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美的接班人为什么是方洪波?
2017年1月12日,美的人、老美的人被方洪波在年度经营会议上的“曾经我无比苍老,如今却风华正茂”刷屏了。
纵然是离开美的的人,哪怕是方洪波那些曾经的“政敌”们,此刻,恐怕也要感动一下。
我也的确看到,不论是在美的的朋友,还是已经离开美的的职业经理人、干部、员工,都在朋友圈转发美的集团公众号发出的主题文章《方洪波:心有所定,御风而行》。
是的,2017年的美的经营后会,主题就是“心有所定,御风而行”,我认为这是方洪波接班5个年头以来,真正具有方氏色彩的主题词。
关于这个主题词,方洪波在大会是这样说的:
何谓“心有所定”? 我们每个人知道内心想的是什么?要干什么?要去到哪儿?心里非常清楚我们要做哪些事情,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初心、专注本质。
何谓“御风而行”? 这展现的是一种自信。自信来自于美的过去几十年发展积累的变革、创新、开放、分享、并购合作的基因;美的有战斗力、有激情、有理想、有担当的团队是我们自信所在;转型体现出来的成果是我们的自信。御风,是不去追求风口、更不走捷径,是要按照我们的思路,坚定的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本文即因此有感而发,记录一些与方洪波有关的成长经历。同样,因为美的低调的文化使然,这些并不是广为人知的“故事”,而是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与一名优秀经理人如何成长、成功的实战案例。为可能对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新生代企业家,会有不一样的启示。
时间拉回到2012年10月份,此前两个月的8月25日,何享健“退位”,方洪波接任美的集团董事长,黄健任总裁。千亿民企,交班给职业经理人,这一“惊世骇俗”的案例,因为美的的低调,并不为人知,但是在业界,仍然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专家学者当然也想一探究竟。
10月份,中欧的一名教授通过当时的黄晓明副总裁约了多次何享健,终于与他在美的会所成功会面。她访谈何享健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美的的交接班,她希望解开美的交拉班的谜底。
当时,何享健、黄晓明、教授与我4个人在现场,我清楚的记得,何享健在回答教授的提问“为什么选择方洪波做接班人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理由,当然也就是方洪波的优势:
年轻,年富力强,高学历,高素质;
在美的二十年,从一线做起来,对美的非常认同;
干过营销,而且管理能力强,对财务管理也非常懂(我记得何老总说到这个时特别强调了一下),有能力;
爱学习,有全球化视野;
职业精神非常好、职业化程度高,严格要求自己;
业绩有目共睹,有魄力,大家对他也比较认同。
但是同时,何享健也强调,美的这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机制建设,从来都是靠制度而不是靠人,他举例说,他自己即使是美的的老板,也不怎么样管事,都是管理团队在执行。
事实上,方洪波在美的内部一直是“明星”一样的存在,他在美的曾经被誉为“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他也有着良好的经理人气质,1米8的个子,学历史出身(华东师范大学),气质儒雅,衣着考究,文采非凡,而且他在每一岗位的经营业绩都一直非常优秀。
“通讯员”方洪波
1992年,已经在《东风汽车报》工作了五年的方洪波,对大家都艳羡的大型国企生活感到不安,下海到南方寻找机会,他后来对记者说起,是因为“不想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五十岁的样子”,他甚至作过更为具体的描述:四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逐渐编织起个人关系网,最大可能当到处长…他说里面有些同事二十年就在那一个办公室没挪过地方…他说,“我不甘如此平庸下去!”
