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精选】2018,校长和老师们爱看的

校长高参 2021-09-22

校长高参 刘菲


新的一年到啦,感谢“校长高参”的每一位订阅用户,让我们有机会陪伴你们走向2019年。


2019年,“校长高参”会继续做好过滤器与连接器,提供优质内容,帮助校长与老师,打破地域、视野等限制,彼此连接、互相影响、共生共长。

 

过去一年,“校长高参”生产了120篇原创文章,平均3天/篇,和一些订阅大号相比,我们在速度和质量上都自愧不如。唯有继续努力,在内容上“锱铢必较”,用专业、有效的内容吸引你们,留住你们。

 

下面,是我们结合后台数据,与读者们的反馈情况,精选出的四类33篇原创文章。与大家一起回顾:


一、 校长爱看的

二、 老师爱看的

三、 校长老师都爱看的

四、 我们毛遂自荐的

 


作为校长,你凭什么领导别人


第一类是校长们爱看的原创好文。

 

汪校长专栏


2018年,“校长高参”有幸邀请到汪正贵校长开专栏。


汪正贵:北京十一学校分校校长。教育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合肥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原安徽省马鞍山二中校长。

 

2017年10月开始,应朋友之约,汪正贵校长开始和一帮校长朋友在网上读书、交流。主要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每学期精读一本书,每两周在网上进行一次共读。每次共读活动,大家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共同研讨一到两个话题,最后都会由汪校长作个小结。

 

这一次次的小结梳理成文,正是“校长高参”——「汪正贵专栏」的雏形。


 「汪正贵专栏」部分留言

 

「汪正贵专栏」共计25篇文章,篇篇值得校长阅读。在此,我们推荐其中5篇。


用人之长,成人之美,让平凡之人一起做不平凡之事!「汪正贵专栏」

每年收700多份上级文件……五重压力下的校长如何不被压变形?「汪正贵专栏」

不要以为坐在校长位置上,你就自然会有影响力「汪正贵专栏」

作为校长,你凭什么领导别人「汪正贵专栏」

不懂激励人,怎么做校长?「汪正贵专栏」

 

细读这5篇,和汪校长一起思考如何做校长吧。


 

中关村三小系列


2018年,“校长高参”也有幸多次走入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三小”),从细节着手,观察一所好学校是怎样的。


初次走进三小,你可能会像我们一样,被四处可见的学生涂鸦所吸引。

你可能会好奇,学校里也可以随意涂鸦吗?

为什么三小校长刘可钦说——

 

 

难道,涂鸦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吗?

三小又是如何将涂鸦,变成另一种教育的可能?

……

 

如果你好奇,不妨读读这篇:参观这所京城名校,我被孩子们的涂鸦惊到了

  

看完涂鸦,继续往前走,前方传来老师们的欢呼声。推开门,发现这里正在举办一场教育论坛。老师站在舞台中央侃侃而谈,正在向台下的领导、专家,还有其他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所得。

 

传统论坛中,专家或者领导唱主角,专家是嘉宾,他们向台下的听众讲授自己的观点、理念;专家是点评者,老师发言结束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专家身上,期待专家高屋建瓴的点评。


在中关村三小的论坛,专家不再是最后的点评者和专业权威,而是“第三只眼”。他们和教师们一起探讨教育的价值,提供更开阔的视野,让教师们知道,同样的问题其他学校、其他老师是怎么解决的。

 

如何借鉴三小经验办教育论坛,让自己的学校走出不一样的路。如果你感兴趣,这篇文章可能有你想要知道的内容:像中关村三小那样,办一场让老师们尖叫的教育论坛

 

返程时,你关注了三小的微信公众号。

 

与大多数中小学简单记录学校各类活动及会议不同,公众号“中关村第三小学”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围绕孩子,面向学生家长的,很少会报道与学生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会议。


号内有着简单明了的栏目划分,随意点击一篇文章,入目的排版清爽而温暖。

 

你后来才知道——


公众号“中关村第三小学”目前的订阅数近3万,据相关机构分析,他们吸引了11000左右非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的校外人员。

 

这么多粉丝,三小的老师是如何运营学校公众号的呢?

为什么号内少有校长的影子?

……

 

如何借鉴三小经验运营学校公众号,打造学校品牌?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击:这所名校的微信公号很少出现校长的身影

 

再一次来到三小,是毕业季,听说这里的小学生也要进行毕业答辩。

 

到了现场,才了解到,此次毕业答辩有——


9种选题类别,

24个答辩会场,

194场毕业答辩,

800名参与学生。

 

六年级的孩子,有必要做毕业答辩吗?

12岁的孩子,会选出什么研究主题,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好研究呢?

三小的毕业答辩,对其他学校可有借鉴意义?

……

 

欢迎 向中关村三小的学生学做研究

 

其实,毕业答辩,只是三小毕业项目的其中一类。而毕业项目,也只是毕业季活动的其中之一。

 

三小毕业季从3月份启动,历经4个月。整个毕业季活动分为毕业项目、毕业涂鸦、致童年个性毕业照、群组学长学弟学妹告别仪式、“收藏看得见的成长”——成长机会博物馆、“歌声走过六年”毕业典礼和毕业住家等模块,所有活动彼此联动,形成完整的毕业季体系。


三小的毕业季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内容,有何意义?

毕业季战线长、环节多,校方如何协调各方资源,有序运行

……

相信,你想知道:这所学校的毕业季活动为何持续四个月,还如此惊艳?

