式登场。


我们从《黄帝内经》的经文里看到,帝/师(指黄帝和岐伯)为了建立五行学说,费了很大的精力,主要是把天之象/地之象/人之脏象,通过阴阳关系加以统一起来,提出了非常完整而严格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唯象理论体系。帝/师在《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集中提出了下列经文: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 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 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 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 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歧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 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 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 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 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 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 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后世人们都说这一段经文非常难懂,现在为了理解方便,将上述经文进一步整理成下列形式:帝/师为了引进阴阳概念举了某一天的情况,平旦至日中,即升太阳至中午称阳中之阳;日中至黄昏,称阳中之阴;合夜至鸡鸣,因全天黑,故称阴中之阴;鸡鸣至平旦(升太阳),称阴中之阳。这种比喻好理解,但帝/师接着提出了很难理解的下列五种阴阳分布关系式:

我们从上可以看出帝/师的最重要的信念:自然界阴阳对立统一体系常常表现为五种阴阳分布方式。那么为什么呢?帝/师没有作正面回答。但是我们从《黄帝内经》的经文中可以看出,他们为了引进这样的结论费了很大的功夫,既便是从当代科学水平上看,也是难以想象的。现共分下列若干阶段:

1.1 第一阶段 天象唯象论

(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解释)

2000多年前,古人对天文的研究很深,有难以想象的洞察力。帝/师就考虑到:人居的地球漂在宇宙空间,其周围有若干个直接决定天南天北天东天西及中天的行星。如用当代科学语境来替帝/师猜一猜说的话:凡是离地球越远的,与地球关系越弱的称为“阴”;而星星的自旋越慢的称“阴”。相反的,与地球越靠近,相互关系越大者为“阳”;而比地球轨道朝外,且自旋又越快的定为“阳”。根据这样的概念及行星出现的时空方向,我们可以仿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可给上述五星作出如下阴阳评论:


朝北方向有水星:因与离地球最远,作用力最弱,而又因水星的自旋速度很慢,故水星为“阴中之阴”,阴性又指阴气相当重(-,-)。

朝西方向有金星:因与地球较近,作用力要大,称有阳性,但轨道在“里”,自旋速度又仍然慢,故金星为“阳中之阴”,指有相当大的阳性和阴气(+,-)。

朝南方向有火星:因与地球近,作用力大,且在地球轨道之“外”,自旋速度比地球还快点,故火星为“阳中之阳”,有非常大的阳性和阳气(+,+)。

朝东方向有木星:因与地球较远,作用力弱,但在地球轨道之“外”,而自旋速度相当快,故木星为“阴中之阳”,有阴性但有阳气(-,+)。

朝中天方向有土星:因与地球更远,作用力也弱,离地球相当远有很大阴性,但自旋相当快,又有“阳”的成分,而古人特别注意到土星常常挂在地球东西南北之上空的中天上,于是看作是天地合一的象征,称“中土”。而又由于地球介于上述各行星阴阳之间,故称阴中之至阴,也具有阴阳中性之意(±)。


从《黄帝内经》里还可以看到,当时帝/师还考察了天文。以北极星为中心,他们看到北斗星之“匙柄”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也有明显的朝东西南北中的规律,从中他们进一步看到其他天文上的“五行”现象。不仅这样,他们还知道天上还有二十八宿星,一年有365天等等。那么帝/师为什么研究这些天文的事呢?对此,我们后来人一直理解不透。现在我们慢慢体会到,帝/师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理解人类的身子也是个“小宇宙”,天有什么,地上有什么,人也有什么。也就是天地人之间都可以取象类比了!


基于这样的观点下面让我们再看看帝/师是如何进一步把天象和地象联系思考的。


1.2 第二阶段:地象唯象论

(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解释)

帝/ 师先把上述天象与地上的物象连起来,提出了下列感性关系:

水星/ 地水/ 阴中之阴,表示:水从阴地出又凉寒,阴又阴;

金星/ 地金/ 阳中之阴,表示:金为阳亮,而从阴地里开采,阳又阴;

火星/ 地火/ 阳中之阳,表示:火光阳亮,又热又高温,阳又阳;

木星/ 地木/ 阴中之阳,表示:木从地阴长出来见太阳成长,阴又阳;

土星/ 地土/ 阳中之至阴,表示地下很阴,地表湿至阴,阴又至阴;

地球:表示地上地下是万物及其阴阳之源。


在这里我们看到帝/ 师把天象和地象的阴阳分布很好地加以绑定起来,可见这是多么英明之举。在此基础上,帝/师有意识地开始考虑如何把地象和人体里五脏的藏象连在一起的问题。应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他们通过下面的方法实现了这一宏观目标。


1.3第三阶段:人藏象唯象论

(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解释)

帝/师非常强烈地想把人之五脏与地上的生态联起来,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感觉到2000多年前帝/师很可能有内视功能,以至达到了当代科学也难以思维的结论,比如:


• 水星/地水/肾/阴中之阴:帝/师很可能通过内视或解剖,得知肾通过人身上水之细微的过滤过程,一方面受藏人生之生命动力的精微,强化人体,另一方面使废水流至膀胱,故称肾为“作强之官”。

• 金星/地金/肺/阳中之阴:帝/师很可能经内视或解剖得知肺里有许许多多悍之精微(现在可知是铁离子等金属离子)与空气中的阳气(氧气)起作用,所得到的阳气(氧气)进入人体的阴性血液至百脉之中,故称肺为“相傅之官”。

• 火星/火/心/阳中之阳:帝/师很可能从切身的体验得知心脏为“生命之发动机”,心为人身之中的太阳,具有火一般的能量,起心主神的统治作用,故称心为“君子之官”。

• 木星/木/肝/阴中之阳:帝/师很可能经内视或解剖得知肝脏像树木一样有强烈的生命力,制造人体里所需要的血之精微,其体积甚大,故称肝为“将军之官”。

• 土星/土/脾/阴中之至阴,阴阳中性:帝/师很可能经内视或解剖得知脾脏从谷食运化,得生命体后天之动力精微,并使各脏腑得到后天精源的库,故称脾为“仓廪之官”。


这是我们从学习《黄帝内经》时所体会的感受。至于更深入的为什么肾/水为阴中之阴?为什么肺/金为阳中之阴?心/火为什么是阳中之阳?肝/木为什么阴中之阳?脾/土为什么中土,阴中之至阴?帝/师都没有交待微观机制,而他们继续用更多的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让人们接受上述有关五脏之阴阳分布的概念(见图1.7、表1.1)。

