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人类为了抵抗终将到来的死亡所做的最杰出的工作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我猜想,
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
研究问题的深度不同,
决定了一般作者和大师之间的差距。
这距离不在于技巧,
技巧人人经过训练都能够掌握。
……
——芝士
《中学语文综合读写》第四期
第四讲 “晚秋已经开不出花来了” 作业
❶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一个文官之死》《万卡》《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体会其深刻思想及艺术特色;
❷ 综合以上7篇(包括《迟开的花朵》)契诃夫短篇小说,以“初读契诃夫”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1500的文学(读)评(后)论(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字数多者不限,提交作业帖,与大家分享。
❸ 按照cc群节目单,预习第五讲“她就这样度过了一代又一代”内容,准备届时(9月30日)上课。
01
芝士
(高三 · 赤峰)
一个冷峻的观察者
——初读契诃夫
(第二稿)
契诃夫是一位在中短篇小说领域造诣极高的伟大作家,在此我略去对这位伟大作家生平的传记式介绍,仅就他的七篇小说漫谈我对这位冷峻的观察者所写的文章和思想的一些粗略理解。
契诃夫笔下既有对社会黑暗的辛辣讽刺和批判,也有对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博爱和同情,亦不乏对时政的观点和批评。依据以上三点,我将选取的七篇小说简单分类:第一类包括《变色龙》、《套中人》、《一个文官之死》;第二类包括《万卡》、《晚秋的花朵》、《挂在脖子上的安娜》、第三类我认为只包括《带阁楼的房子》。它们无不体现作家的写作功底、思想深刻以及娴熟独到的写作技巧。
我首先关注的是契诃夫在小说中使用的高超的叙事手法以及他构造故事时的缜密逻辑,赋予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以《晚秋的花朵》和《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为例,《晚秋的花朵》之中,医生前来诊病的次数,玛鲁霞去“看”医生的次数皆体现了作者精密的设计,如同一件零件繁多,但各自衔接,各自对应有序的机器,这是作者的思维造物。他的巧妙之处在于承接转折不露痕迹,浑然天成,读者若不深究,便不能发现这些隐藏在阅读享受背后的学问。《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中,安娜的转变是随婚后生活时间的推移逐渐完成的,契诃夫安排的每一个人物都或直接地影响了安娜(如丈夫阿列克谢伊奇,舞会上的军官),或是间接地衬托安娜的变化(如安娜的两个兄弟)。我认为这两部作品尤能表现作家合理的情节安排和严谨的逻辑,以及在叙事和描摹人物时滴水不漏的掌控力。
在我看来,契诃夫小说另一个不容错过的精彩之处,是近乎真实的人物塑造。小说家或用对比,或用映衬,或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奥丘梅洛夫,《套中人》里的教师别里科夫,《一个文官之死》中的文官切尔维亚科夫。《变色龙》一文体现契诃夫高超的语言艺术,奥丘梅洛夫几次“变色”,全由于下属和围观者的几句未经证实的话,寥寥几段,一名善变的,色厉内荏的下级警官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警官巡逻时遇到狗咬人事件,面对主人未定的狗,他几次因狗的背景的变动而改变处置的方案,最后将狗作为将军哥哥的狗送还。在这篇小说里,警官只看重背景和出身,无视律法,群众幸灾乐祸,用看热闹这一行为作为排遣生活的手段。即使是一只普通的狗咬了人,凭借背景也可脱罪,而下级警官对此无力改变,甚至不得不屈从于罪犯的背景。这篇小说中的讽刺和人物塑造都取得极大成功,是为契诃夫大师之作的代表,而奥丘梅洛夫也成为一批外强中干,见风使舵的人的代名词。
别里科夫则是作家塑造的又一典型,契诃夫主要对别里科夫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个畏缩胆小的知识分子,一个告密者。《套中人》内,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对话,布尔金讲述套中人别里科夫的故事,由套中人的平常做派开始,到恋情破碎后套中人的死为结束。他感慨生活中还有不知多少套中人出现,而伊万则看到腐化的城市生活不知滋生了大量告密者,亦使小市民堕落,他们不敢为正义发声,一切只是为了生存。在这篇小说中,我看到,契诃夫在讽刺具体人群时,从来不曾忘记将矛头对准一切的源头——黑暗,混乱的社会环境,这是所有可笑的,可悲的,可恨的人物所以成为被讽刺的典型的根本原因。小说的深刻性得到增强。
