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文摘】冷战后世界军事改革的启示
军事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带来了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掀起一股“军事改革热”。这个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不少挫折,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应以解决现实问题和应对威胁为首要目标
军事改革实质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主动对军事力量建设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过程。推行改革首先要明确引起变化的原因何在,特别是军事战略上的威胁来自何方。冷战中,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壁垒森严,军事战略目标明确,武器研发和战法改进的针对性极强。上世纪80年代初,美军之所以提出了“空地一体战”“机动战”等战役法,是针对苏联在欧洲地面作战中武器装备的数量优势,应对苏军的大纵深战役。
冷战结束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军事上撼动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的军事改革从唱“对手戏”改成了唱“独角戏”。在“对手是谁”的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美国只能从如何更“经济”、更有效地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的总目标着眼,提出“基于能力”理念,试图打造一支“全谱优势”的军事力量。然而,没有明确对手导致了改革目标模糊,改革一度事与愿违。例如,由于过于强调快速的全球干预能力,过于相信电子信息技术优势,使美军在低强度的地面冲突中都出现防护不足的严重缺陷。2006年前驻伊美军伤亡的不断攀升,其实已经宣告了美国陆军“轻型化”改革的破产。
应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道路
冷战后,美国一直以一种自我革新的态度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其在军事改革中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其他国家军事改革的效仿对象。事实上,由于在哲学上缺乏正确的战争观,美国军事思想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机械主义和“唯技术论”的观点,再加上长期的军种利益争夺,美国军事改革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被其军事上的短暂胜利掩盖。
另外,美军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美国国家和军事力量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独特条件分不开。譬如,在联合作战问题上,美国三军之间军种利益冲突比较突出,立足全球作战,海空军优势极为明显,国内的政治格局较为稳固,法治氛围浓厚,“三权分立”“国会监督、总统领军”“军队不干预政治事务”等理念深入人心,因此,以国会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以战区司令部为核心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取消了军兵种司令部的作战指挥权,这一做法在美国的体制基础上运作良好。但是,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强推行美式联合体制,就会水土不服。俄罗斯地域辽阔,部队必须承担国土防卫作战任务,各军种之间并无太多利益冲突,苏(俄)军队在实施以军区(战时的方面军)为指挥机构、以陆军为主导的联合地面作战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对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就采取给陆军第40集团军编制航空兵的做法,实现了陆空之间的高效联合。遗憾的是,俄军在“新面貌”改革中,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盲目模仿美军,导致改革效果不佳。
引入现代科技和企业管理方法需适度
冷战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快速发展,广泛地应用到武器装备上,在西方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系统工程、现代企业管理等理论,也越来越多地应运到军事管理领域。例如,美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装备研制采购的流程中,构建了系统完善的武器装备“全寿命”采购管理体系,避免了因技术文档数量繁多、查询不便、各部门沟通不畅造成的装备研发、装备、保障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使得整个流程公开透明,减少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不过,系统工程能否代替军事科学中传统的战略、战役法和战术是很值得怀疑的。战争毕竟是人和人的对抗,复杂性和不可测性要远远高于目前系统科学所能实现的水平。尽管美军一直在试图设计战争,但在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战场指挥官对战局的发展依然是心里没底,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进巴格达。另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界所宣扬的“系统战争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军事哲学中机械主义的泛滥和辩证唯物精神的匮乏。
更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军事改革过程中,很多貌似为了显示其改革计划性的“路线图”“倡议书”和作战概念研发等信息的发布有很强的迷惑性。如2002至2003年,美军密集抛出了一批“转型路线图”,其中“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作战”等新概念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些概念有的被抛弃,有的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尚处于最初的技术试验阶段,如果不加辨析,闻风而动,难免会自己乱阵脚,上了圈套。
保持改革的定力活力比实现具体方案更重要
再先进的思想也不一定能一下就为所有人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定时间的坚持和推广。美国虽然在1986年就通过了《国防改组法》,确立了战区司令主导的联合作战体制,但直到1987年的波斯湾护航行动中,参联会主席克劳亲自出面协调,才让太平洋舰队勉强同意将自己部署在印度洋上的“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归中央司令部指挥。阿富汗战争初期,陆空地面协同也曾一度混乱,在“蟒蛇”等作战行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直到伊拉克战争,美军才初步实现了比较顺畅的陆空战术级联合。
更重要的是,技术在不断进步,国家安全威胁和社会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仅凭一次军事改革就试图形成长久的军事优势、确保长期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改革在解决旧问题的时候,有时也会带来新问题。美军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用募兵制替代义务兵役制,在当时对保留骨干、提高专业化程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募兵制实施后,随即带来志愿服役的军人的家庭问题,特别是长期海外部署引发的家庭矛盾和离婚等问题凸显出来;募兵制带来的“不平等”问题也受到批评,参军的多数是为谋生计的平民子弟,美国参众两院没有一个议员的子女在伊拉克战场上服役,而募兵制所需的高昂开支也让民众反感,重新恢复平等的征兵制的呼声又一度出现。
可见,军事改革措施的出台只是改革的开始,解决的也只是当下面临的问题。只有以客观的态度不断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具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才能长期保持军事优势,确保国家长久稳定。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康昊 肖石忠)
相关阅读: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