从图1.7中可以看出,火土金水木分别对应着地上的各种五行现象,相应的对应关系见表1.1,其中特别关注:木/肝/胆/怒,火/心/小肠/喜,土/脾/胃/思,金/肺/大肠/忧,水/肾/膀胱/恐的关系。帝/师把人的情绪也放在阴阳五行分布中,这提示当代人们,要知道人之情绪对人类的健康长寿及其治病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见表1.1)。

这些只是取象比类中的一部分,帝/师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人们明白虽然每象的阴阳实体不同,但是阴阳分布方式一致;二是天地人相应,甚至人的脏腑与人之情绪、志气、表形、病因都有相互连系,治病要有整体观。


我们应当感谢帝/师,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思路,说明了到处有五行之规律。这是帝/师为我们后人所作的最大的贡献之一。正是因为这样,在《黄帝内经》出世之后,千百年来使人们特别注重取象类比的方式来理解五脏的阴阳分布,而且在各种中医教科书及著作中也用种种类比的语言来说明这些五脏的阴阳五行关系。但是一旦细考究,实际上都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内在机制。不过我们发现对此帝/师也早就预料到了,所以把上述的取象比类的方法,加以提高到下面的定量关系上。


1.4 第四阶段:阴阳术数唯象论

揭帝/师金匮中的56789的内秘。


帝/师为了推导五脏之阴阳分布,提出了特别定量的术数唯象论。


在《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经文中,岐伯说的原意如下:


•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味酸,其类草木,藏精于肝……其音角,其数八;数八为肝的术数代表。

•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其味苦,其类火,藏精于心……其音徵,其数七;数七为心的术数代表。

•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味甘,其类土,藏精于脾……其音宫,其数五;数五为脾的术数代表。

•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其味辛,其类金,藏精于肺……其音商,其数九;数九为肺的术数代表。

•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其味咸,其类水藏精于肾……其音羽,其数六。数六为肾的术数代表。


在《黄帝内经》根结第五中,岐伯说:“……阴道偶,阳道奇”。那么《黄帝内经》中为什么说肝/八,心/七,脾/五,肺/九,肾/六呢?


我们从《黄帝内经》全文中看出,帝/师对上述术数没有作过任何解释,而且命令将上述相关的经文要锁到金匮里,可见其重要性。这样上述内容就成了千古之谜。


我们深知在《黄帝内经》出世之后的两千多年里,道家、易家围绕着上述谜团,展开了无数的研究,也得到了某些结果,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真正揭开《黄帝内经》里金匮之微观内秘。其实帝/师把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早已点到九宫了,只是帝/师只说了九宫的一半数56789,而另一半12345就是没有说而已,看来他们是故意没有说。由此我们深感《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宏观秘密全在此!


为什么呢?因为帝/师深知土星/土/地/脾,是东西南北之中心,很自然,脾/五是各脏器的供求中心,各脏器要满足供求平衡关系(要保持 5 的“物质不灭定律”),1+5=6,2+5=7,3+5=8,4+5=9,5+5=10,可得如下内容: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帝/师五行学说的最重要的宏观内秘,不过在这里给了我们两个大信息:一是上述的五星阴阳分布与当代天文科学结论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从下面的分析中,不能不感叹地看到帝/师的伟大的聪慧。二是在这里有前阳前阴和后阴后阳的二种情况,从中我们有可能进一步知道前前后后阴阳的内在区别,见下面进一步的分析。


从当代天文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以地球为起点同五星之间的距离。我们也仿作帝/师的方式,近为阳,远为阴,又从星体自旋速度及卫星数看,快和多为阳,慢和少为阴。现令当太阳到地球之间相对距离为1时,见下列表数理关系。

由上可以看出,帝/师在2000多年前在没有当代望远镜等测试手段下,能够得到上述阴阳分布之规律是非常了不起的。由此可见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里五行学说的当代科学性。在这里耐心的读者可能已想到这样的问题,从天文上看到凡是自旋快,又有很多卫星的星星都有后阳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星星的自身运动能量很高,也可以看作无形的(气)很大。在此最有意义的是,我们通过当代科学理论推导的心脏和肝脏的“精气”也分别同火星和木星之“气”一样很大!具体情况请见下一大部分的详细分析。总之,在这一点上当代科学界和中医学界也不能不叹服。以上四个阶段都是帝/师为各世人们画出五行学示意图,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


1.5 第五阶段:《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示意框图提出

在《黄帝内经》中没有直接画出五行五脏图,但从经文出发,大家都可以画成图形。


根据现有的五行图的形状来看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火(心)为最高顶的方式;二是以土(脾)为最高顶的方式。现分别讨论如下:


按《黄帝内经》九针论第七十八之岐伯之说“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的说法,可从天(乾)阳最大数9和地(坤)阴最小数1来看,帝/师也可以不用先天、后天八卦。直接可用下列两种最基本的九宫排列方式:

★二,是帝/师还有可能考虑从(天阳): 至(地阴)向下方式,即由阳天作为推动力时,从最大天数9按下列方式向下一层一层推动到最低的地数1,见图1.8~图1.9。

这是最简单地推导先天型太极八卦的九宫排列方式。


现在让我们只考虑太极部分及五个方向: (+4),(+2),(0),(-2),(-4)。从上面讨论可知,(+4)/火星/火/心/南方;(+2)/木星/木/肝/东方;(-2)/金星/金/肺/西方;(-4)/水星/水/肾/北方;分别放到太极的东西南北处,而把(0)/土星/土/脾放到中天;然后可用下列方式来把“中土”拉出来:也就是从太极的五宫方式,先将心放在南面的最高顶点上,然后从西南方向拉出中土脾,可得下列图。

这就是最常见的五行五脏分布图。人们认为在人体中,心脏是“君主”,是生命之“动力机器”,所以认为把心放在顶上是符合帝/师说法的,看来这是相当合理的布局。


那么还有没有可能从帝/师所喜欢用的九宫里,推得更像样的五行图像呢?这是很容易的事情,请看下面分析。

  ★二,是帝/师还有可能考虑从(天阳): 至(地阴)向下方式,即由阳天作为推动力时,从最大天数9按下列方式向下一层一层推动到最低的地数1,见图1.8~图1.9。

图1.9 天→地九宫图

由图上可以分出五大块。我们从《黄帝内经》中看到帝/师特别关注心脏是人的最重要的“生命发动机”,是阳中之太阳,故在上图中最大数列9.8,接近太阳/心;而肾脏为“藏精之深层基地”,应是阴中之最阴,接近最小值1.2,接近地/肾。这样为“阴阳术数”之思考,提供了最重要的思路。我们可用当代代数科学来揭“阴阳术数”之内秘,即用中间5扣出周围8种数,那么分别可得如下阴(-),阳(+)和数了(见图1.10)。

