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胜:净评估具有八个方面的特性 |“净评估”系列十
净评估具有八个方面的特性
军事科学院 易本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净评估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它吸收了众多学科的研究方式和成果,广泛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所进行综合评估。因而,关于净评估所具特性问题也存在众多看法。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五种:第一,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其《2030年中国军事和美日同盟战略净评估报告》文本(2013年5月3日发布)中强调,它主要关注了净评估的六个特点,即:采用基础广博的方法;关注竞争的长远性;了解趋势的重要性;认识国家差异的关键性质;认清不对称的重要性;认知关键竞争领域。第二,美国学者保罗·布瑞肯(Paul Bracken)在《净评估:一份实践指南》论文(具体时间不详)中指出,净评估应是对以下六个方面的综合运用,即:战略互动;更长的时间跨度;简单思考就可把事情做对;社会—官僚行为的重要性;非对称战略;战略的多侧面本质。第三,台湾学者潘东豫在其著作《净评估——全面掌握国家与企业优势》一书(2003年6月版)中,以净评估内容的基本框架为着眼归纳了五个方面的特性,即:平衡评估;不对称;正规的战争情景;作战构想;时间因素。第四,大陆学者李健、廖凯在《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及净评估特征》一文(《外国军事学术》2012年第8期)中,就净评估特别注重的几个关键归纳了六个特征,即:诊断性;针对性与竞争性;战略不对称性;通过基于场景的规划与多样化和多视角把握全局;长期性与前瞻性;反射性。第五,大陆学者苏恩泽在其《战略新宠——净评估》一文(载2002年2月6日《解放军报》)中简要地指出了净评估的四个特点,认为净评估作为一种跨科际整合政治与军事的研究,它实际上是较为根本的、大背景、长尺度和全方位的评估技术。综合上述观点和有关文献的说法,可以认为净评估应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性。
一、战略性
简单地说,净评估是国家(或地区)与其对手间的国力比较,属于一种敌对竞争优势的分析技术。它居于战略制定与规划计划的源头,与社会企业经营所需的策略规划技术非常相似。作为一种工具,它可以应用在军、民多个领域和各个层次,集体和个人都可以应用,这里单说它具有“战略性”,主要是强调它与战略的关系之密切。就其在美国的形成和发展而言,也是与国家安全战略和各其它各层次战略分不开的。当然,美国人往往将“战略”与“策略”混用,并无严格的区分,但是在这里净评估都可以适用。
正如保罗·布瑞肯在《净评估:一份实践指南》中指出的那样:“净评估不是战略计划,但净评估确实在思考战略。尽管它很少推介任何特定的战略,因为那是政策制定者的事,但是它界定任何好的战略都应具备的特征。”换言之,它也是在避免产生或执行任何坏的战略。关于这个问题,曹升生、高科冕在《专注于军事研究的美国新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一文(《战略决策研究》2013年第3期)中更进一步讲到,马歇尔的得意门生安德鲁﹒克雷平涅维奇和他执掌的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战略现代化上,信奉理查德·鲁梅尔特(Richard Rumlet)的战略学,认为制定战略容易发生十个错误,即:未能认识到资源的稀缺性;将战略目标等同于战略;未能认识或阐明战略问题;选择了不可能完成的战略目标;未能完整准确地界定战略挑战;对自己的竞争力做了误判;受太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未能集中于战略;未能准确判定自己相对于对手的比较优势;未能认识到少数精英具备杰出的战略素养;未能理解对手。研究表明,其实不仅是他们,美国的净评估专家大多如此。甚至在某种意义或程度上讲,净评估就是要力求避免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落入这些误区。这就是说,无论“好”是“坏”,它都要绑定了战略。关于这个问题,苏恩泽教授更为直白,他在新世纪头十年先后发表了《战略新宠——净评估》和《战略“伴侣”——净评估》(载2009年9月22日《中国国防报》)两篇文章,单从其篇名上就能窥见出净评估与战略之间这种难以割舍的关系。
净评估本身虽不是战略,也不是在制定战略,但它是与战略相伴而生的思考方式。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净评估原本就是因应战略决策、战略制定及规划计划的需求而诞生的。“净评估”术语中“净”字的来源,发端于将红蓝双方战略在同一地点(领域问题)上进行整合的需求。就像商业活动中的净利润是把成本从毛收入中扣除之后的净收入,净评估以同样的方法把红蓝双方的情况都纳入考虑范围,力求得出一个在竞争情势下全面的“净”结果来。可以说,净评估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要给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者们提出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影响这种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以便他们在制定战略和进行规划时考虑得更为周全,从而确保在同战略对手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净评估主要研究战略竞争问题,战略竞争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它使用到处都可以得到的数据,创造出战略洞察力,以此为国家保持和提升战略竞争力带来决定性优势,进而为国家安全面临的危险前景提供解决之道。因此,无论是现阶段还是在遥远的未来,它都将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分析框架,它在战略领域的地位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这种“战略性”也将日益显现。
