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高利贷盛行,银行的“贡献”只是惜贷?其实还有你不知道的玄机
现在最赚钱的“投资”是什么?
股票、债券、外汇、黄金、白银、艺术品?
错!是“钱生钱”!
说白了,就是民间借贷,胆子大的,年利息直接超过100%(超过年息36%即被认定为高利贷),试问还有多少门路比这更赚钱(千万别提房产,不是已经限购限贷了么……)。
当然,放高利贷并不受法律保护,说到这里,你可能想到由高利贷引发的“辱母伤人案”,但小媒君并非法律专家,不好对这个案情的过程做出什么样的评述,所以今天呢,只想和大家聊聊高利贷的需求双方,以及银行在里面起的“微妙作用”!
谁在借高利贷?
高利贷的主要需求方是谁?这个问题,相信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很清楚的答案,没错,就是中小微企业!
其实,在我国,中小微企业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企业群体,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它们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石。
据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超过159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073万户,从业人员达2.57亿,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创造GDP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64%,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
但功劳大不代表力量大,在现实中,中小微型企业在资源的获得上属于弱势群体,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银行在高利贷活动中的第一大“贡献”,即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忽视”。
而银行钟情的信贷对象,要么是国企,要么是房地产(国家管控之前),对比之下,中小企微企业,要想从银行借贷,比登天还难。
除此之外,银行还有两个经常做法,也会直接将中小微企业推向高利贷的深渊:
(1) 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偏向于投放短期贷款。
很多中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后会发现,拿到的贷款周期只有半年或一年,但自己企业的投资周期最起码也要两到三年。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对银行没有议价能力的企业,只能自行消化,于是,每逢银行贷款到期,为了还款和续贷(从归还银行贷款到续贷银行资金到账通常要两到三个月时间),这些企业就要被迫去借高利贷。
至于银行为什么爱给它们投放短期贷款,原因很简单,短期贷款审批程序相对简单些,且这些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银行怕它们还没撑到中长期贷款到期的那天,就关门大吉了。
(2) 经济不好时,银行不顾中小微企业实际情况,随意抽贷、压贷。
对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来说,即使是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也很难得到贷款,现在的处境,则更加艰难。
一些企业为了归还到期银行贷款,被迫借高利贷,寄希望于银行信贷下来再归还,但银行却有着自己的算盘,先假装承诺续贷,等拿到钱后却不再续贷,活生生将企业逼入绝境。
这还没完,为得到银行贷款,很多企业之前相互担保,形成了一个以担保为纽带的资金链条。因此,如果因为银行抽贷,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就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让一大批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这里大家或许有个疑问,既然知道高利贷跟毒品一样“毒”,为啥这些企业还要“上钩”呢?
小媒君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马上就要倒闭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心有不甘,于是高利贷反而成了“救命稻草”,至少在那一刻,这些企业家对高利贷心存感激。
高利贷的资金从何而来?
市场经济,有需求,就有供给,但做放债生意的也得需要钱,这些“高利贷”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对此,相信看完下面这句在高利贷业界的行话你就秒懂了:
「做这行的,用自有资金是人才,低息拆借的是鬼才,能获取银行低息贷款的是天才。」
这里不得不提的“天才”,是国有企业。
你没听错,就是国有企业,它们直接融资能力渠道广而强,可以先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名义,从银行借来低成本贷款,再转手去放高利贷赚取巨额利差。
更可怕的是,一些企业吃到甜头后,甚至将其正常经营资金都用来发放高利贷。
而对银行的领导来说,贷给国有企业,即使形成坏账,有国家担保,没有多大个人风险,但贷给中小微企业形成坏账,就可能被怀疑腐败了,因此,即使经营再困难的国有企业,仍然有办法从银行贷到钱。
与此同时,在现实中,有的银行行长甚至直接勾结高利贷机构,这样,不仅可以完成自身银行揽储的任务,同时能为还贷客户获得重新贷款下来之前中间所需过桥资金的来源,还能为高利贷机构介绍最优质的客户资源,成功对接后谁也不会少了这位行长的好处,简直一举多得!
说白了,银行无疑是民间高利贷盛行的最大帮凶。
浏览更多原创文章请点击下方
中介“炒学区房”真不算事!他才是鼻祖,一夜暴挣10个亿,还成就了一个企业帝国!
- 本文为金评媒原创文章 -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