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虹膜 | 为什么他牛逼得可以叫板里芬斯塔尔

2015-09-08 云中 虹膜

文 | 云中


关于奥运会,我们可以举出三部重量级经典纪录片:1936年,大名鼎鼎的里芬斯塔尔作品《奥林匹亚》(Olympia, 1938),1964年巿川昆的《东京奥运会》(Tokyo Olympiad, 1965),还有1992由西班牙牛导卡洛斯·索拉导演的《巴塞隆那奥运会》(Barcelona '92: 16 Days of Glory, 1993)。每部片不多不少,正好相隔28年,奇了。


这三部片的导演,都注重镜头构图,讲究形式美,他们的拿手好戏都是捕捉运动选手在竞赛过程中的独特美感。兰妮·里芬斯塔尔是开山祖师婆,她的《奥林匹亚》奠定了许多运动竞赛拍法的基本模式,而《东京奥运会》曾夺得1965年戛纳影展国际影评人大奖,它不但延续形式上的优点,而且在剪辑上十分讲究,展现了导演自由的时空观念,镜头间的关系更是被处理得炉火纯青。

第一个镜头就能看出市川昆是狡猾的。一个大大的太阳在屏幕中央,这个特写长达半分钟。如果你还看不出来这个东东跟日本国旗的相似之处,那你不妨把眼睛移到一面白墙上,过个几秒钟,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面不折不扣的日本膏药旗。这种视觉把戏的玩弄让人惊叹。




第二个镜头,就是一个铁球迎面飞来,圆形接圆形,简直是剪辑课教材。接下来房倒屋塌,这部纪录第18届东京奥运会的片子用一种奇怪的方式——破坏——来开始全片。因为,当时的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导演自然想由这部影片让民众对太阳帝国恢复信心,让优美的影像与精彩的运动赛事来表达一种无穷尽的生命力。接下来的一组体育场馆的镜头充满了线条美和纵深美,第五代早期玩的那些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构图在本片中早有体现。唯一让人别扭的是影片有些配乐太具日本特色了,听得俺耳朵发涩,这种风格的音乐还用得不少,有点碜得慌。其实本片的配乐还是很讲究的,不同的运动门类有不同风格的音乐做衬托,在表现强烈主题的时候就会用上本土音乐,相得益彰。

镜头下的东京在影片中呈现出一副经济蓬勃、活力无穷的现代化都市之状。不但看不到战败的痕迹,更觉察不到参赛国与国间曾经的敌意。在表现铅球比赛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只手擎着一只圆球的特写,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圆形。一个个抛出不同弧度的铅球被接到了一起,紧跟着一个球体在轨道上滚向镜头深处。一不留神就能联想到他们的国旗,看来日本人总是忘不了抓紧时间玩点爱国主义。这一种象征贯穿全片,红红的太阳更是时常闪现。

导演巿川昆在规矩中又十分大胆,在剪辑上更是没有任何的顾忌,什么「越轴」、「跳」这种所谓的规则全部打破,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影片自然让观众感觉到了轻松和振奋。在介绍各代表团入场的时候,那一串快速的各种颜色队服的跳切就让人感觉到了不同,没有什么人在这种严肃又无聊的仪式上玩这手的,但市川昆就敢玩。




影片最为奇妙和自由的段落应属体操比赛。背景配乐柔和、轻快,一红衣姐们在黑背景平衡木上正优美着呢,马上切到「自由体操」另一红衣姐们的姿态上;这位选手正原地转圈呢,立马接到另一位选手转圈不止。这边苏联选手在场上右上角正翻筋斗,下个镜头她突然就蹦到了左上角继续动作;开始是一位红衣姑娘正翻得带劲,镜头切过去变成一白衣男士接着反方向开翻,互相切换了几下,突然又切出一蓝衣服的选手接着翻。这时候背景音乐都轻快得有点轻佻了,导演也越玩越开心,上下乱跳,那种自由的剪辑观念把体操比赛那种轻盈的美感表现得别具一格。而且他用的手法基本上全是所谓「剪辑教条」里的大忌,你在国内任何体育比赛类的影片中都看不到这样的处理,哪怕在21世纪的中央电视台中,你要敢这样剪辑肯定被那些「老编辑」们骂得一头的包。可看看人家日本人四十年前的视听观念,看看别人是怎么从吊环直接切换到单杠运动的,又有谁看不懂这样的镜头语言?想想都替俺们有些搞电视的死脑筋害臊。

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射击」这个段落,主要是那些摄影真是到位。把射击运动的「静与动」,把选手的神态尤其是眼神表现得既神秘又吸引。 声音的录制和表现也很精彩。虽然整个段落不长,但完全抓住了射击项目的特点。另外,非常特别的段落还有雨中的链球,它甚至展现了一种运动诗意,调过色调的镜头捕捉出肌肉的美感、运动的美感,尤其是掷球出手时声音的突出让人听得汗毛都竖将起来,美不胜收。还有划船比赛时,选手成剪影的一致动作也让人看得出神。

影片的最后压轴段落是马拉松,长长的特写跟拍镜头,让人很「汗」。这个汗不光指埃塞俄比亚的选手阿贝贝那满头的汗珠,更是指一直跟拍 着的摄影师得累得一头的汗。最后阿贝贝刷新了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导演从对阿贝贝拼搏过程的长时间凝视,充分体现了自己在这部影片里对战败后大和民族要抒发的良苦用心。




拍这种累得死人的大型运动会,无疑相当于一场马拉松比赛。这部纪录片很长,毕竟要把一届奥运会展现下来,没三个小时是不行的,光是田赛的各种项目就光了一个多小时,这样的确容易造成观影时的疲劳,所以要从整体性上来看,本片限于题材特点难免有些冗长,但它精彩的细节和局部处理会让人时常眼前一亮。一部纪录片拍到这种程度,不服不行。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王家卫 | 黛德丽 | 武打 | 爆米花 | 猫咪 | 胡金铨 | 文艺 | cult | 戴锦华 | 裸戏 | 阿黛尔 | 凯恩 | 历史 | 股市 | 贾樟柯 | 邵逸夫 | 陈凯歌 | 小时代 | 西游记 | 郭敬明 | 隐形人 | 图灵 | 蔡明亮 | 美国电影 | 塔蒂 | 肖申克 | 酷儿电影 | 伟大电影 | 半年盘点 | 赵涛 | 色情电影 | 大圣访谈 | 影评人 | 体育 | 体育电影 | 死亡诗社 | 烂片 | 亚洲电影 | 开罗宣言 | 长者 | 昆汀 | 好电影 | 审查 | 金鸡奖 | 侯孝贤 | 三体 | 刘慈欣 | 阿亚萨斯 | 罗攀 | 隐娘的缺陷 | 百团大战 | 台湾新电影 | 细节 | 抗日电影 | 杀人回忆 | 美国小众百佳 | 歌神影帝 | 杜琪峰 |


合作、互推请联系:irisfilm@qq.com

编辑 | 徐寒冰



长按识别码可下载《虹膜》


《虹膜》是一份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影杂志,每月出版两期,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中文世界里最具深度和创见的电影文字。苹果用户可点击上方二维码下载《虹膜》,或在苹果App Store商店中搜索「虹膜」来下载。也支持Kindle、多看和豆瓣阅读等所有主流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