上述图的最大优点在于图中(+3) 、(+1) 指㊥后阳;(-3) 、(-1) 指㊥后阴。我们可按帝/师的思考方式,先把心和肾划出来,就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五个大区:

• 太阳→心:阳(+4)㊥之后阳(+3),与热血气升体温相关,阳又阳;

• 大阴→肾:阴(-4) ㊥之后阴(-3),与吸阴精排尿等水相有关,阴又阴;

• 肺:阳(+2) ㊥之后阴(-1),与吸天之阳气,吐阴气相关,阳又阴;

• 肝:阴(-2) ㊥之后阳(+1),与吸地上谷精微之阳气相联,阴又阳;

• 脾: 中土(±0)与作为中土脏器,阴阳中性。


从上可以看出,凡(+3),(+1),(-1)、(+3)与帝/师所用的㊥字都有严格的定量关系,正如大家从上图所见,后面阴阳指标全在㊥的位置上。可见帝/师的每一个字都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内涵;一是从图解中直接看到帝/师对人体阴阳的下列规定(参见上图1.10):

二,是由上述五宫阴阳分布图,直接把脾/土拉上去,可得另一种五行图(见图1.11)。

这种方式的五行图比较严格地区分五脏之后阴后阳,并完全符合帝/师的意思:即上阳左阳,下阴右阴的根本原则。表明左肝气升右肺气降之运动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这种五行图比前一个五行图更科学一些。但上述两种五行图本质上是相同的,图中相生相克关系是一致的。我们从上述两种图中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关系,见表1.3。

以上我们非常详细地揭了《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的宏观内秘。但是《黄帝内经》问世以来,两千多年里,人们都不大了解上述五行学说的由来,由此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帝                                            内     

-第二大部分-

易经、道经对《黄

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理解

黄         五               行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出世以来,人们很想了解其中五行学说的内幕,尤其是易学、道学界,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对五星的56789数的定义,进行了无数的研讨。总的看来,为揭开56789数与五行学说关系,大家从远古河图、洛书的角度研究的最突出。


★ 河图与五行学说关系:

在《黄帝内经》出现以前早有河图,用其数值表达如下:

到了这一步,只要把中/土/脾,朝西南方向拿出去,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到下列五行图(见图2.1),也可以按照《黄帝内经》里56789一样,可以得到下列九宫图(图2.2)。

由上图可以得到心/(2-7)左上,肺/(4-9)右上,肝/(3-8)左下,肾/(1-6),脾/(5),从而使整个结果与《黄帝内经》的结论完全一致。因此,虽然《黄帝内经》从不提河图的概念,但看来《黄帝内经》里隐藏着河图的内容。不过《黄帝内经》也有它的特殊贡献,主要表现在通过五星的天文因素,确立了上述心/(2-7)左上,肺/(4-9)右上,肝/(3-8)左下,肾/(1-6),脾/(5)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黄帝内经》的重要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 洛书与五行学说关系:

洛书可用下列九宫来表示(见表)。

这样同河图的南(2-7),西(4-9)正好相反,从数值上看阳中之阳的火/心之比例7/2,应比阳中之阴金/师之9/4要高。可是在洛书里这一点做不到。如仅从这一点上看河图比洛书优越。但是我们发现在《黄帝内经》中有关营气、子午流注等问题上洛书远比河图更适用。这就是为什么清代江永《河洛精蕴》图广泛地用于人体经络分布的根本原因(具体定量关系,特在另一篇中详细讨论)。


★ 周易与五行学说关系:

从历史上看周易先于《黄帝内经》出世,但是《黄帝内经》里从不提易经,先天、后天八卦,河图洛书。这很容易使人们感觉,《黄帝内经》与这些根本无关,但是在《黄帝内经》出世之后的漫长的岁月中周易界、后来的道教界及中医药学界坚持认为《黄帝内经》中隐藏着太极八卦、河洛之说,並为揭开五行56789的数值之谜,进行了千方百计的努力,终于提出来下列见解:


这样得到了火/(7),金/(9),木/(8),水/(6),土/(5)的《黄帝内经》里的术数56789。从这个意义上,周易界道医界为揭《黄帝内经》五行学说56789数值之谜,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但他们在论述中也把上述结果与洛书九宫联在一起,不能不给上述皇冠上投下了黑影。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将上述结果放到洛书里,那么就可得下列九宫五个区(地为偶数,天为奇数,见图2.3)。

但这种分布很容易违背《黄帝内经》中阴阳原则:心左阳、肺右阴。


那么从上述图能否得到五行图呢?如果坚持上述排列方式,那么就遇到更大的困难,请看下列情况。我们可知把中土冲出来成五角五行,可有下列四种方式:

①土/脾从肺肝之间拉出来

②把土/脾从肺金之间拉出来

③土/脾从肝肾之间拉出来

④土/脾从心肾之间拉出来

由上四种图形来看没有一个符合《黄帝内经》里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因此用上述洛书方法来描述《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是非常不成功的。因此,如果想得到正确结果,那么不能再用洛书的那一种九宫排列方式了。


后来周易界和道医界试图用周文王后天八卦来推导五行学说,从中发现的确可以推得五行学说的示意图,但是因为对后天八卦的由来及其合理性方面一直有争议,加上《黄帝内经》的帝/师只提过九宫,而从没有说过由先天或者后天八卦推得五行学说,故这一方面深入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作者从立体空间的坐标旋转中发现从后天八卦推导五行学说示意图,还是相当科学的,对此将在另一部分里作进一步的讨论。

★ 现阶段中医学界遇到的最大困惑

第一个最大的困惑:现在中医学界主要用唯象类比法来说明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但据说有不少逻辑推理上的困难。比如金生水,很不好说,有人硬说金子融化成“钢水”;又如金克木,要说成金属钢材可嵌木头;土克水,说用土作坝储水;火克金,说用高温可熔化金属;火生土,可以说成火灾成灰,灰成土;水生木,用水可以长出树木等等。总之,用这种形象类比的方式,从表面上看还能说得过去。但是请大家细想,这样的取象类比说法,如何以木金水火土等代用物来说明人类脏器之间相生相克呢?在这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西医根本听不进这种取象类比的说法,不相信中医学是科学的,甚至有人说中医学是“反科学的”、“伪科学”的。面对这样的情况,非常需要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诠释五行学说的真正的科学内涵。现在有一种倾向是在这方面不作认认真真的工作,只喊“科学中医”、“中医科学”。据我所知,绝大部分中医药学界人士是不同意这种简单的作法,他们非常希望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论证中医药学理论的当代科学内涵,揭示其超前科学的内秘,尽早使中医五行学说本身成为充满着当代高端生命科学的最重要的科学原理之一。