二、诊断性
美国防部第5111.11号指令《净评估办公室主任》(2009年12月23日发布)给出了两句话的净评估术语定义,即:“净评估是指对决定国家相对军事能力的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和其它因素的比较分析。目的是辨识或确认需要高层防务官员注意的问题和机遇。”按照“属性+种差”的定义法,这后一句话可以视作净评估作为评估之一种的“种差”,它也道出了净评估的一个重要特性——诊断性。这里的“辨识或确认”所强调的即为“诊断”。换句话说,其“目的是诊断需要高层防务官员注意的问题和机遇”。
关于净评估的诊断性,安德鲁﹒马歇尔曾在1972年4月26日一份题为《净评估的本质和范围》的备忘录中清晰地阐释了他的观点,认为:“为了给国家安全政策和国防计划带来最大效益和好处,净评估应该是描述性的(说明事实)而非规定性的(必须怎么做)。”他反复强调说:“应该将净评估视为一种具有创新性和潜在实用性的辅助分析手段,主要聚焦于诊断问题与机遇。”“应该倾向于以诊断的方式运用净评估方法。它的目的并不是提供各种部队结构或力量水平的意见建议。”“应该将净评估的目标定位在对问题与机遇的诊断上,重点关注诊断而非解决方案这一点特别重要。”依此观之,马歇尔对于净评估这一诊断特性的强调,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当然,关于诊断性运用净评估的定位,也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份文件的观念和主张。事实上,就在马歇尔作出上述表达之后,美国前国防部长迈尔温﹒莱尔德也曾在1973财年《年度态势陈述》中强调净评估的重要性时说过:“国家安全计划制订过程中的净评估是应对复杂情况不可或缺的工具。简单说来,净评估与总体力量计划一起,告诉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如何才能到达。”就是说,净评估在整个过程中只负责诊断,只有当它“与总体力量计划一起”时才能告诉我们这些。其实,就在马歇尔作出上述表达之前(1971年),“蓝绶带”防务小组耗时一年形成的研究报告所提出了113条建议中,就曾将建立“净评估办公室”和“长远计划办公室”一并提了出来,并认为这两项职能都很独特,不仅需要有各自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它们的重要性要求必须直接向国防部领导汇报,不受其任何下属组织的干扰,以免独立的分析和预测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还建议建立第三个团队,作为国防部长的协调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向上述两个机构分配任务并负责运作中的组织协调。这就是说,从最初设计的国家层级净评估职能开始,净评估所扮演的就是单一的诊断角色,而不是“包打天下”全能选手,其作用只是提供诊断性的分析评估。虽然其理想结果是一幅政治和军事竞争关系的全面图画,包括了每个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原则上它只能“是对每个竞争者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分析,包括对自己能力和弱点的冷静评估,而不是政策规划”。换言之,就是只提供分析,而不提供意见建议与问题解决办法。
理论上讲,各种评估都不必为其过程和结论承担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之后往往还是需要提出意见建议的。好像是它的义务一般。正如医生作了诊断之后需要开处方一样,如果评估之后没有意见建议,评估似乎就是在为评估而评估。从最近十多来年美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的一些研究和活动来看,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原有的职责范围,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开了处方,如军事革命、网络中心战,甚至空海一体战的初始概念等,都源于这个办公室。虽然其职能似乎由原先的“单纯诊断”变成“诊疗一体”了,但是净评估的成功与否,并不以是否开处方或所开处方的好坏为度量。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净评估只是为战略制定与规划计划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和开端,但它并不必然导致好的战略与规划计划。反过来说,一个坏的战略与规划计划,也并不表明其净评估出错了。
三、竞争性
也称“针对性”或“对抗性”。马歇尔在《净评估的本质和范围》一文中指出,净评估“重点关注相互间‘行动—反应’的对抗性态势和趋势。”他不厌其烦地解释说:“净评估十分关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发展趋势。”“应全面考察对手及其可能与美方的各种竞争性活动。”他强调考察竞争双方及其盟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的状态,并前瞻其可能发展。就是说,净评估不只关注对手,也不只关注自己,它关注的是竞争的双方和双方的竞争。
把握这种竞争性,就需要研究对手,以增强对他们的理解,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他们的行动受哪些价值驱使等等,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但是,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面对竞争性的动态情况,需要对竞争各方的信息一并进行整合与完善,确保它们不仅准确,而且其中“隐含”的意思也都得到了正确理解。
