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展、教育、文创、传播,博物馆亟待解决的4大问题

2017-05-27 大萌萌 弘博网

2017第四届科普场馆主题展览高峰论坛”于5月25日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由成都市科技活动服务中心、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主办,弘博网协办,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苏州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大连鸿峰文化有限公司承办。论坛由来自不同单位的7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临展、教育、文创、传播等方向作了主题演讲,旨在通过对不同场馆的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推动馆际交流合作。



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发展方向


关于博物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开发的相关问题,复旦大学文博系副教授郑奕指出,博物馆是非营利组织,不代表不可以营利,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博物馆输出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不代表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还是公益性文化单位。博物馆的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发和输出,可以收费,也可以减免费。目前无法开展的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不代表日后不可以开展。

 

对于制约我国博物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开发的原因,她总结道:


  • 博物馆对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终极目标的误解与不明确,理念层面存在缺陷

  • 博物馆机构仅是简单的将博物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开发等同于文化产品(纪念品)开发

  • 博物馆输出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缺乏故事性

  • 文化产品质量差,以小商品和仿真工艺品为主,前者多数缺乏文化内容,后者脱离生活,缺乏实用性;

  • 在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发中,各馆未从“在馆内”和“在馆外”这两个概念中区分在不同阶段分别输出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

  • 各馆针对博物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发研究不足

  • 相应的专业人才缺乏

  • 场馆对博物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发积极性不足,缺乏文化支持;

  • 管理机制滞后;缺乏行业组织,各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 对文博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同时健全文博版权管理体制的政策也需要落地。

 

同时,郑奕还指出了博物馆可开发的部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购物服务(纪念品商店);餐饮服务(餐厅、快餐店、咖啡厅等);出租场地、影剧院;经营数字化档案、图片、照片、幻灯片等;开发教育旅程几个方面。

 

发言的最后,她提出了博物馆经营性公共文化服务运营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 经营活动必须与博物馆正直、高质量的名声契合

  • 商业活动理应显著提高博物馆的财政资源

  • 当商业活动与博物馆藏品或教育项目勾连,必须立足坚实的学识基础

  • 成功的产品、服务和媒体内容理应努力为观众提供另一种愉悦的、有意义的、可信的从博物馆学习的方式

  • 与博物馆宗旨无关的商业活动,例如为了游客方便而提供的服务,不得损害该馆的品牌价值和机构声誉;

  • 成功的产品、服务和媒体内容将有助于博物馆推广

  • 开发文化产品需要从藏品中获得灵感,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 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 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经济规划和政策方面也需起到作用;

  • 博物馆应拥有一种组织文化,用以藏品开发创新,并延伸教育影响力

  • 要有品牌(产品+文化)意识


临时展览同是展览重点


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科学技术馆馆长崔光伟首先指出了衡量科技馆是否成功的四项标准:

  • 单位面积年接待观众量;

  • 单位观众所消耗的经费;

  • 单位时间观众参观收益;

  • 观众重复参观率。


以及办好科技馆的四个主要措施

  • 展品精品化;

  • 临展常态化;

  • 教育活动品牌化;

  • 教育活动与资源的市场化。

 

随后演讲中崔光伟重点谈了科技馆临时展览主题选取的依据: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和成就;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影响的科技人物和事件;与老百姓关系密切,贴近生活的话题;宣传国家重大方针和政策。同时介绍了临时展览举办的五种主要方式:引进;利用本地资源,合作办展;提出创意、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交换。

 

当谈到当前科技馆临时展览存在的问题与破解方法时,崔光伟指出国内的临展资源相对不足,好的临时展览更是凤毛麟角;临展创新能力及相关互动性展览项目的研发能力还很薄弱。


要解决当前的问题,需要从人才、平台、社会化三个方面入手。


  • 注重人才的培养,立足本馆,梳理灵活用人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临展人才;

  • 要尽快搭建临展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展览在全国进行巡展;

  • 把社会力量引入到临时展览中。


社教应是博物馆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关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多位演讲者的主旨演讲均涉及到此内容。弘博网总编辑康文伟指出,当前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最主要的特点是“免费”,其次是比较受欢迎,再次是体验感比较强。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如报名名额有限;活动缺乏推广;大多数博物馆社教临时性强,缺乏长期性;社教不成体系同质化比较严重。康文伟进一步指出,博物馆教育活动要与学校教育活动有所区别,博物馆社教活动要注重体验性。博物馆展览要做交流,同时博物馆社教活动也要流动起来。同时,博物馆要引入社会力量,开放社教课程。

 

