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学校成为能证明“付出就有回报”的地方

你的 校长高参 2021-09-22

 


编译丨翟桂红

 

此前,校长高参(ID:myedu-)分享了两篇关于2014年“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奖”得主肖恩·麦考的文章:

肖恩:每个孩子都值得收获圆满,我的使命就是支持他们全力以赴

学生推荐:一位名叫肖恩的老师永远改变了我的生活


现在,是关于他的最后一篇。


技术就像空气,看不见但必不可少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他著名的《这就是水》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


两条小鱼在水里正游着呢,一位“长者”游过来,朝它们点头问候:“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这两条小鱼继续前行,其中一条看了看同伴,问道:“水是什么玩意儿?”

 

华莱士用这个故事说明:我们生活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现实,往往是最难辨识和探讨的。


但对我而言可以反其道而用之,可以把某些“锦上添花”变成“无处不在”。没错,我说的是科技。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铺陈到互联网上,让所有学生都触手可及,再加上创造性工具的使用,这三者的结合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然而直到2013年,这类技术已经问世了,我们的教室和1913年的教室如出一辙。

 

当今学生就生活在科技构造的大环境下。他们应该在能充分利用科技资源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融合。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生代,如果我们不能为了他们努力创设这类环境,就将无力吸引他们的参与。

 

如果我们在课上所传授的信息,学生们只消几秒钟就能从电子设备中获取,他们就会抛出一个千年老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这些呢?”这种情况下,你是无法给出圆满回答的。而一旦学生们觉察到学习活动没有意义,他们就会渐渐离心。

 

当然,出于对教师及其文凭的尊重以及其他原因,大多数学生仍会服从教师。但我们不能让这种服从变成成功的障碍(注:指教师满足于学生的服从,裹足不前)。


我们必须利用现有的教学技术手段来满足学生的特定需求。技术本身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但如果它能与一位准备充分、富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创设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以最佳实践为基础的课程,那它就能改变游戏规则。


而现在,确实该做出转变,将技术的应用最大化了。


对于这种转变,我的意见是:必须由教育的利益相关方协作完成。


譬如,教育机构必须做沟通工作,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惧心理。而家长必须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让所有学生都能使用现代学习工具和资源。


要知道,作为一个社会,如果我们要确保机会公平,就必须确保学习条件的基本公平。如果技术只属于富人而不属于穷人,那么低收入学生和非低收入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就会继续扩大。

 

另外,在做出这一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不要屈服于“投入技术就能保证成功”的信念——我们不要为了“专注”技术而改变使命,学习仍然应该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高效能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继续抱残守缺,否则便会牺牲自身的使命。“老师站在黑板前便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总之,技术必须成为这样的存在,即:能把教育上的各种有利要素(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老师的高效能等等)无缝融合在一起。它就像是室内的空气或是鱼缸里的水,虽然看不见,但必不可少。

 

助燃那微弱的小火苗,使其强大到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达留斯·克拉克·门罗是纽约大学的艺术硕士毕业生。不过,他却曾因抢劫银行而被判入狱服刑。

 

在纪录片《罪犯的演变》(Evolution of a Criminal)中门罗如实记录了这一故事。当他开口回溯自己的经历时,我马上就觉得似曾相识。


门罗觉得,尽管他努力而勤勉,但“按规矩办事”永远不会出人头地。当然,这不能成为他犯罪的借口。他曾经的经历和我许多学生目前的经历颇有共鸣。我们常常低估了青少年在追求卓越的漫长道路上保持元气满满的难度,而满足于平庸或走捷径却要容易得多。

 

“十五六岁时,我们家被盗了。当时我是一名优等生。但在那一刻我非常清楚,我的家人一直都只是数着工资过日子。不仅仅是我的父母,还有我的阿姨、叔叔和祖父母。这些人每天都早出晚归、努力工作,已经牺牲了许多许多年。


那个年纪的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长时间才走出那潭死水。我确实说不清真正的导火索是什么,但被盗这件事的确推着我做出了一个选择。我觉得我们家倒退了,而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复原。”

 

当我看到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一个四年制的大学时,我最主要的感受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如释重负。在他们读高中的四年间,恐惧是其普遍的心理底色。他们总担心会发生某种超出其控制的事件(父母失业、被驱逐、成为犯罪的受害者等等),继而在精神上遭受打击甚至垮塌。


而我则担心,他们身上那股经过精心培育才形成的、微弱而扑朔的自信之火,很有可能还没来得及变成催动他们崛起的、不可熄灭的烈焰,就被彻底扑灭了。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助燃那微弱的小火苗,使其强大到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呢?这里我有一些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1、力求理解并培养同理心