 


其他优质好文


我们还推荐以下5篇文章,给有教育理想、爱学习、爱思考的校长们阅读。

 

1. 校长的毕业致辞也有模板?经典好用的模板看这里→毕业典礼校长致辞为何爱用这样的模(tao)板(lu)?

2. 面对校闹,请记得这样做→向湖南学习,远离“校闹”,让校长们安静、依法、大胆办学

3. 学校会议怎么开?想要省时省力还高效→学校尽量少开会,实在要开,就得这样开!

4. 一位名校长的自我反思→反思好这四个问题,学校管理者才可能有自知之明

5. 提升学校品牌,讲好学校故事。如何讲好故事看这里→李斌:讲好学校故事的8点提醒

 

 


优秀老师会这样做


第二类是老师们爱看的原创好文。

 

优秀教师专访


2018年,“校长高参”还有幸专访了几位优秀教师,希望从教师的教育哲学、专业发展等方面,给教师读者提供新的启发。

 

5旬教师何永德:人落后是从拒绝学习开始的

5年教龄,“一战成名”,他以学生为本自我进化



汕头澄海实验小学系列文章


2018年年初起,“校长高参”走进汕头澄海实验小学,听老师们讲各自的教育故事。他们是500多万小学教师中极其普通的一群人,在日复一日的挑战中,奠基着一校、一地、一国的基础教育。

 

2018年盛夏,“校长高参”决定推出该校老师们的一组原创文章,尽量原汁原味呈现他们身为教师的喜怒哀乐。

 

本专栏共计12篇原创文章,我们精选了其中2篇推荐给你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和思考吧。


学生教会我,什么才是真为他们好丨专栏

班里有“一个不大喜欢您的学生”丨专栏 


 


让学校教孩子骑自行车,会发生什么


第三类是校长、老师们都爱看的原创好文。

 

如何处理家校关系

 

因为孩子,家长和学校才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对于老师来说,只有在家校沟通当中,明确作为学校教育者和家庭教育者的边界,才有机会实现良性的沟通,使得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获益,让老师的工作变得更加明确、高效和被尊重。


校方应该如何面对家长?如何处理家校关系?我们推荐以下2篇文章,愿家校之间互相尊重、充分信任、友好合作。

 

问题出在学校,答案却在家庭。新学期,老师最想让家长知道的9个观点

当学生扰乱课堂、家长反对惩罚时,老师可以这样做

 

国外教育系列


2018年,“校长高参”也花了较多的精力关注国外教育讯息。

以下3篇原创文章(或编译),分享给大家:


如果让学校教孩子骑自行车,会发生什么

让学生多运动吧,四肢发达能让头脑变得更不简单!

美国教育部通知全国中小学组织收看“开学第一课”,结果被群殴……

 



我们毛遂自荐的


感谢你们因为优质原创文章看到了这里。

 

但是我们想告诉你——

 

“校长高参”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优质内容的微信公众号。

它实际上是“天真蓝”旗下的主推品牌。

除媒体内容外,还将通过高端培训、学校咨询、活动策划等方式为中小学管理者提供专业而有效的知识服务。


期待和你一起,发现、创造教育的美好!

 

我们非常需要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2018年,就有两位年轻同事加入我们。他们都曾经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愿意和我们一起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一步一步助推学校升级换代,推动实现理想的教育。

 

他们已经用文字记录下了,学生视角下学校教育的浮光掠影。

 

想要了解“好学生”想要什么样的教育?

为什么应试教育的得益者,不走寻常路?

一个人的教育经历能对人生选择产生什么的影响?


我得意地向人介绍我的母校,它让每个人都鲜活地活着

名校毕业生反思求学路:教育,要能给人“慢下来”的能力



系列培训课程


2018年,在多位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下,“校长高参”还开发了面向校长、中层、骨干教师的系列培训课程。

 

其中,10月份在长沙开展的【李玉贵教师成长工作坊】,我们有幸邀请到从教30余年,获台湾教师最高荣誉——全台师铎奖的李玉贵老师,为我们开启了以教师为学习共同体,【敬畏课堂/研究学情/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之旅 。

 

想要了解李玉贵老师的为师之道?

30年教龄的她,如何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名师的语文课堂能有多精彩?

 

点击这里,和名师一起成长。

李玉贵:为什么我们做老师,随着教龄增长,却不一定更专业?

李玉贵老师,长沙见!


 

新学校香山训练营

 

集结了全国近百位优秀校长的“新学校香山训练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新学校香山训练营”,北京天真蓝教育传媒(校长高参)和华樾(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公益课程,为更好的助推校长们建设师生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新学校”而生。


2年多来,我们最庆幸的,是通过“新学校香山训练营”,结交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校长,共同探讨“非常理想特别现实”的学校变革之道。


校长们,公益项目新学校香山训练营(第三期)开始报名了!

这一次,又很过瘾!

 

”从培训走向研修、从个体走向社群、从他主走向自主“,我们正朝着这样的方向打造和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2018,感谢有您!

2019,我们会在你们的帮助、指点和支持下,变得更好、更强!

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推荐阅读:

李斌:讲好学校故事的8点提醒

池昌斌:教师,是和学生一起经历世界丰富性的那个人

池昌斌:教师,要跳出教育圈,去认识更多人

当危机出现,学校为何总是应对失当?
学会如何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当教育从“公共事业”变成“共同利益”

这所名校的微信公号很少出现校长的身影

听教育部长的:不给教师减负,教育哪来幸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