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肯平静而耐心地漫步于蒲宁建构的文学世界,将理解这位作家近一个世纪以来倍受读者和其他作家推崇的原因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我喜欢蒲宁在短篇《耶利哥玫瑰》中描写的同名植物。耶利哥的玫瑰即使多年干旱,也不会死亡,一旦将其置于水中,它很快会再度恢复生机。蒲宁创作的诸多文学作品与这种植物的特性相似,它们在每一个阅读者的心中盛开,只须我们沉思回味,便可为我们带来爱和美的启迪,哲理和生活的思考。
——芝士
❶ 阅读蒲宁短篇小说《秋》、《寒秋》、《儿子》、《安东诺夫卡苹果》、《乌鸦》5篇,体会其叙事艺术、主题思想;
❷ 综合以上5篇,结合《从旧金山来的先生》(以及《牺牲品》),以“初读蒲宁”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1500的文学(读)评(后)论(感),自拟正题,自选角度,注意,不要写成情节复述。务必贴相关作业帖。
❸ 阅读cc群节目单,预习下一讲内容,准备11月10日,第十讲鉴赏电影《杰出公民》。
01
芝士
(高三 · 赤峰)
盛开的耶利哥玫瑰
——初读蒲宁
我喜欢蒲宁在短篇《耶利哥玫瑰》中描写的同名植物。耶利哥的玫瑰即使多年干旱,也不会死亡,一旦将其置于水中,它很快会再度恢复生机。蒲宁创作的诸多文学作品与这种植物的特性相似,它们在每一个阅读者的心中盛开,只须我们沉思回味,便可为我们带来爱和美的启迪,哲理和生活的思考。如果一个人肯平静而耐心地漫步于蒲宁建构的文学世界,他将理解这位作家近一个世纪以来倍受读者和其他作家推崇的原因。蒲宁作品的成功,绝非偶然和幸运。
阅读蒲宁的作品,我建议诸君首先应特别关注贯穿于这些作品中的共同主题:爱,人的生存,人的幸福。在我看来,它们属于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常见于其他文学大师的作品。在蒲宁笔下的世界中,这三元素一直是故事的内核所在,也是蒲宁希望他的读者们关注的对象。
请诸君静观《秋天》一文。主人公的行为其实不算光彩,他与一位有夫之妇私通。以常理度之,这种行为必定招人厌恶,然而,读罢《秋天》,我却被蒲宁为读者们展现的纯粹的爱情所折服了。作家借不合乎常理的身份探索纯粹之爱,塑造了不受身份等世俗束缚的爱情,这种爱是无关未来的。意会至此,读者便应放下世俗成见,只专注于小说中两人之间的爱情。这篇小说中的景物如被阴影笼罩,灰暗,但不压抑,人物刻画生动,神形兼具。另一篇小说《儿子》,仍是作家探究爱这一主题的作品。故事由回忆年轻时的马洛夫人开始,叙述马洛夫人与埃米尔相识,分别,重逢,终以悲剧收场。蒲宁由全知的叙述者视角引述不同人物的回忆和话语,增强故事的真实性,马洛夫人对埃米尔最终产生的爱其实是一个女人的母性和异性之间的情欲混合诞生的产物,她潜藏在心中对拥有一个儿子的渴望和对埃米尔的情愫交织融合,前者占主要成分。作家借《儿子》一文深入地剖析女性的心理,走进女性的世界。马洛夫人并未背弃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她只是将一个母亲对儿子怀有的爱施加到埃米尔的身上,这是源自母性的爱。但埃米尔的形象既是儿子的寄托,又有情人的重叠,由此让马洛夫人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让这段关系拥有好的结局,最后走向悲剧。小说的叙述节奏不拖沓,作家编制细节如同蜘蛛结网,细致,缜密。文章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人物的言行皆符合身份和设定,不显突兀,如在现实中。
蒲宁对爱的研究和探索于《寒秋》一文中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人的生存和幸福问题,也在此文中有所体现。“我”回忆往事,忆起与未婚夫分别前最后的相处时光和多年的漂泊生活,结尾暗示自己已对生活不抱希望,而是转向死后的世界。全文呈现一种凄凉,沉重的感情基调,作家对人物的心理揣度,对爱的研究和思考已经超越了性别的局限,他站在作为个体的人本身的角度直面众人共同面对的主题:爱和生存。《寒秋》的篇幅不长,但短小精悍,语言生动隽永,思想值得回味。在关于年轻时的回忆描写中,作家以人物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兼顾环境及景物描写,渲染凝重而伤感的气氛。作家的写作艺术已经成熟,完备。诸君在阅读此文时想必也同我一样,为忧伤的气氛感染,心系现实,暗自嗟叹。蒲宁为我们展现的主题恰是人生的追求,生活的现实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恰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部分。人生的几大核心,无非爱恨、生死、相聚与别离、青春与衰老、幸福与不幸。