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盖茨视为英雄的女教师:让我们教会学生无畏

你的 校长高参 2021-09-22

编译:翟桂红


这是一位跟美国最高领导人特别不对付的短发女将。2018年,美国年度教师的颁奖现场,她一边微笑着从特朗普手中接过象征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的水晶苹果,一边沉默地昭示着胸前那枚“反特朗普”胸章,全不顾对面总统先生的尬笑。


一年后,因为特朗普政府在对待移民和难民的态度上一再打太极,她又联合多位志同道合者成立了一个直指特朗普的组织:Teachers Against Child Detention(反拘押儿童教师联盟)。在该组织的官网上,她不但披露了移民及难民儿童遭遇拘押的现状,更在官网上直言:特氏政府的这项决定是一场“道德灾难”。

 

这位敢于向总统开火的女教师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曼迪·曼宁。


时至今日,由曼宁发起的反拘押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有报道称,美国多地教育界人士已纷纷赶往指定地点,集体呼吁美国政府停止拘押移民及难民子女,尽快释放他们,并还他们以基本人权。

 

不知道特朗普会否有功夫回应教师们的呼吁,但无论如何,曼宁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在近日的一次采访中她说:“我们必须为所有人争取正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为所有的学生服务。”

 

这似乎已经超出了一个英语老师的责任范畴。不过,从一开始曼宁就没打算“安分守己”。

 

让我们教会学生无畏

 

在华盛顿州斯波坎市菲利斯高中,有个名为“新人中心”(Newcomers Center)的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97年,专门帮助该校的移民及难民子女学习适应美国的学习和生活。2008年,曼宁成了这里的英文老师,从此和一群特殊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做这个中心的老师有多难呢?


首先,执教者需要过语言关。据统计,该校所在的学区共流通着77种语言。而曼宁的班上虽一般只有12到15个孩子,但她却享受过8种语言混搭的“什锦大礼包”。


其次,这些孩子入校时大都带着深重的伤痕。由于祖国的多灾多难(学生们多出身于叙利亚、危地马拉、阿富汗、坦桑尼亚等国),因此抵美之前,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极端贫困甚至宗教及政治屠杀。而抵美后并不等于直接就能跨入流奶与蜜之地,因为等待他们的首先是文化冲击、创伤后遗症,以及或隐或现的种族歧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遇到了曼宁。


自然地,曼宁并非神人。这群孩子既需要医治,也需要传道受业解惑,而曼宁也曾在后来的诸多采访中坦言“任务艰巨”。但无论如何,她坚持下来了。至于那些年间她到底下了哪些功夫,很遗憾,并没有多少翔实的记录。除了篇幅不大的媒体报道外,最有料的或许就是她为参选2018年年度教师而准备的申请材料了。


这份申请材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曼迪·曼宁,另一方面,透过申请表上设置的提问,我们也能一窥现今美国教育界权威对教师的期许:

 


年度教师评委会:请描述一堂能切实证明您是一位“教师”的课,并请告知:您是如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这种学习对您的学生有什么影响?您的教学信念在这堂课中是如何体现的?

 

曼宁:我相信我们的学习一方面是通过与周遭世界和周围人进行互动,一方面是通过了解别样的生活方式进行。而我那个以“指路和问路”为主题的系列语言应用课就体现了这一信念。

 

我有个来自坦桑尼亚的学生,名叫Yermos。来美之前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难民营里,不懂英语。在头节课上,我先是介绍了学习内容(基本的看地图技巧)和相关用语,接着,我们便将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背景挂起了钩。学生们先是绘制了原家庭所在之街区或县城的地图,接着又分享了彼此的地图。这个活动一方面凸显了他们的既有经验与技能,另一方面又让他们与同学分享了彼此的文化而无需重温受创的记忆。

 

另一名学生来自厄立特里亚,举目无亲。来美前一天,她放学回家后发现母亲被杀害了。而在那节课上,由于地图活动将她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某种积极情境中,她最终重建了与家庭间的联结。此外,这项活动还唤起了她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这激励着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却没有重温失去母亲的可怕经历。

 