这或许已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追求,而在美的,显然给了他圆梦并不断把梦想放大的机会。
当然,那个时候,方洪波如同众多南下的人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异象”,也没有显示出什么能够在商海搏击的特殊才能。
他第一次应聘的公司,正是当时已小有名气、现在如雷贯耳的万科,目的地则是后来有“文青白领精神家园”之称的《万科周刊》,可惜,万科似乎没有看上他。2016年5月18日,郁亮带领万科的全体核心管理层50多人,赴美的总部与美的高管团队进行交流的时候,方洪波还谈起这段往事,后来在万科的公众号中,他们笑称“万科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内刊编辑,但美的获得了一个优秀的经理人”。
万科面试不中,方洪波然后才是辗转到美的,那个时候,美的正准备办一份内部报纸,地处顺德北滘这个当时还偏僻的地方的美的,对人才显然没有万科那样的选拔条件,能有个大学生来应聘就很不错了。估计没有经过什么周折,方洪波就这样成了一名美的的内刊编辑,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简报》也是他创办的。在1998年我参与美的30年厂庆而建设的“美的历史馆”中,就搜寻了不少当时的美的内部报纸,每一期几乎都有“通讯员方洪波”的文章,现在在新总部大楼的“美的历史馆”中,应该仍然能够看到。
“秘书科长”方洪波
在那个时候,美的人才稀缺,而方洪波以内刊编辑的身份,也能够有一些机会接触何享健,素以爱才辨才用才著称的何老总,我想那个时候已经对这个年轻人有了认可,不久之后,他就成了何老板的管理秘书(也是我多年的前辈哈),开始干着相当于秘书科长的活。
而那个时候,美的的分工可能也并不完整,这也给了方洪波更多表现的机会,他的文字功底与策划能力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也开始参与美的的一些策划工作。1992年美的请当时如日中天的巩俐做广告,方洪波已开始参与,到1995年,美的再请巩俐进一步进行品牌传播时,方洪波已是操盘手了。
也就是这样,方洪波从一个文案人员,开始接触营销策划的工作,对市场营销建立概念。
一次与记者的对话中,方洪波谈到自己加入到了美的之后与原来工作的不同时说,“我几乎把自己推上了一条不归路——我必须接受永无宁日的、旷日持久的竞争和挑战。近十年来,是美的集团的高速发展,推动我不断进步。”
从国企到民企,从书生到职业人,方洪波的改变从此开始。
或许,正如他在这次年会上所言,他不也曾想象过,自己会成为今天的样子。
就像何享健在退休时和我们30多位高管座谈时感慨的那样,他在1968年创业的时间,只是想着改善一下生活,哪想到会有美的今天的样子。
“市场部长”方洪波
据我在整理美的历史的记忆,应该是1996年,方洪波便出任了当时的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兼市场部部长,后来在空调事业部接任方洪波的国内营销总经理的刘亮、王金亮,以及调任电饭煲营销总经理现任美的厨房电器事业部总经理的朱凤涛,都是当时方洪波的下属。
那个时候,美的是大一统的销售模式,当时的销售公司总经理是北滘本地人,在美的也是极其个性鲜明的人物,此人在美的初期的市场拓展中立下汗马功劳。据说他在美的内部,除了何享健外谁都不鸟,以“北滘农民”为班底的销售体系在他的带领下也是牛气冲天,在美的内部甚是“横行”,但生产、技术、财务等体系的人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这种情况下,何享健把不到30岁的大学生、书生、文人方洪波派到销售公司当副总,是一个极值得玩味的安排。方洪波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
但是方洪波显然从这个岗位开始,就一直没有辜负过何老板的信任与安排,此后的每一个岗位,虽然方洪波在面对记者时也坦言“每一次老板对我的岗位的安排,我都觉得自己难以胜任”,但他都非常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业绩。