第二个最大的困惑:在前面已经说过,《黄帝内经》里有下列最大的恒等式:


在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帝/师从没有交待过:上述五脏为什么分别具有上述阴阳分布的内在微观机制?帝/师只说过人体中有精,有阴精、阳精,还说阳精致死人,阴精助寿,并且处处强调阴阳要平衡,否则致病,甚致死亡。为什么?看来要弄清这些问题,远远比评估天上五星阴阳分布难得多,可以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当代科学语境的阐述,那么《黄帝内经》及整个中医药学的超前科学性就仍然处于未知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科学界及有关高层领导特别关注人体阴阳五行微观机制的根本原因。


  帝                                            内     

-第三大部分-

当代立体几何学对五

行学说科学内涵的初步考察

黄         五               行


正如前面所言,大家都知道已故的钱学森同志,在生前对中医药学非常重视,非常痛恨那些反对中医的人士。正如本文开篇所说的那样,钱学森同志多次跟我说过中医的根基是《黄帝内经》,并干脆地跟我说,在尚未弄清《黄帝内经》科学性之前,《黄帝内经》及中医学是绝对“超前科学”。下面先从当代立体几何角度看对五行学说的当代科学内涵。

3.1 从当代立体结构理论看两种八卦及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

从中国几千年历史来看,先有伏羲的先天型八卦,后来有文王后天型八卦。为什么出现两种八卦呢?看来是由客观需要决定的。总体来说八卦可以反映平面上的四面八方,但严格地说八卦表示的是立体空间的坐标系统。当代立体几何学指出:一个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均可用XYZ三度空间坐标来显示其空间位置,如见图3.1。

图3.1 立方体空间坐标系统

由上图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一是能够推出先天八卦;二是也可以推出后天八卦。


(1)先天型阴阳八卦示意图的建立

当我们把上述坐标系统重新按阴阳强度来分解时可得下列结果:

 图3.2 先天八卦图图3.3 立体坐标的八角分布

根据上述阴阳强度大小可得下列先天型八卦(见图3.2~图3.3)。由图3.2,图3.3可以看出先天八卦非常好地反映了立体空间的坐标系统。


至于太极“鱼眼”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是巽卦和震卦中有对方较多的成分,故阴眼对着巽卦阳,阳眼对应着震卦上,这样太极线变得立着的大S型。二是把大S线以躺着的形式,使阴眼对应离卦上,阳眼对应坎卦上(见图3.4)。

图3.4 平躺型先天八卦示意图

由此我们进一步猜想古人也可以从这样的立体分布概念,提出了十二正经并通过立方体中线看出任脉及督脉以及冲脉、腰脉、跷脉、维脉等奇经八脉之位置(见图3.5)。

图3.5 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的立体空间位置的分布

《黄帝内经》的帝/师非常英慧,还把人体的这些经脉描述成江河湖海。比如:

由上可以看到,心包的地位与很相似,但是在《黄帝内经》的帝/师在论五行五脏时,非常严格地把心包不放在脏器之类中。其原因非常清楚。这是因为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个“袋子”,而帝/师一直强调脏器的特点是脏具有实体结构,具有能藏的特征。故心包没有可称为脏器的资格,所以把心包相关的经脉先特别称为手心主脉或心包络。但是,在《黄帝内经》中专门论十二正经气大循环的时候,帝/师绝没有忘心包,特以手厥阴心包经名义,同三焦经作为里表关系来看待。在《黄帝内经》里帝/师也特别看重奇经八脉,看作人体里经脉之“大海”、“大渠”。这一点使我们猜想帝/师是非常熟悉立方体结构,特别是脏腑里表关系中,他们好像内视八个细胞胚胎立方体结构及其羊水的空间分布。我们很容易从立方体结构中,看到奇经八脉的冲脉、阳跷阳维及阴跷阴维和带脉的形象位置(见图3.6)。

图3.6 阴阳跷维脉相对位置分布

由此可见:

在《黄帝内经》中特别指出:“冲脉者,十二正经之海也”。在后来的古医典里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这些形象,我们都可以从装有8个球的立方体的球外液体的分布量上可以看到。至于上述立方体模型如何变为人体中的经络系统,看来线条之间关系变得相当复杂,甚至发生互相交叉或迂回等情形,但是完全有可能加以推测。


我们知道帝/师说人体里有365个穴位,和一年的天数一样,现在道学界有人说人体左右有365个穴位。说任脉和督脉各自有两股。如果这是真,那么这是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一个立方体的格子点9×9×9/2~365。这些反映了古人甚至有三维空间的九宫九重天之概念。在此我们深深体会到为什么古人对9数有特殊的崇拜之意。今天我们也意识到9数的特殊意义了,比如360度是“圆满世界”,满足:

360/1:3+6+0=9:太一

360/5=72:7+2=9:五行,五脏

360/4=90:9+0=9:四秀,四肢

360/8=45:4+5=9:八风,八卦


在这里不能不再提到《黄帝内经》帝/师是伟大的天文气象家。他们在灵枢篇九宫八风第七十七中专门论北斗星和北斗七星,如何影响地球气候的问题。北斗星的光线到地球需要430天(太阳光到地球8分10秒,月亮到地球1.3秒…),可以说很远很远的了,但是帝/师特别注意到北斗七星的匙柄围绕北斗星的移动。帝/师把这个转动纳入到九宫的八方里,全年分成二十四节气,365天里,並模拟到地球的东西南北上,提出来八方邪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让人们特别注意回避八风,告诉后人这是很重要的养生之道。


(2)左右旋型/后天八卦的建立及其当代科学内涵

在中国的历史上伏羲时代先有先天型八卦图,后来周代周文王提出了后天八卦,看来是很有原因的。因为先天型八卦是针对天人之阴阳分布问题,但是如同《黄帝内经》一样把天地人三者连在一起时,人/地关系变得特别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对先天八卦不能不作一些“改造”的根本原因。这样周文王出于宫庭君臣关系及人间家庭父母子女关系的考虑,提出了后天型八卦,但具体“改造”的机制没有说。从两种八卦的分布来看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在如下排列方式:

由上可以从先天和后天的卦名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来看,除了脾之外基本上保留,只是东西南北的方位变化特别大。通过这样的变化,后天八卦,突出了心脏与南/火阳、肾脏与北/水阴、肝脏与东/木阳、肺脏与西/金阴及脾脏与中/地至阴五大关系。这种重排的最大特征是我们从后天八卦直接能看到人体内五脏的五行关系(见图3.7)。

