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章推荐 | 政策扩散理论

公共管理共同体 公共管理共同体 2022-08-2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在改革实践中涌现出大量政策创新扩散现象,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体系。 本期推送选取有关政策扩散理论的4篇文章与读者分享,希望能增进读者对于政策扩散理论的理解,文末有福利喔~


一、西方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谱系与方法演进    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4期

摘要:政策创新扩散是西方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新兴领域,为理解决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西方政策创新扩散研究经历了由单因素理论到整合性理论的发展过程,构建了以政府间关系为基础的主要模型。探究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组织理论、制度分析和“行动—过程”三大理论脉络。学习、模仿、社会化、竞争和强制是政策扩散的主要机制。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改进提升了政策扩散研究的理论解释力。对西方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和方法的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政策过程理论的前沿,为建立中国特色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文献选摘:

地理相邻效应是在西方政策扩散研究中最为经典的影响因素。众多研究发现,地理上相邻或接近的政府之间更容易发生政策创新扩散,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与国之间。②地理相邻促进政策创新扩散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地理上邻近的政府之间容易形成有效的沟通网络,信息传递成本较低;第二,地理上接近的政府往往面对相似的市场环境和类似的公共问题,决策容易受到相邻政府的影响;第三,地理相邻的政府很有可能同属于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区域,其政策采纳往往具有趋同性。

作者简介:

张克,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财政管理与财税政策、新型城镇化中的政策创新扩散、第三方政策评估理论与实践。

二、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动态扩散分析    载于《电子政务》2018年第9期

摘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国际经验和实践评估已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鲜有探求什么因素在影响该项政策扩散的。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扩展了传统政策扩散中因变量仅为政策采纳的局限,增加了政策执行因变量,并把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作为政策执行的代理变量,分别探求影响政策采纳和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异同,意在纵向地展现政策扩散的动态性。基于事件史分析(EHA)模型,研究发现竞争压力是政策采纳的主要扩散机制,学习倾向的影响则并不显著,与此不同的是,学习倾向是政策执行主要扩散机制,而竞争压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行政压力和财政收入则是影响政策出台和平台运行的共同因素。本文的理论贡献是探究了政策扩散机制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会随着政策扩散的程度的不同而发生转变。

文献选摘:

本文对政策扩散理论也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省级政府在政策采纳阶段,来自同类省份的竞争压力是影响政策采纳的最主要机制,而来自中央政府的行政压力也会影响其政策采纳,同时,财政收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与政策采纳不同,在政策执行阶段的扩散中,基于开放程度的学习机制成为主要扩散机制,竞争机制则没有显著影响,行政压力和财政收入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也说明,在一项公共政策中,政策扩散在从采纳阶段到执行阶段的演进过程中,扩散机制也在发生转变,前期阶段以竞争压力为代表的外部压力机制是政策扩散的主要机制,然而随着扩散的深入,在进入执行阶段时,以学习动力为代表的内部主动扩散机制则成为主要机制。

作者简介:

刘成,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新治理研究。

三、中国公共政策时空演进机理及扩散路径:以河长制的落地与变迁为例     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5期

摘要:河长制是地方政府破解我国当前水环境治理困局的一种政策创新,因其简单易行、有效实用,很快在全国形成扩散效应。本文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视角,对河长制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落地与变迁进行分析,归纳该政策的时空演进机理及扩散路径。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扩散曲线呈近似的S型;在空间维度,先行-跟进的层级效应与区域扩散的邻近效应显著;在路径上,纵向的吸纳辐射与横向的学习竞争双向并行,其中垂直效应影响较大,包括政府层级间自下而上的政策吸纳及行政指令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在动力上,政策扩散是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双重作用的结果;在内容上,以模仿为主,政策创新与再生产不足。综合把握河长制的扩散规律,建立一个高效、协同的政策扩散机制,既是以“河长制”切实保障“河长治”的因应之道,也是实现政府水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文献选摘:

在时间维度上,河长制在省级行政单位间的扩散基本符合S型曲线的一般规律。整个政策扩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主要是在江苏省内的政策创新与推广,随后政策扩散趋势显现,天津、浙江、福建等省份也陆续跟进,初步形成8省全面试点、16省局部试点的政策扩散推广格局。全国性《意见》发布后,河长制在2017年进入加速扩散期,扩散曲线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各省区政策均于年底前正式颁布实施,政策扩散积累量接近饱和,扩散速度趋于稳定,并将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在空间维度上,先行-跟进的层级效应与区域扩散的邻近效应显著。以江苏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是河长制的“先行者”,也是该政策的开拓者,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与标杆作用。其他各省区作为“跟进者”均作出不同程度的反应,除少数省区采取谨慎的观望态度,进展相对缓慢外,多数省区倾向于迅速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等方面同质的邻近省区学习,探寻其成功经验,降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及不确定性,以期取得相似的政策效果。在路径方向上,河长制的扩散呈现纵向上的吸纳辐射与横向上的学习竞争双向并行、交互作用的立体化网络模式。其中,垂直效应的影响较大,整个扩散过程既包括政府层级间自下而上的政策吸纳,又包括行政指令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然而,各级政府在扩散过程中也未必要完全遵循线性的发展轨迹,而需密切关注政策创新的实施效果,在反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进行不断调适,实现政策扩散路径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形成一个联动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体系的对接口,促进政策的全面铺开。

作者简介:

王洛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中外行政改革比较、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庞锐,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四、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创新的扩散———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解释     载于《西部论坛》2018年第28期

摘要:本文基于公共政策扩散理论,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权力清单政策文本的对比分析,从时间、空间、清单内容和扩散方式四个维度探究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扩散规律。研究表明,权力清单制度扩散随时间推移明显呈现出“S型”曲线增长趋势;空间上区域邻近效应显著且以“试点—推广”为基本扩散路径;清单内容兼具政策模仿和制度创新的双重特征;扩散方式则表现为文本设计上的“权责合并”与“权责分立”两种差异化模式以及职能部门和权力类型两种分类标准。

文献选摘: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扩散理论,建构分析框架,从时间、空间、清单内容以及扩散方式四个维度探究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扩散规律,得出以下四点结论:第一,权力清单制度扩散随时间推移明显呈现出“S型”曲线增长趋势,分为萌芽发育期、快速发展期和平稳增长期三个阶段,符合政策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第二,空间上区域邻近效应显著,地缘相邻的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公布往往前后相继,并且表现为“试点-推广”的经典范式,以及“职位权力-部门权力”和“权力-权责-服务”的扩散路径。第三,清单内容的扩散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不仅体现在中央纵向行政指令下的强制性变迁,也体现在横向政府间竞争与压力下的诱致性变迁,这种扩散兼具政策模仿和制度创新的双重特征。第四,扩散方式上则表现为文本设计上的“权责合并”与“权责分立”两种不同模式以及职能部门和权力类型两种分类标准,且“权责合并”成为各省级政府较多采用的文本模式,并统一按照十种类别划分行政权力。

作者简介:

邹东升,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治理与法治政府方向博士生导师、方向带头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重庆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级专家。

陈思诗,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或疏漏,欢迎文末指正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上述文章资源!!

近期文章推荐

文章推荐 | 风笑天 定性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论意义

文章推荐 |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文章推荐 | 王宁: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

文章推荐 |“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 2.0

"运动式治理”缘何长期存在?——一个本源性分析

文章推荐 | 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历史



本期编辑:子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