实际上,我后来也把这总结为何享健用人的一贯经验,他说对人有五成把握就可以用,美的也从来不是觉得这个人百分百合格了才任用,我称之为“边观察、边培养”,“先提拔、再考核”。当然,如果你不能胜任,那很有可能也就会被残酷地淘汰。美的的从林法则,从那个时候一直沿袭至今。
在这样充满巨大风险的销售体系中,方洪波站稳了脚跟。这是他获得何享健信任的重要一岗,后面的事情,就顺风顺水了。
“营销精英”方洪波
1996年,一方面是家电市场已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统购统销、大代理的模式已开始出现问题,增长不再那么乐观;而内部长期的产销矛盾与管理问题,也在业务扩张慢下来之后,终于到了全面爆发的时候,内忧外患之下,何享健在无可奈何中,祭起了变革大旗,“事业部制”就此应运而生。
这一变革,起因是改变经营困局,但无意中却诞生了美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也拉开了美的堪称浩大的职业经理人才库的建设序章。
对方洪波而言,这次调整意义重大。
1997年,美的将内部按产业划分为空调、风扇、电饭煲、小家电、电机五个独立的事业部,事业部是产研销一体化的,相当于完全独立运营的公司。
营销干将方洪波被安排到最重要的营销岗位:占据美的半壁江山的空调事业部任副总经理兼营销部(后来改为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
现在看来或许这是一个充满荣誉与机会的岗位,但是个中的苦与乐,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后来回忆起来,方洪波说这个岗位首先意味着责任。“美的空调这么大规模,最怕出现方向性的错误,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市场变化,你必须作出决策和选择,有时甚至感到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当今的竞争形势是前有虎狼后有追兵,这对个人的承受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的内心也常常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常常对明天感到茫然,目标是什么?我在书中寻找,在思想的巨匠间徘徊,每一个战略决策都经过无数的煎熬。”
这种煎熬,岂非常人可以理解,又岂非常人可以驾驭!
因为美的空调到了危急时刻、关键时刻,方洪波的担子可想而知,那个时候,他几乎是一个革命者的身份出现,他对美的空调的销售体系进行了刮骨疗毒式的再造,几乎是推倒重来。
方洪波向何享健建议把顺德本地市场代理龙头“全部干掉”,重新发展优质客户。这是个颇为激进的方案,何在当地土生土长,方洪波想拿掉的人中,90%都与他认识多年,何享健沉默了一小会儿,还是决定支持方洪波。
他还准备彻底改造销售队伍,当时一个重要的举动便是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这个现在习以为常的做法在那个时候是惊世骇俗的。这也是方洪波看到了靠过去那种低素质的营销人员已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1997年,美的空调招收了19批全国各地的营销人员,方洪波亲自招聘、亲自培训,到1998年,由这300名员工组成的营销队伍做到了只要有空调的地方就有美的的营销人员,空调销量当年就达90万台,增长速度达150%。
方洪波的经理人之路,就此起步,这样不断接触的挑战,也是他日见沉稳并不断进步的底色。
1998年美的三十周年厂庆,从危机边缘幸运“绕”出来的美的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也是我进入美的就赶上的大活动。当时的庆典大会就在美的工业城的总部前举行,何享健在致辞中几度哽咽,方洪波则担当了庆典大会主持人的角色。若干年后,不知道方洪波还是否记得这样一个客串的主持。放在美的的历史中,这也是预示或验证着某种安排?