围绕人生的核心营造自己的艺术体系的蒲宁无疑是为人生写作的艺术家,他的文学作品也因此具有如耶利哥玫瑰一样的顽强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从旧金山来的先生》是蒲宁的又一经典之作。作家在这篇小说中主要探讨在利益至上的社会中,人的生存和幸福面临的问题。小说记叙旧金山先生的一次失败的度假之旅,以及旧金山先生的猝死,又描写渔夫洛伦佐和山民们,旧金山先生死后正常运行的社会,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部纪实照片的相册。蒲宁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在利益驱使下的人们,除去洛伦佐和山民们,其他人都丧失了生活的真谛。他未借助夸张的手法讽刺,也不想用离奇的故事隐喻现实,而是一如既往,把现实存在的问题以虚构的方式纳入自己的文学世界,又将它们加工后展现在读者眼前。请诸君留意,蒲宁的写作并非攻击资本主义,也没有后人强加给作品的政治意义,他只是就现实而写作,就实在存在的问题写作。平心而论,利益至上的现象并非某一主义的独有缺陷。在我们的社会中,利益至上的现象也几乎随处可见,这说明该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分国家,社会,甚至不分时代。正是因为这种现象在今天仍能被发现,我们才能轻松地和这篇文章发生共鸣。
好的作品能够跨越时代,经久不衰,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主题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生活的本质。而人的生存,幸福与爱无论何时都将是这本质的重要组成。悲哀的是,那些基于这本质产生的问题和困境也随新的时代的变迁而产生,而后被经典的作品捕捉、展现、预言。蒲宁在文中塑造了一个贫穷的渔夫洛伦佐,他与旧金山先生,旅店老板等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自由的,幸福的生活,另一种是囚徒式的,人质式的生活。蒲宁借渔夫为读者展现的是他希冀的,具备生活真谛的生活方式。它也是基督教教义中倡导的生活方式。诸君不要反感,让我们忽视宗教问题,只看道理,这种生活方式确实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效仿。蒲宁的笔下还能发现潜藏在叙事和现实主义描写之后的淡淡的悲悯之意。的确,选择囚徒式生活的旧金山先生等人是可悲的。同时,我想请诸君注意:宽恕和悲悯的精神比讽刺和批判的行为更珍贵。
就艺术手法而言,想必诸君已发现,蒲宁善用对比。他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寒秋》中女主前后的境遇,《儿子》中马洛夫人青春岁月和现实,《从旧金山来的先生》中,旧金山先生生前和死后的遭遇,其他人物的态度变化,洛伦佐与旧金山先生等,这些都是作家使用对比的痕迹。推广至其它作品,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中贵族和小地主们生活境况的对比,时间变化带来的今昔对比,《乌鸦》中叶列娜前后选择的对比。恰当的对比可使读者对作家欲表达的情感,思想的理解更深入,印象更深刻。《寒秋》中对比的使用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儿子》一篇类同《寒秋》,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心境的变化。《从旧金山来的先生》内作家利用对比手法省去了冗长的议论和说教,收效更好,两种生活方式的差距一目了然,高下立判。《安东诺夫卡苹果》内的对比则让读者感受到逝去的庄园生活和贵族生活的美好一面,认识到庄园生活和贵族阶层逐渐衰败和消失的现实。《乌鸦》一文中,叶列娜前后境况的对比让我们顿生悲伤和无奈之情。对比手法是蒲宁小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家天才的写作能力也通过它有所展现。我想诸君对这种手法并不陌生,几乎每一个接触了修辞手法的语文学习者都了解它并能粗浅地应用,但若如蒲宁一样将其应用得出神入化,恐怕较为困难。观蒲宁诸篇文章,其结构、语言、艺术手法皆非复杂深奥,晦涩难懂之类,而是朴实、易懂,感情丰富但又有所内敛,毫无罗列词藻,叠床架屋的现象。可见,大道至简,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在于猎奇的内容,词藻的华丽,而在于真情流露,巧妙安排细节,精心设计结构,以及关注角度。最后一点已被另一位伟大的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证实。总之,我认为摒弃浮夸的文风,追求务实的态度,才是作品成功的基础。
