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氏专访Vol.7 | 当外行人频频颠覆传统行业,当破圈跨界成为时尚,追求专业深度还有必要吗?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特别颠覆性变化的时代,
职业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正在发生变化,
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顾客偏好正在发生变化,
2020年51job.com 上56%的工作要求没有资历和专业经验描述,2018年这个比例27%;
73%的211/985毕业生希望工作三年后成为管理人员而不是专家型员工
摄影师、翻译、图书管理员、生产线工人、客服,甚至面试官都极大地被机器取代。专业的门槛大幅降低…对行业的颠覆和创新主要是来自行业外部…
新一季的《二马氏饼干》第七期请来两位嘉宾――
闻泰科技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韩昊壄
前程无忧:凌海
二马氏:
企业找人的时候,你还是会看重他专业的深度,还是他视野的广度,现在公司发展更缺广度还是深度?
韩昊壄:
随着我们知识经济的快速往前挪移,可能对于很多专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来讲可能三类专业还是有门槛的。
第一类就是纯研发类,这一类的专业门槛没有4年6年的修炼,你是很难有成绩的。
第二类我认为是法律类,这个行当要背诵钻研,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大陆法系,特别需要专业积累。
第三类专业应该是财务类,至少两三年你才知道各种会计准则税法,怎么去做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各种规则,等等。
以上三类都是需要积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这三类岗位以外的其他的专业门槛正在快速的降低。
但是,现在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它更多强调通才,我在具备某一个专业深度的同时,你可能要同时具备两三个专业和他关联一下,对专业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但是专业本身它还是专业。
凌海:
销售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岗位,所以对于我来说,招聘时我不一定会看中他的专业,
但是从销售这个岗位来说,它有它本身的专业性的要求——沟通能力、亲和力、逻辑能力、对产品的学习能力,甚至于说对人性的关注力等等。
此外,我们还看团队的要求,比如说初创类的销售团队,就需要有经验的销售人员进来。
二马氏:
我们已经看到外行颠覆内行的情况不仅发生,甚至还非常成功。比如特斯拉对汽车,苹果对手机等。企业家都在惊呼,最怕行业外不按常理的进入者。对个体来讲也是如此,会不会越深越窄,最后可能生存的空间都没有了?
凌海:
把专业分两部分来看,
第一种是他知识的专业性,
第二种我认为其实你的适应力跟你的学习力也是一种专业。
我本人能够接受这种迅速的变化,也感觉到变化是非常剧烈的。
但是这个变化不取决于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也许我们再年轻一代的00后或者10后,他们可能就不会讨论这个问题了,
因为他们出生就出生在这个变化比较剧烈的时代。
专业的困惑我是深有体会的。比如我们做校园招聘, 设计师在“农忙时间”,很难每一个项目都有时间精雕细琢。
要做一个设计精品,要给他留白,让它能够缓一缓,能够沉浸在某一个方案当中,斟酌的时间更长一点。
快和精是无法调和的。
韩昊壄: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变迁的节奏越来越快的时候,确实对于本身专业的要求变化是越来越快的,
以前可以5年10年我做一件什么事情,现在这个行业10年15年一个迭代,甚至就没有这个行业了。
但是同时我们要看到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不是按照以往的节奏在培养人才。
专业有自己的属性。
第一类我称为科学类:科学类的专业只能被发现,基础研究十年如一日,在里面磨的就在里面磨,从古到今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第二类创新类的就是快,就要不断碰撞,不断尝试,这是创新。
另外一类是工程类,比如修一座大桥,盖一栋大楼,这是快不了的。
二马氏:
在半导体这个热得发烫的行业,是不是很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自控节奏,在人才争夺中,人才快速流转中,达到知识技能高质量的积累和沉淀?
韩昊壄:
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半导体技术人才基本上都是五六个offer在手,确实是短期之内很难按照企业的节奏和个人意愿积累,
行业的这种能量成长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在这个势头里,你反而有更强烈的感觉——专业是需要一个周期的。
所以企业要有这种能力:在高峰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对策,在低谷的时候要预判到提前储备一些人才。
现在我们整个中国半导体都在往上走,但是你把眼界放大到全球,你突然发现说新加坡的人很便宜啊,欧洲的人也很便宜。
当你用更宽阔的眼界去看待某件事情,它整体拉平后可能波峰就没有那么高,
一定要把自己的格局撑大,个人也是一样的,个人格局成大了以后,这种波峰波谷也会更加的淡然的去看待。
二马氏:
两位都是经历过不同的职位,甚至在不同的企业,如何在市场和行业颠覆中维护个人的专业高度,保鲜技能?
凌海:
这也是我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想首先是意愿是怎样——你能不能接受变化,或者说能不能接受比你年轻,资浅但展现的能力比你强。
坦然的面对自己,当你能接受的东西越多,你反而还是比较强大的。
其次是心态,你的精力确实分散,顾虑的东西很多,所以要融入到那些正值高峰中的人去。
但是也要自信,有很多判断和行为是年纪轻,不如我努力的人做不到的。
韩昊壄:
一定要开放,只有开放的体系才是和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置换的体系。
经常自己打破自己的平衡态,也就是所谓的舒适区。
要刻意的引进一些高质量的活性因子到你的身体内部,比如说结交非常好的朋友,认识哪些学识上面非常卓著的人去听听他的课,和他们交流一下。
我觉得保持这三点可以让我们在自己的专业范畴或者是职业生涯保鲜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