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娇刘璇等明星夫妇上,谈谁也逃不开的“夫妻差异”
👆来都来了,点关注,交个朋友
小土叨叨:在10月的时候看了《爸妈学前班》第一期,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推荐了小伙伴。
小伙伴认真追完了这一季,回来写了点感悟。希望轻松之余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从阿娇刘璇等明星夫妇上,
谈谁也逃不开的“夫妻差异”
《爸妈学前班》的定位不同于一般的真人秀,它是一档“社会实验”。
4对嘉宾夫妇在不带孩子的情况下前往英国“游学”。
在十多天的学习和实验里,他们在专业人士的课堂上学习关于夫妻、育儿的理论。
在课后还要融入英国当地,和不同情况的家庭接触,理论结合实践,努力成长为更好的父母。
虽然节目的主旨是探讨中英两国的育儿异同,帮助这些明星父母和观众成为更好的父母。但因为不带孩子,在节目里呈现出来的夫妻相处反而成为了一大看点。
今天就借由这个节目,聊一聊夫妻双方的差异。
在节目的第一集,参与节目的四组家庭在共同居住的别墅花园里完成了一场非常有趣的“起跑线实验”。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四组家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回答实验发起人的提问,觉得自己符合的往前走一大步,如果不符合则原地不动。
涉及问题包括三个关于自己成长经历的: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世界冠军刘璇的成长环境令人羡慕,成为了上半场的第一名。
而她的丈夫,天生爱自由的音乐家王弢在成长经历的三个问题上停滞不前,留在了起跑线原点。
下半场的四个问题是关于自己如何为人父母的:
刘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勇夺总分第一,而丈夫因为只能做到每天赞美孩子三次以上,迈出了唯一一步,成为了这场实验的最后一名。
这对夫妇也因此有了“鸿沟夫妇”的属性。
令人觉得诧异的是,这对“鸿沟夫妇”居然在一起已经17年之久,是在场所有夫妇里相恋时间最长的一对。
光看背景资料,能感受到其它嘉宾相互之间的差异也不少:
虽然同在上海出生,同为演员,“我们看着他的戏长大”的陈龙与妻子章龄之年龄相差10岁;
同为主持人,年纪相仿,但一个来自边疆一个来自内地的百克力和张杨果而;
曾经红透半边天的阿娇钟欣潼,和她的素人台湾丈夫赖弘国:
在之后的节目中,各个方面的差异带给她们的影响也渐渐显现出来。
近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被频频提及,也越来越被人重视。
究竟原生家庭会给人带来多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夫妻之间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刘璇夫妇可以算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在“起跑线实验”里,从来没被父母吼叫过的刘璇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虽然也有人开玩笑说:“因为吼叫的事情都被教练干了。”
但刘璇的原生家庭确实非常温暖。
她的丈夫的原生家庭可能是所有嘉宾里最糟糕的,在一开始他就表示出自己关于亲子关系的担忧。
原因是,他并没有体验过什么父爱。
被打,被严格要求,让他喜欢独处,享受独处,甚至可以为了练乐器拉黑妻子。心理学老师也一眼看破了他。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在和孩子相处方面,两个人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别。
刘璇自从当了妈妈以后,把心思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她在节目中经常通过手机查看家中孩子的情况不说:
节目发起人邀请她参加节目录制时,她也表示,孩子离不开自己。
而艺术家丈夫,仍然保留了“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艺术气息。在他口述妻子几乎24小时照顾孩子的时候,画面也是非常微妙的配上了他认真练习乐器的样子。
被妻子吐槽说完全不带孩子。
可是他却坚决的不认可妻子“照书养”的育儿方式,在节目里两次提出了关于科学育儿的疑惑。
他的这两次提问我猜很多爸爸也问过:你凭什么认为那就是科学育儿?人是有感知的,为什么要靠着书养育孩子?
当他和妻子产生分歧的时候,妻子会直接拿书本压她。
他们升级父母后的情况非常像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夫妇:
参与育儿少的父亲越来越“动辄得咎”,全心照顾孩子、努力平衡努力学习的妻子对于丈夫越来越不满意;
当妻子的口头禅变成“你去看书”、“你又没陪孩子你知道什么”,丈夫丧失了在育儿中的成就感,也就更着渐渐失去了参与的意愿。
甚至极端的就是像王弢这样,直接反弹,完全抗拒。
不仅如此,因为从小被束缚的太紧,他过度追求自由,随时放飞自我。
还希望妻子能够和他一样,“说放空就放空,孩子说放下就放下。”
觉得孩子出生以后,妻子忽略他,还忽略了自己。
不过,好在节目的后半程,夫妻两个都表示,希望以节目为契机做出改变,希望孩子长大以后看到这个节目,能够认可。
实事求是的说,“鸿沟夫妇”在节目里透露的那些蛛丝马迹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不就是“丧偶式育儿”嘛!