如果别里科夫代表了一类知识分子,奥丘梅洛夫代表司法系统的下级执行者,《一个文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克夫则是官吏的缩影。文官切尔维亚克夫看戏时喷嚏飞沫溅到将军,几次道歉后,并未对此事计较的将军厌烦了小文官的骚扰,喝令这个文官“滚出去”,以为自己触怒了权贵队伍文官感到山穷水尽,丧失了生活信心,回家倒毙。这个唯唯诺诺,多疑成性的文官的遭遇既让人捧腹,又让人感到心酸。作家仿佛在读者面前架上了一副放大镜。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小官员身上的阿谀成性,懦弱和悲哀。我认为,造成文官之死的原因来自文官自身和将军两方面,在契诃夫刻画的文官眼中,权贵高于一切,甚至,他们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而以将军为代表的身居高位的官员并不从人彼此平等的角度对待低级官员,而是冷漠,目中无人,几乎颐指气使。使将军和文官彼此思维和行事作风变成畸形的原因就是权力。在作家为我们展开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一个人拥有了强权,便可以赢得他人几乎是敬畏般的尊崇。这是一股病态的社会风气,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我认为,评价一部讽刺小说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作者由他的立场出发展开对一类特定人群的讽刺和批判足以使读者意识到被批判和讽刺的人实是应受讽刺和批判,并引以为戒。契诃夫的讽刺小说比之普通讽刺小说更胜一筹,这位观察者把症结的根源指给我们。在他的观察下,当时的司法界、政界、文化界存有的弊端全部暴露在读者的视线中,一些问题直到现在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
另一方面,这位冷峻的观察者也有柔和的感情,特别是在他面对受苦受难的人们之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中包含的人文关怀。即使是面对那些被生活吞噬而陷入泥潭的人,他在讽刺之余,也为他们留下了一份爱。在《万卡》,《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晚秋的花朵》三篇作品中,尤以《万卡》体现的人文关怀为甚。圣诞节前夜,小万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诉说在莫斯科悲惨的学徒生活,希望爷爷能够将他接走。万卡回忆起美好的乡下生活,最后,他寄出了一封实际上没有人可以收到的信,带着甜蜜的幻想睡去了。契诃夫一改讽刺和批判的笔调,以万卡的幻想和回忆与残酷的现实相互映衬,描绘出那冰冷无情,残酷压抑的社会现实,也流露出作家对受苦人的同情和关爱。
作家和知识分子在过去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然而,在那个时代,如契诃夫一样敢于说出真话,着眼于普通人的真正的社会的良心并不多见。他在《万卡》一文中为读者展现了学徒生活的悲惨,展现了孩童得不到监护人的保护而过早面对生活的苦难,展现了一个任何时代中,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爱的缺失。
这是一个比之社会黑暗更可怕的问题,契诃夫用他的小说将其从幕后摘出,摆在我们的面前。《晚秋的花朵》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悲剧。
《晚秋的花朵》中塑造了一位渴望爱情却无力气追求的公爵小姐玛鲁霞。一位为物质享受而放弃一切精神追求的医生托布尔科夫。公爵小姐和医生初识是因她和她的哥哥,叶果鲁什卡,一个意志薄弱自甘沉沦的人,先后患了重病,请医生诊治。在与医生的接触中,公爵小姐被学识渊博,代表新生活的希望的医生吸引,爱上了他,却不敢主动追求。医生为了六万卢布与商人女儿结婚,她则不得不面对日益衰败的家境和恬不知耻毫不悔改的哥哥。当公爵小姐终于有勇气向医生表白的时候,她的生命也已接近终结。医生意识到过去的自己所作所为完全是一种对生命和爱的丧失,决心珍视这位爱自己的好姑娘,但两人的转变为时太晚。她的爱最终成为一段悲剧。读罢这篇小说,我们应当思考两个问题:是什么让人丧失了追求爱的勇气?又是什么将人最好的情感用钞票和奢侈品替代了?契诃夫看到当时的人们漠视感情,漠视爱情,完全屈从于金钱的现象,这位观察者无法坐视,他向人们传达振聋发聩的呼声:去爱!
