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2022|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永财校长新年致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 Author 新加坡国立大学




今年,我们的校园生活恢复了生机,实现全面回归!从2022学年开始,学生可以尽情参与大学所举办的各式活动,并能够重返线下课堂,重启“面对面授课”的教学形式。校园生活多种多样,率先举行的是80场面对面的迎新营活动,包括新加坡国大学院(NUS College,简称国大学院)和设计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CDE)首次举办的迎新活动。此外,学生交流项目业已恢复,本学期有近1,100名国大学子赴海外交换。与此同时,我们也欢迎近1,200名交流生来到国大进行交换学习。


2022年2月26日至3月5日,我们举办了“国大开放日”(The NUS Open House)活动,参与国大各学院主办的网站、直播、网络研讨会和社交媒体会议的线上访客络绎不绝。3月5日的现场开放日向近15,000名参观者展示了国大广泛的学术选择以及充满朝气的学生风貌,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国大美丽的校园环境与缤纷的校园生活,为此次开放日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放日。


在今年的国大毕业典礼(NUS Commencement)上,我向今年毕业的国大学子表示祝贺,并表彰了2022届学生坚韧不拔和顽强的精神,他们在国大学习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疫情的阴影中度过的。在2022年7月6日至17日期间,历经28场现场典礼,我们一起见证了约13,975名毕业生庆祝他们取得的成就。两位杰出的国大校友——律师兼外交家许通美(Tommy Koh)教授和历史学家王赓武(Wang Gungwu)特级教授,亦获颁名誉博士学位。


2022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典礼。


在我们的校园里还举办了其他令人瞩目的活动,包括“淡马锡国际基金会-国大大学治理领袖计划”(Temasek Foundation – NUS Programme for Leadership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TF-PLUM)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国大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作举办的首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Campus Live SE Asia,250名来自各院校的校长、高级学术领袖以及来自教育和科技部门的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就“创新、包容、增长:21世纪亚洲大学的作用”这一主题交流意见。



2022年,国大的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在最新的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上升了2位,名列全球第19位。这是国大自2010年开始排名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国际高等教育评级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 (QS) 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保持在世界第11位,并在亚洲排名中位居第二。此外,在QS发布的学科排名中,国大有29个学科进入前20名,其中16个学科进入前10名。


我们的教师在研究方面也攀登了新的高峰,并树立了新的基准。根据数据分析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34名国大研究人员跻身全球被引次数最多的研究人员行列。


与此同时,在2022-2023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调查中,国大的就业力名列全球第8位,比前一年晋升一个名次。



国大很高兴在“杰出青年教授席(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ship, PYP)”计划下任命了57名助理教授,该计划旨在吸引和培养不同领域的、杰出的年轻科研人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协会(NUS Society of Fellows)2021年2月更名为杰出研究员奖学金(Presidential Fellowship),旨在吸引那些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崭露头角的学者,并支持他们作为独立研究人员去追求能够带来深远影响的学术研究。2022年8月,我们迎来了首位“杰出研究员”Kohei Takeda博士。


我们喜见近来有许多优秀教师加入到国大这个大家庭中。在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方面颇具影响力的彼得·托奎斯特(Peter Tornquist)教授加入国大,出任杨秀桃音乐学院(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f Music, YST Conservatory)院长。其他优秀的新教师还包括Andrea Britta Maier、David Leslie Paterson、Jose Maria Valderas Martinez、Julian Savulescu、林志群(Lin Zhi Qun)、Paul Simon Kench、Zhang Yang等教授以及Sacha Epskamp副教授。



2022年1月,由设计与环境学院(School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 SDE)和工程学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FOE)合并推出的跨学科教育模式“设计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工程、建筑和设计等学科实现融合,为我们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代发展机遇。设计与工程学院是一个致力于在跨学科学习和创新方面不断开创新前沿的社群,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正随着设计与工程学院的发展日渐倍增,取得蓬勃发展。


设计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都发挥出重要影响。最近,设计与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Divis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DID)的两名校友被评选为“戴森设计大奖”(James Dyson Award)的全国冠军和全国亚军;新加坡第一辆电动赛车R22e是由设计与工程学院学生设计的;同样来自设计与工程学院的国大大黄蜂团队(NUS Team Bumblebee)赢得了Robosub 22的一等奖——这是一项在马里兰大学举行,由学生团队设计和建造机器人潜艇的国际比赛。