“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2001年,34岁的方洪波再进一步,成为空调事业部总经理,这也是他正式成为职业经理人,掌舵一方大局。其时,美的已在2000年顺利突破了100亿销售,而2001年的时候,单是美的空调的规模,已接近100亿。
掌舵百亿级的空调事业部,是方洪波被称为“少帅”的真正开始。毕竟,如此体量、全面经营,这才是对方洪波经营能力全面而真正的考验。
方洪波做营销出身,但是他却不是那种普通的销售型的将军,他一直坚信一个理念(我认为也是美的经营的一个核心理念):营销的背后是管理。他曾举例子说明,“你要降低你的库存,就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靠管理,靠内部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包括成本的管理、存货的管理。以前我们把成本的管理称为显性成本,它是大家看得见的费用。后来我们有隐性成本的概念,它是大家看不见的。今天我们提出系统成本的概念,美的空调最终的成本是由我们所有的流程,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岗位,所有的员工共同努力相互作用得来的,系统成本跟每个人都有关系。
“所以竞争力最根本的来源就是管理,2001年8月份我当上事业部总经理之后开始抓管理,强调管理出效益,在成效方面,我们的利润大大增加,存货大为减少,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全面经营的理念,恐怕是不可能做好一个事业部的全盘经营管理的。这也是我和很多企业老板谈到业务的时候,都会强调的一个观点,很多中国企业看似业务层面的问题,都是管理上的问题。这里且不细说。
在方洪波的掌舵下,美的空调以每年翻番的方式高歌猛进。而与业绩同时匹配的,则是美的空调的管理与文化同样成为美的内部的标杆。方洪波也通过美的空调这一份责任田,带出了自己的子弟兵,现在,美的空调体系成了美的人才的输出基地。
在他的潜心经营下,美的空调相继拓展了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业务,收购兼并了华凌、荣事达、小天鹅,后来,他的头衔也不断变化,从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到制冷事业本部总裁、制冷家电集团CEO(总裁),美的电器(上市公司)董事长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带出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团队,但是他的领导风格却不是兄弟伙伴,而是表现出极高的职业化素养。用曾经做过制冷家电集团某事业部总经理的话说,“方总从来不和我们唱歌喝酒打牌,也不怎么与我们吃饭,你也和他套近乎都套不上。我们就是工作的关系,非常简单。”
2012年接班以来,他再次对美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在集团这个层面,显然还是温和了很多,但是方氏风格依然明显。
2015年开始,在方洪波的规划下,美的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文化变革开始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场组织改造的核心理念就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科层化”。或许外人无法想像,像美的这样的千亿级企业,只有四个层级,员工、中层经理、总监/副总裁、董事长/总裁。在美的集团总部,一位普通员工到方洪波这个层面就四个层级。
改革的代价当然是有的,人员的调整则不可避免。无论如何评价,这是新主人上任的必然做法,全世界的公司交接班都会是一样。如今四年多过去,当时的元老如黄健、袁利群、蔡其武、栗建伟、黄晓明等均已悉数离任,事业部层面的总经理也更换了不少,但是在美的,从来就没有为经营人才而苦恼过,新的“方氏班子”已全部组建完成,而离开美的的人员,在各个领域、行业、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也不在少数。
“企业家”方洪波
虽然是以职业经理人身份接班,但是现在以“职业经理人”来概括他,显然是不合适的,一是他是美的集团名符其实的董事长兼总裁,大权在握;二是他已是美的最大的个人股东,其持有的美的股份价值40亿以上;三是这几年他带领美的的互联网时代的积极转型,让人看到了一个企业家而不只是经理人的格局与势能。
方洪波之所以成为掌管千亿级企业的掌舵人,与他卓越的管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这种管理能力不仅在企业战略制定、转型层面,还包括组织改造、企业文化再造等多个方向。
现在看来,这一个交接班不仅是内部人员的更替,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合时代的转换。作为新生代的企业家,方洪波紧紧跟上时代潮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方洪波深刻意识到,对于家电行业这种传统型制造产业来说,贯彻用户导向和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并不容易,也难以一蹴而就;而且,美的的用户导向思维也不仅仅止于组织架构。
