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位校长的自我迭代

校长高参 2022-05-13


5月10日—12日,第三期新学校香山训练营第二次课程在佛山市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作为第三期第一次课程的延续,仍以“走出舒适区——校长如何自我管理”为主题,旨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齐聚一堂,走出舒适区,通过与教育大咖面对面交流及相互分享最真实办学经验的方式,共谋新型学校发展之路。


“在香山训练营,每个人既是学员又是老师;既要向他人学习,又要为他人提供诊断的意见和办学的启发;既要以同学为鉴,找到自己的价值,创造坐标点,又要通过同学的眼睛,发现自己的盲区,找到更新换代的机会。大家都不一样,大家又在一起,彼此滋养、共生共长!”


在本次课程中,八位校长进行了行动改进案例分享——他们从本校实际出发,大胆破局,自我迭代,并提炼出可复制的具体方法。校长高参在此整理了校长们演讲中的部分精彩片段,记录美好,同飨读者。

 


1


成长型思维——可复制的领导力

——徐燕娟(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校长)



被训练营同学评价为“激情、智慧、能干”的徐燕娟校长管理着有103个班级的学校,面对如此体量的校园,徐校长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成长型思维对于学校发展的影响:转变一种理念、影响一个团队、发展一批学生。


转变一种理念


1)主动学习:

学校每周都有读书打卡和分享——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我。


2)主动记录:

记录孩子,每天认识一个孩子——学校实行校长陪餐制,校长甚至每天七点钟会站在门口迎接学生,尤其是关注特殊孩子。

记录课堂,关注课堂的变革——学校新学期第一节课,和相关复习,都会有思维导图等。

记录生活,让生活充满惊喜——“不爱生活的校长,很难做好教育。”学校开学时会有包括红灯笼在内的各种装饰,平时也会把班级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


3)主动迭代

终身学习:走向未来的第一步是离开舒适区

重构关系:从“自以为是”到自我认知——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要热爱儿童,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自我迭代:从“看见分数”到“看见儿童”——小学要开心,中学要活心,大学要静心。


影响一个团队


“校长要发现人、使用人、培养人,团队中没有长板短板,只有优势互补。教师不仅要影响行政团队、教师团队,还要影响家长团队。”


“要像建造创客公司一样去管理学校。”


“人和人的感知一旦叠加,会形成一股漩涡般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动一个东西飞速旋转,这就是信用飞轮。信用飞轮就是基于信用产生的正向循环。”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和发现,让他成为他自己。”

 

发展一批学生


如何为学生创造愉快、难忘的学习体验?怎样让孩子们日常经历的每一天变得非比寻常?


打造“峰值体验”

打造“学习场”——认知时刻,让学习真正发生。

创造“探索场”——荣耀时刻,挑战不可能。通过里程碑事件、转变事件,锻炼勇气。

营造“合作场”——连接时刻,面向他人,激发潜能。

养育“生活场”——欣喜时刻,这一刻非比寻常!

 

领导者应该扪心自问的七个关键问题:


①设定你的愿景与关键要务(为什么来这个学校?待在这里三十年的原因?10年后希望这个学校怎样?你希望学校有怎样的成就?这所学校的特色在哪里?)


②管理你的时间(高效人士7大习惯:每天记下六件重要的事情)


③给予反馈,接受反馈(每一个行政要学会做教练)


④接班规划与工作授权(培养潜在的接班人)


⑤为你的团队把脉,作出相应调整(领导者是不断提出改变要求的人、对团队更敏感)


⑥领导人要成为团队的典范(你是怎样的人?你珍视哪种价值)


⑦发挥你的潜能(了解自己优势与不足、终身学习、认清你的热情所在、发挥工作热情)


“学校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个可以安全试错、无限生长的地方;一个可以储存经历、放飞梦想的地方;一个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越离开越留恋的地方!”

 


2


走进舒适区,让校园成为奔跑的场域

——刘玉华(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



刘校长所在的学校新教师占据了极大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她选择重新定义“舒适区””——把不会的技能,通过学习、尝试、反思、再实践,变成熟练的甚至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感的区域,让以前的恐慌区,不断成为舒适区,在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对此,刘校长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舒适区:


1舒适区的扩展源自成就感的获得:

用人之长,优化组织架构,疏通老师困难点——因人做事和因事用人

看见自已的成长——真正优秀的人会持续的自我完善

提升工作的效率——工作分工和流程化管理

同伴的认可——聚焦做事的新动力

自我超越——让重复的事情做得更有意义

 

2舒适区源自角色的准确定位,尤其是管理的闭环:

负责人——谁是第一责任人

分工——分配+认领(尊重需求)

工作标准——共制和自制(常态底线的自制,发展性的共制)

评价方式——(谁来评,怎么评)

奖惩(好的怎么办,没做好的怎么办)——(方式多样,程度不一样,抓住重要的、核心的)

错位——及时反思、修正

 

“提升师生的动机和价值观,建立共同愿景,建设学校组织文化。”

 

3舒适区源自资源的链接

“资源是靠寻找和发掘的(物质、人脉),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固定思维模式。不是资源来了才做事,而是一边做一边找资源!”