我的学生学习语言的最有效方式是,带着学习目标走入现实环境,并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日常经历相结合。因此在本系列课的第二阶段,我们走出教室去给学校周围的街区绘图。一路上学生们要与路人进行简单对话,询问如何前往目的地。沿途他们还要绘制出看到的地理标识。最后,我们把“画作”带回学校,又集体绘制了一张大地图。它几乎占据了整面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进行实地绘图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规划行程。有时,我们会前往闹市区“探险”,有时,譬如带的某位学生身体有缺陷,我们便会“就地取景”——绘制学校的布局图。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把现在的学校与家乡的学校做一番对比,结果有时会很有意思。譬如最近,我新迎来了一家来自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学生。他们在进行过比较后告诉我们说,在马来西亚,他们会跟一群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去老师家里上课。这个“新闻”真是激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兴趣。

 

此外,我还把实地绘图的活动推广到了学生各自所在的社区。我让他们走遍整个社区,画出草图,并记下重要的地方和左邻右舍的家。当然,期间他们需要用英语求助周围人或与之沟通。这对学生们来说并不容易,迈出这一步很需要勇气。

 

因为,毕竟这个城市的生活与他们家乡的生活迥然不同,对于新家,他们都带几分怯意。譬如一个来自马绍尔群岛的学生,他抵美两周后就入学了,随后将近一个月都一言不发。我一度非常担心他。然而地图课来了,他不得不走出教室,开口与人交流。直至整个单元结束后,他不但开始大声说话,还在班里班外都结交了朋友。至于上面提到的Yermos,他也今非昔比了。

 

总结下来,这一系列课程除了体现我在开头提到的教学信念外,还体现了我的一个理念,即:教学其实也是一门有关“关系”的学问。整个单元的课程下来后,我和学生们不但建立了牢固的关系,而且学生们彼此间也建立了关系,此外我们和各个社区也建立了关系。

 

年度教师评委会:请描述某个您曾参与过的项目或计划,并请告知:您在其中的任务是什么,您是如何增益整体校园文化的?

 

曼宁:2016年伊始,我们的学校和学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纲纪问题。由于当地学生中出现了暴力群体,各校师生纷纷离校,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彻底停摆。一时间,我们学区的辍学率飙升到全州最高,其中,又数有色人种的学生所受影响最大。这种情况下,作为“新人中心”的老师,我希望能尽快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并恢复他们的正常学习。

 

当年春天,我主动要求与校行政团队碰头。会上我建议成立委员会,之后,我又与数位成员共同铺陈了一个护学计划(译者注:具体内容略)。由于我们全员参与、各司其职,该计划实施一年后,菲利斯高中的停学率便下降了74%。无故缺勤率降低了14%,就连无故迟到率也降低了18%。迄今为止,这一计划几经丰富,已经涵盖了更多举措。由于卓有成效,所在学区便将这一计划树为典范,推荐给了其他学校。不过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更有安全感,坚持上学的人也更多了。


年度教师评委会:您是如何确保学生们与周遭世界相连的?请讲一讲您在这方面的做法。

 

曼宁:我的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原植根于各自的文化,却对同龄人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所以,他们是带着对其他文化群体的诸多偏见和看法来美的。其实就和美国学生一样,我的学生对其他文化群体的了解也大都来自电视和互联网。这就导致了各方面的彼此误解。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了解和体验美国的真实生活。这并不容易。

 

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反移民和反难民的言论十分猖獗。我的学生刚刚抵美就担心不得不离开。说实话他们大都是来美国寻求安全的,但在这儿他们并不能时时感到安全。因此,我必须帮助他们了解时事、明晰自身权利,并为其创造一个安全、友好的学校环境。这就意味着,我还要在其他学生群体中培养起同情心和同理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今年我干脆让学生们在午餐时间去小卖部服务,这样,一来他们操练了英语,二来也让主流学生群体有机会培养耐心和同情心。

 

此外,我们还吸引了不少“外人”来帮助我们。譬如,州议员来过小卖部,学区领导、学校主任、以及有色族裔的社区成员甚至专业作家也到访过我的教室。他们的出现帮助学生们了解了学校及当地的法律法规、当地人对他们的文化期许、以及该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等等。而作为回报,我的学生们则让这些人明白了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以及他们为整个学期增添了多少风景。

 

今年,我专门开发了一个网站thenewcomercenter.edublogs.org,虽然该网站还处于初期,但学生们已经利用这个平台来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并与他人互动了。平时,我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会加入文化交互的环节,而这类教学内容又为网站提供了素材。就这样,我又有了新的经验:超越教室这一物理空间之限制的关键在于创造双向交流的机会。而这,就是我每天都努力为学生和他们的“新社区”(注:网上社区)所做的事。

 


年度教师评委会:如果能当选为本年的年度教师,您就会作为教师及学生的代表上台发言。届时您会传达什么信息?您将针对您的职业对公众发表何等见解?

