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巴克的傲慢

左永君 餐宝典 2023-09-17
点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让餐饮更有数

 
1

先从星巴克的回应说起。
 
12月13日,深陷舆论漩涡的星巴克,针对食安问题作了两次回应,一次是中午,一次是晚上。现有的报道提得比较多的也是这两次。实际上,在那一天星巴克总共回应过三次,而且时间上应该是最早的一次。
 
当天上热搜后,其中一家涉事门店——星巴克无锡昌兴大厦店否认使用过期食材,回应称有第三方核实,材料到期就报废;官方客服表示,若发现会严重处理,建议买之前先和门店沟通日期。
 
对比一下其余的两次回应——
 
中午的:对此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晚上的:确认违规行为存在,为此致歉,表示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所有门店全面自查、组织重新培训、增加内部及第三方检查频率与范围等6项举措。
 
不难发现,在事情的最初,星巴克是不以为然的,涉事门店甚至条件反射般地矢口否认。
 
是不是星巴克的傲慢和优越感刻进了骨子里,以致于他们在面对负面舆情时,敢于无视一切确凿的证据?
 
2


对于第二次回应,也就是星巴克13日中午的那次,舆论也认为它不无傲慢。
 
央视网就表示,“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潜规则不是第一天存在,也不是第一次爆出,殷鉴在前, 星巴克对问题再现表示‘震惊’,是反射弧太长了,还是戏精附体?是后知后觉,还是玩公关套路?”
 
其实说到“震惊”,如果大家的记忆不算太糟,那也许还记得今年另一次著名的“震惊”。8月8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在内网发帖,为一名员工涉嫌性侵女下属事件中各级主管的冷漠和迟缓而道歉,表示“震惊、气愤、羞愧”。
 
这样的表态是在事情发生10天后,是在员工到食堂拉了横幅之后。无怪乎网友不买账,而且这表态也再度反映了公司的傲慢、对员工权益的漠视。

 
两相对比,12月13日的星巴克,跟8月8日的阿里巴巴是不是有些相像?
 
3

星巴克的傲慢不是12月13日才有的。
 
今年8月底,一位探店的美食博主,吐槽星巴克398元/人的自助餐品种少、分量小、不好吃、上菜慢,没想到遭到疑似星巴克员工和水军的反击,指责博主没文化,甚至攻击对方的长相。(“400元自助餐事件”背后:星巴克哪来的优越感?
 
2020年8月,星巴克某门店拒收硬币引发热议。随后星巴克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但不少网友认为,星巴克的回复态度傲慢,只是不痛不痒地“打官腔”,并非发自内心的道歉,对于涉事员工后续如何处理也毫无交代,堪称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
 
2016年,星巴克的一名忠实粉丝在给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的公开信中写道,作为熟客的他在点单时连续两次被店员质疑,“你确认要的是中杯吗”“中杯是我们最小的杯型”“我们没有小杯,最小的就是中杯”。来自官方的反复质疑,让作为星巴克熟客的他,感觉自己在星巴克员工面前“无知又愚蠢”。

 
还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星巴克的傲慢到了何种程度。
 
一个是黑猫投诉平台上的回复情况。截至12月14日,星巴克总共收到1254条投诉,已经回复和完成的都是0;作为对照,瑞幸总共收到投诉2461条,全都已回复,已完成2209条,占比89.8%;肯德基的投诉量6758条,已回复6665条(98.6%),已完成5548条(82.1%)。



  
对此,有位网友指出:“投诉的零回复说明心里从来没有这里的客户,从来没有把这里的管理者当回事。”
 


另一个数据,是NCBD(餐宝典)的差评统计。在其《2021中国咖啡线上评论挖掘研究报告》中,星巴克在服务方面收获的差评占比高达56%,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傲慢”。

 
4

星巴克为什么能这么傲慢?谁给了它傲慢的资本?
 
