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历史以未来: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馆长展望博物馆的发展前景
3月8日晚,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任馆长菲利普·德·蒙特贝罗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七讲,带来题为《给历史以未来:对于世界博物馆现状的反思》的主题演讲。
德·蒙特贝罗结合自己执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长达31年的经历,带领大家漫步世界艺术博物馆发展的历史长河,并与观众们一同思考并展望了未来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任期最长的馆长讲述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
成立于1870年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始终以收藏“跨越所有文化与时间的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为使命,收藏着“人类有史以来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媒介每一种范畴的所有艺术”。
从波洛克的《秋之韵》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印度女神帕瓦蒂到提香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从毕加索的青铜塑像到西非面具,从中世纪的武士铠甲到香奈儿的礼服,从西班牙修道院到中国苏州园林……德·蒙特贝罗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景观、元素开始,讲述了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渊源,带领观众们走进这座艺术宝库,一览这座藏品涵盖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的百科全书式艺术博物馆的风采。
之后,德·蒙特贝罗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组织结构来向观众全方位的介绍了博物馆的运营情况。
在博物馆长达150年的历史上,德·蒙特贝罗是任期最长的掌门人。
现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荣誉馆长,在博物馆界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新闻周刊》称其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伟大化身。
跟随这位大都会最资深馆长的讲述,观众们仿佛置身这座伟大艺术殿堂,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藏品与历史、传统和艺术进行了奇妙的对话。
漫步人类文化发展长河,综观博物馆发展历史
迈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蒙特贝罗接着带领观众们步入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的5000年时间长河里,文字、法典、灌溉、城市逐渐产生,而博物馆的发展却只占据了不到300年的时间,诞生于18世纪启蒙时代,是一种欧洲的现象。但这并不能否认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国有非常伟大的藏品。据记载,在11世纪,中国在文物的记录和分类等工作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为先进。
德·蒙特贝罗强调,博物馆诞生的本质,不是为了某种实用性或宗教性目的,而是因为艺术。从某种意义来说,博物馆就是一件艺术品。为了满足审美需求,为了给平凡世界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特殊意义,因人们对过去、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发展而兴盛。
从最早古希腊藏品的简单陈列,到古罗马的战利品展示,再到中世纪对于古董陈列的青睐,直到后来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才慢慢开始真正成为独立于藏品使用功能之外的价值体现。
1506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座专门为博物馆而建的建筑,然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从16世纪至18世纪初,全球海运贸易的发展使得古董、自然、矿物和艺术品等作为藏品得以运输与陈列,来自于自然的作品开始与艺术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新方式。尤其在17、18世纪,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德国、英国、法国等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用于艺术品收藏的场馆。
1793年,卢浮宫开启了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博物馆时代,这对于博物馆以及艺术史的发展都是一座重要里程碑,对巴黎、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此之后,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相继落成,形成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博物馆历史上,1929年被称为“断裂时期”,这一时期,现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分裂开来。不仅如此,这一年,MoMA建立。它的建立标明了博物馆不再拘泥于纪念碑式的意义,它更是现当代艺术的展现。
接着,当代艺术博物馆拔地而起,成为全新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风景。德·蒙特贝罗还提到,除了建筑风格和陈展场所的变化,博物馆展览也陆续涌现出新的叙事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趋势明显,博物馆馆际交流越发频繁。所以,博物馆不仅展现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还促进了多方文化的交叉交流。
博物馆对于藏品收藏具有了更高的道德判定标准,新的文化财产法也使得让文物归还等事宜成为可能。走过数百年的世界博物馆,始终源源不绝的挑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不断发展的科技与需求:未来的世界博物馆是怎样的?
在纵观世界博物馆发展历程之后,德·蒙特贝罗也与大家分享了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科技和观众需求下,他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方面,当前博物馆观众人数与日俱增,如何应对、接待好数量巨大的观众,并处理好人数激增带来的相应问题?在此同时,面对观众注意力趋于分散的现状,如何长期保持博物馆对如此之多观众的吸引力?这是是当今博物馆面临的重要挑战。
另一方面,先进技术手段的发展给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人工智能技术使博物馆交互体验方式日渐丰富,博物馆也能够更好地获得并分析观众们的反馈;
所有新情况、新局面也为博物馆发展提出了全新命题。在互联网科技普及的今天,观众只需一台电脑和一个手机就可以“进入”到博物馆,在这看似便捷的参观形势下,德·蒙特贝罗却认为,如果未来观众不需要进入博物馆的话,那么将会缺失博物馆的社会属性。对他而言,博物馆建筑是一个壳,但博物馆里的各类工作人员赋予博物馆不同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演讲结束之时,德·蒙特贝罗为观众留下了思考:如何处理展品大众性和真伪性的关系?未来,我们不需要去博物馆了吗?
在互动环节,曾于去年三月做客堂【TANG】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上台和德·蒙特贝罗一起与观众们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交大师生们针对博物馆教育、博物馆跨国合作、文创产业发展等问题与两位专家展开积极探讨。德·蒙特贝罗表示艺术品忠实记录并储存了过去的文明,他希望观众们能够走进博物馆邂逅艺术,体味艺术品的真实存在,从而获得个人信念和向善理念的提升,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的答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讲座完整视频
图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和讲座回放
原标题《走进世界著名艺术宝库 放眼“世界博物馆”发展——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任馆长菲利普·德·蒙特贝罗交大开讲》
对原文略有修改
编辑:miyagi#Naranja
往期精彩回顾
通知|2019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科技美术考古学人才培养”项目招生
荐书 | 《世界博物馆最新发展译丛》再升级,更专业地了解世界博物馆的最新发展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