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团体治疗的发展模型(中) | 文献
文章作者:
K. Roy Mackenzie, M.D., F.R.C.P.(C)
W. John Livesley, M.B., Ph.D.
说明:
本文选自于by Robert R. Dies和 K. Roy MacKenzie等所著的《团体治疗进展》(1983年)一书的第四章。
这一章改编自美国团体治疗协会(AGPA)1980年洛杉矶年会上所作的报告。本研究项目的启动资金来自心理健康国家研究院,以及,加拿大亚伯达省卡尔加里Foothills医院的研究和发展基金。
文章翻译:孙晓峰
校对编辑:罗彬彬
本文分为三部分,此处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短程团体治疗的发展模型 | 文献
第二阶段:分化 (Differentiation)
在这个阶段,团体的任务是,识别出存在于团体成员之间的差异。要完成这个任务,焦点必须从外部的团体边界转移到个体成员的边界上。关注到差异,是为了处理第一阶段的不批评的、舒服的环境继续下去的危险,那样不会引起改变。另外,它将促进对不同观点的觉察,这样,之前相似性的假设会受到挑战,带来一种冲突和对抗的氛围。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开始两极分化,团体成员强调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个人是如何看待事情的。组员们有一些夸大、刻板的描述,而没有注意到它们是不现实的。这个过程产生的影响是自发的自我暴露,这就打开了组员之间的边界,而自我验证(self-justifying)以及挑战性描述会导致关闭。
这些互补的过程,凸现了组员之间的边界,产生了对个体之间真实差异的欣赏。这个过程的结果之一是,需要去发展一个冲突解决的机制。除非能发展出一种合作的能力,否则,竞争和固执,将会导致团体分裂。
第二阶段的挑战和质疑,会让团体规范明确地固定下来,这是关于团体发挥作用的方式(Mackenzie,1979)。
团体带领者的角色和功能将在这个阶段受到挑战。在第一阶段,对团体方式的期待是和带领者一起开始运作的。在第二阶段,这些都被慎重地核查。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组员们会感到,对于决定团体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他们都作了贡献,这样他们在团体中有了更多的投入。
这个阶段所提供的团体背景,迫使组员去处理两个重要的议题:第一,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敌意,第二,接纳和整合社会期望。组员必须学着去容忍和应对自己和他人的愤怒情绪,这就让他们开始面对自己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太愉快的方面。这里,在以下两者之间,有一个同构现象,
探索组员之间的差异,
个体对自我冲突和隔离部分的最初认识,
这个过程后面再详谈。
这个阶段要面对的第二个困境是,一个人到底要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集体的意见,而不是挑战这个系统。威胁可能是,或者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差异,或者为了社会系统的缘故个人妥协。
因为很多人在处理冲突和差异上有困难,分化阶段经常被回避,因此从未得到解决。
团队可能受到失去组员的威胁,可能这些组员发现这项任务非常令人不安。此外,这个阶段经常引起一些对治疗师的问题,处于对团体所面对的任务的误解。目标不是简单的公开表达敌意,而是去探索组员之间的差异,他们对事件的感知,这样来促进分化。如果这个认知性的工作被忽视了,与之相联接的情感可能依旧存在,或者是增强了、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潜入地下;无论哪种情况,它都变成了一种对团体整体性的威胁。如同在第一阶段,一个具体化的讨论,对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去体验愤怒,是深化体验的处理工作。
在第二阶段,团体氛围的主要特点是,冲突、混乱、不满意,这些产生了相当大的焦虑。第一阶段培养的参与感,是一个必要的保护,用来对抗那些令团体碎裂的力量。在非建设性的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暴露、挑战、以及理解,可能会被误用。团体处于一种矛盾的位置,相信它的工作是重要的,但是却不真的享受这任务。治疗师的安全感和信心是重要的维持因素。
第二阶段的开始,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组员回避明显的人际议题,最终,当这些张力的资源被点燃、被引爆时,会达到顶点,得以突破。
随后,经常跟随着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上涨的挫折感和潜在的恼怒,这会在激烈的情感释放中告终。如同在第一阶段,重要的是,所有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社会体,团体带着一种持续的有凝聚力的感觉,从第二阶段继续向前。
同时,它已经发展出一种对于其成员之间观点和位置的差异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及一个冲突解决的机制。对于个体独特性的接纳将会带来一种认识,每个成员在这个团体里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互动环境复杂性的增加,是子系统特殊化在运作的证据。