研究战略竞争性是净评估与一般政策评估、情报分析和战略研究的主要区别之一。净评估专家大都认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在本质上是相互竞争的,而不是相互合作的。净评估分析的也正是国家(或地区)间的这种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其首要的问题在于明确“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进而搞清敌方如何、我方如何。正因如此,一份正式的净评估报告应该是有很强针对性的报告。
净评估通常要分析竞争各方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趋势,特别是分析竞争各方的战略战术或战斗概念、组织架构、训练水平、物资装备、战斗经验、领导素质、人员素质和基地设施等方面如何不同。不仅如此,由于竞争各方战略文化不同,他们还可能以不同方法来使用技术,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区别,这些都要纳入视野。长期以来,净评估就致力于将这些区别“摆上桌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再作进一步研究),从而迈出理解一方机遇与弱点和对手机遇与弱点的至关重要一步,最终为国家指挥当局辨识或确认两点: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机遇之窗在哪里?
四、差异性
也称“不对称性”。这种差异或不对称源于平衡评估。平衡则对称,不平衡则不对称。有利的不对称就要维持、加剧和利用,不利的不对称就要想方设法克服或规避。诚如克雷平涅维奇所说:“战略最难的部分是辨识、开发和利用自身相对于对手所具有的优势”,而净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辨识和利用战略上的不对称优势,找出自身优势和对手的弱点,然后加以利用,将自身这种不对称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在对手脆弱的领域,以使对手为这场竞争付出代价。
通过辨析这种差异或不对称,就可以向政策制定者展示挑战(问题)和机遇。这里的挑战就是那些潜在对手可能拥有或能够发展成为战略优势的方面,而机遇就是那些我们一方可能拥有或能够发展成为竞争优势的方面。针对挑战和机遇这个话题,马歇尔大胆地指出:“尽管国防部长拥有发现战略问题与挑战的各种人员和许多分析技术,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帮助他发现机遇,而净评估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也是马歇尔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净评估将被证明对政策制定者非常有用的原因之一。
针对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种差异性,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的《2030年中国军事与美日同盟战略净评估报告》认为,这种差异性或不对称性一般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它们并非竞争者之间简单的或表面的差异,而是那些可能以某种方式引起军事平衡变化的差异。例如,装备质量可能是一个竞争双方存在差异的一个领域,但是除非这一差异能够对总体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否则它将不是净评估术语中所指的那种不对称。二是它们一般由那些政策制定者们可以施加控制的那些差异所构成。虽然各方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差异,其中有些差异对战略竞争的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但是这当中有很多都是政策制定者所不能掌控的。诸如地理位置、政府形式、国家经济体系的性质等,这些都可能对竞争的性质产生影响,但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这些方面所能做的往往非常有限。净评估中的不对称通常来说“更为微妙”,往往需要“在理论差异、可选的设计理念、官僚机构内在趋向等方面进行挖掘。”三是净评估中的不对称一般是指那些某方的优势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的领域。由于武器、理论、组织和盟国都需要时间才能发展和改善,发展那些只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的能力或国防前景就不那么有用了。也就是说,政策制定者们如果在只能产生短期优势的机会上花费时间、做出努力、投入资源,这将是非常不明智的。
五、前瞻性
也称“长期性”。就是人们常讲的“长期程研究”或“长尺度”研究。它基于现实状况并回顾过去10~20年发展过程来总结特点趋势,以研究判断未来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问题。其逻辑思路是,因为明白过去有助于理解今天,而通过对过去和今天的持续观察就可能预知未来。正如一些净评估专家强调的那样,今天的政治、外交和经济环境对确定明天的军事预算和战略有着重大影响,而后者接下来又会成为以后军事能力和行动的基础,依此类推。
净评估的这种前瞻性主要来源于辅助支持战略制定、规划计划的前瞻性要求。因为很多战略威胁和战略能力的形成周期都相当漫长,少则十年八年,多则数十年。而总统的法定任期只有四年,政府任期最长不过两届,他们往往会因为周期性选举的考量,过于重视任期内甚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忽略更为长远的、战略性的思考。净评估这种依托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相对独立和公正的长期程研究,可以有效辨识和确认正在形成并可能影响国家未来地位的战略问题,并能及时提醒与告诫国家指挥当局可能忽略的战略威胁与难得机遇。
