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力强社︱张殿锡:让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图)

2017-07-12 卢欣 中国农民合作社

点击蓝字▲免费订阅


 

编者按

        为着力提升合作社带头人能力素养,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与创新发展,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启动了2017年度“聚力强社”合作社领军带头人培育计划,遴选了28家农民合作社作为培育对象。这28家合作社各具发展特色与服务特点,不少合作社在业界已小有名气。本刊从本期起,对这些合作社的典型人物和发展故事进行深入聚焦和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聚力强社”合作社系列报道十二



吉林省长岭县北正镇土地面积增加了,粮食总产上升了,环境也更加优美了,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米粮仓”;举目远眺,阡陌纵横摆,稻苗绿油油。然而,昔日这里却是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当时有人这样形容这块土地:晴天白茫茫,雨天泪汪汪,不见一粒粮。


让盐碱地改变模样的是长岭县润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殿锡。在这里,他引进了新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头成立了合作社,下一步还想把北正镇其中一个村子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种植……这里距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远吗?


水稻靠品质获得认可


润禾合作社有120户农户,基地900公顷,500公顷种植水稻,400公顷种植杂粮。其中,500公顷水稻基地主要由张殿锡种植,农户主要种植杂粮,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服务。


在合作社中,由张殿锡种植的大米独具特色,由于口感好、品质高等优势,在行业内得到了一定认可。这些大米还没有正式注册品牌,在对外销售的时候只是用合作社名称“润禾”作为品牌,但不仅不愁销,而且价格也比市场价高0.2元/斤。


其实,稻花香大米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在当地有很多农户种植东北稻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下,其他品牌找出一条生存之路实属不易。


不过,张殿锡种植的水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张殿锡介绍说,在他的水稻田中有一半养殖鸭子。这些鸭子在长到15天—20天的时候(一般为每年的6月20日—7月10日)放入稻田,到了9月10日左右,也就是鸭子该吃稻穗前,就赶出来。


在水稻田中养鸭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直接用鸭子的粪便当做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让水稻品质更好;二是鸭子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三是稻田里养出的鸭子,肉质非常好,价格可以卖得更高。张殿锡说,这些鸭子从水稻田里赶出来之后,养一段时间,到了冬天销售,能卖到50元/只。


引进新技术提质增效


其实,张殿锡的水稻种得好,还不只这些,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品种好。张殿锡曾引进多个水稻品种在基地试种,试种后发现,吉宏6号更适合这块土地。吉宏6号是目前吉林省审定的第一个香型水稻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非常不错,特别是在食味值和回生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具有纯真米香的味道。而这块基地上种植出的吉宏6号,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出了其自身的特性,甚至比原来更好。


二是科学种植。张殿锡说,合作社在种植基地使用了一项新技术(产品),即吉林省汇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肥)智控缓释技术产品——“抗旱宝”。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可以集水(肥)缓释、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等多功能为一体。北方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状况较为严重,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水(肥)智控缓释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程度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节约农业用水高达50%以上,大旱之年可以缓解半月以上的绝收危险,极大地缓解了农业严重缺水问题。同时,这种技术对于化肥的利用效率有很大提升,可以直接减少一定的化肥使用量,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张殿锡之所以使用这种技术,还因为它很好地协调了水和肥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农作物的产量提高非常明显,一般对比增产都在10%以上,部分情况下增产高达40%。此外,它的使用成本不高,回报至少是投入的2倍—3倍。


三是保护性耕作使基地越种越好。由于张殿锡种植的这些土地承包期限是50年,因此,他倍加珍惜,希望能在这些年里种好这些土地。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张殿锡说,在耕种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保护性耕作技术,使这些耕地越种越好。


欲整合更多分散的土地


张殿锡在自己的基地种出了品质好的水稻,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是昔日的“不毛之地”。


提起松原市长岭县,很多人会想起那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早在2002年,长岭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在盐碱地上进行“沙压碱”造农田的构想。当时北正镇进行了7公顷的实验,种植了紫花苜蓿。由于缺少技术与经验,又没有足够的水源作保证,结果失败了。


面对失败,他们深入思索,决定继续寻找机遇,引进技术,变废地为良田。在招商引资的实践中,终于迎来了机会。2006年下半年,张殿锡来到这里,并确定实施方案。


2007年3月,开发大军轰轰烈烈地开进了这片茫无人烟的盐碱地。寒风凛冽,寒气袭人,星星点点的帐篷在疾风中支撑着,小小的窗口映出淡淡的微光。 天道酬勤,当年就开垦了142公顷,插秧70多公顷。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经过科技改造,水稻产量当年就达到了4500公斤/公顷。有专业人员感叹,这简直就是奇迹!2008年,开垦总面积已达到400多公顷,目前已达500公顷,也就是说张殿锡如今种植水稻的基地全部由盐碱地开发而来。


谈到如何成功开发盐碱地,张殿锡表示,除了自己和开发大军的努力,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长岭县不仅克服重重困难把电源接到项目区,修起了道路,当地国土部门还在项目区打了几十眼井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根本保障。


从当年来到长岭县,张殿锡种植水稻已经有10年了,但他认为,就发展合作社来说他做得还不够。按照张殿锡的说法,合作社目前还不够规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发展。他希望,下一步,能带动更多的当地农户通过种粮致富。此前,他与北正镇一个村的村委会协商,准备把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


张殿锡说,流转全村的土地可以把这些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不一定全部种植水稻,到时候合作社重新统一规划,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这才能提高种植效益,让当地的老百姓能够通过种田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关阅读:

头条︱“聚力强社”——合作社领军带头人培育计划正式开班(图)

聚力强社︱《中国农民合作社》5期-6期汇总(图)

聚力强社︱嵩明蔬菜滞销 合作社也很受伤(图)

聚力强社︱乾程合作社:借机械化提高种植效益(图)

聚力强社︱90后姑娘打造新型农业品牌(图)

聚力强社︱成员利益大于一切 ——记新农人冯敏的舍与得

聚力强社︱圣野浆果合作社:以品牌为核心发展水果产业(图)

聚力强社︱兴旺小杂粮合作社:借规范化推动产业发展

聚力强社︱为技术而生 因推广而兴

聚力强社︱胡银昌:生态立社圆田园之梦(图)

聚力强社︱“万果清”无核瓯柑的品牌成长之路(图)

聚力强社︱打造梦想中的田园综合体

聚力强社︱战立新:做质量最好的蜂蜜(图)

视频︱记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一期(附留言板)

视频︱ 纪念2017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一期拓展训练(图)

视频︱记2017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附留言板)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17年第7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征订指南

合作社人必读︱2017年度《中国农民合作社》在线订阅功能已开通(附指南)



农业部主管 农干院主办


官方QQ群434100844 或“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