第三阶段:个体化(Individuation)
在这个阶段,团体的任务是促进个体化,使得更深一步的理解每个成员的复杂性。通过这个过程实现的满意的目标是,在支持性的氛围中有主动的人际挑战。如果团体不去追求这个治疗性的工作,它可能就会困在“前工作(pre-work)”水平上,在未能解决的冲突和未受质疑的普同性之间摇摆。在第二阶段发展出来的合作性风格,现在要建设性地应用,创造出一种团体是真正在“工作着(working)”的印象。然而,不能忘记的是,对此,前面的阶段是必要的先驱。
焦点,从第一阶段团体的外部边界,到第二阶段成员之间的边界,现在转移到了每个成员内部的边界。换句话说,第二阶段,强调组员之间的差异,这将导致,对每个成员的体验和行为的不同方面的探讨。尽管这是通过人际过程来进行的,很明显的是,重点在于个体而不是互动水平。利用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Luft,1970)的语言,“个人知道的(Known to Self)”面积扩展了,当内部冲突被探索时,这会带来个体对自我内部的模糊、矛盾、以及分裂的部分的理解增加了。
对于个体来讲,任务是对于心理探索变得越来越开放,需要挑战特有的防御机制。在这个内省的阶段,在探索以前自我中未被了解的部分时,个体会面对一系列对他/她的自尊的威胁。这个威胁会被高涨的凝聚力所缓和,因为组员们认可了普遍的特征,这样就深化了第一阶段获得的普同性。
虽然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工作可能是困难的、令人困扰的,一般情况下,对它的体验要比第二阶段更满意。在这个内省过程中,与其他团体成员的合作,提供了支持的重要资源。
然而,有一种危险,反思性的自省可能被困在病态的自我关注(self-preoccupation)上。如果这个可以避免,结果就是对个人复杂性的更深的觉察。尤其是,对于最初被认为是坏的、不想要的自我方面的接纳。这个接纳将会带来自尊的提高,作为一套更复杂的个人建构得以发展。各种内部状态的确认,允许个体去考虑,他们相互间的边界,以及他们如何与别人连接。第三阶段对于那些有依赖问题的人通常被体验为更加困难。依靠他人的倾向需要被放弃,这会有利于为自我探索更加负责。
第三阶段氛围的特点是,在冲突中,参与大量增加,和明显减少,非常突然。自我暴露的工作维度、挑战、认知技巧,都是非常显著的,创造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习的感觉。对于组员来讲,可能看上去,心理议题已经得到充分探索。然而,观察者会注意到,当个体成员的内部冲突,真正主动探究的时候,团体事件在人际上的重要性就被低估、或者一起回避。
如同第一阶段团体的认同感,通过第二阶段对个体差异的觉察得以丰富,第三阶段通过揭示个体内部进一步复杂性更加深化。这导致了团体工作可以利用的信息量的增加。第三阶段接近解决,当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到个人暴露,呈现出一种讨论重要心理议题的开放性。在团体生命的这一点来讲,阶段之间的转变,不是那么清晰了,而是更加重叠、阶段特征也显得更为模糊。一般来说,当一个生命系统发展时,早期的阶段倾向于具有更严格定义的特点。
第四阶段:亲密(Intimacy)
第四阶段的任务,是体验亲密以及探索亲密关系的含义。然而,没有彼此自我了解,这种情况下的亲密不会比表面关系有更多内容。现在,成员有了更多的可以利用的信息,他们以更加复杂的方式理解自己和别人。
第三阶段利用增加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将成员吸引到更加亲近的此时此地的互动,这只有主动退缩和社会隔离可以回避掉。对于相互依赖增加的认识抵消了停留于第三阶段内省的困境中的危险。当系统中的关系变得更深和更复杂的时候,个体成员(子系统)对彼此有了更多影响。在关注中的大部分的边界,在这个阶段,大部分重点关注的边界议题,是接受一对一对的组员,他们相互探索他们的关系,并且考量和其他人关系的不同方式。
早期,这些互动是自我中心的,更多的被个人的需要而不是互助的需要所激发的。随着阶段进展,这越来越多的让位于更平衡的关系,这会在第五阶段发现。
一个危险是,增加的亲密感,也能够导致,不负责任的亲近,这可能有时候会有一种性欲的特质。朝向强烈的分为亚团体的趋势,不仅受个人倾向推动,也被团体氛围的背景推动,而且人们可能追求极度亲密发展的活力。公开的性关系,对于团体来说,通常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排除了对卷入其中者的有效工作。团体是一个模仿生活的实验室,而不是真正的生活。当这个区别被忽视的时候,这个团体促进治疗性改变的潜能就失去了。
个体成员的任务,不仅是接纳自己,如同第三个阶段那样,而是接受自己能够亲密、能够和别人发生关联。这个对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带着被人拒绝的威胁,因为已经对一种复杂的个人化的方式有所了解。对于带有重要个人议题的所有成员,实验着一种关系,有些害怕的回避造成一个主要的威胁。对于那些有亲密问题的人尤其如此。另外,那些在社交和内部控制方面有困难的人也可能以付诸行动的方式反应出亲密议题。
团体氛围继续显示出很高的参与性,带着非防御性的开放和对亲密的容忍。冲突比较低,有一种第一阶段不现实的愉悦感的怀旧。实际上,第一阶段提及的很多议题现在在一个更加复杂的水平上再次工作。虽然人际议题被更充分的探索,依然有证据回避关系更深的意涵。预示着向第五阶段的过渡的是,从人际亲密的兴奋,转向一种领悟,这样的卷入,如果要继续下去,必须基于一种人际责任感。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
第一部分:短程团体治疗的发展模型 | 文献
更多文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