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房子成为投资品

2016-03-11 中国网商 汉加风


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表态:支持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

周小川: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




黄奇帆:听任加杠杆去楼市库存 将是金融灾难



这还不是他们第一次的意见相左,公开对撕起来了。


而黄奇帆则认为,P2P就是把老式的集资诈骗搬到了网上,是赌场,没有任何正面创新。重庆自去年就停了P2P网贷公司审批。


我们回过头来看,到底谁对呢?


2015年,泛亚、e租宝……这类集资性传销公司陆续崩盘,涉及金额超500亿,波及投资人超100万人,人均损失超过5万


2015年,中国金融自残年,在“互联网+金融骗子”的模式下,自残程度远远超过中国金融历史上所有的自残行为。




而黄奇帆的经济学思维:喜欢实业,去杠杆,谨慎金融。如果我们认真研读黄奇帆市长数次公开场合的讲话,结合他在重庆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就发现他确实是懂经济的高手,而且思维缜密独到,执行力强。


这次黄奇帆对楼市高杠杆的发言,不但是一场及时雨,更是举足轻重,因为他德高望重,所以他的言论必将引起高层重视。


去杠杆第一枪 深圳终于出手了


先科普一下,什么叫“首付贷”



根据微信公号“券商中国”报道,深圳市金融办4日发函称,“针对银行、P2P、小贷公司等机构相继参与首付贷、高杠杆放贷的现状,要求互联网金融协会和小贷协会,对各自下辖企业推出杠杆放贷情况进行排查”。知情人士透露,在大致摸清深圳楼市的隐性杠杆后,市领导层将商讨具体监管思路。




这只是深圳地区,事情还没完。


央行上海总部于上周召集部分银行,了解与个人住房贷款相关业务,主要内容包括:希望各家银行不要搞利率竞争,了解与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计划,以及了解银行与房产中介的合作情况。


山雨欲来:链家、我爱我家房产中介首付贷类业务已暂停


据多家媒体证实,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链家、中原、我爱我家等房地产中介机构已经暂停了首付贷金融业务。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走访调查发现,包括上海链家、上海中原等中介机构已经开始悄然暂停了其首付贷等金融业务,而其他包括太平洋房屋等中介机构也开始谨慎向购房者推荐此类业务。记者多方求证发现,由于利率下行,楼市成为资金避险池,资本涌入随之而来带来各类衍生金融工具,而产生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后记


当前,中国的房市进入了一场浩大的加杠杆期,楼市活跃着大量的场外配资。


各大中介公司公开宣传的数据也显示:链家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房天下大约2000亿元!我爱我家大约也有800亿元!


而整个中介行业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


所有人都发疯似地加杠杆贷款、买房、卖房、赚钱,然后再贷款、再买房、再卖房、再赚钱……


房子,不再用来住,而是投资品!



而众多的杠杆犹如一个个弹簧,将按揭贷款的规模不断撑大。正如黄奇帆所说,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零首付,房价也就没头没脑地一两个月、三个月暴涨了30%、50%。这和去年股市高杠杆造成的3000点到5000点的后果是一样的


由于房市体量更大,牵涉面更广,加上房贷游戏规则、风险识别和监管上的不足,对国民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尤其是银行的坏账风险。所以如果这波房地产加杠杆玩砸了,就会让你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系统性风险!


楼市去杠杆,刻不容缓!



黄奇帆:听任楼市高杠杆将是一场金融灾难




据中国经济时报,在两会重庆团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出,如果听任当前一些地方的房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难。


以下为详细内容:


2015年的股市波动剧烈,给投资者造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在两会重庆团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出,如果听任当前一些地方的房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难。


黄奇帆说,当前我们国家去杠杆,包括去政府债务、包括去工商企业债务,还包括金融系统内部的各种杠杆,尤其要注意金融创新的杠杆和理财产品为了牟利而加的杠杆,特别要注意一些融资项目跨界叠加形成的高杠杆。


黄奇帆举例说,比如最近房地产交易中有一些房产商——也有些房地产买卖中的中介公司,他们给购房者提供首付支持。我们一些银行的购房贷款首付已经从原来的40%降到30%,现在有些已经降到20%,如果房产商或者中介再给买房的人提供10%到20%的首付,实际上就使得买房的人变成零首付或者5%到10%的首付——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零首付,房价也就没头没脑地一两个月、三个月暴涨了30%、50%。这和去年股市高杠杆造成的3000点到5000点的后果是一样的。


他指出,要更注重去杠杆降风险,绝不能用加杠杆的办法来促销售、去库存。“如果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跟中央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会给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黄奇帆强调。