比如内部的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建设的持续推进。成立632项目,做到一个美的一个标准一个系统,等等。
比如股权激励。这是美的贯彻现代企业制度,在行业内做出的最有标杆意义的举措。2010年美的集团整体上市前,创始人何享健拿出股权给管理层。2014年和2015年,美的集团又拿出4%股权给核心员工,实现激励到位。
在何享健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方洪波更有开拓性的动作是推进合伙人制度。公司从管理费里拿资金在市场上买股票授予核心团队。方洪波说:“三年内必须要达到业绩目标才能回赎,这是在每个人现有的奖金工资之外的激励。三年之后再锁定两年,也就是五年。如果干满五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在方洪波的构想下,美的逐步融入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精神,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比如企业战略升级。美的启动“双智战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方洪波不只一次在内外部表示,受“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当下,所有中国家电企业的商业模式几近失效。未来,美的要从传统家电企业逐渐向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智能硬件公司转型,以确立美的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方洪波坚信: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他指出,“整个家电企业经营的思路、战略、发展模式,以及管理方法都要被解构。过去的方法可能今天已经失效,再加上时代的开放性,各个产业的边界已经模糊,跨界融合随时发生。美的必须找到不同于以往的新思路。家电企业未来的发展,要么在一个系统之中,要么在一个平台之上,单打独斗的空间越来越小。当然这种趋势的形成可能需要时间,但是改变一定会发生,美的必须融入这个时代,积极地融入到各个系统和平台中去。”
在方洪波的推动下,在2015年,美的先后完成了与京东、小米、阿里等战略合作,在产品、智能交互、硬件、软件等各个层面进行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而他的“朋友圈”,也遍及各个互联网大佬。
他说,“单靠互联网拯救不了制造业,组织改造不了,互联网改造就是空的。”“跟得上时代就不惧怕任何人,不需跟着任何人模仿或竞争。”“与其由别人来颠覆我们,还不如我们先颠覆自己。”“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传统行业大有可为。”
除了这些在企业历史中一路走来的“纵向”标签,方洪波还有一些特点鲜明的“横向标签”:文化人、职业人。
“文化人”方洪波
或许是因为学历史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方洪波的天分,他也是一个极具才华的“文化人”。
方洪波6岁读书,从初二跳级上了高中,高考时年龄太小,志愿都是父亲替他填的,他高考时的作文《是无水,还是无恒?》还收入了全省中学生的文集。
他大学读的是一个很“文化”的专业——历史,他说,“中国历史几乎是由一连串成功者铸就的历史,这使我很难让自己在平凡人中归位。”他也曾回忆过一些趣事,比如入学时第一次走出大山的他,根本听不懂普通话;来到大学后,他很快冲出起跑线,当学生干部,入党;因为他入学年龄太小,大二时学校作为一个区参加上海市人大选举投票时,全校师生一二万人中,只有三人无资格投票,他便是其中之一。
但谈到读历史系他至今还后悔,他说,“你想想,华东师大中文系的钱谷融、施蛰存等大家多棒啊。”好一个文化青年啊!
但是这样一个文化青年,却在当年考研后却放弃了,这也说明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对未来还是会有自己的盘算。方洪波后来回忆时说,1987年考上华东师大美国史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至今他还精心保存着,或许,这是他特别的一份青春记忆吧。
2015年6月2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上,方洪波应邀作为校友代表致辞,他的主题是《坚持梦想,不负时代》。
他说《人啊人》是第一部给他带来内心震撼的书,他说当时读完之后有一种迫不及待地去上海大学见戴厚英一面的冲动,书中重锤般的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它打在了方洪波的心上。他说,“在走过了十几年后,当我为建立美的空调销售体系而亲自培训19批销售人员,我仍会送给他们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