相较于《晚秋的花朵》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中女主角安娜的事迹难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惋惜。穷姑娘安娜嫁给年长她三十四岁的富翁阿列克谢伊奇,一段压抑的婚后生活后,安娜去参加一个舞会,目睹了丈夫的言行不一,在舞会上安娜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开始交际花式的生活,最终被兄弟们嫌恶,成为上流社会浮华生活的牺牲品。二人的结合完全出于私欲而不是爱,丈夫把安娜当做私有物品,不顾安娜的感受,将她作为自己谋取名利的工具。而安娜完全为了丈夫的财产和地位才与他结婚。将三篇小说结合起来,我看到,契诃夫留给我们的问题的全貌:在爱的缺失这个现实的逼迫下,孩子们被虐待,受苦;无力追求自己的爱情的人们或凄然死去,或在泥沼一般的社会中孤独忍受;抵挡不住金钱,地位和物质享受的诱惑的人们变得极为丑恶,不知廉耻,让己蒙羞,让人嗟叹。我联想到雨果,他也曾在《悲惨世界》等文学作品中提出这个问题。我猜想,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研究问题的深度不同,决定了一般作者和大师之间的差距。这距离不在于技巧,技巧人人经过训练都能够掌握。一句话,作者笔下的世界要有别人的位置,要有对别人的关怀。真正的写作大师如契诃夫,雨果,着眼于被大众忽视的个体,着眼于不同时代的共同问题,即:一个人如何追求爱和幸福。
我还认为,契诃夫不是某种思想界的权威,他的作品也不尽是批评讽刺社会现实的主旋律,《带阁楼的房子》一文便带有明显的轻松色调。这是七篇小说中唯一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我”在地主别洛库洛夫家中闲居,结识了沃尔恰尼诺娃一家。“我”与大姐莉达不睦,政见相左,却在多次拜访的过程中爱上了妹妹燕尼娅。由于莉达的阻挠,二人最终分离,没有再见面。契诃夫在这篇小说中借画家之口表达他对资产阶级民粹派所谓“到民间去”的行动路线的批评,指出民粹派的做法实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困境,要让人们重新确立尊严,靠近真正的艺术,合理分配劳动,才是可行之路。然而,作为一个一百多年后的读者,在他的政治见解之外,我不会忽视主人公和燕尼娅彼此之间的情感,不会忽视作家笔下的美丽的俄罗斯的自然。这些让读者的心灵感到放松,为之向往的美好事物在他的同行如蒲宁,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中较为常见,在他的作品中较为少见。但少见不意味着逊色,他的景物描写亦是技艺娴熟,无可指摘。
一位冷峻的观察者,一位天才的文学大师,这便是契诃夫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为我留下的印象。写作也可以说是人类为了抵抗终将到来的死亡所做的最杰出的工作,好的作品能够跨越时间的距离,超越时代的局限,与读者产生共鸣,引起读者思考,带给读者思维的锻炼和灵魂的升华。
下一位将造访我的心灵空间的客人又将是谁?卡尔维诺?茨威格?罗曼·罗兰?长路漫漫,只好以手边的书为始,一本一本地看起。
芝士的文章越写越好了,理性、客观,能从表面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来。思维严谨,层次清晰,还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些都与广泛而认真的阅读分不开,当然,还有持之以恒的勤奋,两年如一日地跟直播!时隔两年,今日之芝士,令人刮目相看!