由图3.7 可以看出,除了巽乾卦之外,每一个卦都有反对称的另一个卦型。


由于当时周文王“改造”先天型八卦时没有作过任何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后世的人们对后天八卦提出了种种异议,认为这种改造是文王本人为达到个人统治地位,维护君臣佐使关系为目的的。对此我本人也曾相当赞成过,但是通过上述立方体坐标系统的考察,现在看来文王改造先天八卦还是有相当的当代科学内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作下列具体分析:

当我们从前面立体结构坐标系统来看时,沿着X → Y → Z方向有两种旋转方向:即必有右手旋或左手旋的两种自旋方向。

具体有下列方式:

由上可得下面八卦图,可以看出上一半为左旋群;下一半为右旋群。

图3.8 按左右旋分布的八卦图

由上图3.8可以看出,乾(☰)和艮(☶)均为右旋,当这两个位置交换时可得周文王的后天型八卦。从这里可以看出后天型八卦是由左旋坐标系统和右旋坐标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有下列功能:

当设:离/心/南,坎/肾/北,震/肝/东,兑/肺/西,坤/脾/中时,可得如下两种五行图(见图3.9)。

 图3.9 由后天八卦得五行示意图

由此可得《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五行示意图。从这个意义上左右旋八卦图对推导《黄帝内经》五行图是很有价值的。特别对理解《黄帝内经》里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的前(阳)与左旋之关系以及肝为(阴)中之阳和肾为(阴)中之阴的前(阴)与右旋之关系颇有帮助,并且使我们觉察到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同样体现在右旋或左旋差别上,例如(X表示相克关系):


这意味着相克表现在空间障碍上(见图3.10)。

图3.10 相克的空间障碍(X指相克)

由图3.10可以看出,由左右前后脏器之间直接通过坐标轴过渡或与从立体空间来看更清楚(见图3.11)。

由图3.11 可以看出,相生关系充分利用了对角渠道(左(-)对左(-)对角关系,右(-)对右(-)的对角关系)及同(心)脏就近的(肝)或最远的(肾)—(肺)的关系,但是,我们细看上述相生相克关系上,用旋转方向来严格地确定相生相克关系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相克关系中多半是左→右,或右→左,但也有极个别的心(左)↑对肺(左)↓的情形,又如在相生关系中绝大部分是左对左,右对右,但也有极个别的肺(左↑)对肾(右↓)。


总之,由以上讨论中可以看出先天和后天八卦都有当代科学的深刻的宏观几何学内涵。但是所有这些讨论都没有涉及到五脏阴阳分布的微观内秘。我们发现要说明这个问题要涉及到两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精究竟是什么?二是如何从阴阳之精引出五脏的阴阳分布?

  帝                                            内     

-第四大部分-

钱学森先生的建议

和人体精气的实验考察

黄         五               行

一、钱学森同志对五行学说的看法与建议


作者在前面小故事中已谈到钱学森同志对《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看法及他对我写的《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的看法。他认为有关五行学说的取象类比的唯象宏观理论还是可以说说的。但是如何用当代科学语境来揭明人体五行五脏的微观阴阳分布还是一个非常艰难事情。他看了我写的上述书之后,他说“用第四统计力学和量子化学理论来考察五脏中各种金属离子的分布,求得生命动力源的群子参数来衡量五脏的阴阳分布是很好的研究思路”。他说“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先确定生命的化学演化过程中起催化、激活动力作用的元素离子群:K+,Na+,Ca++,Mg++,Sr++,Sc+,Ti++,V++,Mn++,Mo++,Zn++,Cr+++,Fe+++,Co++,Ni++,Cu++,然后根据量子化学原理,以锌的氧化电位为基准,凡是氧化电位比Zn++高的离子属于阳精离子,凡是比Zn++低的属于阴精离子”。钱学森先生特别关注这些离子群在一切生命体中的地位,的确是有的多有的少,从其绝对值是无法相比的。但是他说“在这种情况下,统统先用对数浓度来归一化,这样真正反映了上述阴精和阳精之相对比例,进而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参数来区别不同种群、不同脏腑的阴阳平衡状态是个很好的方法”。他说“用这样的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原理,是有可能使至今日还处在“超前科学”的五行学说就可用当代科学语境来阐释其内秘了”。但是钱学森同志很坦率地指出,这本书所用的人体五脏元素分析数据仅限于国内人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应面对世界人类才行。他建议力争收集国内外有关数据,这样可以得到更普遍适用的统计参数,其意义就更大了。


二、进一步充实人类五脏生命动力源分布数据


作者确实按钱先生的教导重新进行了有关五行学说的研究工作,不但收集了五脏的数据,还收集了同它们表里关系的大肠、小肠、胃、胆、膀胱等脏器的数据,数据量很大,下面仅列代表性有关五脏方面的生命动力源元素离子分布(见表4.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发表的数据,具体来自《辐射防护》(Radiatiom Protection)第27卷第3期(2007年5月)(见表4.1)。

表4.1 中国人群五种脏器生命动力源分布

由表可以看出,在中国人的五脏中生命动力源精的分布都不一样,但是普遍地看锌(Zn)和铁(Fe)的含量较高。下面进一步考察国外人的情形(见表4.2)。


表4.2 外国人群五种脏器生命动力源分布

(ICR23和ICRP75国外人群之生命动力源分布)


由上可知,外国人的情况同中国人的情况差不多,同样锌(Zn),铁(Fe)的含量高。为了比较五脏分布的差别,将上述数据经过克原子化之后,进一步归一化,可将下列积累分布曲线(见图4.1)。




  图4.1 人类肝、脾的生命动力源累计分布曲线

  图4.2 人类心、肾的生命动力源累计分布曲线

  图4.3 人类肺、脑的生命动力源累计分布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曲线的形状各有所差别,但是很难定量地看出各自的差别,这就需要用某种统计力学的理论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定量差别。但是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差别呢?这里就不能不回到《黄帝内经》里根本观点上。


三、《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及其阴阳精的当代科学的内涵


《黄帝内经》卷第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在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岐伯指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又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正如前述《黄帝内经》对此用天文五星之阴阳来比喻过,《周易》也有分析,但是这些五脏的阴阳源精微观分布的根本原因连一句也没有交待过,这就成了千古之谜。但是细看本经里还有这样一些名言:……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那么精藏在何处呢?《黄帝内经》一再强调:藏精于肝……藏精于心……藏精于脾……藏精于肺……藏精于肾……。那么这里精或者精气究竟是什么呢?对此《黄帝内经》里也有具体描述,但是2000多年来无人指明这一点。比如《黄帝内经》素问热病论篇里岐伯指出:……,汗者精气也……;在《黄帝内经》灵柩营卫生会里岐伯又指出:……营卫者,精气也……。这里营卫指的是人体里流动的经络实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概念,也就是人体汗里有什么物质,就可以知道什么是精或精气。其实汗里所存在的物质,人们早就知道,但始终没有认识到这就是《黄帝内经》指的精或精气。比如Lyenger,G.V.等人《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Human Tissues and BodyFluidsl(1984)》一文中指出下列元素(见表4.3)。