而一些记者来采访方洪波时,也惊奇于他的办公室里,还有《散文》、《随笔》、《诗刊》这一类在企业家、经理人办公室极少见的文化刊物。在美的内部,也有几名与他进行文学交流的笔友。
方洪波与记者在十多年前谈过这个话题,他当时说的,对现场很多职业人而言,或许仍然有价值,“人走的位置越高,越需要精神上的修炼……我一生中都希望保有一种高尚的境界,这是我内心的一片净土。当今社会欲望疯长,处处充满诱惑和陷阱,比传统更传统、比前卫更前卫的东西夹杂一起充斥耳目,对人的精神产生了极度刺激,稍不留神便会中招。你想想,每天面对着几十亿的运营资产,需要何等的意志去坚守简单生活与真正的职业道德,书是我的精神净化器,也是一切力量的源泉。那些《散文》、《随笔》有时候像湿润的空气,呼吸着它们灵魂会变得格外清新。”
方洪波掌舵美的空调的时候,他们内部有一个《营销月刊》,方洪波时不时会以“二水”的笔名在上面发表一些文采非凡的文章,也曾经一度在美的内部网上发表,引得粉丝无数。至今,很多老美的还记得“二水”的风采,他2002年写的一篇《城中十年》,在内部广为传颂。
2006年,面对经营形势不明朗,内部不断在进行人员与组织调整的现状,他写了一篇《在飘荡的忧伤中裁剪希望》,文章里边不经意地也透露了他的心声:
“……企业的成长也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红领巾、共青团、共产党;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纯真、快乐、苦闷、迷茫、忧伤;喜悦、挫折、成功、失败;我们就是这样在成长的历程中走过许许多多的路,经历无数的风吹雨打;我们带着所有的伤害和回忆,带着所有的力量和勇气,带着所有的憧憬和希望,才一步步走向坚强和成熟。
我也深知,我也不可能永远坐在今天的位置上,也总有一天会和很多人一样经历风雨的飘摇;但这是现实,我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是心怀希望,以最坏的打算去憧憬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不能确定经过风雨之后就一定能见到彩虹;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付出就一定能有收获;我们不能肯定,经历变革的阵痛之后,就能像蝴蝶经过蛹的挣扎会生出一对斑斓的彩翼;我们也不能确定,在黑暗中道路上的摸索,远处的树梢上是否会挂着月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但没关系,不要紧,再等一下,再坚持一会,或许我们要的就快到了。
……只要我们选择了变革,成功或者失败,这一切都已经不在重要,输或赢也不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行动,变革已经展开。正如冰心老人讲过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生活始终要继续。我们已经来不及忧伤,甚至来不及向后张望一眼;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收拾自己的心情,匆匆上路,迎着未知的更猛烈的风雨,心怀希望,坚毅地前行。……好在今天的社会,四十岁仍属于年轻,我还有很长的岁月去追逐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我们敢于去设想,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无论功名得失,无论耕耘还是收获,我们都将2006打开吧;让心底的激情涌动,让内心的期待绽放,让心中的希望升腾……”
但是后来,因为职务的关系,方洪波渐渐放下了自己的笔墨梦想。我想主要原因不是时间繁忙,而是他不愿意让干部、员工过度从他的文字里去解读,得出一些他不并想出现的结论。这,可能也是身居高位的无奈吧。
今天,从朋友圈中看到这次经营年会的一些片断,方洪波使用了不少诗意的语句与文字,我在朋友圈中评价:
商业时代,诗人隐去;
梦想时代,诗人归来。
从主题词的设计、从他的讲话片断,可以看到,那个大开大阖的方洪波,已全面归来。
或许,现在美的的业绩与格局,让他有这样的底气,可以担当新生代企业家的使命与荣誉。以打工皇帝称他,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职业人”方洪波
方洪波的职业化程度之高,在美的内部几乎无人否认。
这种职业化程度,不仅是业绩的表现,还有其遵从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以及对自己不断提出的刻苦要求。
方洪波说过,他追求四种管理境界:第一是“全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鞠躬尽瘁;第二是“有我”——体系建好之后我无处不在,人人都能感到我的威信和赋予他们的权利;第三是“忘我”——让体系自动运转,无论我身处远近或消失,它都可以健康运作;第四是“无我”——个人从有所图到无所图。这也是深得何享健真传的体会。
美的的企业文化,一直是简单务实著称,而方洪波,更是这其中的一股清流,如前面某个跟随他多年的事业部总经理所言,方洪波不会和他们“玩”在一块,他严格遵守着职业经理人的约定与规矩。
