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底子做人客哪能看茶

畸笔叟 畸笔叟 2021-03-26


老早“做人客”通常是要吃茶的,近来才有喝咖啡或饮料。

吃茶便也有吃茶的规矩。


先说倒茶。

有云:“茶七酒八”。意即茶倒七分满,酒倒八分满。

如今经常会看到,一些好客的主人把滚烫的茶倒得扑扑满,弄得自己先无处下手,来捧杯递茶给客人。

有的实惠的主人还会说,“侬先喝忒一口。”

哪有客人俯身就杯喝茶的道理。


满杯茶还算是好的,满杯酒就更常见了。

威虎山上的土匪一声“满上满上”,借由样板戏传遍全国,恰如“谎话千遍遂成真理”一样,竟然成了全国人民喝酒斟酒的习俗,光这么想想也很是悲哀的了。

至于劝酒,更是典型的强人所难,较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完全南辕北辙。

只是久而久之,大家麻木了,所谓“久入鲍肆,不闻其臭”而已。


转而一想,也能心平气和:

放眼现在中国,俗战胜雅、消灭雅,从而代替雅的现象又何止千千万万!


好,扯得不太远。赶紧回来说“做人客”的吃茶规矩。


其实,递茶只是一种客套,或者仪式,显示主人的周到。

客人并不真的吃它。

至多,主人为避免冷场找话头,说:

“请,请用茶。”

或者,

“来,尝尝我的新龙井。”

你请一请,我抿一抿,再赞一赞,足矣。


因此,除非在座的全部都是十二分相熟的朋友,一般是只此一杯,并无续杯。

更不会将热水瓶放在一旁任由大家自便。

私家客厅毕竟不是茶馆,更不是“老虎灶”。

怎么?难道你还想顺便来一个“坐盆汤”,“淴把浴”再走么?(注)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老叟儿时就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形。

满屋人客,总是有熟有疏,忽然不可多得地在某一话题上都起了谈兴,大有不猛侃一番决不回家的意思。

主人当然高兴,于是必须一清二白地吩咐家人或佣人:

“啊,难得众位如此雅兴。来,茶冷了,重新泡过。”

那样泡来的茶不但可以喝,还可以续,还可以申请上洗手间。


何以重新泡茶还要一清二白地吩咐家人或佣人呢?

那是因为,如果没有任何说明,而唤人添茶,实在是主人逐客的意思!


因为人客是各种各样的,话题也各种各样,不时有一言不和的尴尬也属常态。

当然这一般是指人客之间的小争执。

主人一般只带耳朵不带嘴,说什么都附和附和,乐得做个和事佬。

有时救救场,说两句,也只是调节一下气氛而已。


主人如果觉得争执已经让谈话变得无趣,便会先沉默片刻,然后问:

“要不要给你们添些茶水?”

放心,决不会有人真的来续水。

这时,识相的当事人就该起身告别了。

惟其如此,大家都留些余地,也好日后再相见。


也有喝咖啡的,也是一杯为止,并无续杯。

如你是熟客,则先打个招呼,然后自己起身到厨房去续即可。

注意哦,重要的是,不要惊动了别人的谈话。

因此,所谓招呼,只需右手执匙左手执杯,匙在杯中,遥对主人往上轻轻那么一举就行了。


做人客,用茶,最怕就是不慎弄出声响来。

什么杯盖撞杯身啦,甚至跌落杯盖,碰翻茶杯,引来众人注目,打断了人家的好谈兴,还要拾掇,真是罪莫大焉。

因此,上上之策,竟是搁得远些,基本不碰。


是不是太假了?

没办法,在公众场合(PUBLIC),秩序高于一切,一切都要“利他”。

如果你是主人的好朋友,你更要以实际行动告诉他的其他朋友,你的仪态配做主人的朋友,岂有他哉!


(附注:沪语“淴浴”即“洗澡”。旧上海“老虎灶”不仅卖开水,一般都兼卖洗澡的半开的热水;也有供“堂洗”的,即在一脏兮兮的布帘后面“坐盆汤”。)


又,怎么觉得,玩微信也是这个道理呢。


(完)


我最近还写过:


老底子做人客哪能坐法

老底子做人客哪恁再会

“娘冬菜”和“娘希匹”到底啥意思?

哭张培:我欲言而卿不待啊

吹口哨、骂戳那,老早都算流氓腔的哦

“母亲节”谈“节日强迫症”

天热了,想起“木拖爿”以及1960年代才有的那些新产品

老底子春游带点啥?

“侬饭吃过了否啊?”——曾经的标配寒暄

红烧肉,其实是不上台面的家常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