我们可以期待设计与工程学院继续在新的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卓越纪录。例如,Museum Alive Studio将利用建筑、工业设计和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的创造力、技能和观点,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以提高博物馆的可访问性和与公众的接触;在研究方面,坐落于国大受赠的一栋保护建筑中的设计与工程学院建筑保存实验室(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Laboratory, ArClab)近期投入使用,它将汇集工程、设计和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保护新加坡的历史并培养有助于解决我们国家独特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技能。


Arclab将成为一个有利于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场所。


诺贝尔奖得主凯拉什·萨蒂亚尔希于2022年9月14日在新加坡国大学院举办的客座讲座上讲话。



新加坡国大学院是一所全新本科荣誉学院,具有独特的教育体验,包括创新课程、全球视野和住宿式学习,由国大博学计划(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me, USP)和耶鲁-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的同事共同组建成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该学院在2022年迎来了首届约400名学生。我期待着新加坡国大学院于2023年2月24日正式启动,届时学院也将发表声明公布其愿景与使命,并分享学院将开创的特别课程。



2022年伊始,我们便开始实施一系列技术强化学习服务,以支持在2025年前将753个课程模块转变为混合学习形式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已有162个课程模块转换为混合形式或正被设计成混合学习的课程模块。


在课程模块被逐渐改造,以更好地支持教师引导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采用Canvas作为学习管理系统。Canvas强大的系统集成将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能更直观地相互交流,从而有助于促进校园内外的教学创新。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在讲座视频、测验、文件、论坛和反馈渠道上的表现研发设计“学习分析仪表盘”(Learning Analytics Dashboards)。



为了履行我们对学生、校友和员工终身学习的承诺,国大在过去的五年中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和培训(Continuing and Education Training, CET)课程。今年以来,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CALE)继续与国大各院系加强合作,不断开发出新的学习渠道,使我们能够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课程数量并提高招生能力。在2022年,我们迎来了超过12,000名学员加入到我们的深层技能研究生课程之中,并收到了超过30,000份短期课程的注册申请,这些短期课程致力于拓宽和提升学员技能,让学员养成持续与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前,我们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包括各种微型证书课程和证书课程,供想要学习新技能的学员选择。我们创新和灵活的课程设计吸引了不同群体的学员来到我们的校园,包括我们推出的面向中等职业人士的“2022技能创前程计划-通过数字化分析与转型实现职业过渡”(Skills 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s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ata Analytics)的课程。学习该课程有助于该群体未来选择全新职业规划的道路。


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国大目前提供了92个最先进的硕士学位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可堆叠的学习途径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例如,备受欢迎的计算机硕士学位课程现在为那些没有计算机相关学习背景的学员提供了一种通用课程,以便他们可以进入该领域进行学习。另外,我们在计算机工程、生物医学信息学、绿色金融、艺术和文化创业等领域也增加了新课程。国大还推出了两种全新的多学科硕士课程,汇集了i4.0和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新修订的环境管理理学硕士课程(Master of Scienc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将于2023学年推出,成为此类多学科旗舰课程之一。


2022年7月19日,国大举办了首届“国大终身学习节”(NUS Lifelong Learning Festival)。其间我曾宣布,从2023/24学年开始,所有录取我们硕士课程的校友和新加坡居民都将享受学费回扣。为了鼓励国大职员接受终身学习的精神,国大推出了国大硕士学位资助计划(NUS Master’s Sponsorship),为有意攻读国大硕士学位的员工提供无附加服务合约的学费赞助。



国大很高兴推出了下一阶段的学生生活发展计划,课外活动被重新定义为国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校园就是我们的课堂。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现在是国大课程的一部分,助学金增加了一倍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中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在未来几年,我们将增加更多的新宿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住宿生活。从2022学年开始,在国大就读的全日制新加坡本科生,如果他们来自人均收入不超过1000新元的家庭,他们的学费将得到全额资助。此外,国大强化经济援助计划(NUS Enhanced Financial Aid Scheme)还将为来自人均收入不超过690新元的家庭的全日制新加坡本科生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用于生活费、校内住宿和海外考察。


来年,国大将推出“社区影响力奖学金”(Community Impact scholarship),以表彰和支持学生在社区领导和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扩大体育奖学金的范围。为支持学生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国大艺术中心(Centre for the Arts)将于2023年1月起成为学生事务处(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的一部分,为校园内所有艺术团体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参与性和包容性。


