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传必考理论知识精讲 | 控制研究

花裙子 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如果把考研比作盖大厦,那理论知识绝对是地基——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初试复试成绩。之前有很多同学来找胡师姐诉苦说理论太艰深、看不懂,新年伊始,胡师姐公号特地为大家推出“新传必考理论知识精讲”栏目,带着大家把基础理论一个一个地梳理清楚、消化到位。


本栏目最先推出的几篇文章,将按照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的顺序,将每个模块的重点理论作横向比较、内容扩充,也会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进行思辨,并适当的添加关于传播学史和学者的趣闻,希望小伙伴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加深记忆。

 

控制研究总的来说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 微观层面:把关

 

● 中观层面:潜网、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职业伦理(议程设置、框架、启动、产权、受众调查、媒介的集团化、媒介融合)

 

 宏观层面:经验学派控制观(宏观控制、传播制度、媒介规范、媒介公信力、媒介伦理、舆论监督、媒介批评);批判学派控制观(意识形态控制、政治经济控制、文化控制、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本节我们先来阐释控制研究的微观层面——把关研究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经说过:传播学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点, 是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双方为在彼此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象征符号所进行的大量的信息选取与剔除。的确, 传播的过程涉及对某些信息的选择与加工, 以及对另一些信息的剔除与摒弃。然而, 对于传播中这种固有的信息选择和过滤的行为, 直到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首次用把关人(gate-keeper)比喻对信息做出选择和过滤行为的人 , 理论上才找到研究的焦点。


把关

gate-keeping



把关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把关人指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控制了信息的流量和流向,产生受众的拟态环境。把关可以减少信息冗余或信息丢失。

 

一提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1947 年在他的《群体生活中的渠道》一文中, 研究了家庭主妇如何决定购买食物以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 他发现食物总是沿着某些包含有“关卡” 的渠道流动, 在那里, 根据守门人的意见决定着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 他进而推论道: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食品选择渠道中, 且适用于解释新闻如何通过传播渠道而在群体中传播。

 

卢因于《生态心理学》(1943)和《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中提出。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和群体规范或把关人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二发展


○怀特的简单把关模式

1950年, 卢因的学生怀特在《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中, 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工作进行研究时发现, 该报接收到的通讯社的稿件中 90 %的稿件被编辑淘汰。他认为, 编辑个人, 在信息的流通中起着绝对的把关作用。1950年,他发表了这次调查的报告《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

 

他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的,公式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门区→输出信息。


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新闻素材进行取舍和加工的过程。认为新闻把关是高度主观的东西,依赖于把关人的实际经验、态度、价值判断等。


 缺陷:

①过于强调传播者的个人行为而忽略个体受到的环境和组织制约。

②没有意识到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多个把关人的存在。

③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孤立性,没有考虑到信息的流动性。


意义:怀特把“把关”概念引进新闻领域,为以后的同类研究打开了门路。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1959 年, 麦克内利通过对国际新闻流动过程的研究, 揭示了在信源与信宿、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活动而不仅仅只有一个把关人, 麦克内利的这一观点是为解决怀特的守门人模式的缺陷而提出的, 因为怀特的守门人模式中表明信息的流通渠道中只有一个把关人, 而实际上, 在复杂的新闻运转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守门人。它是对怀特单一把关模式的修正与发展,展示了信息流通网络中一系列的把关环节。

 

优势: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在理论上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的单一化缺陷,揭示了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动态、连续、多环节。

不足: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平等化,不分主次,忽视了各把关环节重要性的不同,且没有注意到媒介组织受到的社会制约。

 

○向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化—潜网

 

1969 年巴斯在《新闻学季刊》上批评怀特的理论,指出新闻编辑不能算作真正的把关 人,他提出“双重行动模式”,认为真正的把关人是从事新闻采集的人或组织。不同的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不同。沃特·吉伯(Walter Gieber)推进一步,认为把关人并不像怀特说的那样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而是受到信源的压力和新闻机构的压力,夹在中间的把关人很难有所作为,独立性自然不复存在。布里德“潜网”,重视社会因素在把关中的作用,将新闻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境纳入研究。

 

○休梅克《大众传媒把关》(拓展部分)

 

休梅克在《大众传媒把关》中,将把关分为了5个层次,按重要性排列,分别是个人层次、媒介工作常规层次、组织层次、媒介外社会团体层次及社会系统层次。而位于最顶层的是个人层次,与卢因提出的“个体动机”观点大致是吻合的,休梅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了个人层次对把关的影响:思维模式、事后评论、认知策略、制定决策、价值观、把关者个人的特性、角色定位以及工作类型。

 

把关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思考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给“把关人”理论带来了新的诠释与挑战。


作为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要做好自己的本位工作,学习新的技术,以民众的需求为本,对他们接触到的内容做到全面的把关;作为网络平台的“把关人”,将传统把关与新技术相结合,即使网络传播范围似乎没有边界,但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也要探索出新形式的把关,做到对整个社会负责;对于受众个体来说,网络信息传播的权利下放到每个人手中,作为文化传播的“把关人”,要以传播正面信息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从个人做起,提高自主性,传播正能量。

新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把关理论”的终结,而是“把关理论”的重生,从信息筛选到受众阅读,把关行为仍然发生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就算把关形式有所改变,但追溯根本都源自于理论的根基。“把关人”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嬗变,重新定位,规范信息传播,从根本落实“把关”。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  推荐阅读

  1.   北大考研独家丨 北大新传健康传播方向招生、培养与就业

  2. 考研真题详解 | 如何理解新媒体对社会关系的解构和重构?(2018北大新媒体334)

  3. 春节热点事件盘点 | 新传考研必备

  4. 健康传播专业该放在传播学还是医学?这件事也许有启发

  5. 三步走教你搞定考研调剂

  6.   致19新传考研党:你读书的方式将决定你的命运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