史老师被芝士圈粉了,据说,小寒姐姐也想认识芝士,哈哈哈。
不过一一史老师又说不过了一一你在一稿二稿中都保留着的最后一段,对,就是这一段"下一位将造访我的心灵空间的客人又将是谁? 卡尔维诺?茨威格?罗曼·罗兰?长路漫漫,只好以手边的书为始,一本一本地看起。",你就没有感觉到有点儿画蛇添足吗?它破坏了你这篇文学评论的整体性。想想为什么?
附一稿:
一个冷峻的观察者
——初读契诃夫
契诃夫是一位中短篇小说造诣极高的伟大作家,在此我略去对这位伟大作家生平的传记式介绍,仅就他的七篇小说漫谈我对这位冷峻的观察者所写的文章和思想的一些粗略理解。
契诃夫笔下既有对社会黑暗的辛辣讽刺和批判,也有对受苦受难的人们或因环境被生活改变,被生活吞噬的同情,亦有对社会改良人士采取的不当做法的批评。依据以上三点,我将选取的七篇小说简单分类:第一类包括《变色龙》、《套中人》、《一个文官之死》;第二类包括《万卡》、《晚秋的花朵》、《挂在脖子上的安娜》、第三类只有《带阁楼的房子》。它们无不体现作家的写作功底、思想深刻以及娴熟独到的写作技巧。
我首要关注的是契诃夫高超的叙事手法以及他构造故事时的缜密,赋予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以《晚》和《安》为例,《晚》之中,医生前来诊病的次数,玛鲁霞去“看”医生的次数皆经过作者严密地设计,每进行至下一次,故事便有新的发展。他的巧妙之处在于承接转折不露痕迹,浑然天成。《安》中,安娜的转变是随婚后生活时间的推移逐渐完成的,契诃夫安排的每一个人物都或直接地影响了安娜(丈夫阿列克谢伊奇,舞会上的军官),或是间接地衬托安娜的变化(安娜的两个兄弟)。我认为这两部作品尤能表现作家合理的情节安排和严谨的逻辑,以及在叙事和描摹人物时滴水不漏的掌控力。
契诃夫小说另一个不容错过的精彩之处,是近乎真实的人物塑造。小说家或用对比,或用映衬,或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心灵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奥丘梅洛夫,《套中人》里的教师别里科夫,《一个文官之死》中的文官切尔维亚科夫。《变色龙》体现契诃夫高超的语言艺术,奥丘梅洛夫几次“变色”,全由于下属和围观者的几句未经证实的话,寥寥几段,一名善变的,色厉内荏的下级警官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警官巡逻时遇到狗咬人事件,面对主人未定的狗,他几次因狗的背景的变动而改变处置的方案,最后将狗作为将军哥哥的狗送还。在这篇小说里,我看到警官只看重背景和出身,无视律法,群众幸灾乐祸用看热闹这一行为作为排遣生活的手段。即使是一直普通的狗,凭借背景也可脱罪,而下级警官对此无力改变,甚至不得不屈从于罪犯的背景,讽刺和人物塑造都取得极大成功。
别里科夫则是作家塑造的又一典型人物,契诃夫主要对套中人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个畏缩胆小的知识分子,一个告密者。《套中人》内,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对话,布尔金讲述套中人别里科夫的故事,由套中人的平常做派开始,到恋爱事件后套中人的死为结束。他感慨生活中还有不知多少套中人出现,而伊万则看到腐化的城市生活不知滋生了大量告密者,亦使小市民堕落,他们不敢为正义发声,一切只是为了生存。契诃夫在讽刺具体人群时,从来不曾忘记将矛头对准一切的源头——黑暗,混乱的社会环境,增强小说的深刻性。