 

曼宁让我们教会学生无畏。让我们教会他们面对不确定的时候要勇敢,失败时要勇敢。此外还要勇于结交新朋友,勇于寻找机会去体验超乎自己认知的事物。因为,如果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见识了新的领域,倾听了他人的想法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就会变得富有同情心,头脑也会开放起来。

 

在一个更有前景、更安全、更友善的社会中,所有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全球公民,而要缔造这样的社会环境,培养人们的无畏精神其实是第一步。

 

而我的学生们,其实他们已经无所畏惧了。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来美无非是为了逃命。此前他们已经亲历了战争、极端贫困、宗教及政治迫害,有的失去了家人。譬如我的一个学生,他兄弟就死在他怀里。还有一个曾藏身山洞躲避屠杀。他们被人从家园连根拔起,不得不漂流异国他乡,直到在斯波坎落了地。

 

在新人中心,他们遇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虽然通常说来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都要学习英语,但他们仍然兴致勃勃、满怀希望并且渴望相互交流、彼此学习。一句话:他们不允许自己受制于恐惧。

 

2012年,我认识了侯赛因。从开学第一天起他就以微笑迎接班上所有人,并很快脱颖而出,成了领头羊。他不但结交了班里所有人,还勇敢地跟美国学生交朋友。他从不拒绝任何机会,甚至在无家可归时也拒绝放弃。如今,他已当上持照美容师,成了我所认识的人中最有前途的一位。


前几天他给我理发时,我问他:“你初到美国时,怎么就那么无所畏惧呢?”他说他别无选择。还在伊拉克时,他的父亲就被谋杀了。他失去了许多亲友,知道人生再无保障。而到了美国后,他明白自己又有了新机会,从此他决心不受恐惧的辖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而无畏不仅仅是侯赛因们的专利。我们还需要教会我们本国的学生战胜畏惧。

 

从小到大,我读过6所学校,搬过12次家。成年后,我又开始了自己的冒险。我在亚美尼亚做过志愿者,在日本教过书,又在美国各州都工作过。适应新环境和陌生人的不适过程最终让我学会了:一、拥抱改变;二、按照人的现状来接受他/她。


年轻人们倒不需要向我这样要经过多次的迁徙才能学会无畏。我们完全可以也向教导我的学生们那样,让他们去领略陌生的地方、体验尚不理解的事物。让我们教他们向陌生人微笑,向陌生人求问。让我们确保每个学生在求学期间都能体验到接纳、同情、同理心与希望。让我们勇敢,让他们无畏。

 

比尔盖茨视她为英雄

 

让我们再次回到2018年的颁奖现场。那一天,曼宁确实活脱脱地展示了何为无畏。她不但以6枚胸章示人,还把难民学生们的一叠亲笔信交到特朗普手中。

 

“我佩戴胸章是为了告诉我的学生,我是他们的顶梁柱……当我站在白宫,我想向他们保证,我一直在他们身边,为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为他们挺身而出。”

——曼迪·曼宁


特朗普有没有看那些信我们无从得知,但曼宁的无畏得到了很多人的声援。去年8月份,她的名字出现在了比尔盖茨的个人网站上——盖茨亲自采访了她,并将她视为用双手改变世界的英雄。

 

而现在,在地球的另一端,英雄还在为她的学生而战。

 

文章来源:

  1. 曼迪·曼宁在申请美国2018年度教师时提供的材料;

  2. 比尔盖茨的个人网站www.gatesnotes.com;

  3. http://www.colorincolorado.org;

 

推荐阅读:

当危机出现,学校为何总是应对失当?

不知如何激励学生,怎么办?——解答新任教师20个怎么办(上)

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解答新任教师20个怎么办(下)

李斌:讲好学校故事的8点提醒

让学校成为能证明“付出就有回报”的地方

【年度精选】2018,校长和老师们爱看的

池昌斌:教师,是和学生一起经历世界丰富性的那个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