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人之长,成人之美,让平凡之人一起做不平凡之事!「汪正贵专栏」

汪正贵 校长高参 2021-09-22

 


汪正贵:北京十一学校分校校长。教育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合肥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原安徽省马鞍山二中校长。


问题22:如何将学校变成“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的团队?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学校管理中的用人问题。管理就是用人和决策。如何用人是领导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想结合管理学中的两个原理来谈学校管理中的用人问题。这两个原理,一个叫彼得原理,一个叫帕金森定律。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一、如何破解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提出来的管理学理论。他对很多组织进行观察研究以后,发现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岗位上优秀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就是彼得原理,也有人把它叫做彼得现象,或者叫彼得高地。


在组织中,当某人在某个管理岗位上做得很好,很优秀,那就可能会被提拔到上一级的管理岗位,如果在上一级管理岗位中,仍然做得很优秀,那就有可能继续晋升,到更高的岗位。一直提拔到一个自己不称职的岗位上,也许就停止了晋升。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管理者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


当然这是彼得所作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一种普遍性的通则。但对我们管理者而言,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弱项在哪。


我们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建立学习型组织。同时要发挥好自己的长处。至于自己的短处和弱项,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和别人的长处嫁接。


第二,我们要站在上一个层级来思考问题。


其实就是站在我们的上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借用领导的视角来重新打量我们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站得更高,会看得更远。虽然我们的水平不一定很高,如果我们能有更高的眼界和视角,也许能够克服彼得高地的不适应性。


第三,发挥下级的长处,敢于使用比自己强的人。


发挥人的长处是组织存在的理由,组织当中任何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去避免每一个人的短处,这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作用。


第四,作为校长,我们在提拔教师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以业绩论英雄,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比如说一个名师,课教得很好,班级带得很好,但是不一定就把他提拔到管理岗位上。也许他的长处就在于教学生,那就让他去做一个名师,让他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也许他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如果将他提拔到管理岗位,可能多了一个不胜任的管理者,少了一个教学名师。


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重用下属,不一定将岗位晋升作为最主要的方式。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也是如此,虽然我们期待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升迁,但这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和工作的动力。


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专长。


这让我想到李希贵校长。他做过中学校长,然后做教育局长,后来调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最后他又选择回到学校,担任校长。


我的感觉,他是反用“彼得原理”。


当他从教育部、教育局的工作背景下,重新回到中学校长的岗位,他的眼界、见识、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在一个中学校长的胜任力之上。这是“逆彼得原理”,自然能够高屋建瓴,更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如何避免帕金森定律?


这个定律是英国的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提1958年提出来的。帕金森研究传统组织,发现不仅机构重叠、层级较多,而且平庸管理者也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考察后,得出了结论。


因为管理者本人到达彼得高地,他本人不能很好胜任现有的工作,于是他就需要选用两个助手。因为他不愿意使用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就选用两个比自己还要平庸的助手来帮助自己。两个助手既然平庸,于是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平庸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会造成层级越来越多,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平庸的管理者越来越多。这就是帕金森定律,也称作金字塔上升原理。


如何避免学校组织中的帕金森定律?德鲁克给的良方是用人所长。一个学校当中,也许没有多少不平凡的人,但是将这些平凡的人的长处汇合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团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一个好的组织,通过组织设计,能够积聚、汇集和发挥各人的长处,而回避各自的短处,让短处不发生影响。这是一个组织和机构存在的价值。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要用人之长,成人之美。


识人之明,是说我们要学会判断人。识人,是一种眼光。同时我们要看他有什么长处,他能做些什么,而不是看他不能做什么。这是用人的第一步。


第二是用人之长。用人之长,是一种度量。比如学校中有一些人比较能干,可能缺点也特别地明显,甚至有可能会是学校的意见领袖、或者是所谓的刺头,这样的人,我们能不能用好他的长处?

   

这就涉及到度量的问题。要着眼于别人的长处,敢于使用那些有缺点的人,敢于使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扬人之长,用人之长。这样就会突破帕金森定律。


特别要敢于启用年轻人,年轻人是学校的未来,也许他现在做得不够好,但是早一点培养他,他会成长得很快。


用人所长就是着眼于一个人的长处,而不是着眼于一个人的短处。人的长处和短处,其实是一体两面。


如果你的下属没有什么缺点,但是也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这样的学校可能是一个很平庸的组织。

     

你不要怕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发挥别人的长处。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下属的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1]  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使命,用人,“是用来做事的,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的。”[2] 用人之长、使用比自己强的人,最终有利于完成我们共同的使命和学校的目标。


用人之长也有一些原则。比如你不能把岗位设计成只有完人才能做好的岗位,岗位设计一定要合情合理,它的难度、宽度、高度应该是合情合理,正常的人都能做得到。


再比如,岗位设计的时候门槛要低,但是也要有挑战性,有发展空间,否则的话,这个岗位就不容易发挥人的潜力,也不容易激起一个人的挑战欲望。


比如中学一般设有保卫处或者保卫科,你不能让一个年轻人一辈子就做保卫科的工作,这样对他没有挑战,最后会冻结他的热情,对他个人的成长也不利。


那怎么办?


就得重新设置这个岗位,让这个岗位和别的岗位兼融,让他兼办公室的副主任或者兼工会的管理岗位,让他的工作范围有所延展,涵盖面比较广,工作内容更有挑战性。


第三是容忍之量。用人之长,就要能够容人之短。尊重人与人的差异,同时也认识到人其实是很难改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我们要有容人之量。作为校长和管理者,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不是去帮他补短,而是去运用他们每个人的才干,充分发挥他的才干,从而使一个组织的整体效益成倍增加,使得学校的使命、目标能够达成。     


当然容忍之量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人的品格、品行,这是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品格、好的品行,最后会败事。所以我们说的容忍之短,容人之量,它容的是人的不足,而不是容忍他的品行问题。     


最后是成人之美。培养人、帮助人是我们做管理者的使命,管理者有具有成人之美的心态和境界,在成就别人的过程中,定义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用人的核心是着眼于人的长处,而不是他的不足。


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思维习惯。比如有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玻璃杯,有的人可能第一眼看见的是半杯水,有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半杯空的部分。在用人的问题上,尽量看到半杯水,看到长处的部分,看他有什么作用,而不是着眼于杯子空的那一半。


参考资料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第71页

[2]同上, 第71页


推荐阅读:

1、作为校长,你凭什么领导别人

2、大家都看着你,校长!说你相信的,做你所说的

3、以文字作画,画出学校美好愿景

4、用愿景管理未来,激励教师迎接挑战

5、校长如何应对变革的压力?光有信念、勇气还不够!

6、痛点,往往就是学校变革的出发点

7、如何为教师赋能,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

8、驱动老师的究竟是什么?

9、不懂激励人,怎么做校长?

10、当你真的以学生为中心,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1、不要以为坐在校长位置上,你就自然会有影响力

12、如果,你遇到了一位平庸的或不道德的领导……

13、核心关系圈,决定了你的品位和价值

14、校长做人与做事,时间应该七三开?

15、学校中层如何从“夹心”变成“核心”

16、每天忙忙碌碌,不知时间都去哪儿了?三点反思助你从事务泥潭中脱身!

17、校长要站在学校的外部,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18、校长所分配的最重要资源,是自己的时间

19、每年收700多份上级文件……五重压力下的校长如何不被压变形?

20、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建立健康的学校关系学

21反思好这四个问题,学校管理者才可能有自知之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