 

很多情况下,青少年的自信心都非常脆弱。教师既有足够的力量强化它,也有足够的力量破坏它。而为了帮助他们培养自信,教师很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因为这通常能让自己产生更多的慈悲心、耐心和宽恕心。

 

作为一个曾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贫困、并曾与许多贫困生打过交道的人,我认为《大西洋月刊》的下列解释似乎可以帮助那些不曾身临其境的人窥见那种“心苦”,继而理解为何长久的坚持是一场奋战:

 

“……现实世界中的理性自控并不是非黑即白。也许你有足够的耐心等一个小时的火车,或者有耐心通过锻炼和节食每周减掉一磅。这些听起来都很靠谱。但是如果90分钟后火车还没到呢?如果你已经节食节得非常痛苦而体重却没有分毫下降呢?这种情况下也许你就应该放弃!这才可能是一种自然的、理性的反应,因为一开始的时间规划就不合理。”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半途而废”论对错。这一判断,正如作者安德鲁·高利斯(Andrew Golis)所说,意味着“贫困的压力会干扰我们做出正确决定”这个观点或许仍不够深彻。不可避免的贫困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TA完全放弃了长期规划——因为短期需求如此迫在眉睫,而长期收益却如此渺茫。火车就是不来。


所以,尽管对那些非穷人而言,源于穷困的心理极为不理性,但如果这种心理实际上是“对一个混乱世界和不可预知之结果做出的最理性反应”时,我们该怎么办?

 

2、让学校成为能证明“付出就有回报”的地方

 

对我来说,之前的生活环境充斥着身不由己。妈妈滥用药物并且酗酒,家庭遭遇贫困、功能失调——一切都是一团糟。无论我在家里做什么努力,都好像是在用勺子削冰山。


但在学校却能有所不同。我并不是要低估家庭压力对在校学习的“延滞效应”,但我的确发现,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青少年普遍有一种掌控自己命运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是的,弱势学生们也许有很多的“别无选择”,但他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态度和努力。通过课后对话、课堂会议和反馈,通过庆祝小小的成功并帮助学生从失望中摸索和学习,我们可以让他们看到“选择”与“努力”能产生何等结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这些弱势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独特的贡献。而对于他们来说,改变往往就是从这些潜在的心态与信念开始的。

 

总之,真正的信任是重中之重。要相信学生们能倚靠我们对他们的信任起步,并最终做到相信自己,而正是这种滋生于良好师生关系中的信任,才能最终催发学生的变化。

 

3、为学生寻找希望的榜样

 

希望不是一厢情愿。希望是一种对光明未来的信念,这种信念既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又有“让未来成真”的心劲儿作为支持。而这种对希望的健康定义是强有力的。

 

可如果一个孩子找不到可以拥有光明未来的理由,那TA也就没了希望。对此,《纽约时报》进行了很好的探讨:

 

“……相比之下,那些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则不这么认为。有人对费城和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数千名少年犯进行了长达7年的研究,并根据相关数据出具了一份报告,结果显示,那些希望英年早逝的人所犯的罪比那些希望长寿的人所犯的罪更多,也更严重。

 

乔治城大学的Garance Genicot教授和纽约大学的Debraj Ray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那种略高于个体基本生活标准的志向固然能鼓舞人投资于自己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如果它们变得遥不可及,也能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和对教育投入的降低。”

 

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处世隔绝的贫困社区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幸运的是,在我成长过程中虽然遇到过很多挑战,但我周围一直有许多成功的榜样。而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我们可以为他们去找并尽力牵线搭桥,让榜样与学生“结对子”。无论是传记中的名人还是校友录中的校友,只要找对了并让学生与其“搭上”,他们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而言举足轻重的人物。


最后,我们务必要让学生相信:既然已经跟那些成功的先辈们建立了关系,他们就有可能克服困境。

 

结语:

 

肖恩·麦考无疑是位了不起的教师。他坚持的教育理念、多年来累积的经验以及种种思考,相信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大家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接下来校长高参(ID:myedu-)将为大家介绍更多这类令人钦佩的老师,敬请期待。

 

本文来源:肖恩·麦考参加年度教师评选时向CCSSO递交的个人申请材料以及肖恩的个人博客


推荐阅读:

李斌:讲好学校故事的8点提醒

【年度精选】2018,校长和老师们爱看的

池昌斌:教师,是和学生一起经历世界丰富性的那个人

池昌斌:教师,要跳出教育圈,去认识更多人

当危机出现,学校为何总是应对失当?

6名小学生主导的论坛,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