诸君稍安勿躁,我还将为各位分享阅读蒲宁的其它感悟和思考。诚然,上述的三个主题完全值得一位作家穷尽他的写作生涯去探索,研究,与读者们分享。但若仅止步于此,便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杰出的写作大师。蒲宁没有坐在象牙之塔里以箴言和大而无当的智慧装点自己的小说,而是让它们兼容并包,具备小说的原始职能——反应社会现实。《安东诺夫卡苹果》、《乌鸦》、《牺牲品》是其中三例。核心主题若星系中的恒星,作家关注和思考的社会现实则是围绕主题运转的行星,它们彼此独立,但都属于该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分析和了解。以《安东诺夫卡苹果》为例,主人公回忆安东诺夫卡苹果丰收,农庄即景和农民们,贵族的打猎生活,残余农奴制的庄园和小地主们的生活,怀念往昔时光。《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首为庄园生活和贵族阶级的消亡而作的挽歌,作家善用环境描写,气氛营造充分,情节过渡自然,读者身临其境。它虽然未直写社会变革,但已让读者们从侧面观察到变革的结果。《乌鸦》则写"我"与家中的保姆叶列娜相恋,招致垂涎叶列娜的父亲的反感,父子反目后,"我"重又见到了已成为父亲的新妻的叶列娜。这篇小说与契诃夫的《脖子上的安娜》有相似之处,差别在于:前者以讽刺沙俄时代官僚为主,体现一个人如何在利益至上的社会中堕落的现实,后者则描写官僚阶层的生活,讽刺之余仍有同情和关怀。小说从日常小事切入,层层递进,借助父亲的话语推动戏剧式的情节。结尾给人以无能为力,不得不接受的无奈,面对冰冷的现实,读者只能于百感交集中感叹世事难料,爱情也在金钱,权势和现实面前退让了。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忧伤。蒲宁不喜辛辣的语言和尖锐的批判,而是让读者自行感受人物的心绪,这种做法产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在《牺牲品》中,作家展开想象,以人物的奇遇暗讽现实。农民谢苗·诺维科夫遇见显圣的伊利亚,为平息神的"怒火",不得已选择小女儿安菲斯卡作为牺牲品。作家仍未直截了当地进攻与批判,而是借人物之口将现实赤裸而不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神”的代言人伊利亚不要供奉,也不在乎人的朝圣,而是欲戕害人的生命。蒲宁将旧时俄国东正教教会的行径暴露无余,让读者义愤填膺,难以自制;同时,也对俄国农民的生存状况感到同情和怜悯。蒲宁的小说从来不是单调的主题颂歌,不是赞美诗式的重复,而是精致的艺术品,如同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的乐曲。
阅读蒲宁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作家极少有阐明自己观点的议论,他忠实地沿着虚构的设定记录文学世界中发生的变化,利用多种艺术手法,引起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在沿种种线索和细节回溯主题的过程中,作家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和情感被读者完整地领会了,这又是蒲宁小说艺术造诣的体现。优秀的小说必定能够与读者发生共鸣,突破文字叙述的限制,让读者对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小说家,小说和读者便通过阅读小说时的思考活动链接,读者有了新的收获,小说家的思想得到传播,小说则作为思想传播的介体保存下来,在时间的流逝中保持永恒的魅力。蒲宁的这几篇小说,就属于优秀小说之列,它们是为心灵的荒漠带去希望的耶利哥玫瑰。最后,请诸君允许我以《耶利哥玫瑰》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于是人饱经忧患的心便随之振奋,得到慰藉:原来世上并无死亡,凡生活过,生存过的都无死日!我的心灵,我的爱情、记忆,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会有生离死别!
芝士
语言还需精炼,部分文字给人以阅读题答案既视感,结构的设计还有待提高。 自知本文还有许多不足,静待大家烧烤。
芝士君,你的自评最后应该写成“静待诸君烧烤”,哈哈哈。
芝士君不仅能创作,还能点评,能深入进去,还能跳跃出来,真是厉害!在芝士君超强的大脑中,蒲宁的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不仅能平行对比,还能纵向思考,和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交叉解读,实在是赞!