 

“学会借力,学会宣传,学会承办。”

 

“在做事中成长,在犯错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

 

4舒适区源自适合自已的成长路径

通过一系列尝试,刘校长认为,目前而言,最适合自己现在成长的,是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把握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制度和文化的角力,形成原则;

问题驱动——借助问题情境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动研究——梳理原则和价值判断的标准。

 

5学习归来,寻找学校的变革点

每次香山训练营的学习都给刘校长开启了新的思路。她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打开思路,就会有资源。”

 


3


学校创新的工具

——江轶强(江西省湖口县金砂湾学校校长)



“谋求创新,是校长走出舒适区的重要途经。”江校长讲述了自己之前参加香山训练营的收获,并把思考付诸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创新的工具:


1借用与联结:

学校组织结构创新:借用北京十一学校组织变革

开学日创新:借用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刘艳萍校长工作经验

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借用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办学经验,发现、传播、弥散学校价值观;

形成学校话语体系。

 

2改变结构流程

学校会议创新:废除一切布置工作的会议,现在的会议形式是分享研讨。

课堂教学创新:“任务驱动”教学模型

推进阅读创新:师生共读、语文主题学习、列入期考范围

 

3三把尺子:借用李希贵校长研究成果

衡量创新是否科学的三把尺子:

是目标,还是方式?

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

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学科?

 

“创新,扩大了校长的舒适区!让学生、教师、自己、学校、教育一天天地变得越来越好,是咱们校长的责任!”




4


扬鞭奋蹄再出发

——高黎(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



高校长所在的学校一所建校不到6年的年轻学校,可这样一所学校,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干部老龄化:11人中超过50岁的7人,其中一位4月份已退休;2位副校级干部在教育局任职;干部扁平化管理,但多“单干户”,团结协作不足;


2.教师年轻化:平均年龄30多岁(129人中小于30岁的接近70多人),年轻富有活力,能干肯付出,但缺少经验和积淀;学校原先不太重视教学,教研氛围不浓,教师合作精神欠强;


3.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完成,内涵急需提升; 

  

4.社会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学校美誉度还不能与之相匹配;

 

在明晰学校情况、理清学校问题的基础上,高校长提出了两个问题:“站在如此制高点,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面对学校实际,如何实现突破与超越?”并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城区东部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好评的高品位学校”的发展愿景。


为促进学校发展,她把如下三点牢牢贯穿在学校管理之中:

1读书学习,充电富脑

2先人后事,发展教师:强调激励、赋能、协作               

3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


在课程研发方面,她提出了两个问题:

能否让更多孩子享受自己喜欢的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否吸纳更多社会人士与家长资源?


最后她强调“参与即成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改善即创新!点滴改善中成长着师生,发展着学校!”

 


5


做迷恋他人成长的人

——杨柳(长沙市芙蓉区东茅街小学校长)


 

在介绍自己学校前,杨校长首先讲述了香山训练营对她的影响:“通过训练营,我的抗挫折能力变强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


“教育,终究是一场人的深度变革。深藏于头脑中的观念、思想以及与之匹配的行为,才是推动一所学校走向优质的必备条件。否则,眼界窄、目标低、要求少、行动慢却依然不自知只会继续带来薄弱与落后。”


杨校长的学校,在空间上较小。但在她看来,孩子们不能因为学校小而视野小,眼界小。因此,她把目光从学校转移到更大空间—— “校园没有边界,我要把世界变成孩子的教科书。”


杨校长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校园故事一个男生踢球,不小心把球场外栏弄坏了。可她不但没有责罚学生,而是选择改建。“男生打球,就得女生看啊。青春的气息,就得成全啊。于是,我把学校球场外围的栅栏、花围、铁杆,都改成了舒适温馨的座椅。”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杨校长保持着问自己三个问题的习惯:


1我能够看见人吗?

“不要‘心中有事,目中无人’。人都是有情绪的动物,当关系润滑了,事情才会顺利起来。”


2我愿意成就人吗?