其实,马歇尔早在兰德公司时就致力于创立长期竞争的分析方式,以期在战略问题形成初期就能尽早地辨识它,并为最高决策层提交这些战略意图的发展趋势报告,促成远景规划以争取战略主动。就在即将离开兰德时(1972年4月),他完成了一项名称为《对苏长期竞争战略: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的研究课题。也正是这份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关于竞争战略的基本思想、核心观点和措施途径,为其后续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感和行动力,并在实践中逐一得到贯彻落实和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净评估的前瞻性集中体现在趋势分析方面,任何一项具体的净评估项目要想取得成功,其核心和关键就在于研判出与之关系密切的特定趋势。有鉴于此,净评估不光要找出自身和对手的优势与弱点,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些优势与弱点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及他们对未来力量平衡的影响。虽然了解各方过去与当前在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和其他领域的状况,还不足以完全理解在未来10~20年内它们将对安全环境产生何种影响,但是仍有可能发现和明确这些领域内某些特定的趋势及其子趋势,和不同趋势及其子趋势对安全观念和总体平衡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有重要价值的。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净评估专家更以《君主论》中的医道或扁鹊对其三兄弟医术的评价,来比喻净评估这种前瞻性是何等的重要和困难,说明这种长期程研究的价值所在。大意是,在病症初期疾病很容易治愈,却很难发现,然而到了后期,病症虽然很容易发现,但是要治愈却变得非常困难了。同理,由于战略威胁的形成周期漫长,只有对潜在威胁对手进行较长期程的跟踪研究与分析,才可能发现其真实的战略意图与驱动力所在,进而获取对手前瞻性战略规划的蓝图,为己方超前谋划、争取未来主动奠定基础。这便是净评估回顾过去、分析现实、判断未来,进行长期程或长尺度研究的主因之一。
六、反向性
也称“反射性”或“劝阻性”。净评估强调对竞争双方行为模式的研究,不仅要客观的认识自身和对手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对这些优缺点的看法,即“换位思考”——站在敌方立场上以其惯常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以搞清对方将会怎么看、将要怎么办?也就是潘东豫博士在其著作《净评估——全面掌握国家与企业优势》中所称的“反净评估”,是运用竞争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从事的分析。而上这些方面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战略文化、意识形态、政经环境、宗教甚至地理和种族等方面的影响,竞争各方的这些影响因素自然成为净评估考量的内容,这是揭示问题的本质所需要的。仅此还不够,寻求机遇之窗还要研究如何借助这些因素作用于对方,如通过威吓、欺骗、利诱等多种手段操控和影响对方的看法,使其在不自觉中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劝阻目的。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所谓“战略传播”问题,在基本原理和实际做法上都含有这些方面的成分。
如前所述,马歇尔早在1972年4月就发表了题为《对苏长期竞争战略: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的著作,并在80年代大力运用竞争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ies)。当时竞争策略主要是利用美国所具有的长期优势,来针对苏联的长期弱点,然后制定出围绕这些优缺点的军事竞争策略。后来,经过不断地演进、拓展和完善,这种竞争策略在克雷平涅维奇的手中整合出了系统化的“劝阻策略”,其内涵大致是:如果对手有可能开发、扩展或者转让一些军事能力,而美国认为这些军事能力对其构成威胁或是不利,那么美国就应该采取措施,使对手认为开发或扩展这些军事能力的代价过高,或使其觉得开发,扩展这些能力的收益太低,从而放弃对这些能力的开发或扩展。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了解双方的认知。首先是确信美国的哪些能力可对竞争对手构成巨大威胁,接下来是如何使对手确信针锋相对必然导致其成本/收益比大幅增加,从而逼迫其放弃竞争的意图,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同时,还要留有后手,以确保倘若这一套路效果不张或方案完全失败,仍然具有通过战争打败对手的能力。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美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在冷战时期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监控苏联军官的文章,以便从中发现问题和机遇。事实上,这一做法真的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在实践中多次导致了“劝阻策略”的成功运用。例如,苏联专家奥加尔可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分析认为,美国的信息技术可能带来新的“军事技术革命”,并一再宣称这将在未来战争行动中给美军带来巨大的优势。马歇尔从中受此启发并认为,既然苏联人觉得这些信息技术及武器非常重要,以致于有可能改变力量平衡,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大量购买和开发这些信息技术及武器,以使苏联当局认为他们对美国没有优势,进而避免其在欧洲同美国发生冲突呢?美国人后来真的这样做了,并且达到了预期目的。应该说,这是运用“劝阻策略”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但不是唯一的案例,冷战期间美国针对苏联多次运用这一伎俩,可以说是频频得手、屡试不爽。