 ★ 1995年《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第一期发表了20位夏季训练中有关汗液的元素分析结果(见表4.4)。


 由表4.4可以看出剧烈的训练中铜铁等含量大有增加的趋势。

 表4.5 依据群子统计力学计算原理得出的计算数据表

  图4.4 20位军人汗中各种生命动力源元素的累计分布曲线

  由图4.4可得类似于前面五脏之累计分布曲线。

  ★中国首次进行了十二正经原穴精气的检测

  根据《黄帝内经》:汗≡精气,营卫≡精气

  

在这样的指引下,北京《黄帝内经》研究院积极地开展从十二正经的原穴上取得汗液的研究。


在这方面本研究院经络实体研究所所长钟伟东先生在上百次失败之后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发明了从每一个原穴位上吸取特征汗液的技术。由三位志愿人员提供了十二个原穴上的实验数据。

孙素馨(女;65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见照片)


表4.6 被测人员(孙女士)十二正经原穴汗液元素分析数据

钟伟东(男;57岁,身体健康,有长年肾虚史。)

(见照片)


表4.7 被测人员(钟先生)十二正经原穴汗液元素分析数据

王祝平(女;53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见照片)


表4.8 被测人员(王女士)十二正经原穴汗液元素分析数据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钱学森同志在世时提出的有关人体精气实体数据进一步完善的期望。在这里看到不仅人之五脏里有生命相关的动力元素的精,而更有意思的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十二正经的原穴里也有这种精。但是到此看到的是一堆数据,从数据的分布来看给你一个非常杂乱无章,根本无法定量地加以区分。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唯一的方法就得要用统计力学理论。但是欧美的M-B统计力学,B-E统计力学及F-D统计力学都不能用来讨论如此复杂的统计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理论了。这个统计力学核心必须要有对立统一的阴阳系统,才有可能加以运用。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注明。

  帝                                            内     

-第五大部分-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超前科学的微观内涵

黄         五               行

关于《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宏观内秘问题,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说相当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考虑方法,一是通过前述的“以经解经”方法来理解五行学说,有些学者认为到此差不多了,不必再研究了。二是,认为“以经解经”的宏观研究,对五行学说的了解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解开《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微观机制才算结束。现在大家都强烈地倾向于第二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显示五行学说应有的科学身价,提高中医药学在人体科学中的真正地位。为此集中解决下列五行关系中阴阳精的微观分布问题。为此先要了解《黄帝内经》里阴阳精的微观内秘。


一、阴阳精之微观含义


我们通过前第四部分,根据《黄帝内经》名言:“汗者,精气也”,从汗的每一个原穴中测出了十几种元素的含量,可知精的实体,那么精在人体里起什么作用呢?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说,生命归根到底是化学演化的结果。这一观点给我们提示了一个重要概念,如果在化学演化的过程中确实有某种化学动力源,那么它就有资格成为生命之动力源。众所周知,人类近100年来,用钐、铈、镁、钙、锶、钪、钛、钒、钼、铬、锰、铁、钴、镍、铜、锌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或离子络合物已人工合成了2000多万种有机分子,甚至合成了对光、电、磁具有各种功能的分子以及治疗各种病的有机药和生物功能高分子。从中可以发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若干特殊区域的元素群对上述合成起着催化、激活动力作用(见下图5.1)。

可见,除了第一族、第二族K、Na、Mg、Ca等常量元素之外,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是对生命的过程起催化、激活动力作用的最原始的最重要的先天型生命动力元素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同各种有机蛋白质结成后天型生物酶(见表5.1)。


  表5.1 先天型和后天型生命动力源部分实例

这样在生物体内就有了先天型和后天型两种生命动力源,总称为生命动力源。但是不管怎样,其中先天型生命动力源是对生命的过程自始至终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动力因素,尽管其绝对含量非常少,但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的起源,也不可能有生命的持续过程。一切生命动力源只有首先有了先天型动力源之后才有后天型生命动力源,而后天型生命动力源只是更加完善生命的化学演化过程而已,所以人类要健康长寿,不能不首先考虑到人体内原始生命动力源的分布及营养体中生命动力源分布。


《黄帝内经》里阳精和阴精的当代科学内涵


《黄帝内经》里帝/师说过人体里有精,有阴精、阳精,还说阳精致使人死,而阴精助寿。但人体里阴阳要平衡,一切病来自于阴阳平衡受到破坏,如能调节好阴阳平衡人可活到天年。那么什么精气(汗)里什么是阳精类、阴精类呢?


从周期表第四长周期的含d轨道的过渡元素群生命动力源元素来看,按它们的离子的氧化电位可由正值过渡到负值(见下图5.2)。

图5.2 生命动力源元素离子的氧化电位

由图5.2可知,以Zn2+为界,越往左侧表现阳性电位,越往右侧表现阴性电位。


分子生物化学表明,在细胞中凡是氧化电位高的生命动力源占优势时就可以合成出带有-OH 的热性(可发热引起热“气”)生物功能分子;凡是氧化电位低的生命动力源占优势时就可以容易合成出带-N = 的寒性(凉性,引起凉“气”)生物功能分子。由上述讨论可以确认人体里精的阴阳起源:


根据生命动力源的氧化电位:

但是到此又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如何从众多的阴阳元素离子的含量,衡量各自的阴阳度呢?这就需要由统计力学理论来加以解决。还如大家所知,在欧美有波兹曼——麦克斯威尔经典统计力学(简称第一统计力学),玻色—爱因斯坦量子统计力学(简称第二统计力学),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力学(简称第三统计力学)。但是发现这三种统计力学无法用来研究上述阴阳统一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作者创建的第四统计力学(简称第四统计力学)。


下面简要地介绍第四统计力学。


二、第四统计力学及群子统计参数的物理意义


2.1 第四统计力学的研究对象:群子,可用下列模型来示意

阴(●,—)=N1=40,阳(〇,+)=N2=30平均起来λ1(●),λ2(〇)究竟多少?

  

这就是第四统计力学的根本点!


