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善用“志愿抗疫”的力量 | 每日快评·系列之128

陈尚营、汪海月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2-23

现实世界里或许没那么多超级英雄,更多的是古道热肠,挺身而出的凡人,却足以汇聚成战“疫”的磅礴力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志愿者最真实的写照,时代需要志愿者,社会也不应吝惜掌声,致敬这“平凡的伟大”。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陈尚营、汪海月


日前,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数不清的志愿者走上岗位,承担起不同的防疫职责,“志愿抗疫”者用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重要力量。


善用“志愿抗疫”的力量,需要各级政府对志愿者的充分信任。


湖北英山县因为疫情防控工作出色,1斤茶叶、2箱方便面、2桶84消毒液、30元现金……捐献明细写得清清楚楚,而火速登上微博热搜,被大批网友奉为“高分作业”。“高分”的背后,是该县领导和一群志愿者在微信群里直接对接,“联合办公”,及时解决一线出现的问题。


这个可以直接向副县长反馈问题的微信群,由当地公益组织成立。“线上防疫”的方式让志愿者成为群众和县领导之间的纽带,连接起群众的需求和政府的决策。目前,该工作群已辅助政府解决防疫过程中被隔离人士、特殊人群以及普通群众生活物资、医药物资紧缺、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问题。


疫情防控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如果没有充分信任,志愿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山县和志愿者高效互动的做法,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善用“志愿抗疫”的力量,可以有效“补短板”。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面前,志愿者的作用不可或缺。危机面前,政府工作人员有限,需要面对的事情千头万绪,志愿者的出现,可以有效填补特殊时期政府在社会运转中力量不足的现实,同时也能凝聚人心,展现普通人在巨大挑战面前的韧性和担当。


武汉封城,由私家车主组建的民间志愿者车队,冒着风险,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义务把各类物资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让这座城市依旧保有顽强的生命力。据当地媒体不完全统计,武汉市目前有几十个车队,上万名志愿者。


大年初二,80后安徽小伙石李峰看到火神山医院急需施工人员的消息,开车连夜赶往现场,成为众多支援建设者中的一员。火神山医院顺利交付使用,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许多志愿者拿出专业所长,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多地医科大学学生穿上防护服走向战“疫”前线,具有心理学知识的青年志愿者在线上提供专业化心理援助,各地蓝天救援队队员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备,戴着口罩,手持弥雾机在城市和乡村奔走消毒……


善用“志愿抗疫”的力量,社会应给予志愿者更多的尊重和爱护。


疫情之初,各地志愿者招募令一出,许多人争相报名。“如果我们此刻犹犹豫豫,又该如何热爱这座城市。”“我不是医生,无法逆行而上支援一线,但我是一名志愿者,自愿出战为武汉献出自己的力量。”“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只言片语,足见决心。


来自共青团中央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上旬,共青团共组织发动8.5万名志愿者参与防疫宣传热线接听、社区人员登记排查、安检消毒、心理咨询等工作。


在人们眼里,他们是为居民出入量体温的“红马甲”,背着消毒液为社区消毒的“白大褂”,交通卡点的“守门人”,隔离儿童的“临时妈妈”,是这个寒冷冬天里最明媚的阳光和温暖。


志愿意味着奉献和风险。特别是疫情之下,不管你是去给医生送饭,还是在小区门口给居民测体温,被病毒侵袭的危险都时刻存在。明知危险而退却,这是人的本能,当有人越过本能,依然“逆行”,成为志愿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赞扬和掌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现实世界里或许没那么多超级英雄,更多的是古道热肠,挺身而出的凡人,却足以汇聚成战“疫”的磅礴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志愿者最真实的写照,时代需要志愿者,社会也不应吝惜掌声,致敬这“平凡的伟大”。


我的战“疫”18 | 小县城“一号病人”:家乡地图被我染红了

我的战“疫”17 | 我守护的“武汉加油”,是灯光更是希望
我的战“疫”16 | 大家帮我这么多,我总得看清你们长啥样
我的战“疫”15 | 在武汉重症病房,和病魔抢人的这些天
我的战“疫”14 | 独家还原一纸“强制陪伴令”背后的故事

我的战“疫”13 | 我为上海守大门,得让大家“有路走”

我的战“疫”12|最难受的事,就是给受援医院打电话

我的战“疫”11 | 朋友圈卖生鸡,再往后光吃料不长肉了

我的战“疫”10 | 年前离开武汉,我提前知道了一个秘密

我的战“疫”09 | 下一次来花市,我就不是一只大企鹅了


系列评论127 | 疫情发布会如何有“心”又有新?

系列评论126 | “扫码识踪”要等一等老年人

系列评论125 | 病毒不惧口号,只怕“实招”

系列评论124 |有条件的地方是时候恢复点烟火气了

系列评论123 | 世卫总干事为何点赞中国“护士妈妈”?

系列评论122 | 宠物无辜,疫情之下更应学会尊重生命

系列评论121 | 暖心事要办“暖”,避免返程变“囧途”

系列评论120 | “返程证明”为何这么难开?

系列评论119 | 最多时1个岗位近20人,“扎堆值守”得治

系列评论118 | 社会痛点企业槽点,就是复产复工着力点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