但在这个节目里,给我最大的惊喜的也是这对夫妇,尤其是王弢,他看起来自私、自我,可是他不极端,他能表现极大的宽容。
面对两个人的原生家庭、育儿观念等方面的巨大的差异,他也直说:这个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
王弢的自我、自由,可能是对原生家庭的过度反弹,但是他的宽容,反思,却不能说完全是原生家庭的反映。
给人感觉差异最小的主持夫妇百克力和张杨果而,即便成长在不同的城市,两人的原生家庭却有一个极度相似的硬伤:不愿意肯定和赞扬孩子。
有类似遭遇的两个人在婚姻生活里的表现却完全不一样:
丈夫百克力的“不习惯”导致妻子在这个方面的缺失从童年延续至今。
妻子却可以随时夸奖和鼓励丈夫,而且还小心翼翼地避免孩子在这方面的缺失。直言,儿子巧克力才是自己就是自己梦想成为的那种人:
顺便提一下,百克力在儿子巧克力1岁生日的时候曾经给他写过一篇文章写在你的一岁我的三十岁,还是写得很好的,当时专门跟他要了授权转载在公号里。
同样是“留守儿童”,同样都是女生,和祖辈一起成长的阿娇和章龄之,虽然都将陪伴自己成长的祖辈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两个人无论是性格、与丈夫的相互方式等,都差异很大。
章龄之数次在节目里表示自己脾气火爆,而她和丈夫或者其他人的互动都显得相当活泼外向。
钟欣潼则内敛很多,在节目一开始就特别明显的感觉到,她不开心时会默默冷战的那种人。
造成这些嘉宾之间如此不同的原因也有很多很多,除了原生家庭,教育背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或多或少影响和左右她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诚然,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长成今天的自己影响非常大,但它也只是较多“重要因素”中的一个。
如果总想着:“原生家庭让我变成了今天这样”
或者是:“我的原生家庭亏欠我的我要在孩子身上全部找回来“
可能会矫枉过正。
之前引用过王弢的自我反思:找一个双方都舒服的点,而不是一个人一味的改变而另一个人停滞不前。
有差距就可能带来争执,尤其是很多家庭中的妻子,对孩子时能够宽容和蔼,面对丈夫却较为严苛。
当妻子24小时照顾孩子,丈夫却连陪伴半个小时都做不到时,会争执,这个时候改变一下策略:
当夫妻俩因为对孩子“严厉”还是“温和”或者其他事产生分歧时:
这个时候要换一下除了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分歧时,事后的处理还要换个思路:
面对大多数的差异,和差异引发的争执,承认它们的存在,不去强调对错,而是寻求合作,相互支持和交流。
关于如何沟通交流,我们曾经写过一篇不错的文章:在七夕谈沟通:如何说老公才会听,如何听老婆才肯说,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总的来说,哪怕再“门当户对”、“相互理解”的夫妻,在长期的相处中总会发现自己与对方在某个方面有差异,甚至巨大的差异,学会找到差异,解决差异带来的分歧,无法解决时学会包容,可能会让婚姻里的彼此更舒适。
找到那个中间点,是缩小差距的最有效办法,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功课。
即便有差异,也不代表不能长久相伴。
最后,祝愿12月20日补办婚礼的钟欣潼和赖弘国新婚快乐,甜蜜幸福。
虽然对赖国弘完全不熟,但是一个能把别人家孩子哄睡了的男人,在育儿方面应该还是有点优势的。
全文完。
本号最近几篇推送不错的推送:
【睡眠干货】分房比睡整觉还难?或许你可以试试这些
【睡眠干货】黎明前的黑暗:4-6个月宝宝作息讨论
【睡眠干货】精力旺盛,到点不肯睡?大宝宝顺利入睡的6个要点
【睡眠干货】睡眠安全|睡小床比大床醒得多,怎么回事?
【睡眠吐槽】睡渣专业八级考试!看看你能答对几题?满分的都是勇士……
【安抚技巧】宝宝安睡入门之小土安抚技
【情绪管理】在娃动不动就生气的年纪,情绪管理到底怎么管?
【情绪管理】乖乖仔开始咬人打人了,怎么办?
【生活感悟】当年真没注意到《绝望主妇》居然这么写实
【睡眠科普】《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解读(附睡眠评估问卷)
【哄睡神曲】啊?这些歌居然能哄睡??400首的歌单拿走
【创业路上】周末闲聊 | 带娃带出的创业梦
你和队友差异大么?平时遇到争执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