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管荐书 |《大国治理与公共政策变迁——中国的问题与经验》

《大国治理与公共政策变迁——中国的问题与经验》

唐贤兴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作者简介

唐贤兴,自1997年在复旦大学获得法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国际政治系、外交学系、公共行政系教书,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副主任。曾长期在香港大学(HKU)、佐治亚大学(UG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民主和治理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公共政策、人权等。在各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产权、国家与民主》《民主与现代国家的成长》《论政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等专著、教材多部,以及《俄罗斯未竟的革命》《分权化与治理》等译著多部。

内容简介

本书界定了大国治理的概念,提出了大国治理的性质给中国的公共政策及其变迁所规定的基本特点,并在复杂性、公共利益价值、政府间关系、社会冲突、中国的国际社会化等多个政策领域,深入地描述和分析了公共政策变迁的逻辑和路径,由此系统地归纳和解释了中国政策变迁的特定模式。本书的理论与案例都极具本土化特色,适合对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绪论:大国治理的政策困境与政策变迁
1.1 问题的提出
1.2 何谓“大国治理”中的“大国”?
1.3 “问题大国”:中国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1.4 “转型中的大国”:中国国家治理的弹性
1.5 “失衡的大国”:中国国家治理的协同性
1.6 大国治理与中国公共政策的变革

第2章 复杂社会的治理:用复杂性思维武装公共政策
2.1 复杂社会的一般特性
2.2 复杂社会:中国的特殊性?
2.3 政策理论与治理实践中的简单思维
2.4 复杂性思维与中国公共政策展望

第3章 确立公共利益: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价值的变化
3.1 确立公共利益的理念:一个艰难的历程
3.2 不和解状态下的公共利益:社会冲突的视角
3.3 合作的构建与公共利益的界定:困难与突围
3.4 结论:政策设计如何有益于民主?

第4章 公共政策变革的制度基础
4.1 政策变革与制度的内在关联: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4.2 制度基础的历史演进:大致的脉络
4.3 制度基础与政策变革:价值、结构与过程
4.4 公共政策变革的有限性:需求与供给的制度难题

第5章 政府偏好与政策变迁:以收容遣送制度的存废为案例
5.1 政府偏好与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
5.2 政府偏好与制度起源:20世纪50年代后的收容遣送政策
5.3 政府偏好与政策扭曲:20世纪90年代的收容遣送制度
5.4 “孙志刚事件”: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政策议程设置


第6章 政策边界与大国治理的弹性:“土政策”的合理性及其规范
6.1 问题的提出
6.2 说得多研究得少:土政策的定义
6.3 大国治理与“政策边界”的弹性:土政策的合理性
6.4 土政策的运作及其功能:案例分析
6.5 正面功能:土政策与治理的契合
6.6 土政策的未来

第7章 传统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政策变革的限度和难度
7.1 问题的提出
7.2 对短期行为的认识和批评:文献的而非政治的
7.3 地方公共政策行为的嵌入性:传统发展战略与制度
7.4 治理短期行为:公共政策的转型及其限度


第8章 地方政府间的政策博弈与合作的困境:跨域治理的视角
8.1 问题的提出
8.2 作为一种问题和处方的跨域治理
8.3 跨域治理中的政策博弈:动力、要素与政策选择
8.4 跨域治理中的公共物品提供:“异地高考”的政策博弈
8.5 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困境
8.6 中国跨域治理的可能方向


第9章 突发性公共事件与政府部门间协作:制度、政策与过程
9.1 部门协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一个分析框架
9.2 政府部门间协作:治理危机的实践演进
9.3 部门间的协作性治理:内生动力
9.4 危机治理:中国部门间协作的现实困惑
9.5 部门间协作治理的政策优化方向


第10章 利益集团对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理论与案例
10.1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10.2 利益集团对中国政治和政策过程的影响
10.3 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与发展
10.4 案例:利益集团对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


第11章 社会冲突、公众参与和公共政策的变迁:一个来自广州的案例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从上马到中止
11.3 社会冲突的政策根源
11.4 抗议行动与政策变迁:建构功能的约束性条件
11.5 管理社会冲突


第12章 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中国公共政策的变革:理论与经验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据与制约因素
12.3 “运动式”治理:政策工具的选择困境
12.4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动员:正在转型的模式
12.5 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环境政策变化的例证
12.6 政策工具革新的意义


第13章 对外开放、国家的国际社会化与公共政策的变迁
13.1 全球化与国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与压力
13.2 国家的国际社会化与国家行为的变化
13.3 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13.4 中国对外开放的绩效:经济增长与政策变迁
13.5 利用外资与制度变迁:法律政策文本与长三角的经验
13.6 让开放真正起作用

第14章 结论:中国公共政策变革的逻辑和未来
14.1 公共政策变迁过程
14.2 复杂性与政策变迁
14.3 转型与政策变迁
14.4 开放与政策变迁
14.5 冲突与政策变迁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评

毫无疑问,本书的出版,对促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特别是社会冲突管理,提供了前沿的理论和现实的经验。

——于建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大国治理面临着种种政策困境,这需要多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的努力本书从公共政策的多个重要主题探讨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变迁,不仅有学术深度,还有现实的骨感,是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领域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值得学者和政府官员给予关注。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大国治理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公共政策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决定了国家深化改革的成败。唐贤兴教授的新书《大国治理与公共政策变迁》以详实的政策案例,系统阐述了大国治理中公共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实为具有大学问的一本巨著。

——朱旭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唐贤兴教授这部研究中国公共政策变迁的重要著作,勾勒出当代中国政策变迁的逻辑、方式和图景,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本土化政策理论和知识,值得读者们细细品读。

 ——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唐贤兴教授的这部著作,向我们敞开了理解国家治理的一种独特镜像——近四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实质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共政策知识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提升了我们把握现实的能力。

——孔繁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政策的调整与变革是考察和测度国家治理能力和调试性的重要维度和内容。本书系统分析了中国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机制和模式,体现了中国政策过程、政策变迁和国家治理领域的前沿成果,是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领域研究者和从事管理工作的政策实践者的重要参考书。
 ——朱亚鹏,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有序的大国治理需要良好的大国政策。大国政策的变迁是大国治理进程和历史的反映。阅读本书,能让学习者触摸到理论的高度,能让阅读者感受到实践的温度。
 ——陈谭,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教授、院长

往期推荐:

公管荐书 |学点方法:《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

公管荐书|美国公共政策经典译丛:《公共政策经典》

公管荐书|公共服务质量该如何评估?

公管荐书 |学点方法:《质性研究写起来——沃尔科特给研究者的建议》

公管荐书 |组织理论:公共的视角


本期编辑:杜天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