如果别里科夫代表了一类知识分子,奥丘梅洛夫代表司法系统的下级执行者,《一个文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克夫则是官吏的缩影。文官看戏时喷嚏飞沫溅到将军,几次道歉后,并未对此事计较的将军厌烦了小文官的骚扰,喝令这个文官“滚出去”,以为自己触怒了权贵队伍文官感到山穷水尽,丧失了生活信心,回家倒毙。这个唯唯诺诺,多疑成性的文官可笑又可悲。作家仿佛在读者面前架上了一副放大镜。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小官员身上的阿谀成性,懦弱和悲哀。我认为,造成文官之死的原因既来自文官自身又来自于将军。契诃夫刻画的文官眼中,权贵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而以将军为代表的身居高位的官员并不从人彼此平等的角度对待低级官员,而是冷漠,目中无人,几乎颐指气使。使将军和文官彼此思维和行事作风变成畸形的原因就是权力。在作家为我们展开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一个人拥有了强权,便可以赢得他人几乎是敬畏般的尊崇。这是一股病态的社会风气,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我认为,评价一部讽刺小说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作者由他的立场出发展开对一类特定人群的讽刺和批判足以事读者意识到被批判和讽刺的人实是应受讽刺和批判,并引以为戒。契诃夫的讽刺小说比之普通讽刺小说更胜一筹,这位观察者把症结的根源指给我们。在他的观察下,当时的司法界,政界,文化界存有的弊端全部暴露在阳光下,一些问题直到现在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
然而,这位冷峻的观察者也有柔和的一面,在他面对受苦受难的人们之时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中包含的人文关怀。即使是面对那些被生活吞噬而陷入泥潭的人,他在讽刺之余,也为他们留下了一份爱。在《万卡》,《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晚秋的花朵》三篇作品中,尤以《万卡》为甚。圣诞节前夜,小万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诉说在莫斯科悲惨的学徒生活,希望爷爷能够将他接走。万卡回忆起美好的乡下生活,最后,他寄出了一封实际上没有人可以收到的信,带着甜蜜的幻想睡去了。契诃夫一改讽刺和批判的笔调,以万卡的幻想和回忆与残酷的现实相互映衬,流露出作家对受苦人的同情和关爱。
作家和知识分子在过去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然而,在那个时代,如契诃夫一样敢于说出真话,着眼于普通人的真正的社会的良心并不多见。他在《万卡》一文中为读者展现了学徒生活的悲惨,展现了孩童得不到监护人的保护而过早面对生活的苦难,展现了一个任何时代中,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爱的缺失。
这是一个比之社会黑暗更可怕的问题,契诃夫用他的小说将其从幕后摘出,摆在我们的面前。《晚秋的花朵》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悲剧。
《晚秋的花朵》中塑造了一位渴望爱情却无力气追求的公爵小姐玛鲁霞。一位为物质享受而放弃一切精神追求的医生托布尔科夫。公爵小姐和医生初识是因她和她的哥哥,叶果鲁什卡,一个意志薄弱自甘沉沦的人,先后患了重病,请医生诊治。在与医生的接触中,公爵小姐被学识渊博,代表新生活的希望的医生吸引,爱上了他,却不敢主动追求。医生为了六万卢布与商人女儿结婚,她则不得不面对日益衰败的家境和恬不知耻毫不悔改的哥哥。当公爵小姐终于有勇气向医生表白的时候,她的生命也已接近终结。她的爱成为一段悲剧。我们应当思考一些问题:是什么让人丧失了追求爱的勇气?又是什么将人最好的情感用钞票和奢侈品替代了?契诃夫看到当时的人们漠视感情,漠视爱情,完全屈从于金钱的现象,这位观察者向人们传达振聋发聩的呼声:去爱!