通过以上举措,国大承诺营造“关爱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艺术、体育和超越自我的服务领域提供成长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今年,我们继续在具有高知识价值和高转化价值的领域进行研究,并重点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尤其集中在与全球相关的、对新加坡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学科领域,包括医疗创新、材料研究、智慧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国大继续大力扶持研究人员,支持其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21年,我们的研究人员在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书籍上发表了超过12,000份出版物。这些研究是由来自175个国家的3,700多所研究所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已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在2021学年共获得了国内外超过9.5亿新元的外部研究资金。


同时,我们还继续在四个跨学科研究范畴内开展战略举措和协同合作,以推动知识创造与创新。例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我们启动了氢能创新研究中心(Centre for Hydrogen Innovations),以推进与氢相关的研究,并使绿色氢气作为一种燃料成为可能。同时,我们启动了RWS-NUS生活实验室(RWS-NUS Living Laboratory),以推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脱碳工作的开展。此外,随着包括新航-国大企业研究室(SIA-NUS Corporate Laboratory)和新加坡混合集成下一代微电子(Singapore Hybrid-Integrated Next-Generation μ-Electronics,SHINE)中心在内的重大举措的启动,我们的智慧国(Smart Nation)研究将得到显著推动。


氢能创新研究中心。


RWS-NUS生活实验室。


国大的科研旨在将前沿研究转化至现实世界的运用中,并利用新发现不断拓宽传统领域的边界。例如,在材料研究方面,国大正在引领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发展。国大杰出青年教授(NUS 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侯毅助理教授的实验室为使用钙钛矿(perovskite)和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创造出新的能源效率纪录,使之成功接近目前太阳能技术中广泛使用的硅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



2022年10月26日,国大举行了一场双重庆祝的周年庆典,以纪念培养了新加坡最大初创公司创始人的国大海外学院(NUS Overseas Colleges, NOC)计划满20周年,以及发展亚洲最具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BLOCK71满10周年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时刻。时至今日,国大海外学院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起超过15个创业中心,校友已有3,800人,他们共创办了1,000多家初创企业,筹集了超过35亿新元的资金。BLOCK71作为企业家和企业的生态系统建设者和全球连接器,自2011年以来已孵化了1,600多家初创企业,包括10家独角兽企业。国大将继续在这两个独特的项目的基础上发展;国大海外学院位于东南亚的新地点正在筹备中。


庆典主宾、特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计划创始人施春风教授(左起第三位)切开主题蛋糕。


新加坡海外学院新吉祥物——Whallycorn,由校友高可芯设计。


除了栽培企业家和建立创业生态系统外,国大还力求孵化出许多成功的深科技创业公司,并成为推动全球创新和企业生态系统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自2018年10月推出以来,研究生研究创新计划(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 GRIP)大大增加了大学出现的衍生企业的数量,其发展目标是在五年内培养多达250家新企业。迄今为止,已有近130个团队从该计划中毕业,其中90多家初创企业已经成立,并共同筹集了近3,600万新元的外部资金。与此同时,研究生研究创新计划初创企业继续开拓创新。例如,治疗乳腺癌的数字健康AI公司FathomX筹集了224万新元的种子资金,并于2022年9月获得了新加坡医疗保健创新中心的拨款。据悉,该公司用于诊断乳腺癌的数字AI成像解决方案还获得了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的批准。



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气候行动委员会(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and Climate Action Council)今年来继续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整合和扩大国大在研究、教育、运营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提升其影响力。刘德成(Low Teck Seng)教授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副校长(永续与韧性发展),他将领导国大永续与韧性发展部门。


设计与工程学院——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第二专业、人文与理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气象学与气候科学的辅修专业,以及可持续与绿色金融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和能源系统专业(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的新硕士课程扩充了国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国大在“脱碳”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NUS Sustainability Research)得到了大力推进。在新加坡政府的首届低碳能源研究基金计划下,国大的八个项目获得了资助,并随后开设了氢能创新研究中心。这些研究计划与最近宣布的国家氢能战略和全球气候减缓趋势紧密结合。与新加坡成为碳交易中心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国大自然气候方案研究中心(NUS Centre for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 CNCS)最近获得了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为碳市场完整性研究和发展计划提供的资金,以建立红树林、泥炭地和森林等各种生境的碳估算模型。


新加坡首个海洋盆地设施——新加坡海事与岸外工程科技中心(Technology Centre for Offshore and Marine, Singapore, TCOMS),由国大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STAR)合资创办,并获得了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支持,于8月正式开幕。海洋盆地可以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行环境,为国大在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和复原力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可能。国大还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可持续城市农业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on Sustainable Urban Farming, SUrF),通过与新加坡食品局合作,为新加坡的城市农业开发新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新加坡海事与岸外工程科技中心的主要合作伙伴出席海洋盆地设施的开幕式。