在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博物馆社教发展模式的问题上,康文伟提出“博物馆IP+企业Idea”的方案。博物馆通过财政平台向企业采购项目及服务,合作开发社教项目,并由教师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社教项目。与此同时,与社教项目的相关配套产品可以销售给社会公众。最终实现博物馆、企业、教师(学校)及社会公众的多方受益。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朴烍浒主要谈论了如何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话题,指出展览的类型主要有看、体验和思考三个层次。当前多数展览停留在仅仅能观看的程度,虽然部分展览可以使观众参与其中,但是能够引发思考的展览少之又少。在演讲中,朴烍浒举例说明如何在展览中引发思考,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一个展览是纸的展览,展览中设计了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纸币上的防伪标记为什么主要使用于大额纸币上);设置了有趣的实验(放大镜照射白纸与黑纸,哪一张先被点燃)。通过这样的展览方式,引发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谈到如何延伸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问题时,重点探讨了塑化标本对于社教的重要性。他以世界上第一只被塑化保存的小鳁鲸为切入点,从为什么鲸不是鱼的问题入手(鲸与哺乳动物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生殖方式为胎生,而非鱼类的卵生;呼吸器官为肺,而非鱼类的鳃),阐述塑化标本能够让普通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动物的构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对于动物生活行为的思考等问题。


文创是博物馆的重要资源


百润国际文创行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嘉豪首先提到文化、创意与产业的关系,指出文创产业是一种新整合、跨领域的方式,在于培养有整合能力的人才,建立出一个机制或平台,让创作者有更多机会被看见,有更好的获利空间。他总结道,成功的文创应具备的条件有:

  • 一个足以宣传或炫耀的故事点

  • 吸引眼球的设计与包装

  • 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 具有消费诱因的促销与价格

  • 蕴含有文化因素

 

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陈嘉豪提到了三个阶段:

  • 启发(调研、分析、假设、概念、定位),

  • 研发(动脑、筛选、雏形、调研、调整or打破、创意拍板),

  • 开发(品质/规格/材质/检测、商品化/工艺化/规模化、定价策略、用力卖力)。

 

对于文创产品的价值,他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 纪念性(具备生活印记);

  • 收藏性(注重价值而非价格);

  • 炫耀性(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 稀有性(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盲从性(从众心理)。


接着指出文创开发要有名人效应(知名公众人物的加持);合纵连横(抱团取暖);置人营销(争取不同构面的曝光);实用导人(引导生活日常);“附庸风雅”(彰显文化水平,具有不凡品位)。

 

对IP的整合,陈嘉豪指出要引人入胜(有吸引力);借力使力;拉帮结派(联合);让利在先;要有“媳妇熬成婆”(先苦后甜)的思想准备。对IP的运用,他指出要认清SWOT,倡导授权,回归商业思维与操作,不要吝于自我推销,寻找普世价值,跨越文化鸿沟,着眼于大市场。最后提出文创要创新运营模式,才是维持生存的本事。


注:SWOT,即优劣态势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战略分析方法。SWOT名称源于其四项内容的首字母: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Opportunities)机会,和T(Threats)威胁。其中,优势和劣势是内部环境,机会和威胁是外部环境。通过矩阵形式排列和系统分析,博物馆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且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传播让更多公众懂得科学


果壳网科普项目部刘旸总监从果壳网参与运营的月球车玉兔微博的火热为切入点,指出传播主体吸引用户的三点内容:情感共鸣,利益相关,有知有趣


关于科普的宣传,刘旸认为,做科普是个技术活。他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 “说人话”,要让大众看的懂;

  • 追热点,提到一切新闻都是科技新闻;

  • 摆论据,追溯权威信息;

  • 建社群,扩大影响,形成新媒体矩阵。


要多种科普形式相结合。在内容上有参观游学,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科普秀,科普比赛;在形式上有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音频/视频/直播,VR/AR等形式。


互联网时代,科普也要做互联网+,在内容上可以向短图文、短视频、互动体验的方向走;在渠道上,可以向两微(微信、微博)、一端、音视频应用的方向上靠拢。最后,他指出,在科学社群的建立和运营要有专业性,要有热情,同时也要有获得感


科技馆、博物馆同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有很多共通之处。在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推广宣传、文创开发等方面均面临相似的问题,也均有相互借鉴之处。如何把展览、社教、文创三者都做的更好,是科技馆与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论坛现场报道

编辑:大萌萌


相关链接:

社教活动”流动“起来

以博物馆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为例说明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帮互助还是另起炉灶?

以展览为中心的“展览+”能加上些什么?

IPOP:塑造更丰富的博物馆观众体验

教育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文创产品上亿营收也只是教育功能的延伸

如何让博物馆商店成为博物馆里“最后一个展厅”?

委员、代表谈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展览季创新展览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