七、交互性
也称“互动性”或“动态性”。描述与说明净评估这一特性的文献资料很多,比较权威的是马歇尔在《净评估的本质和范围》中的说法。前面在阐述竞争性时已经谈过,他强调净评估十分关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相互间“行动—反应”的对抗性态势和趋势。认为必须全面考察对手及其可能与美方的各种竞争性活动,特别是竞争双方(及其盟友)相互作用或影响的状态,并前瞻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并且,为了建立正确理解、把握和描述这种趋势的基础,“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置于近期历史上已经发生,而不是局限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预知竞争双方未来可能的互动,不仅要研究它们现在的互动,还要研究它们过去的互动。
新近比较完整的概括,出自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的《2030年中国军事和美日同盟战略评估报告》。其中指出:“净评估中更富特色的要素就是,它旨在成为一种‘净’评估,也就是说,是对彼此间处于相互作用状态的两个或更多相关方进行比较,不管这种相互作用是刻意的、策划好的,还是不经意的。”它“分析处于某个长期竞争或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两个或更多的实体,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作用的状况。”强调在净评估中,关注焦点并不在某一方或另一方,而在于竞争者彼此间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这正如保罗·布瑞肯在《净评估:一份实践指南》中所言:“净评估并不适于解决所有问题。没有一套工具或框架能做到这点。但是任何问题只要涉及竞争(比如军队中的红对蓝或陆军对一个承包商)都值得关注一下净评估,看它能带来什么样的洞察力。”前面已经探讨过净评估的竞争性,认为净评估研究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的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这里要说净评估在很大程度上研究的是竞争过程和竞争效果,有竞争就必有互动,这种互动的状况是净评估的主要着力点。
关于互动性的表达还有一些也比较经典,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特性的重要程度,不妨再借用两段。净评估专家艾略特·科恩对此曾引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说:“无论你多么肯定自己会轻松地获胜,但是你永远要记住,如果对方认为他自己根本就没什么机会的话,那么就不会打起来了。”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丘吉尔的话,那就是“如果对方对于自己的处境不抱任何希望,那么战略竞争就不会发生;如果对方认为自己会赢得这场战争,那么就不会有和平。”另一位净评估专家史蒂芬·罗森指出,净评估竭力“避免如下想当然的倾向:认为对手将会和处于相同境地的我们一样想事和行事,或者说若把我们的力量放到对方一边去,也会如同他们的方式那样交战。”在这里,他算是真正道出了“红—蓝”对抗绝不同于“蓝—蓝”对抗或“红—红”对抗的关键所在。从中不难想像,如果“红方不红”或“蓝方不蓝”的话,那么所模拟出来的“红—蓝”互动结果会有多么的不靠谱儿。
净评估作为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估,它集中关注竞争双方在某一特定战场空间或领域内,并在特定的战略优先和政治观点影响下,彼此间如何进行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份关于各方能力的细目清单。净评估理论认为,各方的竞争或战争方式彼此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把装备相加对洞察涉及双方或多方的冲突结果没有多大帮助,列举将来可用的军力数字和种类虽是必要的,但对力量运用、训练水平、领导能力和组织效果等进行评估才真正有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评估北约和华约之间的军力平衡时,马歇尔就坚持这个观点,他一直主张进行三项比较,就是把军力分成为三个层次来考察:一是比较各方可以运用的人员和装备数量,如坦克、火炮、官兵数量等。考察双方的编成(编制成分)情况,主要是数量对比,可称为物质力的评估。这是一般评估中常见的。这种评估虽然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停留在这个层次是绝对不够的。二是找出双方人员和设备之间的质量差异,如美国主战坦克与苏联等装备在火力、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差异,苏联义务兵与全志愿军队职业军人之间的差异,指挥与控制方面的差异,等等。也就是考察双方编组(编配组合)等情况,主要是质量对比,可称为结构力评估。因为结构决定功能,在编成一定的前提下,不同编组就会产生不同的力。一般评估能达此一步虽然仍不到位,但是已经难能可贵了。三是评估对既定力量的运用情况,纳入无形的、往往不确定的变量,如地理、气象、后勤、预警时间、突然性、战备以及双方在训练、战术、军事学说、战局战略和战区目标等方面的不对称性。考察双方力量运用情况,可称为行动力评估。虽然前面两步少不得,但是第三步才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其重要性在于它要搞清楚各方将如何“出牌”,它能解释“为何好牌未必能赢”。这也是美军净评估为什么重视假想敌机制运用、重视军政兵推与模型模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综合性