作为“碳中和校园”计划的一部分,在SDE4大楼和周围建筑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正将我们的实体校园改造成为一个能够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2030年校园可持续发展路线图”(Campus Sustainability Roadmap 2030)的关键项目,包括“碳中和校园”(Carbon Neutral Campus)、“清凉国大”(Cool NUS)、“零废国大”(Zero-Waste NUS)和“热带雨林校园”(Campus in a Tropical Rainforest)等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例如SDE 4大楼获得了新加坡建设局的绿色建筑标志正能耗奖(Green Mark Positive Energy Award),发电量比消耗量多出150%,校园巴士车队实现了电气化,回收箱推广到校园更多的地方,以及累计种植了29,900棵树等等。在“清凉国大”计划下,设计与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和校园基础建设处(University Campus Infrastructure)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全面的校园传感器网络,用以确定肯特岗校园的基线微气候条件,从而模拟和实施缓解措施,如冷色调涂料和绿色植物,以改善户外热舒适度。


我们的校园也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试验基地。例如,RWS-NUS生活实验室专注于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以及脱碳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而吉宝基础设施-国大低碳生活实验室(Keppel Infrastructure-NUS Low Carbon Living Laboratory)正在研究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



组织卓越计划(Organisational Excellence, OE)经过5年的发展,已迈入重要的里程碑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组织卓越计划对我们的管理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已推出了11个企业系统,并启动了400多个项目和倡议行动以审查和精简工作流程。2022年,我们实施了NUService Hub和财务系统2.0,取代了以前的SAP ECC。我们齐心协力,已经产生了超过5,700万新元的硬性和软性节约数额。


在下一阶段,组织卓越转型小组(Organisational Excellence Transformation Unit, OETU)将被重新定位为国大敏捷组织办公室(NUS Agility Office, AO),以承担更多的角色。在校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esident)的引领下,国大敏捷组织办公室将专注于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复杂挑战和所需的转型变革。它将协调大学战略的实施,以协调思维,建立强有力的治理体系,嵌入创新,并强调深入的、跨领域的、有影响力的变革。它还将为国大成为一个敏捷的载体提供所需的能力和反馈。


我们始终致力于寻求如何改善我们的工作社区,我们的系统和流程,以创建一个面向未来和准备就绪的组织。今年,许多员工参加了由国大敏捷办公室组织的全校性对话“共同创造工作的未来”(Co-Creating the Future of Work)。我同样为国大荣获“2022全球健康工作场所奖”(Global Healthy Workplace Awards 2022)而感到高兴。国大因一流的员工关怀和福利实践,在全球大型组织中名列前茅。



回顾整个2022年,国大社群始终致力于社区服务,从学生主导的倡议行动到全校性的项目,坚定不移地服务更多社区。


今年,“国大妆艺表演暨售旗日”(NUSSU Rag & Flag Day)重返校园,于大学城中央的草坪(Town Green)举行。学生们在此次活动中彰显出无限活力、热情和奉献精神,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总共为21个慈善项目筹集了23万新币的善款。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大学子通过每年的慈善售旗日和妆艺表演日活动,为新加坡的受益者筹集了超过330万新元的捐款。令人振奋的是,今年的活动在表演者和观众的参与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2年度妆艺表演暨售旗日。


2022新加坡国立大学慈善长跑大赛。


我们备受瞩目的年度筹款活动,即“国大慈善长跑大赛”(NUS Giving Run BIG)也实现了重磅回归。2,300名参赛者共同完成了53,000公里的比赛,为“国大年度捐赠助学金”(NUS Annual Giving Bursaries)筹集资金,以惠及有需要的学生。


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Chan Chun Sing)先生于2022年4月16日正式启动了“乐学狮城”(Teach SG)这一全校性的旗舰社区外展计划。该计划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指导和辅导弱势儿童和青年所需的资源、资金和支持。在和美置地(Ho Bee Land)通过其慈善机构以及和美基金会(Ho Bee Foundation)慷慨捐赠的1,000万新元的资助下,该计划进一步扩大了对社区的影响。迄今,该计划已吸引了700名学生导师和1,200名受益者。


