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 | 拒绝在库房腐烂的胶片,构成这部来自真实战场的抗日电影
「东北抗联在严寒中瞄准射击的战士,松沪会战被炸成焦炭的上海滩,死于疾病、饥饿与轰炸的难民,被围的四百多官兵竖在城头坚毅的红旗,第一次在《风云儿女》中唱响的《义勇军进行曲》,颤抖着抚摸着南京而后离开南京的最后一个镜头,台儿庄战役前举起锄头挖战壕的孩子,为阻碍日军侵略被炸开的大坝,移都重庆时三峡岸上无数保存了有生力量的纤夫,港口封锁后夺取数千人民性命建起的滇缅公路,而完成这一奇迹一样的工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这些蕴含着温度和情感的文字描述,不是来自老师同学、家里孩子的历史书,也不是图书馆里生虫的故纸堆,而是一位观众在看完《燃烧的影像》之后挥之不去的记忆画面。
《燃烧的影像》,是中国第一部尝试站在中立角度回望1931—1945年抗战历史的官方影像。跟以往教育系统的宣传片、官方媒体平台专题片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是从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的500多部抗战时期纪录片重新挖掘、剪辑而成,100%画面来自原始影像(并对133,104格画面进行了全新修复),杜绝了文献片里常见的现在时态的搬演和专家采访。
影片应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机而诞生。和平年代回味战争的创痛,并非以咀嚼胜利、炫耀军事实力为目的,而是给公众开辟了一个难得的新视角,得以接近罕见的前线一手面貌。
首先是这部纪录片的立场,围绕全民抗战的概念做文章,面貌焕然一新。资料馆为此首次解密了一批来自我党之外的影像资料。国民政府军、传教士、社会团体、美国官方的抗战底片,以及日军投降后缴获的珍贵真实影像,共同构筑了这部影片的基底。
这也是普通人近距离观察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领袖人物真实形象的难得机会。以往影视剧中由唐国强、常铠霖等著名演员塑造的领袖形象,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距离真实状态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像宋美龄、张学良这样曾叱咤政界军界的大人物,在镜头前陈述自己的政治宣言时,竟然跟小学生背课文似的,磕磕巴巴,无气场可言。对此电影资料馆策划沙丹还原得很贴切:「……好像突然英气全无,照着题词版,磕磕巴巴的,一个词儿一个词儿的蹦;眼神儿更不时委顿放空,说句对先人不敬的话,真有点『獐头鼠目』的感觉。」
片中空战镜头来源于真实战争场面
影片采用了大量由国民政府拍摄的战争纪录影像,在国内首次全面展现正面战场的战斗场面。你可以看到叱咤一时的美国飞虎队的霸气和专业,而中国空军战士在相当局限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地英勇撞击日军军舰和飞机的画面,也让人痛心绝望。
影片中收入了国军离开南京前拍下的最后一瞥,画面中流动的哀伤使得观众的想象空间遭受了更大的刺激——此后日军开启南京大屠杀,画面惨不忍睹,如影评人胤祥形容的「让人感到来自身体的愤怒」,激发观者无不再度思考战争的必要性和毁灭性。
中国陆军总部何应钦总司令代表中国接受日方投降
历史由成功者书写,从后回望,很多事实细节已经模糊难辨。对旧影像的打捞、梳理和钩沉,不仅使得放大当日细节成为可能,也给予许多处于边缘境地的个体必要的关注。
尤其动人的是,影片还收入了当年日本籍八路军的珍贵影像。昔日的日本战俘,经感化、说服加入八路军,又在和平年代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像这种今昔都踩在时代、历史与人性矛盾边缘的人物,很难成为历史叙述的真正主角。而档案工作者作为时代的持灯人,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不断打破历史神话,自当下探照历史,即使从哲学、认知意义上来看也许是虚妄徒劳的,但从文本意义上看,本身也是充分值得尊重的西西弗斯之举。历史之未知不解,权力的蒙蔽引诱,都无法阻止我们以怀疑的精神,继续敲打成王败寇的线性世界,探询历史深处的真实碎片。也只有真实的影像,才能为有意义的思想争鸣建立合理的起点。
放映信息:
影片将于今天(9月18日)正式登陆院线,如果你是军事迷,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如果你是纪录片迷,中国电影资料馆和格瓦拉郑重邀请你前往影院观摩《燃烧的影像》,并与我们分享你的感受与见解。
九月十八日正式公映!扫码直购《燃烧的影像》电影票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赵涛 | 色情电影 | 大圣访谈 | 影评人 | 烂片 | 亚洲电影 | 审查 | 金鸡奖 | 刘慈欣 | 阿亚萨斯 | 罗攀 | 隐娘的缺陷 | 台湾新电影 | 细节 | 抗日电影 | 美国小众百佳 | 歌神影帝 | 市川昆 | 阿汤哥
编辑:徐寒冰 | 联系我们:irisfilm@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