1999年,星巴克进驻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门店,第二年进入“咖啡之都”上海。到今天为止,星巴克在中国大概有5400家店,而且全都是直营店。
 
二十多年间,中国的咖啡市场发展迅速,星巴克的贡献不容小视。对国内很多咖啡消费者来说,星巴克是启蒙者、是领路人,是咖啡的代名词。更进一步,星巴克是精致生活的代表,是高端身份的象征。
 
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星巴克成了很多商场和购物中心争相招徕的贵宾,给最好的位置,给尽可能长的免租期,乃至给它承诺保底销售额。在餐饮业,星巴克也成了金字塔尖的存在,一举一动都被人围观、效仿,一言一行都被人学习、膜拜,甚至有餐饮店以和星巴克做邻居为目标。
 

△图自餐宝典
 
拥有这样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别说星巴克,换了任何一个人或企业,恐怕都会骄傲,对人对事也就难免傲慢。
 
细究起来,星巴克之所以傲慢到触碰红线,监管层面也有一定的责任。13日事件发酵后,有网友质疑:“食品安全为什么总是靠卧底曝光,监管机构呢?”
 

 
5

毋庸讳言,在12月13日之前,星巴克一直都是个赢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心理是:赢家做什么都是对的,赢家通吃。
 
那么13日之后,不管社会大众怎么想,至少星巴克该醒醒了,别再想着躺在过去的荣光上睡大觉了。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本土咖啡品牌的崛起,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远离星巴克。在他们眼里,星巴克主打的“第三空间”已不再适合商务办公,“去星巴克要带笔记本电脑吗”已经沦为一句调侃;更关键的是,星巴克的咖啡又贵又不好喝。 
 
 
星巴克这次提出了6条改进举措,其中提到“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对此我们有点不同看法。
 
作为全球知名连锁企业,星巴克和麦当劳、汉堡王一样,标准和制度都很完善、细致,但为什么在实际执行的时候,都出了偏差甚至完全走样了呢?这可能不完全是因为门店员工的执行力不够,更大的可能是这个标准和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够,不够接地气,导致员工没法严格执行。
 
所以,对于星巴克这家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的外企来说,如何更好地把公司追求和本地员工诉求统一起来,光靠14薪可能还远远不够。
 
6

星巴克需要成为一家真正受人尊敬的企业,作为消费者的你我,也应该对它平视而不是仰视或俯视。
 
三年前有一篇文章比较火,作者对星巴克消费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在标题里就体现出来了——“星巴克可以傲慢,国人不能无脑!”这个描述很形象,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不知从何时起,星巴克变得说不得了”。13日那天,就有人发表过“无脑”言论:
 
“为什么只曝光我们的星巴克?喜茶,乐乐茶,奈雪的茶……你们记者都喝不起吗?什么时候开始卧底?” 


对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任何人都可以倾注感情、成为铁粉,但像饭圈那样不问是非来对待商业行为,这一看就不是成年人的思维。
 
而除了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监管也要跟上,不能因为它是知名企业、行业领头羊,就先入为主地以为它没问题、很安全。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它早晚会辜负你的这份信任,就像星巴克这次一样。
 
从企业的长治久安来讲,越是知名企业,其实越要密切监管,把隐患消除于未然,把问题扼杀于萌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而不是等到媒体曝光了、舆论发酵了,才运动式地监管一阵、处罚一通。
 
7

一个健康的消费市场,可以有骄傲的企业,但不需要傲慢的品牌。
 
企业不尊重消费者,必然也不会得到消费者的尊重;企业不遵守监管要求,必然也会受到监管的惩处。
 
对于星巴克来说,中国市场很重要,它在这里已经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两年的业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放眼全球,中国的风景的确独好。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已不是二十年前视现制咖啡为稀罕物的年代了,在95后、00后眼里,星巴克不再有什么光环,它就是一家咖啡店,而这样的咖啡店还有很多,比如瑞幸、Manner……
 
谁更需要谁,一目了然。所以,有什么好傲慢的?



成为NCBD会员(会员299元/年,有效期至2022年1月31日),可获得10+份付费深度报告,包括但不限于:小吃快餐卤味烧烤烘焙轻食小酒馆烤肉烤鱼新茶饮咖啡火锅投融资抖音营销柠檬茶有意者请加微信



往期文章:
星巴克翻车:使用过期食材,保质期随意改
星巴克哪来的优越感?
不要去星巴克喝柠檬茶
“2021中国餐饮服务商创新20强”报名开启
2021中国火锅供应链TOP10
2021茶饮供应链TOP10:雀巢等上榜
2021餐饮供应链TOP100出炉
2021餐饮金饕奖全名单揭晓!

报告/测评/广告合作:13054416971

文章转载:13802407306

邮箱:hezuo@canbaodia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