相较于《晚秋的花朵》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中女主角安娜的事迹难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惋惜。穷姑娘安娜嫁给年长她三十四岁的富翁阿列克谢伊奇,一段压抑的婚后生活后,安娜去参加一个舞会,目睹了丈夫的言行不一,在舞会上安娜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开始交际花式的生活,最终被兄弟们嫌恶,成为上流社会浮华生活的牺牲品。我相信,二人的结合完全出于私欲而不是爱,丈夫把安娜当做私有物品,不顾安娜的感受,将她作为自己上升的工具。而安娜完全为了丈夫的财产才与他结婚。将三篇小说结合起来,我看到,契诃夫留给我们的问题的全貌:在爱的缺失这个现实的逼迫下,孩子们被虐待,受苦;无力追求自己的爱情的人们或凄然死去,或在泥沼一般的社会中孤独忍受;抵挡不住金钱,地位和物质享受的诱惑的人们变得极为丑恶,不知廉耻,让人蒙羞。我猜想,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研究问题的深度不同,决定了一般作者和大师之间的差距。这距离不在于技巧,技巧人人经过训练都能够掌握。一句话,作者笔下的世界要有别人的位置,要有对别人的关怀。真正的写作大师如契诃夫,着眼于被大众忽视的个体,着眼于不同时代的共同问题,即:一个人如何追求幸福。
我还认为,契诃夫不是某种思想界的权威,他的作品也不尽是批评讽刺社会现实的主旋律,《带阁楼的房子》一文便带有明显的轻松色调。这是七篇小说中唯一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我”在地主别洛库洛夫家中闲居,结识了沃尔恰尼诺娃一家。“我”与大姐莉达不睦,政见相左,却在多次拜访的过程中爱上了妹妹燕尼娅。由于莉达的阻挠,二人最终分离,没有再见面。契诃夫在这篇小说中借画家之口表达他对资产阶级民粹派所谓“到民间去”的行动路线的批评,指出民粹派的做法实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困境,要让人们重新确立尊严,靠近真正的艺术,合理分配劳动,才是可行之路。然而,作为一个一百多年后的读者,在他的政治见解之外,我不会忽视主人公和燕尼娅彼此之间的情感,不会忽视作家笔下的美丽的俄罗斯的自然。这些让读者的心灵感到放松,为之向往的美好事物在他的同行如蒲宁,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中较为常见,在他的作品中较为少见。但少见不意味着逊色,他的景物描写亦是技艺娴熟,无可指摘。
一位冷峻的观察者,一位天才的文学大师,这便是契诃夫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为我留下的印象。我不禁想到,写作也可以说是人类为了抵抗终将到来的死亡所做的最杰出的工作,好的作品能够跨越时间的距离,超越时代的局限,与读者产生共鸣引起读者思考,带给读者思维的锻炼和灵魂的升华。下一位将造访我的心灵空间的客人又将是谁?卡尔维诺?茨威格?罗曼·罗兰?书有很多,路还很长。
芝士
二稿已经完工,修改了一些细节。 静待烧烤233
02
狼图腾
(高一 · 广东)
让晚秋的花朵怒放
又一个人失去了他的生命,在他的生命真正盛开之前,时间是金,因为时间可以抹杀很多东西,至少抹掉一朵尚未来得及绽放的生命,甚至连吹灰之力也不用。自人类脱离了兽,但又活在愚昧与微小谨慎之中以来,这样的生命正如尘埃一样,被他扫出了世界,即使那些生命是那些人的全部,但这就是时间。若是未能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光彩,那就连对自己的意义也不存在了,自然也是溜走的不留痕迹。
人是生来自由且平等的,只是在出生之后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无数各种各样不同的意义。自然也就是无数条交错纵横的枷锁,当生命的余地被一点一点封进黑暗中之后,这个人也就死了。虽然他的肉体还活着,但除了吃饭以外唯一的作用就是衬托出其他生命的伟大。
自然在造人的时候除了个别的失误,并没有把人生成三六九等,相反的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有趣一些,又让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惜人学会了伪装,伪装自己的真实,其实最开始伪装并不是为了邪恶的目的,它也只是人的天性罢了。可是欲望就是这么诡异的东西,它甚至能把美好变成邪恶,把邪恶变成正义。这也是为什么无数年来许多思想家如朱熹就要“存天理,去人欲”。可惜他做的太绝了,毕竟,人欲未必就都是坏的,如果没有了感情,人又而为人,人欲虽然经常会坏事,但人与就是人欲,只有先承认其合理性,然后才能控制。至于天理,有时也说不定就是是欲望的孪生兄弟。正因为有了欲望,又有了惺惺作态,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人生命中的枷锁。
在我不懂事的时候,大人,学校就告诉我们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其实长大以后再回头想来,哪里有那么多规规矩矩。在我心里衡量规矩唯一的尺度就是人性,人的天性,甚至于有些规矩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但是若是逾越了这条尺度,就无异于慢性谋杀。凡是符合了人性的规矩,至少你在原则上没有错误。不与人性相冲突的,那就要酌情考虑,至于不符合人性的,那就是在叫人类集体退化。可悲的是,最后一种规矩,虽然其形态千变万化,但到了最后执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规矩是不符合人性的,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规矩,也许写进了法律当中,也许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甚至只是深埋在自己的心里坚守了一生,最后才发现活成了一个笑话。
