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革命与东方复兴

2016-07-12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杂志(hitechcas),作者:何传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何传启:科技革命与国际战争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中国战略机遇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从人类文明角度看,16世纪以来大致发生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合称五次科技革命;即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表1)。


什么是国家兴衰

       国家兴衰是一个历史现象,有三种表现形态。

  • 其一,国家衰落指国家水平下降、国家实力下降或国家败亡。

  • 其二,国家复兴指国家衰落后再次繁荣,衰落后再度兴盛。

  • 其三,国家崛起指国家从弱小到强大,突然的兴起。

       从现代化科学角度看,国家衰落指一个发达国家下降为发展中国家的过程,国家复兴指一个发达国家下降为发展中国家后再次成为发达国家的过程,国家崛起指一个发展中国家上升为发达国家的过程。

  • 16世纪以来每个世纪都有大国兴衰(表2)。

  • 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

  • 17世纪荷兰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向衰落。

  • 18世纪是英国崛起,印度沦为殖民地。

  • 19世纪是德国崛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20世纪是美国崛起,苏联解体。


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

       16世纪以来有些大国兴衰与科技革命紧密相关,有些则没有关系(表3)。例如,16世纪和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兴衰与科技革命没有直接关系。18世纪~20世纪英国、德国、美国和苏联的兴衰与科技革命有较大关系。抓住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容易成为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等;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下降为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和苏联等。

       16世纪~20世纪东方衰落与科技革命部分相关,如印度和中国的衰落。20世纪东方走向复兴与科技革命部分相关,如日本、新加坡和韩国成为发达国家。


21世纪的新科技革命

       很多预测与第六次科技革命相关。

       首先对科技界的相关预测举几个例子。2001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发表报告:《提升人类能力的会聚技术》,涉及四个领域,分别是纳米科技、生命科技、信息技术、认知科学。2009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21世纪的新生物学:确保美国领导正在来临的生物学革命》。

       新生物学有两层含义。第一步是生物学内部的学科整合,第二步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数学再整合。它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解释生命本质,第二个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环境、能源、食物的挑战提供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2005年美国《科学》杂志提出21世纪125个科学前沿问题。2009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六个方面正在孕育重大突破,可能会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其次,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预测。2011年4月根据中国科学院领导的部署,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研究”,完成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一书。

       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2020年-2050年),它将提供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类可持续性、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和适应宇航时代需要的最新科技,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

       如果说前五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那么,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人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和改进自己,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可持续性和适应宇航时代的需要。如果说前五次革命改变外部世界,那么第六次革命将改变人类自己,第六次革命的影响将超过前五次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在改变人类的同时,将带来巨大挑战。首先,伦理挑战。人造生命、人造子宫、两性智能人和人体再生等一系列突破,将彻底改变人类对生命、家庭和性关系的认识,引发重大伦理争论。其次,副作用。生命工程、再生工程和仿生工程的技术和成果,既可以促进文明发展和人类进化,也会产生许多新型武器和犯罪形式等。其三,人口与资源挑战。其四,国际战争的挑战。

中国复兴的机遇

       在过去500年里,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无缘。中国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以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1700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排名世界第18位,1820年排第48位,1900年排第71位,1950年排第99位。在1700年-1950年期间,中国从世界强国下降为半殖民地国家,从发达国家下降为欠发达国家,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国采取了跟踪模仿战略,结果并不理想,国际地位上升不太多;同期的日本,采用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了升级发达国家的梦想。

       21世纪的科技革命给中国复兴提供了难得机遇。

       首先,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创新机会。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持续时间约为70年(1945年-2020年),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自动化与高技术、信息化与全球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目前处于“第三阶段”,存在一些“尾声机会”。(1)新信息技术,包括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新计算技术等;(2)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应用,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先进制造(如3D打印等)、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绿色能源和绿色技术等;(3)国际技术转移和产业调整等。