2.2 第四统计力学重要公式

作者上世纪60~70年代,正当文革期间,边在牛棚里挨批斗,边研究群子统计问题,经无数次的推导和演算,通过非常复杂的数学理论,可以推得非常简单的公式:

  其中:

  k:每一生物体中阴阳性的总水平

  r1:阴性生命动力源离子群集的竞争因子

  r2:阳性生命动力源离子群集的竞争因子

  kr1:阴性生命动力源聚集的总能力

  r2/k:阳性生命动力源聚集的总能力

  k2r1/r2:阴阳总标度,其值越小,总的氧化电位越高,或还元电位越低。


根据阿累尼乌斯常数的物理意义,上述所有参数取对数之后,均变为氧化电位的能量的表达式。在这里特别强调若干群子参数的深度物理意义。


  ★k:通俗地称阴精/阳精的“库存”比值,指某器官或组织中阴精和阳精的固有比例,其与生物种、器官、组织的阴阳先天比例有关。

  ★r1·r2:实际器官或组织中阴精和阳精高度分散态有关。如r1→0,r2→0,r1·r2→0磁畴越小,指阴精和阳精离子的孤对电子一个一个都能与宇宙空间中微子等能量充分发挥通天气的作用,总体的电磁“气”变得很大。又如r1→0,r2>0,r1·r2→0,指阴精的孤对电子充分作用,而阳精的孤对电子“埋在”里边,在这种情况下阴精的通天气起主导作用;r1>0,r2→0,r1·r2→0指阳精的孤对电子充分作用,而阴精的孤对电子“埋在”里边,在这种情况下阳精的通天气起主导作用。


 由上讨论可知,越大,体系对外空间能量的作用越大,通天的电磁气越大。

《黄帝内经》及后来的中医药学强调气一元化之说。但是为了了解阴阳各自对不同脏腑的贡献,下面进一步引入两种精气量的表达方式:

那么这些精气是如何来,又如何“天人相应”的呢?这就是可以通过上述阴阳精离子的孤对电子数量对宇宙能量的作用来实现的。见下面的具体分析。




2.3 关于生命动力源孤对电子的电磁性能

  表5.2 生命动力源孤对电子数量及磁矩

  请大家特别注意表5.2中μ0络合离子磁矩;μB珀尔电子磁矩;微磁性,意味着每一个离子如同小发电机一样,既发电,又能电磁场发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甚至光子等,所有这些都起到有利于提高人体生命质量的好作用。
 



“气”的起源


上述高阳性“精”和高阴性“精”元素群的最大特点是除放出电子,自身变成阳离子之外,在它们的d轨道上留存着若干个孤对电子。作者研制的陶瓷金字塔能通过聚焦的中微子引起低温核融合反应,也就是通过这种孤对电子能够吸收宇宙空间中微子能量,对生命的一切化学溶化过程起催化、激活动力作用,从而使我们人体具有“天人相应”的特征。可见当r1·r2很小时总气量变得特别大,这也正是人有气功的根本原因。


  图5.3 亲电强度与氧化电位示意图

  ★群子参数统计方程:

 

三、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在一切生物合成中的主要发现


3.1 群子统计参数与生物合成关系

在一切生命体中,生命动力源分布与所生产出的各种生物功能高分子如聚糖、脂肪、蛋白质、蛋白酶DNA、RNA之间关系,见图5.4。

图5.4 生物功能高分子与生命动力源整体分布关系


3.2 群子统计参数与有机分子结构关系

发现生命动力源氧化电位及亲电强度对生物化合物阴阳的决定有机分子官能团结构。(见表5.3)


表5.3 生命动力源氧化电位和生成物官能团结构关系

由上可知,生命动力源贯穿于一切生命体生物化学合成,而合成的分子产物阴阳性也均取决于生物体内生命动力源的分布。就拿中药、人体各器官如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阴阳之分;

只有当代量子化学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理论才能诠释《黄帝内经》中有关脏腑及中医药学阴阳学说的真正科学内涵。


3.3 中药的性味和生命动力源分布关系


以Zn++为界的生命动力源随亲电强度的分布与中药性味关系。

但是这些讨论还是定量的,只有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理论才能定量地验证阴阳性标度。


中药性味功效关系


我们通过几百种中药的分析中可得如下结果(见表5.4),这也是当代科学对中药的总的看法。


表5.4 中药性味药效与生命动力源整体分布关系

中药阴阳实例包括:高阳性、较阳性、较阴性、高阴性4种中药(见下表5.5~5.8)。


表5.5 高阳性中药的群子参数表

表5.6 较阳性中药的群子参数表

表5.7 较阴性中药的群子参数统计

表5.8 高阴性中药的群子参数

应当指出,有些药材随着产地、气候的不同,其药性、药味甚至药效也不同。


3.4 天然营养物的阴阳标度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物本身能起食疗作用。故在这里比较详细地考察一下人类常见食物的阴阳性,这对进一步了解中医药阴阳性会有很大的益处。我们还从大量的天然营养物生命动力源元素分布的考察中发现,凡是氧化电位高、亲电强度低的生命动力源占优势时,生物体就能合成出谷类、水果、蔬菜等;而凡是氧化电位低、亲电强度高的生命动力源占优势时,就能生产出肉类、蛋类等(见图5.5及表5.9)。

图5.5 天然营养物类群与生命动力源整体分布关系

表5.9 天然食物的群子参数标度

同中药相比,天然食物本质上相当接近于“阳性中药”。


食物群子统计参数k的独特意义


由前述,天然食物的k2r1/r2值基本上指阳性,但是k值反映食物中生命动力源元素分布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拟合曲线的总高度,ξ值与k值有单调增函数关系,直接反映天然食物高亲电元素群离子分布的水平,通过食物的ξ值对照生命动力源元素群中各个元素的ξ值,从而用ξ值最接近食物的ξ值的某个生命动力源元素来衡量该类天然食物的整体元素特性。将k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表,见下表5.10。

  表5.10 不同营养体的k值随阴阳的变动


3.5 人体器官和某些组织的群子统计参数关系


人类所有器官和组织中生命动力源自始至终起催化激活动力作用,决定器官阴阳标度。


我们通过前面群子统计理论的研究,从人类各种器官和组织,同样发现人体由250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但是所有细胞核内的遗传基因载体DNA的组成是完全相同的,唯独不同的是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内生命动力源元素群分布不同(见图5.6)。

图5.6 人类各种器官与生命动力源氧化电位关系


上述顺序也适合牛、羊、猪等动物。有关胆、膀胱、胃、大肠、小肠的情形,将在后面再讨论。


四、当代高层次科学验证五行学说的真正科学内涵


反对中医药学理论的人们深知五行学说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核心,故一直企图推翻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医药学理论的最大困难,也在于不知从哪一个角度来阐释五行学说是非常科学的。现在发现只有当代量子化学物理及第四统计力学这样的高层次的当代科学理论,才能验证五行学说的当代科学的真谛。


4.1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示意图及核心问题


在《黄帝内经》里没有五行图,但从论述中可有下列示意图:

相生:你生我生关系;相克:互相排斥,相互克制。为什么?这里最大核心问题实际上要回答下列阴阳的微观分布问题。

图5.7 五行中阴阳微观分布

这里就有为何前阳后阳、前阴后阴的问题,这是当代科学理论要解决五行学说的最根本的问题。为此,我们用前文部分里国内外人的五脏的生命动力源元素分布数据,通过第四统计力学的计算,得到一系列群子参数;为了更深入研究五行学说,作者还补充计算了大肠、小肠、胆、膀胱、胃等腑器的群子统计参数,计算结果列于下表5.11。

表5.11 脏腑表里关系群子参数

表中CO2指张维波教授提供的原穴上二氧化碳的逸出量。

表5.12 手足同经群子参数

表中CO2指张维波教授提供的原穴上二氧化碳的逸出量。


我们为了特别显示五行学说的微观机制从上表中专门抽出脏器的数据情况(见表5.13)。


表5.13 《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脏的群子参数与阴阳分布关系

②在上表中附带地列了有关心包和脑组织的群子统计参数,从中可以看出心脏和心包数据相当接近,也同脑组织的群子参数也接近。这就是为什么心脑组织有特殊的连带关系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正说明了人类爱之情常用心来表达的根本原因。


③在这里使我们非常惊奇地发现,在《黄帝内经》里帝/师用天上的五星(金木水土火)作为阴阳分布与用五脏的群子统计参数作为阴阳分布时后阳后阴有个共同点:


在此,火星和木星的自旋快,故火星为阳中之阳,木星为阴中之阳;而火星/火/心:阳中之阳;木星/木/肝:阴中之阳。相反地,水星和金星的自旋慢,故水星为阴中之阴,金星为阳中之阴;而水星/水/肾:阴中之阴;金星/金/肺:阳中之阴。


可见《黄帝内经》里帝/师把五星的运动气质与人类五脏阴阳精之气作为取象类比是多么英明,我们不能不敬佩无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说《黄帝内经》五行学说具有“超前科学”内秘的最重要原因。


3.2 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微观状况


3.2.1 五行学说微观的阴阳相生关系

我们用第四统计力学计算特别每一个器官的阴(kr1)和阳(r2/k)值,可以就不同器官的群子参数之间的相生关系:

  图5.8 五行学说的群子参数相生关系分布

  

3.2.2 五行学说的微观相克关系

我们不难想到,所谓相克要表现在各脏器的阴对阴,阳对阳的明显的差别上,分别可得如下结果:

图5.9 的相克关系图5.10 的相克关系

相克意味着,A限制C,或C限制A,尽可能使第三者保持平衡值。


3.3 五行脏腑的表里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当代最高层次科学才能验证中医药学表里学说,作者从第四统计力学对腑脏器生命动力源计算可得下列表里关系数据(见表5.14)。

  表5.14 复合群子统计参数

图5.16 脏腑五行的微观机制


上图5.16是用第四统计力学和量子化学理论来考察《黄帝内经》五行学说微观机制的最完整的表达方式,我们从中发现下列几点:

所有这些表明当代高端科学理论从微观角度证实了《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的微观机制,也从中看到五行学说是人体科学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


论《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由来

-结论-


        及其 “超前科学”的内秘 

1.本文从宏观角度再一次证实《黄帝内经》里五行学说具有客观存在性,两千多年来道医中医所遵循的五行学说,用五行学说来治病救人的这条道路是非常正确的。


2.本文从当代量子化学、第四统计力学、当代立体几何学的微观研究,完全证实《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是在本文公示之前确实是当代超前科学的秘诀了。现在通过人体阴阳精气实体的发现及脏腑的群子统计参数,从微观上验证《黄帝内经》里有关心/阳中之阳、肺/阳中之阴、肝/阴中之阳、肾/阴中之阴、脾/阴中之至阴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成果宣布《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不再是“超前科学”的学说,是相当高端的中医药学的当代科学的重要学说之一。


致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微信群的发展,出现了针对《黄帝内经》,经络实体问题的微信群,在此特别提到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经络首席科学家张维波教授为群主的群及由夏冰中医师为群主的群,聚集了罗广英、高也陶、秦鸿、陈兆学教授等许多学者和中医专家,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看法与鼓励。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感谢中国香山科学会议组委会常委副主任杨炳忻教授的关心和支持!

全文完

肥儿茶-健脾消食化积-成人小儿都适用

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 后爱傲骨无双

美丽腰约-健康减肥不复胖,斩将追魂全在腰

脂肪瘤/结节患者的福音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级气血双补的调理品

专门调理脾肾湿寒的食品级药食同源调理品

让您远离湿寒体质 - 后爱排湿汤

哪里能买到正品佐丹力159素食全餐?

艾灸-磁疗艾灸贴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寒

打通中脉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

千古秘传续命术:神仙栽接法(收藏)

[丹法]丹道周天与气功周天

《九阳真经》全文

《九阴真经》全文

床上八段锦,睡觉前做一做,精力旺盛,百病不生!

你往往不是胖只是肿! 教你摆脱虚胖快练八段锦

八段锦,竟能如此萌!

内八段锦:躺着就能练的道家养生功

神秘的道家"隐仙派"(附功法)

站桩:养生第一大功法

道德是自然界的运化能量(此文胜读十年书)

中医人的道德与信仰

熊春锦: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是练功者的宝典

解读《道德经》“道”的涵义

丹道修炼百问(一篇文章搞清什么是丹法)

一位道友的真实修真之路

最全修道入门,老道长万字长文告诉你!

道家打坐修炼十二步秘法(收藏)

《西游记》暗藏的道家修炼的玄机,绝大部分人不知道

明心见性与性光的秘密!公开道家密传的修炼之法

一位道门弟子修行练功的故事

关于道家修行的目的

深山修道三百年,揭秘特异功能本质

道家的长寿秘密与丹法修炼秘图

丹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

修道必成十八秘法

李谨伯修道九窍及开窍方法

道家修炼密法(非常难得)

真传丹法小周天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如何辨别丹道周天与气功周天?

为什么打通小周天不生病!

打通小周天,百病皆不侵!

道家的长寿秘密与丹法修炼秘图

积精累气乃丹法有成之关键

丹法炼精诀要

丹法:金丹大道修炼之全功

解密丹法修真仙学天机

我几十年的修道经验(极其珍贵)

道家秘传圆光术(收藏)

性光的修炼方法(收藏)

辟谷之术(收藏)

神秘的胎息养生法(收藏)

《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 道教导引之术

象数疗法与周易 八卦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综述

《易经》全文翻译解读

刘力红:易经里的中医!

走近中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才是安好!

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