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像南京一样提升首位度

城市战争 2018-10-15

编者的话

南京与济南,常被认为是经济发达地区“弱省会”的两个代表,其经济总量在全省只能排到第二或者第三,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也与广州、杭州、武汉、成都、长沙等省会城市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近年来,南京的经济增速逆势走强,首位度不断攀升,逐渐呈现出“强省会”态势。关于强省会的必要性,我们已经在多篇文章里有过阐述:


一个强有力的省会城市,对一个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交通与产业经济的聚集,更重要的是人口、人气与人心的凝聚,否则人们就在这个地区就沉淀不下来,随时都可能流失到外省。


◎作者:林小昭

◎来源 :第一财经网

来源:本次发布略有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为中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南京近几年经济增速逆势走强,首位度不断提升,中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01

南京经济增速全省领跑


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1.08亿元,可比增长8.0%,上半年,全市GDP和服务业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0个和1.8个百分点,增幅在省内十三个设区市中双双居于首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江苏其他设区市GDP增长速度依次是无锡市7.5%、南通市7.4%、泰州市7.3%、常州市7.2%、苏州市6.9%、宿迁市6.6%、扬州市6.4%、淮安市6.3%、盐城市5.7%、连云港市4.8%、徐州市4.7%和镇江市3.5%。


从产业结构上看,上半年,南京市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9:37.7:60.4,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创历史新高,突破60%,达60.4%,比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南京市服务业占比水平在省内设区市中高居首位;高于苏南地区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多年来苏州和无锡GDP分列江苏一、二位,身为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加上南京更靠近安徽的地理位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京的首位度和省会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数据显示,2006年,南京GDP只相当于无锡的82.6%。


不过,近年来南京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好于全省、快于苏南,南京与无锡、苏州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并在2014年首度超越了无锡,上升至江苏省第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的GDP已相当于无锡的112%。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此前对第一财经分析,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在江苏省内的首位度一直比较低,目前南京正在努力提高首位度,增加经济体量。因为只有体量增加了,才能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城市的辐射能力。


他分析,像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的科教文化资源雄厚,各种高端生产要素在省会城市的聚集度比较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资源必须要配套,在这个过程中,省会城市比非省会城市往往更有优势。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日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这“两个第一”,是南京发力提升产业首位度、坚持不懈迈向中高端、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的阶段性成果。


在创新驱动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科创型企业1.3万家,同比增长31%;新增境内上市企业6家,与深圳、上海并列全国第一。“宁聚计划”半年吸纳新就业参保大学生16.6万人,增长50%。


张敬华表示,虽然城市服务业占比已超60%,这一比例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但南京在实体经济、工业规模上还要奋力赶超。追赶路径,是“移大树”“孵幼苗”“老树发新芽”三棵树并举。南京软件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已形成产业集群,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将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地标。


02

“增强省会意识、强化省会担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首位度也在不断提升,省会的中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17年,南京GDP占江苏全省比重达13%,比201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未来,南京的首位度将继续上升。张敬华表示,南京要敢于对标国内一流、全球先进,千方百计谋首位,矢志不渝争首位,一心一意干首位。要进一步增强省会意识、强化省会担当,跳出南京看南京,着眼全局看南京,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提高发展能级、发挥更大作用。


他介绍,南京所追求的首位度提升,应当具备五大指向,即创新首位度、产业首位度、功能首位度、生态首位度和开放首位度。


通过发挥南京的创新策源、资源配置、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全力提升省会城市的枢纽、集聚、辐射、引领、服务功能,是未来南京将着重发力的方向。这里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打造十分关键。未来将通过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状交通网络,推动以南京为中心的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相比苏州、无锡,南京最大的区别是服务业的生产要素十分发达,包括科教资源以及一些区域性总部、金融资源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创新驱动,南京的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


在科教资源方面,南京211、985大学云集,而且在去年9月份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名单中,南京仅次于“教育第一城”的北京(29所)和国际大都市上海(13所),以12所排名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超过了70万人。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分析,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取决于当地的市场机制、社会文化、创新资源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南京的高教实力仅次于京沪位列第三。大学同创新有关联,但大学仅仅是创新的源泉和种子,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创新。除了创新的种子,更需要关注创新的土壤、市场环境。




以下内容为编者所加:


省会为什么必须强?


在各省普遍打造“强省会”的大环境下,南京的首位度不断攀升,是为应有之义。


省与省的竞争,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竞争,本质上是各自核心城市、首位城市的竞争,如果首位城市太差,直接影响的是全省的竞争力。


从经济总量来看,江苏省与广东省基本相当,但从实际的影响力来说,江苏又不如广东,这可以从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上市公司总量、世界500强企业、发明专利、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指标上,都能看出来。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首先一个原因就是两个省在大城市或者说首位城市之间的差别。


江苏最大的城市是苏州,虽然GDP曾一度十分接近深圳,但苏州在产业结构上是一个工业城市,而不是像广深这样有大量高端服务业聚集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州对高端人才、高端产业的吸引力。


江苏第二大城市是南京,虽然汇聚了全国一流的科教资源,但整体经济规模不够大,产业门类不够全,人才的丰富性不够足,导致其话语权和广深还有差距。


在高铁与互联网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就不局限于一省之内,而是放大到全国范围了。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部分省份都不约而同地在打造强省会格局,目的不是让省会城市与下面地级市竞争,而是依托一个强省会提升全省的话语权。


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对一个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交通与产业经济的聚集,更重要的是人口、人气与人心的凝聚,否则人们就在这个地区就沉淀不下来,随时都可能流失到外省。


换句话说,各地都在打造强省会,南京如果不够强,全省的人才就可能继续流向上海与杭州。当然,打造强省会,并不是要和省内兄弟城市争夺存量,而是要做增量,在不影响兄弟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努力把省会做大做强。


江苏已经有了非常富庶的苏南,特别是有苏州这个重量级的大城市,如果能够把南京做大做强,加强对苏北地区的影响力,那苏北地区的机会就来了。相比广东的粤东西北,苏北地区的区位条件与基础设施都要好得多,如果把这个地区发展起来,江苏超过广东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南京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不错,在提升首位度的经验上,值得广大省会城市参考。


编者注:本文前面部分来自第一财经网站,后面部分为编辑梳理总结。标题为编者所加。


延伸阅读:

上海没有错失阿里巴巴,一切刚刚好

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大西安?

进步最大的省会——长沙

文科生去北京,理科生去上海,工科生来广东

杭州不一样:二线收割一线的经典样本

粤东西北有没有前途?以河源为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