3我善于激励人吗?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


先人后事 让每个人都成为闪闪发光的主角

——曾庆(惠州一中东江学校校长)



曾校长是香山训练营的“铁粉”,他首先回顾了之前几次参加训练营的收获与感受,然后阐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与学校管理中对于“先人后事”的理解:


1先人后事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制定工作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人都应该是学校工作的主角:学校制度的制定、管理工作的实施都要考虑人的因素,不能影响人的积极性、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育只有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来开展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2先人后事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充分考虑人的基本需要:做人做事不能只想着如何方便自己,而是要充分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工作的推进首先要解决人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以人民为中心;


3先人后事就是建感情,营造和谐氛围:感情来自关注、关切和关心,和谐源自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主角。


曾校长把学校变成了家一方面是通过优质的饮食和住宿条件年假制度、教师应急小分队让学校变成教师的家一方面是通过与家庭衔接把学校变成孩子的家“欲了解孩子,先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他们的家长。家长学校,要架设起心连心的桥梁。”


 


7


从“舒适区”到“舒适区”

——殷静(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校长)



殷校长所在的学校,教职工平均年龄较高,她笑称自己是“倒数第四年轻”。这样一位年轻的校长,说话做事却充满智慧与魄力。


“舒适区”到“舒适区”,顾名思义,即从“舒适区三圈理论中客观存在的舒适区”到“主观上的舒适区”,其中,客观上的舒适区、学习区、甚至恐慌区,都有可能成为主观上的舒适区,而从客观上的舒适区到主观上的舒适区就在一念之间。


她分享了优秀学校的秘密——好的学校,做任何事情或决定,无论是教师的还是管理者的,都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发展;分享了学校“双师课堂”的故事并论述了“发展自己是可以被重构的”;分享了阅读带给她的启发与思考,如“官僚主义就是希望别人像自己希望的那样作出决定,而不是出于他们的真实想法”、“如果融洽是因为圆满地解决了问题,那融洽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但融洽是因为隐瞒了观点,对一个团队是非常危险的”、“让决策的执行者成为决策者”等。


同时,她从学校经验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于激活学校发展引擎和变革管理方式的看法:


激活学校发展的引擎离不开打造学习型团队——学校是一艘大船,必须让更多的引擎高效运转,才能加速前进;


管理方式的变革包括从压力传导到智慧激荡,即重新定义上下级关系——帮助别人去实现自己的成就感、为创新者搭舞台、给予教师信任与期待以为他们戴上智慧这顶帽子……



8


“奋力青年团”养成记——潍坊文华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与实践

——孙颖(潍坊文华学校校长)



孙校长一上来便开门见山,直抒学校教师团队的特点——学生管理缺经验、课堂教学少认知、学校管理无机制,并分享了她对于“90后”群体特点的总结:实际派与个性派。


在充分尊重实际的情况下,她为学校施行了以下措施: 


1团队构建方略与实践:

信念——伟大的员工文化并非源于不可复制的“天赐神力”; 它们来自精心培养的习惯,借此打造出昂扬向上的员工集体。即先天秉赋,后天培育。

战略——在实践中培育人才!激活个体,团队共赢。

方略——赋权·增能,校长做隐者……项目负责,团队协作


2行动“六”要素

建组织、定目标、找种子、探路径、立标准、追品质


3双界面管理系统:

行政管理与专业管理双管齐下,行政管理追求稳健,专业管理追求系统。其中,行政管理要建构优质的程序以及效率思维,强调责任制、规范化、标准化。


4级部岗位分工制,与学校事管理无缝对接:

以级部为单位,由级部长主导,并根据级部教师特长、特点及工作量大小,进行事务性工作的岗位分工,级部“人人有岗”,紧密合作,与各部门直接对接,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转。


5年级组长“小校长”制


6学校管理三层级:

第一层级要完成三化:标准化、模型化、系统化;

第二层级实现个性化、艺术化;

第三层级达到风格化。


在以上举措的综合作用下,学校团队管理文化与各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她也感叹:



 “项目管理是一套行动方案:计划、预算、目标、激励要一起设计。”

“没什么人是不能胜任的。胜任需要两个条件:授权&给资源。”

“最大的挑战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做一个发现问题的人,而不是坐在一旁抱怨的人!做一个提供解决思路的人,而不是站在一旁说:与我无关的人!做一个表达目标的人,而不是挑剔条件不成熟的人!”

“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未来可期,才是美好人生。”


推荐阅读:

李希贵:新时代教育管理者的10项修炼

中层管理17条原则,让问题到你为止

学生安心,学习才能用心——李玉贵老师工作坊观察记(上)

反思,是教师最好的专业指导——李玉贵老师工作坊观察记(下)

当危机出现,学校为何总是应对失当?

不知如何激励学生,怎么办?——解答新任教师20个怎么办(上)

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解答新任教师20个怎么办(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