       其次,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领先机遇。第六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大致是2020年-2050年。现在距离它的发生还有十年左右时间,世界各国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先声机遇”。(1)新生物学革命的机遇:生物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整合和创生生物学、思维和神经生物学、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仿生工程、纳米仿生工程等;(2)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仿生创生再生的三生技术革命,生物技术与多种技术的交叉,包括信息转换器技术、人格信息包技术、仿生技术、创生技术、再生技术等;(3)新产业革命的机遇,仿生和再生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与多种产业的交叉,包括生物技术产业、信息转换器产业、仿生产业、创生产业、再生医学和再生产业等。

       其三,第七次科技革命的未来机会。(1)新物理学革命的机会,如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超导研究、理论物理和空间科学等;(2)第五次技术革命的机会:新能源、新材料、新运输,太空资源开发等;(3)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机会:宇宙旅行、太空移民等。


中国复兴面临十字路口

       首先,中国复兴的两个挑战。

  • 一是科技革命的挑战。面对新科技革命,发达国家和高技术企业在行动,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国目前没有共识,议论多行动少,模仿多创新少。我国学科之间壁垒多合作少,交叉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难以适应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学科交叉融合。

  • 二是国际战争的挑战,包括信息化战争、神经控制战和太空控制战的挑战等(表5)。

       其次,中国复兴的两种情景。

  • 情景一,精心谋划和超前布局,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就可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民族复兴。

  • 情景二,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继续持观望态度,无所作为或行动不力,就可能失去机遇,表现平淡,延缓民族复兴。

       其三,中国再次走到十字路口。第六次科技革命已经进入倒计时(2020年-2050年),它将带来新武器和新战争,包括神经武器、网络战士、仿生战士、神经控制战和制脑权的争夺。中国复兴走到十字路口。这是21世纪的十字路口。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网打尽:“新科技革命”专题:

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看培育供给侧新动能

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霸权

【科技专论】新技术革命已然成熟,超国家行为体开始崛起

【科技专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

【科技专论】紧紧抓住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   积极抢占新“三大革命”战略制高点

【科技观察】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  全球大国科研正在"拼"什么

【科技专论】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把握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特征

【科技专论】中国科技革命何以陷“生产率悖论“

【科技专论】战略前沿技术酝酿重大突破  要在科研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专家观点】冯飞:认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中国制造

【科技专论】战略思想选择“颠覆性技术”

【科技专论】关于新产业革命的三个基本观点

【科技专论】新技术革命,开启文明新时代

【科技专论】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把握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特征

【科技专论】供给侧改革,须重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

【前沿展望】新一轮技术创新将带来颠覆性影响

习近平: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

【科技专论】新科技革命打造全球经济“升级版”

半月评论:面对新科技革命,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科技专论】科技革命:从“镀金时代”到“黄金时代”

【科技专论】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科技专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黄金时代

【科技专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科技专论】人民日报: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风起云涌

【科技专论】人民日报:坐新科技革命列车头等车厢

【科技专论】新科技革命前夜我们在等什么

【科技专论】规律涌现: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曙光

【科技专论】新一轮科技革命 中国可能坐上头等舱

【科技专论】勇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

【科技专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中国战略机遇

【科技专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科技专论】白春礼:五次科技革命的三大启示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习近平】【创新中国】【创新创业】【协同创新】【产学研】【预见2016】【新科技革命】【基础研究】【中国武器】【电磁炮】【生物】【仿生】【脑科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装备采办】【抵消战略】【水下战】【轰炸机】【预警机】【战斗机】【运输机】【六代机】【能源】【电池】【云计算】【大学排名】【博士】【导师】【凯文凯利】【钱学森】【黄志澄】【许得君】【施一公】【王喜文】【贺飞】【李萍】【刘锋】【马斯克】【纳米】【基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俄罗斯】【日本】【英国】【印度】【以色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谷歌】【工业4.0】【颠覆性技术】【3D打印】【4D打印】【太赫兹】【硅谷】【石墨烯】【北斗】【通信】【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民参军】【激光】【智库】【商业航天】【量子】【基因】【基因编辑】【未来战争】【网络空间战】【网络武器】【成果转化】【超材料】【超级计算机】【卫星】【战略能力办公室】【DARPA】【Gartner】【MIT技术评论】【2016文章全收录】【2015文章全收录】【2014文章全收录】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