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与杭州的较量,谁是引领中国的智慧之城?

chenchen 城市战争 2018-10-15


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发展联盟、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8月21-23日,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将在深圳举行,这被认为是国内智慧城市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有读者希望我们写写“智慧城市”这个热点话题,并对比一下深圳与杭州,因为二者在这方面都很出色,堪称国内智慧城市的双子星座。


01

深杭发展路径的高度相似


在写智慧城市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对比一下这两座城市的特色。应该说,从发展路径上,深杭是有着相当的可比性的,二者都不是所在城市群的门户城市,但在经济影响力上,又都挑战了各自门户城市的地位。


在长三角,上海是无可争议的门户城市,这里汇聚了长三角最重要的海陆空交通资源,最优质的科教文卫单位,最多的大区机构与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全部的领事馆机构。相比而言,杭州只是浙江省的省会,在基础设施与高端资源的配备上,与上海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在珠三角,广州是识别度最高的门户城市,珠三角地区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传统上都是以广州为中心来规划的,广州也汇聚了珠三角地区(不含港澳)最优质的科教文卫资源,最多的大区机构,以及全部的领事馆机构。相比而言,深圳处在珠江东岸的交通末梢,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配备上,与广州也不在一个量级。


用互联网的说法就是,上海、广州是平台型城市,而深圳与杭州则是内容型城市,前者是以运营为导向,后者以产品为导向。在传统的工商业时代,平台型城市基本是包揽一切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涌现出一批像硅谷、西雅图、深圳、杭州这样的内容型城市,它们虽然没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却特别能下蛋,是各自国家巨无霸创业公司的孵化器。


硅谷有苹果、谷歌、facebook,西雅图有微软、亚马逊,深圳有腾讯、华为,杭州有阿里巴巴集群,这些企业对中美经济的推动以及所获得的世界级影响力,让纽约、上海、广州这些老牌门户城市黯然失色。


产品为导向的城市,居然在风头上盖过了以运营为导向的城市,这在全世界都还是挺新鲜的事情。所以,深圳与杭州,堪称中国经济两朵瑰丽的奇葩,它们并不享有顶级的基础设施,却培育出顶级的企业与人才。


02

深杭城市地位的比较


总体来看,深圳比杭州的经济体量更大、产业门类更齐全、人才的多样性更好、产品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在国人心目中的综合实力更强。特别是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其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几乎无城能敌。


而杭州在人文魅力、高峰论坛、互联网创业等方面更占据优势,毕竟深圳还没有举办过G20、亚运会这个量级的国际高端峰会。深圳虽然有腾讯,但华为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明显更大,从这座城市冒出来的更多的是硬件科技公司,而非互联网公司。


另外,杭州还要一个比较可贵的地方,就是它从未有过经济特区、国家新区、自贸区这个量级的策优惠,却能够在大上海的笼罩之下,展现出夺目的光芒,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回到文章的主题,说回智慧城市这个主题,它可能是中国城市下一轮竞争的主战场。智慧城市最早是IBM率先倡导的一个概念,它希望运用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而言之,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让人变得更懒。


比如,智慧城市应用得最多的场景之一就是交通管理,通过视频识别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化调度车辆,把城市道路资源最大化利用,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


智慧城市技术的普及,能够大大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宜居感,甚至可以降房价,是改善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未来的城市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还体现在智慧城市的营造上,目前只有极少数城市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深圳与杭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座城市有着非常优秀的科技公司。


03

深杭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分工与较量


在杭州,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战略并有实力推动现实的企业是阿里巴巴,其对杭州的塑造体现在移动支付与ET城市大脑两大领域。


今天的杭州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宝付款,杭州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就可享受60多项便民服务。在智慧交通领域,城市数据大脑V1.0率先投入使用,可在线智能分析路况,调整红绿灯引导交通,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拥堵问题。


在深圳,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战略并有实力推动现实的,是华为、腾讯与中国平安三家企业巨头。其中华为是基础设施的搭建者,立志于帮城市打造“神经系统”,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逐步完善城市的信息化,


腾讯则发挥“连接”优势,依靠强大的社交应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在微信这个超级平台中完成了多项智慧服务的集成,如智慧政务、智慧生活、智慧医疗等等。


至于中国平安,虽然是金融业起家,但已连续十年投入 500 亿元技术研发费用,金融+科技两条腿走路,使其拥有了不输给传统科技公司的技术能及。目前,平安集团拥有22000个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申请的专利数量居国内金融业第一。


相比腾讯与阿里,中国平安的优势是应用场景。作为一家保险业务起家的企业,平安对国人生活的渗透是非常细致与深入的,其在保险、银行、投资、互联网四大板块积累了丰富业务和管理经验,特别在政务、财政、医疗、房产等领域拥有众多的应用场景,同时在业务规划、流程优化、业务运营、企业治理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具备众多成熟经验。


不仅如此,平安在四大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多个国际权威公开数据集上取得优秀成绩,其中包括LFW世界第一。


在杭州与深圳两个标兵城市的带动下,在智慧城市领域出现了一个称之为“PATH”的解决方案,即中国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其中H(华为)搭建的是通信基础设施,A(阿里)通过移动支付与ET城市大脑技术,解决的是人与物的连接,T(腾讯)解决的人与人的智能连接,P(平安)解决的是应用场景的问题,并通过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提供最周全的配套服务。


“PATH”构建的新格局中,深圳与杭州各有优势,深圳胜在技术转化与电子工业,并拥有强大的产品能力,华为、中兴、大疆的产品早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连中国平安这家金融企业,居然也在科技领域坚定不移地投入,转型为一家科技主导性的金融企业。


可以说,深圳企业在科技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的进取精神,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比不了的。这种出色的产品能力,可以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一流的基础设施。


相比而言,杭州更擅长的是资源整合与撮合交易,这也是浙商的一大特色,无论是敏于投资的温州商人,还是从广州虎口夺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及今天的阿里巴巴,都是资源整合的高手。与百度、谷歌等技术流公司相比,阿里巴巴原本不是一家技术导向的互联网公司,但近年来对各种技术资源的整合,已然成为技术实力雄厚的综合性科技巨头。


阿里在杭州也特别能下蛋,细数杭州的独角兽企业中,一半以上都带着“阿里基因”,这说明杭州的资源整合能力特别强,杭州的这种城市特质,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开拓性的思维方式。相比而言,腾讯在深圳,还没有表现出这种开枝散叶的生态效应,腾讯在本质上还是一家产品主导型的企业,而不是一个以资源整合、撮合交易为主导的企业。


深圳善于产品制造,杭州善于资源整合;深圳善于基础设施的搭建,杭州善于思维方式的开拓;深圳善于对移民文化的聚合,杭州则善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所以,如果一定问深圳与杭州谁是引领中国的智慧之城?只能说二者缺一不可,优势互补,一起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延伸阅读:

改革开放40年复盘,深圳到底做对了什么?

杭州不一样:二线收割一线的经典样本

像南京一样提升首位度

文科生去北京,理科生去上海,工科生来广东

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大西安?

房地产税时代,“睡城”变“税城”?

“睡城”才是好地方啊

千万不要低估房地产税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