至于问题,参照己评,等你的二稿。
另,《耶利哥玫瑰》也是我所喜爱的一篇。之所以作业没有布置,是担心大家读不懂⋯⋯
又另,十几年前,在保定的一家书市,我为好友打开蒲宁文集,翻到《寒秋》,为她读了一遍结尾,她便两眼放光,买走了那套书。
02
狼图腾
(高一 · 广东)
宏大而庄严的乐章——死亡
——初读蒲宁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只要有生命存在那死亡就一直不会消失。在死亡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他想要描述的正是在死亡面前所现露出的真实与原先的模样,这样反应出来才是真正的感动,我认为这就是蒲宁所想要描述的东西。
在生与死之间,只有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才能像大浪淘沙一样在最后留下来,在他所有的描写的对比中,奢华与贫穷似乎总是靠得那么近。但两者之间又似乎差得那么远。那些奢靡的资本主义其实最终并没有得到什么,关于这一点,作者用从旧金山来的先生的死就应做了很好的诠释,先生在生前是没有名字的,但它至少还保有他的财富所带给他的一点体面,至少还是一位“从旧金山来的先生”,而不是在他死后,连简单的称呼都没有的那个人。甚至连曾经在他身边唯唯诺诺的仆人都可以拿他的死亡开玩笑。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他也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尊严甚至是生命的尊严。这前后对比才产生了如此效果。
曾经他坐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听着连波涛汹涌用的海浪的声音都掩盖过去的音乐声,却听不到在船舱底层那些不分昼夜的往煤炉子里面添媒的劳工,终于在他死了以后,他又回到了那些被他剥削的人中去。他连体面的死去都做不到。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他的财产而不是他个人。所以他连一句棺材都得不到,所以连他的死亡也是一件新奇的话题供人们议论。
在蒲宁的许多短篇小说里总有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与人间美好的事物作对。那个拆开了自己的儿子与女佣的男人,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从旧金山来的先生,想在大西洋号上面享受自己剩余的人生可是却反倒让自己的身体过早的败坏。在他的故事里我看不到悲剧或是喜剧,他描写的人太过真实,真实的让人笑不出来。又是那么悲哀,让人不禁连悲悯之心也生不起来。
也许在蒲宁的眼中有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命与爱。只不过生命往往伴随着死亡一同出现,而一个人的生命被剥夺,也就是把那些物质的基础全部归零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爱了。当然在我的理解里爱所代表的只是人的情感,可人的情感是有许多的,并不仅限于爱一种。这两者相类似也并无碍于得到最终的结论,即追寻生命的本质,让生命自称为其生命,而不是被物质的重担所限,他选择了死亡来表现。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表达方式,也还会有其他的方式,像他这样简单的平铺直叙并无什么惊天动地,什么生离死别。简单的以一个旁观者经历的一切,从上帝的视角观察一切,就能发现作者想让我们去发现的。文字是狡猾的,他总是在不经意间掩盖了真相,若是想要驾驭文字,让它彻彻底底的表达真相,让一万个人看来,能够就像真的在看这件事情一样看出千万个角度与观点来,还要能深切的体会作者的意图,那想必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像蒲宁一样简单描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让读者看到他所看到的东西,所以他才选择了死亡的话题,没有什么东西能再像死亡一样追求真实了。
小狼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了,棒棒哒。
看标红的那一段,小狼想表达的观点不错,但这段读起来有些吃力,你发现问题了吗?前半句是以写作者的身份在表达的,然后你笔锋一转,毫无过渡过进入到读者的角度。应该怎样改呢?
还有,蒲宁是以上帝的视角观察一切吗?简单的平铺直叙就无惊天动地吗?
在结构上,选取的作品事例太少,缺乏对结论的有力支撑,使得内容不够饱满丰富有力。小狼以为否?可以再来一个二稿滴。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蒋筱寒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码订购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小寒和妈妈双签版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 小叶老师 QQ 号:
2647985248
扫描二维码,关注史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体验大地(sjxtydd)
购课指南
跟史老师学语文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一期: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第三期:未来的主人翁
第四期:走到世界的尽头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
第二期: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第三期:领取生命的馈赠
第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
史金霞老师中学生议论文读写
家长课
给家长的十二堂课: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诗词课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老师
所开设网课尽收眼底
请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小叶老师QQ号:2647985248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