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棚用上智慧系统 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长治日报 长治日报 2023-03-02


大棚用上智慧系统

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2月25日,潞城区微子镇西靳村的蔬菜大棚内,一株株翠绿的秧苗长势喜人,秧苗上朵朵黄花,娇艳绽放,春意盎然。“今年主要栽种的有西红柿、黄瓜、北瓜等时鲜果蔬,春节前就开始育苗,现在已经是第二茬了。”西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云平介绍道。西靳村位于微子镇南部3公里处,耕地面积1556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发展设施农业。2021年,西靳村抢抓省、市、区三级鼓励设施蔬菜种植的利好政策,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级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300余万元,总规划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200座。目前,项目一期工程24座蔬菜大棚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与传统蔬菜大棚种植不同,西靳村大棚项目还引进了智慧农业系统,该系统兼容多种智能控制设备,包含水温、气候环境、气体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病虫害等各项情况数据监测,通过查看大棚的实时环境数据,对大棚环境进行多点实时动态采集,驱动执行装置就可以实现大棚环境的自动智能调节。“喜欢农业只是基础,关键还要懂农业、懂技术。智慧农业系统可以节省人力、时间、环境等成本,让种植更精准、更便捷、更节能、更高产。”看着满棚生机勃勃的蔬菜,郝云平十分欣慰。郝云平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咱们村以前全靠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收益低、见效慢,采用大棚种植后的收益是传统种植的50倍以上,大家积极性比较高,村干部干劲也很足。现在每座大棚全年产量可达8万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算,销售金额约为15万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费用外,一座大棚每年的纯收入最少也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正在忙着分拣蔬菜的村民李桂娥接过话茬:“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在这儿干活不仅每天能赚100多元,还能学到最新的种植技术,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梦。”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了西靳村现代农业的新征程,在这一座连着一座的蔬菜大棚里,勤劳的西靳人正在幸福地劳作着,他们相互传递着丰收的暖意和乡村振兴的动力,一条瓜果飘香的幸福小康路正慢慢铺开。

记者丨马慧荣

摄影丨马慧荣

编辑丨常思齐  王素茂 

监制丨张宏琰

往期链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屯留区东河北村: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顺县西赛村:山村民宿美 特色醉游人/长子县山西一田农业:育苗大棚春光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乡县王庄沟村:“一号文件”送春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屯留区张贤村:大棚“种出”好光景 幸福生活有盼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顺县探索山区县农业生产托管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乡县:乡村旅游激活乡土经济/襄垣县:蔬菜大棚“种”出幸福生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顺:“井”底之村的小康生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金丝线”:一根拉面能拉多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治黎城:产业对了头 小康有奔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壶关县郭堡庄村:产业兴了 山村活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黎城县晋福村:规范一张合同 壮大一村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深耕小米产业助推品牌升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乡县分水岭乡松庄村:乡风暖 人心齐 产业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治首个县级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平台建立 打通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通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源县城南村:一根数据线  “联”通致富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潞州区堠西庄村:电商进村庄 农家变商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洛江沟村:牡丹花开幸福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黎城洪井镇:“花经济”鼓起村民“钱袋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顺县东庄村:“采金摘银”兴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壶关县五集村:荒山变梨园 村民生活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黎城县黄崖洞小寨村:守住“红色金融”的根与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壶关县石堡寨村:“金钥匙”打开群众致富“幸福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源县:用活“小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 潞州区:一村一品开辟电商发展新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潞城区六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下良镇强计村发展“产业+旅游”新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党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促农增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力争10万元以上收入村全覆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乡县:培育乡村e镇 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宝峰湖畔:花海露营地  打卡“新地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故县镇:特色产业成体系 乡村发展有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源县“积分制+星级化”管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乡县圪道村:种一园苹果  富一村百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小花椒映红致富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子县鲍店镇:特色产业兴旺  村民致富劲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青南村:产业旺了 日子火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红高粱“种”出好日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谷子冬播助力沁州黄增产丰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源县郡家沟村:搬出“山窝窝” 生活“稳妥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住良田沃土 守护粮食安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蔬菜棚里生产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子县做强青(尖)椒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郭村镇:草莓连盆卖  致富路更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东邯郸村:村民变“股民”  共奔致富路 / 潞城区张家河村:田间送技术 谷子冬播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巧手制花灯  齐心奔富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修“米粮川”   共建美家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温泉游引来八方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双棉布鞋  蹚出致富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源县友仁村:人人出力美家园  个个献策谋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上良村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促振兴添动能 / 屯留区岗上村羊肚菌撑起“富民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春色最浓在田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沃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做强生态链做优产业链 / 长子县宋村镇依托青(尖)椒产业强镇富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沁县:做足水土文章  走好特色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潞城区古城村:红薯巧变身 粉条富乡亲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旗下“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微信公众号刊发、登载的所有内容及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未经授权,一律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否则,我们将对侵权行为诉诸法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12

目前4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