他说这是职业经理人必须承受的“寂寞”与“无奈”,是职业经理人必须克制的“自我”,他说,在企业内部,不允许他有“朋友”,因为企业不是讲感情的地方,必须讲规则。一把手是风向标,你如果和一部分人走得近了,其他人会怎么看?你如果把内部人员分三六九等亲疏远近,那么内部人就会基于感情关系来看待你的管理行为,这将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烦恼,大大增加企业的内部成本。
另外一个在美的内部令人称道的就是方洪波坚持自觉英语,在他的带动下,制冷家电集团的高管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堪称“刻苦”。身居高位却仍然如此坚韧地学习,这只是他要求自己不断进步的一个方面。
结语:何享健与方洪波
不论何享健如何低调,交班给职业经理人这个事实,让真正想了解美的管理机制与传承的人,一定有一个谜团想解开,那就是:何享健是怎么样培养方洪波的?他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这其中,甚至不产生了很多江湖传说,比如,何享健与方洪是不是“情同父子”啊?方洪波是不是“逼宫”让何享健退位的啊?何享健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啊?是不是何享健儿女能力不行啊?如此等等,因为,站在他们的角度,在中国的经理人与老板的微妙关系这一现实环境下,他们的确难以理解。
何享健是机制大师,一直注重机制建设,但是在此过程中,他自然有一套普通而又独特的人才任用与培养方式。
比如他坚持在实践中考察干部;比如他给敢于给干部机会;比如他给经理人空间;比如他尊重经理人的内部地位。何享健堪称卓越的老板,他知道,方洪波们做到如此高位,都是有本事的人,哪怕你是老板,恐怕也不能轻易说服他们,他们并不会对老板盲目崇拜。何享健有时候说话也不管用,方洪波们不见得认同,何享健有时也并不强制,他曾对方洪波说过,“有一些事是你对,但是也有很多事是你错,我对。当时我怎么也说服不了你,但是后来慢慢时间长了,你自己会明白。”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胸怀与智慧。
有一些老板,轻则出现矛盾时要求高管无条件服从,重则把自己的高管骂得像个孙子似的,甚至当众责骂,让他们毫无面子与权威可言,这怎么可能让那些高管真正像个经理人一样开展工作呢?日本企业家说何享健是“穿西装的刘备”,是不无道理的。认为缺人的老板,是否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我在‘人’的方面是如何投入的呢?”
而方洪波也承认,低调并非他本来面目,他的改变与何享健有关。这种影响常常潜移默化,2011年夏天,何享健从台湾给方洪波带回来一本书,让他好好读读。这本封面纯白、很厚的书讲的是人要无限大包容整个世界,才有无限大的空间。“呵呵,老板这是在暗示我情商还不够啊”。
“他(何享健)经常提醒我,看问题要用未来眼光。”方洪波还记得何享健提示要站在全局注意处理好跟上下左右的关系。“我比较直,有什么东西就讲,我经常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争论,他给我很多暗示”。
每一年或半年,何享健就会和方洪波在办公室里做一次“务虚”的沟通,会拿出几张记得密密麻麻的即时贴,上面写满他观察到方洪波的纰漏: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要太快作出反应;有些话,你说不合适…等等…两个人出差在飞机上、酒店房间里,都是交流机会。方洪波了解何享健在有意识地培养他,“至于他是不是同时培养了几个人,我不知道,问也没有意义”。
而方洪波在内部与高管班学员交流时谈到,何享健交班给他时,列了十六个认为他做得不够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个与方洪波沟通。
方洪波是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经理人,何享健也是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老板。我一直认为,“职业化”是对老板与员工同等的要求。
“所有人与代理人”——这就是方洪波对何享健与自己关系的界定。而把美的交给方洪波后,何享健没有“垂帘听政”,他不参加美的集团会议,偶尔在集团年度晚宴上以嘉宾身份出席。
方洪波内心中没有夸大这种信任感,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这种关系建立在非常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是在过去二十年中形成的,但在我接班之后每一秒,这种信任关系可能都在变化。如果哪个细节没有把握好,会顷刻间就发生变化。它很脆弱,毕竟不是血缘关系,是雇佣关系。”
他,一直是如此冷静而职业。
■来源:玉台塾
作者:黄治国,标杆研习社创始人,原美的高管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关注洞见知行,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