楼市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场外配资超万亿


新年以来,楼市成为焦点话题。杭州告急、上海沦陷……微信朋友圈里,均在热议各地房价和买房,房产交易中心被挤得水泄不通,一线城市新开楼盘一天抢光的新闻屡见报端。


在中央明确房地产“去库存”为今年五大任务之一的背景下,中央连续出台了多数城市松绑限购、降首付比例、调整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等刺激措施。楼市热并不让人意外。


然而,一线城市的火爆的楼市背后,杠杆资金尤其是场外配资更值得警惕。新华社上周文章援引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峰直接称,供需长期存在的矛盾不足以支撑房价短期快速上涨,此轮上涨的最直接原因还是金融杠杆在起作用。


杠杆上的楼市


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配资机构越来越多。自买自卖转按揭、首付贷、众筹炒房、P2P……杠杆手段频现


以深圳为例:贷款杠杆几乎利用到了极致……众筹、P2P、首付贷等高杠杆房地产理财产品“热火朝天”。


贷款杠杆——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408亿元,增长2.1倍。更值得**的是,深圳按揭平均成数高,2015年12月份达到65%,远高于“北上广”三市,同比高3.2个百分点,与70%的最高贷款成数限制相差仅5个百分点,可谓将贷款杠杆几乎利用到了极致。


众筹、P2P、首付贷等高杠杆房地产理财产品——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的搜狐和搜易贷联合推出的“首付贷”为例,在无抵押贷款的情况下,“首付贷”最低可贷1万元,最高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20%。其流程是,平台把“首付贷”包装成年化收益率8%至12%的P2P产品,然后对外发售。


还有拼房网类的房产众筹平台,投资者最低只需投资1000元,即可参与购房,按比例**收益。



楼市场外配资规模有多大


华夏时报报道,目前房地产交易市场中,三成购房者是借助中介公司杠杆来完成购房的。单就中介行业而言,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如果“银行按揭+首付贷”双重杠杆叠加,风险进一步加大。


各大中介公司公开宣传的数据也显示:链家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房天下大约2000亿元,我爱我家大约也有800亿元,而整个中介行业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官方在政策层面加杠杆可以视为场内加杠杆,更多的场外杠杆也在出现。各种首付贷款已经可以将首付降到最低5%,也就是杠杆率可以放大到20倍。甚至部分企业,已经可以提供契税贷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部分加杠杆其实更多不是从商业银行系统进入,而是从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包括一些中介为了扩大平台的利用效益,可能进行零利率的房贷优惠,这使各类加杠杆操作变得频繁。此类加杠杆背后的担保机制并不健全,增大各类风险。


也有分析师认为,当前杠杆整体处于合理水平。一财援引中信建投房地产分析师陈慎称,购房者使用首付贷的比例很低。目前首付贷等场外配资对于房价的影响被夸大了,国内的楼市杠杆仍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


似曾相识?


杠杆资金、场外配资,熟悉的字眼一再挑动着人的神经。去年股市泡沫破灭还历历在目,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居民投资加杠杆,一个是通过两融的场内加杠杆,另一个是通过场外配资加杠杆。


作为一轮杠杆撬动起来的牛市,一开始就存在泡沫。而随着监管层强力去杠杆——清理场外配资、场内融资融券、证券类信托,由于时间较短、手段较强硬,导致了股市的非理性踩踏事件,去年夏季的股灾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据国泰君安任泽平、张庆昌测算:A股杠杆资金存量为4万亿左右。


场外配资规模约10000亿,成本在13-20%之间,杠杆为1:4-1:5之间,主体为互联网平台、配资公司、券商、散户。


融资融券余额2.13万亿,杠杆在1:1左右。


除了中介场外配资规模或超万亿外,与股市领域的场外配资不同,房地产领域的“场外配资”是一环扣一环的杠杆配资。华夏时报援引业内人士称,目前,“场外配资”中有50%居民是连环房屋连环成交,占到整个房地产配资的半壁江山。


此外,A股去杠杆,可以借助禁止恒生HOMS系统等配资系统接入市场交易系统,而楼市则更为不容易做到。


上涨时加杠杆有助于快速兑现预期,调整时去杠杆加大市场波动。一旦楼市出现任何问题,场外配资会极大地加剧波动风险,引发连锁反应。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钟伟提出,不管如何,去库存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理性选择是,至少这个代价不大于楼市崩溃的庞大损失。前车之鉴是股市,拔苗助长式的市场透支最终以持续异常动荡收场。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