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都市圈来了!香港提出“双城三圈”,拟建300km²北部都会区
深港融合,最近动作频频。
9月30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全文发布《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
换句话说,深圳有望接入港珠澳大桥,与香港进一步融合。
与此同时,香港向北,拿出300平方公里,要与深圳一起搞都市圈。
10月6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读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
这是林郑月娥任内第五份、也是本届特区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施政报告》指出,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达300平方公里,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30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面积的1/3,香港握手深圳、融入大湾区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众所周知,香港的城市精华一直在维多利亚港两岸,而靠近深圳的新界区域,一直被定位为郊野,甚至还在临深片区修建了垃圾填埋场等邻避设施。
与香港相反,深圳的城市精华一直在靠近港深交界的区域做文章,从最早的罗湖到福田再到深圳湾,都与香港近在咫尺。
今天的深圳湾两岸,一边是簇新的摩天大楼,一边是郊野荒地,说明深港同城化,深圳一直比香港更积极。
从林郑月娥这一次《施政报告》来看,香港的发展思路彻底转变了,不再把临深当郊区,而要把这个片区变成未来20年最重点发展的片区,并称之为:北部都会区。
也就是说,未来香港的增量人口、增量产业、增量住宅,将主要由“北部都会区”来承载。
根据《施政报告》,香港已经在北部都会区规划了35万个住宅单位,未来将额外再增加600公顷的土地用做住宅和产业用途。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加上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位,总住宅单位将达到90.5万个到92.6万个,一共可以容纳250万人居住。
250万人居住,已经是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足以培育一个新的CBD出来。这意味着香港的临深区域将彻底改观,那些堆在临深区域的垃圾填埋厂可能会搬走,取而代之的是霓虹闪烁的楼宇经济,与对岸的深圳CBD交相呼应。
为了更好地融入大湾区与国家发展大局,《施政报告》还专门提出“双城三圈”的空间概念。
林郑月娥强调,“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香港和深圳,都是中国一线城市,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一个是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是驰名中外的中国科创中心,二者联手, 必将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都市圈。
事实上,这个都市圈已经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