马歇尔在他起草的净评估文件和对于净评估人员的指导中经常强调,净评估是“最高层次的领悟”,它是“所有分析中综合程度最高的分析”,或者说“所有分析体系中最全面的分析。”净评估“全面考察对手及其可能与美方的各种竞争性活动。”“它是综合性的,应该描述各种已知或预设环境中军事力量、作战理论和实践活动、训练体制、后勤等方面的有效性,评估装备设计水平及对成本和性能的影响,评估采办活动及对相对费用和交付时间的影响。”显然,“综合性”应该是净评估的重要特性之一。
从美国防部提供的净评估术语定义看,“净评估是对决定国家相对军事能力的军事、技术、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的比较分析。”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关注军事因素本身,而且还要整合其他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军事能力和使用武力的意愿都有着重要影响。事实上,净评估对研究领域没有任何限定,任何可能影响国家和对手战略竞争关系和安全环境的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换言之,评估者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发挥其创造性,提出任何问题和采取任何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评估。这种广博的背景与基础实际上也是净评估方法的一个重要优势。
净评估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理念上,它与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再回到定性的“综合集成法”,及其实现形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是高度一致的。根据潘东豫博士的说法,冷战时期由于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针对敌情从事净评估有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趋势。但是战场情境的模拟中存在一些难以定量的因素,并不像武器数量的模拟那样可靠,很难通过早期“系统分析”的模式产生绝对的结论。因此,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防部开始发展“政治军事模式”(政军兵推),以充分发挥其所产生的变数多具有非定量的特性,来弥补早期“系统分析”仅重硬体武器评估的不足。也就是说,它旨在增强一下定性分析,以校正过度定量化的倾向,最终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净评估是跨学科领域和部门的综合评估。马歇尔在《净评估的本质和范围》中指出,净评估要实行多学科领域的广泛比较,强调跨学科专业领域比较的视野或广度,实际工作中就是所谓的“双跨”——跨领域、跨部门分析。对此马歇尔解释说:“净评估是从武器系统、军事力量和政策等方面对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精心对比。”其目的应该是“对关切的领域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查。”“涉及的是最广义上的国家安全概念,它不仅包括纯军事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问题。”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战略竞争可以发生在和平时期,也可以发生在战争时期,除了纯军事组织外,国家安全机构的各个组织都可以对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全面分析战略竞争,不仅要关注军事方面的动态,还要考虑技术、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动态——尤其在以长远眼光审视某一特定竞争时更是如此。这就自然而然地将任何可能影响到战略竞争关系和安全环境的因素,都纳入到净评估的研究范围了。
净评估旨在对国家安全各领域进行整合研究。客观上,美国庞大的国家安全机构是按区域或功能来组织的,基于职责所在,这些机构的人员只是关注自己区域或相关功能的责任,往往忽视更为广泛的、战略性的方面,在不自觉中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净评估则不同,它跨越了这些机构障碍,为战略决策、战略制定与规划计划者们提供的是一个顺畅沟通与系统整合的平台,使得各领域、各部门得以在统一术语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联合行动并协调一致,从而促进战略决策、战略制定与规划计划水平的提高。
易本胜:简述美国家净评估程序功能与议题样板 | “净评估”系列一
易本胜:马歇尔及其净评估办公室长期关注的几个问题 | “净评估”系列二
易本胜:解析美国防部指令《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净评估”系列三
易本胜:美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的独特作用与影响 | “净评估”系列七
易本胜:战略推演——美军净评估的强力引擎与核心支撑 | “净评估”系列八
易本胜:浅谈美军净评估与战略优化的基本模式SWOT-CLPV
易本胜:简述美军净评估作业流程的三种观点 |“净评估”系列十
易本胜:战略智库要研究回答『为什么的为什么』——由美国智库净评估引发的思考
易本胜:毛泽东战略评估思维与方法研究——军事辩证法与净评估方法之比较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