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说时节】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或某种禅

羽菡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 2019-08-14


点击收听书说时节电台,本期主播:王浥清

(鸣谢上海浦东海派旗袍文化交流中心提供主播内容)



向上滑动欣赏今天主播的分享

主播分享

夏至节气,最能映入眼帘的便是荷花。从古至今诗咏荷花不计其数,但很多人瞩目的是灼灼其华的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等。而对于残荷枯荷的喜爱,鲜少有人。耳边只听见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看得出清高雅致的林黛玉在大观园里精神世界的孤独与生活状态的优雅闲适,可惜并不释然。也听到过当代禅意歌者刘珂矣,巧入荷塘温婉而唱:“这一搭莲蓬子落地,几声牵绊几回迷”。说的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耗费在对那个他功成名就的期望之中,回头一看自己的青春却已成了画影的禅意,算是略见领悟。

    是啊!世人多驻足赞美荷花的升起,岂知“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而它的凋残也是本性使然,是一种劫数。荷生荷死,在轮回中诉说着生命的旅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重要的是“修持一颗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真心本心。



荷花的升起是

  一种欲望或某种禅   

作者 | 羽    菡

凌乱寒塘中

结对赴死

萎了的脑袋

或向着水中天

或随风而散

瘦骨嶙峋的梗

舞着

最后一道风景

游鱼

俶尔远逝

触处是花开


我曾经在南普陀寺遇见一池残荷 ,消残的枯荷、摧折的枯茎令人触目惊心。在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我们常常对季节无感。这一池残荷,让我想到了冬季,生命最后的印迹,一些濒临寂灭的生命之光。


● 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


我在池塘边站了许久,隐隐约约地见到几条游鱼在晚秋的莲田间穿梭而过,头脑中猛地迸现了“俶尔远逝,触处是花开”,过去我从未听到过季节之声,而今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花的时光隧道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  明 陈洪绶《和平呈瑞》


后来,我在上海中国画院藏荷花作品展中,意外地看到了陈洪绶、 虚谷、齐白石、吴昌硕、吴湖帆、贺天健等一批大家绘制的荷花、 莲蓬,与真正的荷花、莲蓬一起展览。展厅外是盛放的荷花,展厅内则摆放着从近郊运来的带有春天气息的莲蓬。


●  近代 齐白石《荷》


陈洪绶《和平呈瑞》 是程十发捐给画院的,这幅作品设色清丽,瓶中插两枝素净的白莲,妙不可言。齐白石的《荷》红花墨叶,一只蜻蜓嗅着清芬款款起舞,生意盎然。虚谷的《湖中风味》绘莲蓬一把,新藕几枝,脚沾泥土的天然本性,是世俗生活的态度,意蕴寻常日子里的彼此珍重。在观赏一件件画作时,我看到了生机、生命。现实的与过去的定格成了永远的生命,让人想到了时间与永恒。


●  清 虚谷杂画册《湖中风味》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古代文人雅士爱以荷作诗,吟诗作画,他们还喜欢在庭院中挖池养荷,筑亭赏荷。到了东晋开始流行起了“盆赏”,据说书圣王羲之首创盆栽千叶莲,其《东书堂帖》:“......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20余枝矣,颇有可观......”20余枝莲次第开放,花叶迎风飘举,怎一个美字了得 。想那王羲之定是解衣盘礴,晓月清风作伴,人望花,花对人,目中花渐成心中花、笔下花。我想找来原作欣赏,然水赉佑先生告诉我,此帖名为《荷华帖》,收录于明东书堂帖第三卷中,已殘,字俗,属伪迹。 


●  近代 张大千《荷花图》


羲之种的千叶莲,即花瓣多的莲花,佛教以此作为宝莲。相传,佛祖释伽牟尼是从巨型莲花中降生到人间的。因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气质,佛教将其作为崇高至洁的象征,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故有“莲花藏世界”之说。


●  清 谢荪 《荷花图》


记得“诗魔”洛夫写过一首《我不懂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或某种禅》,这是他独创的现代隐题诗,诗中以荷花意象写一种欲望,由欲望升起而参禅悟道。 上个月,我来到苍山南麓的寂照庵 ,仿佛置身一片花海,这里只栽花不烧香。地上长的、盆栽的、瓶插的、垂吊着的、各种老桩、群生多肉如巨大的莲座状玉蝶、观音莲等肆意生长,似乎得了佛的加持,到处是生命勃发的意识。佛台上供奉的全是鲜花,寂照庵的妙慧法师说:“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 但在意你一颗心。”是啊 ,想想世人进庙烧香拜佛,多是为了种种私欲,求官求财消灾免难,正是洛夫诗中所写“种种恶果皆于昨日误食了一朵玫瑰”。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而它凋残也是本性使然,是一种劫数。荷生荷死,在轮回中诉说着生命的旅程。我们要修持的是一颗心,即便脚下有浊流,也要摆脱狭隘局限,融合天地风云之气,在泥淖中素净地立着。


●  书法 洛夫    画 乐震文、张弛


最近,我看到了日本花道大师川濑敏郎的作品。他将枯莲与苍术、山东万寿竹之果一起插在花器上,在他眼中花朵凋谢的枯莲,已释重负成为自由之身。他的另一件新城鸟壶的花器上,有一道自然的裂缝,五个莲蓬依次嵌入其中,他说从中发现了枯莲的趣味,听到了枯莲的声音,可惜无法很好地应答。可惜我们也都是“无法很好地应答”。



● 川濑敏郎作品



(备注: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部分照片由作者提供,其他均来源网络)

作    者

羽菡(徐海红),期刊编辑。编著《渴望的杯子——中外现代诗品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著有《遇见·你——艺坛名流访谈录》(全二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您的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主    播

王浥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上海市静安教育学院高级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协会会员。



精彩回顾


1.【书说时节】端午有仪式,烟火有诗意

2.【书说时节】小满时节,榴花照眼明

3.【书说时节】春去不容惜——今日立夏

4.【书斋随笔】史上最成功的父亲,既是大学者,也是书法家

5.【书斋随笔】春味·苦笋

6.【书斋随笔】备战幼升小的妈妈们看过来,一个九岁女孩的学书体会

7.【书斋随笔】书者散也

8.【书斋随笔】海上繁华梦

9.【书斋随笔】沈尹默的检查书原来是她写的~

10.【书斋随笔】古书画里的点赞趣闻

11.【书斋随笔】静坐千顷云,想念一个人

12.【书斋随笔】别人笑我太疯癫·遥想唐伯虎


书斋随笔

       “书斋随笔”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微信平台新推出的原创内容栏目。为了提供更好更优秀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现开通读者投稿信箱,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一、来稿基本要求:

1.稿件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且在本微信平台首发(本平台发布需打“原创”标识)。请在稿件中注明作者名称、作者简介、微信号、联系电话;

2.来稿内容以书法为主体的人物故事、诗歌、散文以及可读性超强的书学评论;

3.投稿文章最好图文并茂,稿件请以附件形式发送(文字内容最好为word格式);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二、投稿方式和注意事项:

1.投稿邮箱:shuxieweixin@163.com;

2.来稿内容需要经过审核,不能保证所有来稿都能采用,若两周内未见采用,作者可另行处理此稿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