正式启动“乐学狮城”。


新加坡国立大学“乐学狮城”导师与来自军港小学的学员一起来到海洋水族馆开启学习之旅。


“国大关怀运动”(NUS Cares)作为国大参与和服务社区的全年性倡议行动,今年已在多个领域产生了影响。从植树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到帮助老年人和弱势儿童,近400名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自豪地维护了国大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


在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在克兰芝海岸自然公园种植了60棵树木。


新国大校友合唱团在众圣之家(后港)为住在养老院的年长者献上了经典歌曲。



我们为我们的教师感到非常自豪,他们对推动研究和知识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在我们的优秀教师中,有:


教务长讲座教授Atreyi Kankanhalli,她获得了2021年国际信息系统协会研究员奖(AIS Fellow Award)。


包维柱(Bao Weizhu)教授当选2022年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SIAM Fellowship)。


James D. Sidaway教授被授予颇负声望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RGS-IBG)2022年Busk奖章。


任启智(Sam Yam)副教授因其早期职业生涯所做出的突出成就而一举荣获了国际学术领域两项专业学会大奖。第一个奖项是由美国心理科学协会颁发的2022珍妮特·泰勒·斯彭斯奖(APS Janet Taylor Spence Award),为表彰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对心理科学做出变革性贡献的学者。收获的另一项荣誉是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学会授予的2022早期职业生涯杰出科学贡献奖(Distinguished Early Career Contributions)。


刘斌(Liu Bin)教授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她是202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的22名国际成员之一。


国大杰出教授杨伟聪(Henry Yeung)被国际区域规划研究协会授予了久负盛名的2022年彼得·霍尔爵士终身贡献奖(RSA Sir Peter Hall Award for Lifetime Contributions)。


我们同样祝贺助理教授侯毅(Hou Yi)、刘宇鑫(Liu Yuxin)、林彦玮(Lum Yanwei)和Steven Touzard,他们因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改变游戏规则”般的颠覆性突破而受赞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名单。此外,还有7名国大教师获得了著名的新加坡国家科学院(SNAS)奖学金。


在我们的管理人员中,国大首席信息技术官陈瑞敏(Tan Shui-Min)女士在第55届新加坡计算机学会年度大会上被授予新加坡计算机学会会员资格。陈瑞敏女士也荣登了新加坡计算机学会的2021年新加坡科技女性100强榜单。国大首席法律事务兼总法律顾问戴安(Diane Fletcher)女士赢得了新加坡企业法律顾问协会(Singapore Corporate Counsel Association)的2022年首席法务官奖-公共部门类别(Chief Legal Officers Award 2022 – Public Sector Category)。


#推荐阅读#


招生简章及奖学金公告 | 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级中文EMBA硕士学位课程

教授专访 | 傅强教授:国大中文EMBA,通往世界的窗口(双语)

最新QS全球EMBA排行榜揭晓!国大EMBA全球排名第16!


END

教授观点(点击学者名字,阅读更多文章)

陈永财傅强| 柯滨 | 武耀恒 | 周宏骐罗安著黄幸亮段锦泉 | 李秀平 | 杨贤 | 黄光立David De Cremer | Andrew Delios  | Michael Frese | 梁慧思王砚波乌耀中麦润田 | 艾格华 | 秦雨 | 钱文澜 | 刘其章 | 陈仁宝  | 三月学段 | 书单推荐


行业资讯、校友动态(点击行业,阅读更多文章)

互联网创业 法律行业 | 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 | 创新创业 | 优秀企业家| 元宇宙| 数字化转型 | 新加坡投资 | 创新创业 | 疫情新机遇 | 科技企业 | 餐饮服务 | 职业教育 | 铁路工程 | 服饰 | 生物科技 | 共享办公 | 财务管理 | 电力器材 | 商业银行 | 生态环境 | 数据安全|矿物能源|智库平台|企业突围与转型|东南亚新机遇| 疫情防控 | 投资银行 | 健康管理 | 生态共享办公 | 豪华游艇业 |元宇宙教育 |新乳业发展


 


联系方式


电话:

+65 6516 8352  +65 6601 7753   

+65 6516 8656  +65 6601 4911



 招生老师微信

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邮件:embac@nus.edu.sg


地址:

商学院中文EMBA招生办公室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NUS Business School, 15 Kent Ridge Drive, 

Singapore 119245


网站:embac.nus.edu.sg

*声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EMBA项目为国大商学院自主招生,无任何中介机构合作,无招生代理。申请人可直接联系商学院中文EMBA市场招生办公室进行咨询和申请。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申请新国大中文EMB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