晚秋已经开不出花来了,也许正是因为她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直到死亡的来临才让她知道了人应该怎么活。但是已经是晚秋了,花也已经再也开不出来了。所以这才是一个悲剧,至于那个利用这一悲剧纵饮作乐的叶果鲁什卡,也许真的只有当时间派死神来叩响他的房门的时候,他才能活成另一个悲剧,另一个至少还真正的在人生的最后时光真正的活着,并或者去死的人。就单论着一点来讲至少他还来过,那些已经死去的人,连“我来过”这样的话都说不出来,却对这样的悲剧漠然无视的人,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可悲。
像这样一辈子都在披荆斩棘的人,在旁人眼里不就是个笑话吗?但也许他们有一天会被这个笑话所折服,总有一天会看见那些本来看不见的枷锁。然后他们就会开始挣扎,也许直到死亡的那一秒,身边依旧看不见世间的精彩,但是至少还能看见光,这样当一个人的一切都要渐渐归乎于零的时候,至少自己是不后悔的。所以就算含苞待放在北风呼啸直至凋零,也总比埋在地下渐渐腐朽更有生命的热度。
可悲的人,可怜的人。就像叶果鲁什卡,就算他很满意,让最终没有绽放开的玛露霞的生命,成为了他剩余的腐烂的人生的养分,认为这简直是对他的最大的惩罚,若是因为玛露霞的离开,能让他从浑浑噩噩中脱离开,哪怕只有一秒,想必就像医生在诊室里听到了玛露霞对他的表白后,终于认识到的,原来生命是那么脆弱,美好,而又昂贵的东西,即使把他那些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所换来的全部的五卢布,十卢布统统花个精光,可依旧拯救不了玛露霞的生命。只是至少,医生终于不再是原来的医生了,他也终于可以体会,知道这个世界的酸甜苦辣,至少有了一份痛苦但珍贵的回忆了。就好像又重新想起了当年的公爵夫人,当年的一切,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些被锁在痛苦与欲望中的东西了。而那些东西,正是那个骠骑兵曾经丢失,而直到现在也依旧没有找回来的东西。
契柯夫在嘲讽,再用悲剧嘲讽,再用它对痛苦的悲悯嘲讽那个施展了枷锁的社会。但是即使是那个被他嘲讽的世界,他也是怀着悲痛,怀着同情但又无不痛恨的嘲讽着。正因为他深爱着这个世界,所以那些没开的花朵才如此动人。其实即使身边枷锁重重,但是依旧不能放弃希望,正如第二天太阳依旧会照常升起一样。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爱,热情也应该像太阳一样燃烧出几千万度的高温,像太阳一样在黑暗中燃烧了几亿年都不熄灭。更应该就这样永久的继续燃烧,直到时间消灭了他,但在他的周围,世界早已变成一片光明,晚秋,也能开出春色满园。
小狼,四五段之间过渡的比较生硬。你认真读读老师的作业题目,有时间的话,再来篇二稿。
其实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并不像我们今天字面上理解的这样。人欲,他通常指的是人生存基本需求之外的欲望,例如浪费,奢靡等。可以读读相关的书籍,小狼。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蒋筱寒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码订购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小寒和妈妈双签版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 小叶老师 QQ 号:
2647985248
扫描二维码,关注史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体验大地(sjxtydd)
购课指南
跟史老师学语文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一期: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第三期:未来的主人翁
第四期:走到世界的尽头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
第二期: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第三期:领取生命的馈赠
第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
史金霞老师中学生议论文读写
家长课
给家长的十二堂课: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诗词课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老师
所开设网课尽收眼底
请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小叶老师QQ号:2647985248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